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年关将至
两家农户在山间,出门办事颇艰难。
黄豆磨浆要走远,只为马上渡年关。
今天跑了一天,刚到家门口。路虽难走也有走完的时候,到家后婆家就回自己家了。黄兰放下背在背上的小伟,小伟下地后就进屋找火炉了。黄兰解下用杂草打结绑在鞋上的草绳扔了一边,这时从婆家屋那里跑过来一个小女娃,可能是听婆家说妈妈回来了。女娃喊道:“妈,你回来了啊?去哪了啊?二哥呢?”黄兰看了一眼小女儿杨娟说道:“你二哥在屋里烤火,女子你吃饭没?我先去烤一会儿火就去给你做饭。”杨娟看到妈妈回来了,高兴的直蹦过来说道:“妈,我吃过饭了,爸做的。妈我拉你进屋烤火。”说着就拉着妈妈的手往屋里走去,又说了句:“妈,你手冷死了。”黄兰看着眼前五岁的女儿如此的乖巧惹人怜,心中一阵暖意。
外边还是冰天雪地的,往远处看去白茫茫的一片,陡然一看让人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似乎大雪把天和地连在了一起。
进屋后黄兰坐在火炉板凳上把鞋脱了烤脚,下雪天走山路,路边草上的残雪打湿了裤腿和鞋。此时感觉手脚冰凉的,坐在火炉旁边烤起了脚。杨娟进屋后看见二哥坐在火炉旁边烤火就嬉皮跑过去一下子趴在二哥背上问道:“二哥,你今天去哪了?是不是和妈一起去庙上了啊?好玩不好玩!”小伟坐在火炉旁边默不吭声的背往后动了动,示意杨娟离自己远着,不要碰自己。好像很讨厌似的,呆呆着看着火炉。火炉里的碳烧的通红通红的,相比起屋里单调的颜色,显得格外的好看。
黄兰都看在眼里,似乎是习惯了小伟这怪脾气。确实相比其他小孩,小伟没有那么好动,活波,调皮。性格格外的孤僻,连自己亲哥亲妹都玩不到一起去。更不要说和外人搭腔说话了,每次家里来远方亲戚了让他喊都不喊,躲到屋里不出来见人。另外的两个孩子都好的多了,没这么怕生人的。都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真不知以后长大了会是什么样。
黄兰对杨娟柔声道:“来女子,来妈这。你二哥走了一天路累了。”杨娟每次都像狗皮膏药一样往上贴,每一次都被甩远。这次又是,听了妈妈的话。扑到妈妈身边,一会儿左跑一会儿右蹿的,一刻也闲不住。小孩的天真活跃给屋里添了一些声响,屋里倒不是那么闷声无气的。
过了一会黄兰问杨娟:“女子,你爸呢?回来半天了都没看到他。”杨娟回到:“在婆屋,我去叫去。”说着就一碰一跳的出去了。
“叫你爸回来烧火,我煮豆腐。”黄兰给女儿说了句。
“晓得了。”杨娟回了一句后就没声了。
差不多脚也烤暖了,黄兰穿了鞋袜起身走向灶台。回头问道:“儿子,你饿没有?我先给做点饭吃,等下豆腐煮煮好就有豆腐脑吃了。”
小伟头一抬看向妈妈说道:“我要是豆腐脑。”好像现在马上就有豆腐脑吃了的样子。
“豆腐还没煮呢,煮好了才能吃。”黄兰回道。
说起豆腐,吃一顿也挺不容易的。一年也吃不上几回。做豆腐麻烦,这才是过年才做要是平时才没有闲功夫做呢?前天晚上泡了两升黄豆,一夜黄豆发胀了。昨天上午去坡梁下马家借用人家的石磨磨的,推磨是力气活加上路远要挑豆浆。所以昨天和孩子他爸一起去的,平时没功夫做,所以这次黄豆泡的多。
用清水把石磨冲洗干净之后,用木勺舀一勺泡好的黄豆,倒进磨眼里。推着石磨转几圈黄豆就磨碎了,然后倒半瓢清水进磨眼。磨碎的黄豆就被冲出来了,然后用木桶接着。如此反复不停,直到黄豆磨碎完。黄豆是自己家种的,清水是山中泉水,磨出来的生豆浆格外清香。豆香扑鼻,一想回家煮出白白豆腐出来孩子肯定都喜欢吃。
磨完豆浆后,用水把石磨冲洗干净。道谢过人家后,孩子他爸挑着两桶生豆浆和孩子他妈往回家的路上走。住山里的人家,出门不是上坡就是下岭的。回家还有一些路程,山路十八弯道路艰险。走习惯了都一样,孩子他爸挑着两桶生豆浆走山路,山路虽难走,但是桶里豆浆却一点都没有洒出来。就这样两口子慢慢的往回走,腊月荒天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干枯了的杂草和落光树叶的树,显得格外荒凉……
本来昨天晚上就应该把豆腐煮了的,谁知道昨天早上发的酵母起了,不用的话发过了面就酸了。发酵母是用来炸麻花的,每到过年家里总要准备些吃的,用来招呼年客。同时也是孩子们一年唯一的零食,可能发面是水用热了的缘故,面提前酵了。所以豆腐就没煮,还好天冷,生豆浆放一晚不会坏。于是,昨天晚上就炸了麻花、红薯丸子和麻叶。
黄兰舀水洗完手后走到灶台,揭开锅盖一看。原来中午吃的面汤啊,似乎对孩子他爸那种做饭不洗锅的行为习惯了。转头对儿子说:“儿子,先给你拿一根麻花吃。等下豆腐煮好了就吃豆腐脑行不?”
“行。”小伟回答到。
黄兰走向卧房,进卧房门后走到木柜旁边打开木柜,拿了两根麻花出来。关上柜门。卧房不大,里面家具也简单,一张木桌,木桌上放了几个木箱。一个写字台还有两个木柜,两张床。木箱是用来装衣服的,木柜用来装杂粮的。出卧房门就到堂屋,堂屋东西也少,一张四方大木桌,一个小饭桌。两个实木大板柜,板柜里装的是一家人一年的口粮。堂屋左边是厨房,厨房里就一个灶台,灶台后是擀面台。陕南山区多以面食为主,所以家家都有擀面台,面食吃法做法也是五花八门的。
擀面台旁边有三个木桶,四个木盆,墙上挂着一个扁担。火炉也在厨房。剩下的都是些干农活用的杂七杂八的东西,木桶和锅盖都是孩子他爸自己做的。杨家往上四代都是木匠,不过做的家具都是些农家家用家具,样式简单。做一个管用几代,所以平时也没有那么多木匠活做的。不像人家那些做嫁妆家具的,木匠活多,不过学的手艺不一样。
黄兰拿了两根麻花走到灶屋给小伟了一根,自己在另外一根上掰了一小节自己吃了,剩下的放下擀面台上,然后就开始准备洗锅煮豆腐。
这时门外脚步声想起来了,两个小孩一追一跑的进灶房了。杨娟一下子抱着杨庆说:“哥,不要跑那么快。”
杨庆回道:“谁让你跑的慢啊!”回头又喊了声:“妈。”
杨娟看到小伟在吃麻花,小嘴一瘪对小伟说:“二哥,你吃啥好吃的?我也要吃。”
小伟一指:“那里还有。”
黄兰说道:“拿去给你大哥分点。”
杨娟拿着麻花跑到杨庆身边说:“哥,你来掰,我掰不动。”
杨庆接过麻花掰了两节,把多的给了杨娟,自己吃少的,两个人又开始嬉皮打闹起来了。这时门外响起一个成年男人的声音:“在不煮豆腐都坏了。”话说便进灶房了,女子一下跑过去抱着大腿喊:“爸,我吃好吃的,来我喂你。”说着就把麻花往上递去,孩子他爸弯下腰了小小的咬了一口麻花说:“我女子真有用,晓得心疼爸爸了。”
黄兰说道:“山,我先把火烧着,你来把桶里豆浆倒锅里。”锅洗好后就坐灶门口开始烧火了,杨山应了声后走到灶台提起桶就把生豆浆到锅里了,两桶分两个锅煮。两个桶空了,杨山拿起扁担说了句:“我去挑水了,桶里没水了。”
黄兰道:“不晓得明天去,外面大雪地还去挑水?”
“迟早都是要挑的,拖到明天干啥!”说罢挑着桶就出去了。
杨娟撵着喊道:“爸,我也去。”杨庆也跟着跑出了。
杨山回头说:“不要跟着,下大雪跟着干啥,回去烤火去,我一会儿就回来了。”
杨庆说了句:“爸,你过细些啊!”
杨娟跟着说:“爸,我在门口等你啊!”
屋里,小伟从进屋到现在压根就没有起身过,一直坐在火炉边上。看着火炉里的碳,也不说话。不知道这么小的孩子哪来的这份耐力,相比另外两个孩子。那两个像是身上长刺了一样,不是上动就是下跳的,一刻也闲不住。也很少看见他像今天那样在路上的开朗,又是大喊又是大叫的。
屋外两个又在外边打闹着,这时一个女子声音响起:“你两个也不嫌冷啊,站外面赶紧进屋去。”
两个同时喊道:“小姑,你来揍啥啊?我妈在灶屋煮豆腐。”
“哦。”说着就进灶屋了,进门就喊道:“嫂子,豆腐煮好没有,我来吃豆腐啊!”话音落下进来一个小姑娘,长头发,面目清秀的女子,是杨山的小妹。还没出嫁,年芳双九。
黄兰笑道:“你二哥刚才把豆浆倒进锅里,我正准备烧火煮呢?在这玩会儿等下吃豆腐脑。”
“哦,妈说让我给你送石膏来的。”杨琴回到。
“昨天跟婆家说过这事,我都忘了去拿了,看我这记性。”黄兰回道。
“嫂子,我来帮你烧火吧!”杨琴说道。
黄兰说道:“那行,灶里火着了你来烧。”然后起身去灶台忙了起来。杨琴来到灶门口坐下,看着灶洞里的火。
“今天庙上人多不多啊?下大雪也亏的你和妈两个人走。小伟也去了啊?下雪路滑杂拖的动啊,”杨琴说道。
“庙上人挺多的,我们走了还有一些人在那,大冬天的人还排队。他要撵着去,没办法啊!”黄兰回应道。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过了一会儿外面又是一阵扑通扑通的响,那两个孩子一天也闹不够的。杨娟喊了声:“爸回来了。”
过了一会儿,杨山挑着水进屋了。那一大一小两个跟在后面也进屋了,杨琴说道:“二哥,下雪还去挑水,路滑慢些。”杨山放下水桶后对杨琴说了句:“不要紧。”后又对黄兰说:“咋让琴妹烧火呢?”说着话把扁担挂墙上,水桶放好后走向灶门口对杨琴说:“琴妹,来我来烧火。你到火炉烤火。”杨琴说道:“二哥,哪有男子汉烧火的,我来烧。”说完对着杨山笑了笑,再多拉扯不好,杨山就没说什么了。转头看向锅里的豆浆,白白的还起了很多泡沫,和外面的雪一样。
“今天你杂把他也领去了,下大雪不闲难拖。”杨山对黄兰说道。
黄兰回道:“那娃子不领着还能咋办?他要跟着我。”
杨山说道:“跟尾巴一样,走哪都撵着,那是去有事,又不是去玩,跟着能长肉?”
小伟坐火炉边上听见爸爸说他,心里顿时一酸,心里难受起来了。低下头不再吭声了……
这时杨琴说:“那两个还不是一样,一天到黑都跟着二哥。依我看那两个才是尾巴。”说完后三个人都是一笑,这时杨娟跑过来问杨琴:“小姑,你刚说哪个三个都是尾巴啊?”
杨庆跑过来说:“说你,小姑说你是尾巴,一天到黑都跟着我,甩都甩不掉。”
这时杨娟说:“哪有,我都撵不上你。哪有甩都甩不掉。”
灶里火烧了半天了,锅里豆浆也开了。这时不能盖锅盖,一盖锅盖豆浆就溢出锅来。就这样看着豆浆在锅里煮着,热气腾腾的往上冒,浓浓的豆香味飘满屋里。
黄兰对杨山说:“昨天瞎起哄要喝豆浆,要吃豆腐脑的。把几个娃子馋成啥样了,一说吃豆腐脑了饭都不吃了。”
杨山说道:“好长时间没吃了,就说说而已。
”
差不多能舀豆浆了,黄兰拿了几个大腕舀了三四碗后。又看着锅里煮着,又煮了一段时间。差不多能点浆了,点浆就是往锅里加石膏,石膏就是石灰。煮豆腐不加石膏豆腐没办法成型,当然加多了也不行,加多了豆腐味道不好,加少了豆腐不成型,跟豆腐渣一样。点浆也是要掌握火候的,做豆腐一年也做不上几回,所以点浆黄兰心里也没底,心里想着人家给自己说的诀窍,丝毫不敢马虎。
杨山在一旁指挥着,三个孩子也围过来了,气氛颇为紧张。点完浆之后继续煮着,慢慢的豆块就出来了,形状跟天上云一样分布在锅里。豆腐脑终于好了能吃了,三个孩子都高兴的直蹦,吵着要吃。
黄兰用罩篱舀了四碗,然后把黄豆酱和油泼辣子拿出来后对杨琴说:“琴妹,你去吃吧。”
杨琴笑了笑说:“嫂子,你今天跑了一天了。你去吃我自己来舀。”
杨山说道:“琴妹你去吃吧!”
话说三个孩子都已经吃上了,三个人把碗放在板凳上,爬成一条线,埋头吃着。看着很是好笑。杨琴再三让嫂子先吃,可是还是拗不过嫂子。也拿了一碗来到火炉旁边做下吃起来了,豆腐脑放点酱,放点油泼辣子。白白嫩嫩的豆腐脑吃起来挺香的。
黄兰也饿了,杨山舀了一碗让她先吃。也没客气就吃了。一屋人坐在火炉边上吃着豆腐脑,说说笑笑的,心里比什么都甜。
豆腐还要压干水份,方便储存。所以,锅里的豆腐还要舀起来。黄兰又舀了三碗豆腐脑让杨山给婆家送去,小姑说不用这样。但黄兰还是让杨山送去了,对待亲人黄兰从不伶涩,始终相信人心换人心。
先找细纱布过豆腐里的水,还有萝筛也是过水用的。萝筛是筛芝麻的,细缝很小,不容易让豆腐变形。之后就是过水,把豆腐舀进细纱布里然后让水流完然后再舀,一直到筛子装满或锅里豆腐舀完。然后把细纱布四边扭上,扭紧之后找重物压在上面,压一夜第二天豆腐就成型了。
忙完之后,天也见黑了。杨琴回家了,杨山坐在火炉旁边烤火,小女儿倒在爸爸怀里,大儿子趴在爸爸大腿上。二儿子独自坐在一旁,豆腐都弄完了。盆里还剩下两盆豆腐水,豆腐水可是好东西,用来擦洗灶台,锅盖,擀面台最好不过了。豆腐水去污渍特别有效,这忙了一年到头,厨房很少收拾,黄兰又用豆腐水把灶台,擀面台,锅盖,水桶都齐齐洗了一遍,顿时焕然一新。
所有的忙完了,才坐下来休息。想想一天过的,还真是忙……一家人在火炉旁看着火,说着话,一直到夜深才回卧房睡去,一切都安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