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回到荆州家中后,也密切地观察着荆州的局势。只是,他除了一个士家大族的名声外,什么关系也没有,也不可能受到荆州官府的重视,得到做大官的机会。他就只好在家里读书、耕田,在附近游学,积累着知识,宣扬着名气。此时的他已经长成一个身高八尺、玉树临风的大汉了。
逐渐的,诸葛亮的名声流传出来了,他潇洒英俊、人才一表、又是士家大族之后,一代青年俊杰,不可能默默无闻的。这不,黄承彦就听说了他的名声,前来寻他了。
说起来这个黄承彦可不得了。他不是平常人呢!
他是荆州最高行政长官刘表的近亲。刘表到荆州后,当地士家大族蔡家与他联姻,把蔡家两个女儿中的一个嫁给了他,刘表成了蔡家的一个女婿。蔡家另一个女儿则嫁入了本地的士家大族黄家,黄承彦也成了蔡家的另一个女婿。算起来刘表还是他的连襟呢。
刘表结亲蔡家之后,又把蔡家的儿子蔡瑁提升为荆州地区的最重要的官员。黄家本来也在荆州本地的士家大族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又有了刘表的支持,在荆州地区的影响力更大了。可说黄蔡两家两家通过联姻刘表,成为了荆州地区最大最出名的家族。
所以,尽管黄承彦不喜欢做官,---乱世中做官也很危险的,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勇气的。---没有在荆州担任任何官府职务,可是,他是本地区最重要的人士之一,恐怕没有任何人敢于否认。
黄承彦有个女儿叫黄月英,正是青春好年华的时候,她还待字闺中,期盼着嫁个如意郎君。她可不是一般女人,从小读书,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尤其精通机械算术之学。她亲舅舅位高权重,亲姨妈又是荆州的女主人,可说她是绝不会缺钱,是典型的富婆。她和从兄黄射,从小就以才智过人,在荆州出了大名。
黄月英听说隆中诸葛家族的诸葛亮学问绝高,人也非常帅,又值青春时期,正在找合适的婚姻。就托她的爹爹主动去向诸葛亮提婚。
黄承彦倒是了解这个诸葛亮,知道他是诸葛士家的当家人,不停的向上专营,是个有为青年,就答应了女儿的要求,亲自去诸葛亮家中提亲。
他见了诸葛亮,直接对诸葛亮说:
“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
关于黄月英,诸葛亮也听说过。在大家的口中,说这个少女非常丑,金黄色的头发,黑色的肌肤,完全不符合汉人的审美观点,被大家都认为很丑。可是,这个女子非常有才华,见识非常高明,绝不是一般的女子。更重要的,是她有个好家族啊!和这个家族结盟,就等于和荆州官府拉上了关系,对个人和家族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此时的诸葛亮,早已经抛弃了年轻人的血气之勇,把才能和智慧都用在了个人的理想方面。这个少女的杰出才华打动了他,这个少女的家世也撼动了他。他当即同意了黄承彦的提议。
其实,女方父亲上门提亲,这种行为绝对是打破了汉族的惯例,违背了传统的儒家礼节。这个少女有这么好的家世,无论怎么丑,也实在很好找婆家的。她敢于这么做,也有自己的一番考虑,她想,如果诸葛亮是以貌取人的人,将拒绝她;如果诸葛亮是以才取人的人,她算看对了人,嫁给这样的人合乎她的心思。
事实上,黄承彦的拜访,也说明了荆州士家大族注意到了诸葛亮的存在,客观上,将使诸葛亮和诸葛家族在荆州更加知名,有利于在官府的发展。
从天降下一桩好姻缘,诸葛亮欣喜不已。隆中诸葛家族大肆作了结婚的一切准备工作,非常重视这桩婚事。黄承彦本来也发愁,恐怕这样丑的女儿找不到好婆家,现在,青年才俊的诸葛亮愿意娶她,实在是打着灯笼找不着的好事。
黄承彦怕诸葛亮反悔,毕竟士家大族的亲戚不好攀啊。他等诸葛亮一作好结婚准备,他就用了一顶小轿,带着几个从人,就把黄月英送到了隆中。
黄承彦这种行为十分不符合礼法。他的行为也表明他女儿确实很丑,士家大族的婆家不好找。不过,诸葛亮并不在乎,不是大家传言黄月英很丑,黄承彦也不会把女儿嫁给他,那他也不会和荆州最上层的黄家结成亲戚。
诸葛家族完全是按照结婚的一切形式来操作的。当天晚上,送走黄家的人后,诸葛亮醉醺醺就进了洞房。只见洞房内,到处都是喜庆的大红色,并蒂喜烛高烧,只是新娘却没有来迎接他,空荡荡的房间内,只有一个妙龄少女坐在大红的婚床边,头上蒙着一块红布。---在汉代,新娘还没有蒙着盖头的习俗。
诸葛亮微感奇怪,怎么黄月英不来迎接他呢?不过,他也知道坐在床沿的这个少女就是黄月英---他未来的妻子。
借着酒意,他把这个端坐床沿的少女的盖布去掉。在朦胧的烛光里,一张乍惊乍喜的脸呈现在眼前。这张脸,虽不甚白,可是闪着建康的光泽,泛着小麦的颜色;头上秀发宛如金色的波浪,披散下来,显的是那样的飘逸: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分明是一个绝世的美女!
诸葛亮也听说黄月英很丑,做好了面对的心理准备。他本来也是相中了这个少女的才华和显赫的家势。灯下看来,不料想少女却这样漂亮。这少女,只是长的不符合一般人的审美感受,所以不被人们普遍接受,都认为很丑罢了。
诸葛亮也不是很能接受妻子的色彩,不过,他还是很高兴妻子长的五官端正,很是朴素端庄。围绕黄月英的长相,有很多的流言,可是流言也怕事实,在诸葛亮的眼前,一切流言都烟消云散了。
黄月英让爹爹把自己给送来,并且自己发明盖头蒙住头脸。是继续想试试诸葛亮是不是以貌取人的庸人,结果诸葛亮的表现还让她满意。而盖头的布,从月英开始,从此也正式成了东亚民族结婚必用的道具之一。
这个青年从开始的同意,到家里隆重的准备,无不显示他对这件婚姻的重视。这个青年的所作所为,让她充分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看来,他还是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