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夫人的辛勤操持下,牛书谨家里的粮食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使他们不必为基本的生计而过于发愁。全家人都省吃俭用,一分一毫地积攒银钱。守义在天佑的资助下,与水珠、举鹏、举程和明珠一起,在文庙小学堂里继续念了几年书。
牛书谨和牛夫人本打算凑出一笔整钱后,把天佑资助守义念书的银钱一次性还回去。但他们的女儿守娣在学坊里读书识字三年多时间后,就到了入小学堂的年龄。
她从小见大姐姐水珠回家来时伏案写写画画的事情,幼小的心灵早就萌发了和水珠一样入学堂的念头,所以愣是要随着举万和举里一起到文庙小学堂去念书。
牛书谨虽然心疼这个女儿,可考虑到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本来是不想让守娣继续念书的。
守娣的年龄比举万、举里稍小一些,平时在学坊里念书的时候,几个人在一起玩地十分要好。她也经常去天佑家找几个哥哥姐姐一起来玩。天佑一家人待牛书谨的俩孩子,就如同待自家的孩子一样无二。守娣对天佑一家人也是十分信任和依赖。
当守娣通过牛夫人的口,知道大大不想让她继续念书的事情后,就去缠着天佑,哭哭啼啼地把自己想入学堂念书的想法说了。
天佑看着这个乖巧听话的小女孩,突然想起当年幼小的她随家人一齐逃命的情景。如今那个瘦小而弱不禁风的小人儿,经过牛书谨的启蒙教育,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
他虽明白牛书谨心里的难肠,但也对守娣禁不住心生爱怜,便专门瞅了个机会,去学坊里和牛书谨就守娣入学堂的事情,进行了一番商量。
其时姜瀚章接受了从外地聘请而来的先生们的建议,大胆地开风气之先,正在文庙小学堂筹办一级女子班。
他起草了一个招收女童念书识字的告示,贴在城里城外让大家知晓。并与众位先生们一起分赴乡下,苦口婆心地游说家有适龄女童的人家,送女童们到小学堂接收新式教育的学习。
女子无才便是德。对当时的绝大多数人来说,传统保守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女娃们缠裹脚这样的事情依旧风行,更别说送她们到学堂去念书识字了。
姜瀚章的这个举动,无异于石破天惊。
无地无钱的小户之家自不必说了,就连有地有钱、平时开通的大户人家,也担心旁人说闲话,十分委婉地拒绝了姜瀚章等人的美意。
姜瀚章等人上山下沟、走乡串岔地忙活了整整一个暑期,脸上晒地褪了一层皮,脚掌子上起了豆大的水泡,脚没少走路,人没少受累,最终答应送女童入小学堂的尚不足十家。
当天佑把这个事情说给牛书谨听后,牛书谨低头寻思了一会,才道:“翰章兄怀满腔热血,投身桑梓教育,其心其情,我从内心钦佩。但是人们思想普遍不解禁,教育之难可想而知呐。”
天佑附声道:“是啊,我姜哥哥醉心于教书育人,心里总有一些奇思妙想。但他要做的这个事情,更是难上加难。”
牛书谨道:“我与翰章兄同窗数载,彼此知根知底。我熟知他一旦考虑成熟做出决定,做起事来再难也要坚持下去。可是这个事情,的确是难于攀登蜀道。”
天佑道:“正因为如此,更需要牛先生你支持他一下呢!”
天佑本意是前来向牛书谨说说守娣入学堂的事情。但刚才他并未提起这个话题,而是首先给牛书谨说起姜瀚章在小学堂筹办女子班的事情。
牛书谨不明白天佑话里的意思,奇怪地问道:“翰章兄但若有需我帮忙之处,我自然是会全力支持的。就不知我怎么才能支持他呢?”
天佑故作高深地笑道:“牛先生果然是当事者迷。你能不能猜猜看,你到底做些什么,就算支持了我姜哥哥呢?”
牛书谨听天佑话里有话,寻思了一下道:“文庙小学堂现在人才济济,自然是不缺我的。若说翰章兄最需要的支持,就是招收女学童了。”说到这里,牛书谨若有所思地道:“天佑老弟呐,你的意思,莫非?守娣!原来你是为守娣的事情而来嘛!”
天佑笑着点点头,道:“正是,我正是为守娣入小学堂的事情而来的。我担心直接给你说了你会拒绝,所以才敢在你跟前绕这么大一圈弯弯。牛先生,请你不要见怪。”
牛书谨道:“你为我家娃娃的事情而来,我见什么怪呢!天佑老弟呐,守娣去不去小学堂继续念书,我倒不是封建思想作祟,也不是担心别人说闲话,主要是考虑家境呐。”
天佑收了笑容,庄重地道:“牛先生,我理解你,我也明白你心中的难肠。我想,既然守娣这孩子愿意继续念书,咱们大家只能咬咬牙,满足孩子的要求不是?”
牛书谨道:“老弟,让我怎么说呢!你资助守义到小学堂念书,我心里已经没法再感激了。这两年我和你老嫂子,省吃俭用积攒了一点银钱,打算凑个整钱,把你资助守义的银钱一总儿给还了。若是守娣再去小学堂念书,不怕你笑话,我、我真是无能为力啊。”
天佑听了连忙站起身子,道:“牛先生,你和牛夫人俩这这做法,是把我天佑当外人看呢。我资助守义念书,从没想过要你还回那些银钱啊。”
牛书谨连连道:“老弟,我知道,我知道,但是我不给你还上,心里感到愧疚啊。”
天佑是决计不会收回资助守义的那些银钱的,但见牛书谨的这个态度,便想了想,道:“牛先生呐,你如果真要给我还钱,那也好,算我已经收下了。但是这些钱,我决定继续资助守娣入小学堂念书,你暂时替我保管着,每年用于守娣念书的费用。你看,这样行不?”
牛书谨听天佑说出这番话,知道自己再说也是多余,叹了口气道:“好吧。老弟,你可让我这个老哥哥,在心里又压了一笔还不起的债啊。”
牛书谨和天佑俩人达成一致意见后,前年秋天,守娣也随天佑的两个孩子举万、举里一起到文庙小学堂去念书了。
天佑家里,只有小女儿参珠,还在学坊里随牛书谨念书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