面对国家的危亡,李太后义不容辞地出面向耶律德光求情。她以儿媳的身份求告“皇帝阿翁”,希望阿翁能够宽宥孙子的不敬。此时,耶律德光也发现进攻中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如此长期战争下去,只能是两败俱伤,还是退兵言和较为实际。就这样,因为李太后出面,契丹和后晋罢兵。经过此事后,李太后在后晋的地位进一步上升,石重贵也更加尊敬她。
此后,契丹又两次侵犯后晋,都以失败告终,石重贵渐渐骄傲起来,开始安于享乐。李太后劝诫他精心治国,都被当作耳旁风。史载他“四方贡献珍奇,皆归内府;多造器玩,广宫室,崇饰后庭,近朝莫之及;作织锦楼以织地衣,用织工数百,期年乃成;又赏赐优伶无度”。
很快,石重贵就尝到了恶果。开运三年(946年)十二月,耶律德光第三次率军南下攻打后晋。石重贵命后晋大将杜重威抵御。无奈杜重威不敌,反被耶律德光招降。契丹大军一举攻破汴京,围困皇宫。石重贵惊惧不已,李太后得知后更是慌张。李太后找到石重贵,哭着骂道:
“你和冯氏肆意妄为,现在竟然丢掉社稷,如何对得起祖宗?”石重贵诺诺无言,不知所措,与太后一起哭了起来。随后李太后和石重贵决定效法当年李从珂的做法,自焚殉国,但被臣下薛超劝阻。正在犹疑之际,耶律德光派人送信给李太后。信中说,晋军已经溃败,希望太后和石重贵能够归顺契丹,并说:“我有梳头妮子偷窃一个药囊投奔到后晋,现在还在吗?我在阳城作战时,曾经丢了一辆奚车,还在吗?契丹曾经投降后晋的大将和景延广、桑维翰等人现在在何处?”
接到这封信,李太后看到了一家人的出路。她立即将火灭掉,带领石重贵走到上苑之中,跟石重贵细细商量投降之事。议定之后,石重贵召当直学士范质,说:“杜重威竟如此负我!爱卿请为我写一上表,来保全我们母子。”范质草拟降表,文中石重贵自称:
“孙男臣重贵,祸至神惑,运尽天亡。今与太后及妻冯氏,举族于郊野面缚待罪次。遣男镇宁节度使延煦,威信节度使延宝,奉国宝一、金印三出迎。”随后,范质又为李太后撰写一篇上表,云:
晋室皇太后新妇李氏妾言:张彦泽、傅住儿等至,伏蒙皇帝阿翁降书安抚者。妾伏念先皇帝顷在并、汾,适逢屯难,危同累卵,急若倒悬,智勇俱穷,朝夕不保。皇帝阿翁发自冀北,亲抵河东,跋履山川,逾越险阻。立平巨孽,遂定中原,救石氏之覆亡,立晋朝之社稷。不幸先帝厌代,嗣子承祧,不能继好息民,而反亏恩辜义。兵戈屡动,驷马难追,戚实自贻,咎将谁执!今穹旻震怒,中外携离,上将牵羊,六师解甲。妾举宗负衅,视景偷生,惶惑之中,抚问斯至,明宣恩旨,典示含容,慰谕丁宁,神爽飞越。岂谓已垂之命,忽蒙更生之恩,省罪责躬,九死未报。今遣孙男延煦、延宝,奉表请罪,陈谢以闻。
两篇表文送到耶律德光那里后,耶律德光读罢后,派人回报李太后说:“你们不用担忧,保证你们有吃饭的地方。”李太后明白,他们终于保全了性命。
开运四年(947年)的正月初一,耶律德光进入汴京。李太后与石重贵一同坐在肩舆上到封丘门下迎拜,无奈耶律德光辞而不见。初五,耶律德光降石重贵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并封负义侯,将其安置到黄龙府。同时,他派人告诉李太后:
“听闻石重贵是因为不听母命才走到今天这一步,太后您可以自行方便,不必与石重贵同行。”李太后面对这样的“格外施恩”并没有接受,反而说:“重贵侍奉我十分恭顺。他之所以走到今天,是因为违背先帝遗志,断绝两国的交情。现在我们蒙受您的大恩而得以保全性命,可是我作为母亲,如果不跟随儿子,又该往哪里去呢?”于是太后与冯皇后、皇弟重睿、皇子延煦、延宝等举族从帝而北去,而获准带了宫女五十、宦者三十、东西班五十、医官一、控鹤官四、御厨七、茶酒司三、仪鸾司三、六军士二十人从,并有三百卫兵随行。
初七,耶律德光遂命人将李太后和石重贵等人送到封禅寺,并派遣大同节度使崔延勋率兵守卫。耶律德光经常派使者过来查看,每到这时候,李太后举家上下都十分忧恐,而且此时正是严寒时节,飞雪不断竟至连旬,天寒地冻之际,耶律德光不给供应足够的食物,所有人都又冻又饿。太后看着不知所措的石重贵等人,只好派人问寺里的僧人说:“我曾经给这里的数万僧人饭食,现在难道你们就没有怜悯之心吗?”寺里的僧人竟然以契丹皇帝旨意难测为由,拒绝给他们吃喝。石重贵只好暗地里求守卫的人,才得到了一点食物。
他们在前往黄龙府的过程中,所经过的州县,见到的都是原来后晋的将士和官吏,他们都会送给李太后等人食物。而路边的父老乡亲,也都争抢着拿着牛羊酒来献给他们,想要看望出帝,但是卫兵阻隔着不让他们相见,百姓伤心地哭泣着离去。
行走十余日之后,他们过平州,出榆关,路渐难行,一行人苦不堪言,而饥不得食,只好派宫女和从官去采树木的果实和野菜来充饥。又走了七八日,走到锦州。契丹人强迫石重贵和李太后叩拜阿保机的画像。石重贵回想自己身为一国之主,而今竟然这样受辱,难以接受,大哭着喊着说:“薛超误我,不令我死!”如果当时薛超不阻止他们自焚,那么今天也就不用接受这样的屈辱了。又走了五六天,经过海北州,到达东丹王的墓地,又迫于形势,不得不派皇子延煦去叩拜。又走了十多日,他们渡过奔腾的辽河,到达渤海国铁周。又走了七八日,经过南海府,终于到达黄龙府。至此,他们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奔波,千里跋涉,到达这北方夷狄之地,路上所受之苦,难以言说。
耶律德光继而在汴京称帝,改元大同,定国号为辽,正式建立辽国。可是没过多久,契丹的述律平就下旨命李太后和石重贵迁往怀密州。此地在黄龙府的西北方向,与黄龙府相隔一千五百里。刚刚安顿,又要奔波。李太后和石重贵倍感屈辱和痛苦,却又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得收拾上路。就在他们走到辽阳时,契丹国内发生变故,耶律德光死,永康王耶律阮当权,与述律平展开斗争,最终取得胜利登基,继而将述律平囚禁。随后,耶律阮下令李太后母子不必迁往怀密州,即可安置于辽阳,并命人稍稍增加对李太后的供给,他们的生活稍稍转好。
辽天禄二年(948年)四月耶律阮至辽阳。石重贵身着白衣,头戴纱帽,与李太后、冯皇后一起到达帐中拜谒耶律阮。耶律阮阻止石重贵,让其身着日常服装相见。石重贵跪伏在地,心中感慨万千,伤心难过,一时间泪如雨下。耶律阮急忙派人将石重贵扶起来并赐座,而后几人一同饮酒作乐,共赏歌舞。而耶律阮的随行人员中,有许多伶人和从官都是昔日后晋的人,这些人望见故主,顿觉昨是今非,恍若一梦,忍不住痛哭,不能抑制心中的悲伤,更争相将自己的衣服和药饵送给石重贵和太后。
五月耶律阮离开辽阳前往陉地。陉,即今河北省沽源县滦河、潮白河上源坝上草原。离开时,这里十分凉快,契丹人常常在夏季到这里避暑。离开的时候,他带走石重贵的宦官十五人、东西班十五人以及皇子延煦随行。耶律阮妻子的兄长禅奴看石重贵的小女儿漂亮可爱,便向其求婚。石重贵以其尚且年幼而拒绝了。耶律阮没想到石重贵竟敢拒绝,于是遣以骑兵直冲过去将这个小公主抢到宫中,而赏赐给了禅奴。石重贵遭此大辱,与太后相拥而泣,却是无可奈何。不久,石重贵的宠妃赵氏、聂氏等也被耶律阮的部下抢走。石重贵可谓呼天不应,叫地不灵。三个月后,耶律阮避暑结束,从陉地返回。太后亲自骑马疾驰到霸州见耶律阮去,请求耶律阮能够在汉儿城一旁赏赐自己一块地方,让他们以种牧为生。耶律阮本不欲赐地,可考虑到李太后亲自前来求见,一路上走了十多日,于是就让其与皇子延煦一起返回辽阳。
次年二月,耶律阮下令将李太后和石重贵从辽阳迁徙到建州。建州在辽阳东南方向一千二百里处。李太后没有想到晚年如此奔波,不断辗转流离,饱尝风霜之苦,所幸到达此处后,他们终于获得了安稳的生活。耶律阮突然在建州数十里外的地方给他们划了五十余顷的土地让他们耕种。李太后得见当初所求终于实现,心中稍感安慰。她和石重贵让人精心耕种这片土地,甚至亲自参与劳作,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宛然寻常百姓。虽然曾经他们是那样高不可攀地尽享荣华富贵,现在的生活与当时相比可谓是天上地下的差距,可是这种安稳的生活与此前的日日忐忑不安相比,已经很幸福了。
但李太后终于无福消受,仅仅一年后,她就生了重病。北地苦寒,而他们已经像寻常百姓一般,根本没有医药,李太后只能苦熬。躺在病榻上,她仰天哭泣,回忆起曾经的幸福和尊荣,回想到曾经的变故,她不禁南望故地而手指南方,痛骂杜重威与李守贞等后晋叛贼,说:“假使死者地下无知也就罢了,如果地下有知,我到了地下一定不会原谅你们!”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煎熬中,李太后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五个月后,她已经是病得非常严重了。临终之时,她嘱咐石重贵说:
“我死之后,一定要焚烧掉我的骨头,将我送到范阳佛寺,千万不要让我做了这胡虏之地的孤魂野鬼!”说完之后,就咽了气。
石重贵眼看着李太后病死,他明白自己失去了在这世上最后的依靠。自此后,再不会有人在危难之际不顾面子而为他求情,不会再有人为他出谋划策保全性命……他不禁痛哭起来。随后,石重贵与冯皇后、宫人及宦官、东西班一行人,都被发跣足,有的抬着太后的灵柩,有的扶着灵柩,到达辽帝给他们的赐地,将其焚化。最终,他就将李太后葬在了这赐地上,因为他没有能力将其送归故地,只得让李太后在这异域之邦而做了孤魂。
没有了李太后的陪伴,石重贵更是浑噩度日。据传,到后周显德年间,有从契丹归来的汉人说,看到石重贵与皇后及皇子一行人都安然无恙。此后,便无人知其所踪了。
当怀念、记忆李太后的石重贵也不知所终后,李太后已经真的成为了孤魂野鬼。如若地下有知,她看着这胡虏之地朔风呼呼,青草黄了又枯,枯了又黄,必定无限思念故国,思念她曾经的幸福时光。她年少时有父母的庇护而无忧无虑,婚后有夫君的同甘共苦,她见证了父亲、夫君、兄长、儿子登上帝位,却又亲眼看着他们一个个从皇位上走下来。她能屈能伸,帮助夫君成就功业,分担卖国求荣的耻辱与无奈;她向出帝进言却被当作耳旁风,可最终她还是不顾面子而求辽帝保全出帝的性命……她曾经是那样幸福,可又经历了无限国破家亡之痛。最终的最终,她就这样不甘地留在了敌国。那胡地茂密的野草中,仿佛传来阵阵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