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尽,良弓藏
如果你的左右臂成为心腹之患,随时有取你而代之的可能,你应该不露声色,蓄势趁机将其剪除。
历代中国宰相,不仅是皇帝身边最接近的大臣,而且也是协助乃至代替皇帝总揽政务的人。虽然皇帝事实上需要有这样的一位助手,可是心理上却又害怕这个人的存在。如果宰相过分的跋扈专擅,对皇帝来说,真是一种莫大的威胁,时时有如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的感觉。站在皇帝的立场来看,宰相在实际上既不可少,但在权势上又必须提防。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宰相,很少能得善终的。汉武帝的时代,自公孙弘死后,由李蔡到刘屈牦,换了六个宰相,其中自杀的有两人,死在监狱的也有两人,腰斩的一人。明太祖洪武十三年,有人告发宰相胡惟庸谋反,朱元璋用把胡惟庸处死,且夷其三族。最后还把开国元老、77岁的宰相李善长处决,并株连2万余人,同时废掉宰相的制度。宰相在封建社会制度中所处的地位何等困难!何等尴尬!何等危险!
皇帝之防范宰相,本质上是可以理解的,宰相的才干智慧如果超过皇帝,很容易引起“取而代之”的野心,皇帝如果不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机会在很大,所以宰相的地位固然危险,皇帝的地位又何尝不危险呢?
这不止是中国皇帝的专利,美国总统照使清侧术。
里根总统刚上台时,缺乏外交的实际经验,智囊团中亦找不到足堪大任的人才。所以,启用尼克松时代具有外交及军事资历的黑格将军任国务卿。黑格虽然才气纵横、声名远播,但与里根素无渊源,且个人野心勃勃,甚遭里根左右之忌。里根在事实需要而心里害怕的情况下,不得不时而压制黑格的气焰,时而削夺其外交的权力。利用副总统布什及白宫安全特别助理艾伦、顾问米西等人随时掣肘,以造成里根在外交事务上并不真正倚赖任何人的情况。当黑格气盛时,里根就拿副总统布什来牵制分权;布什在制订计划有欠周详时,立刻将其任务交给其他助理执行,当白宫安全助理艾伦制定的计划不太周详时,立刻将其任务交给其他助理执行,当白宫安全助理艾伦的权力伸展到外交决策上的时候,他又将艾伦每日上午在白宫简报国家安全外交事务的任务取消,改为书面报告等等。里根的手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他自己过去从无相当的外交经验,在风云日急纵横捭阖的国际事务中,要他能够得心应手、控制自如的应对,尚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练。但他既不能十分信任没有渊源且甚具野心的黑格,又不能让黑格因无法自由发挥权限而挂冠,只好以亲信来牵掣制衡黑格。可是等到有一天,里根认为他自己已能全盘控制外交事务时,黑格的权力及作用一定会大大的降低,甚至会走上和罗吉斯范锡等人同样的道路。
作为企业经营者的你,是否实际上需要一个得力的左右臂,可是心理上又不愿让他有太多太大的实权?或者你感觉到他比你精明能干,功高震主,随时有取你而代之的可能,因而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如果你已意识到你的得力助手,目前已是手足之疾,终有一日将成心腹之患,那你绝不可掉以轻心,以免来日酿成巨祸。处理的方法,大可引用古代皇帝防范宰相图谋不轨的方法,或削其权,或夺其名。二者之选择,须视你需要他的程度而定,只要你守得住分际,持智不持力,就能防患于未然。
历史上的皇帝为了提防宰相图谋不轨,有以下清侧方法:
一是多设位宰相,不使一人独揽大权。二是有宰相之名,无宰相之权。三是给予宰相之权,不居宰相之名。必使宰相在名义与实权之间,有所牵制。你可以依样画葫芦,照样子去做你的防范,然后找机会铲除,但要处理得当。
清朝雍正皇帝即位后,因感戴大将军年羹尧拥立之功,召其自青海班师而还,雍正亲自郊迎,但见军容壮盛,旌旗蔽日,内心已生警惕。其时正逢盛夏,雍正为表示体恤,传旨命士兵卸甲休息,年羹尧的部将竟若罔闻。后来年羹尧知道了,谢恩过后,从怀中取出一面令旗,晃动几下,顿时欢声雷动。雍正心中即想,圣旨不及军令,如果年羹尧此时有谋篡之心,自己的性命必然不保,从那一刻起,雍正就决心要杀年羹尧。后来年羹尧一夜连降十八级,甚至被抄家灭门,都是因为功劳太大的缘故。
英明之主,有猜忌左右之心,这是必然的现象,处理的手法,一方面固要不着痕迹,一方面也需要蓄势趁机,才能水到渠成,做得漂亮、干脆而不落人口实。试想雍正从想杀年羹尧的一刻起,到能够杀他为止,经过了两年的时间,设计了多少陷阱、绞尽多少脑汁,才能达到目的。可见要剪除悍将骄兵是如何的困难,可是此患不去,雄主究竟不能一日得安。
曹操的割鼻心理战
乌巢劫粮,曹操打了个大胜仗,接下来面临的就是最后的决战。越是紧要关头越能迸发出智慧,曹操望着硝烟弥漫的战场,心里又有了一个计谋:他先将活捉的担任袁绍守粮重任的大将淳于琼割去耳朵、鼻子、手脚,然后绑在马背上,放回袁绍大营,以侮辱袁军将士,接着又割掉死的袁军士兵的鼻子和牛马的舌头,投到袁军的营寨里,以震慑军心,并以此来告诉袁军士兵,乌巢粮草已被烧,大军的补给线已断,再坚持下去就是这个下场,果然袁军人心惶惶。这个残酷的行动,瓦解了袁军很大一部分士气。曹操在官渡决战开始前,就靠心理战术先走了一招棋,取得了先发制人的声势。先发制人,是说先动手就能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要被对方制服。
战争中最讲先发制人,《兵经百字?上卷智部?先》云:“兵有先天,有先机,有先子,有先声……先为最,先天之用尤为最,能用先者,能用全经矣。”曹操所用的先是“有先声”,先声夺人,还没有开战,就已经给对方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有一种失败感,从而失去了英勇战斗的士气,这已经是失败的开始了。对曹操来说,“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割鼻的心理战,使他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先声”优势,对袁军有了这种心理冲击,才使本来处于弱势的曹军横扫千军如卷席,使势力强大的袁绍树倒猢狲散,兵败如山倒。
班超先发制人建奇功
汉朝的青年班超被派作为外交官的随从武官,带领36人,出使西域各国。首站到达鄯善国。鄯善国王头几天热情招待,后几天就冷淡起来。原来鄯善国处于匈奴与汉朝之间,处于被争夺的地位。班超敏感他觉得这一定是匈奴也派使者来了。现在的冷淡潜伏着汉使者与班超本人的生命危机。于是他们对负责招待他们的鄯善国人进行恐吓,并搞清了匈奴使者的人数和住宿地。然后,他与手下36名武士分析形势,这时只有上中下策。下策是坐以待毙,中策是逃走,但跑多远仍是死路,上策是先下手为强。大家同意了,便在当天夜里摸到匈奴使者住处,匈奴使者毫无防备,100多人全部在睡梦和慌乱中被杀。这样鄯善国向汉朝亲近了。班超先发制人,既脱了险,又为国建了奇功。
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李渊有四个儿子,长子建成,次子世民,三子玄霸?早亡),四子元吉。按照封建宗法礼仪,唐高祖立建成为太子?皇位继承人),又封世民为秦王,封元吉为齐王。
太子建成常住长安城,在唐高祖身边协助处理军国大事。秦王李世民则常在外面带兵打仗,战功卓著,又善于谋略。太子建成担心秦王世民威胁自己的皇位,就和齐王元吉一起千方百计地要削弱和除掉世民。
建成和元吉一方面在宫中尽量讨好后妃,让后妃在高祖面前为他们说话,并中伤世民,使高祖减少对世民的重用;另一方面又竭力拉拢朝中和地方上的一些大臣,以扩大自己的力量,巩固自己的地位。李世民由于征战有功,又善于待人,也深受一些大臣的拥戴,在他的秦王府内还聚集了一批忠心为他效力的文武干将,并在地方上培植自己的势力。由此,围绕着太子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的权力之争,在唐朝统治阶层内部形成了两大集团。双方都想瓦解削弱对方。太子多次拉拢秦王府的人,都没有成功。而秦王却使太子集团中一些人逐渐倾向自己,为他效力。
在唐王朝的统治地位相当稳固后,太子和秦王争夺皇位的斗争就更加激烈,更加明朗化了。一天下午,太子请秦王到东宫赴宴。席间,太子和齐王元吉不断称颂秦王世民的武功,频频劝酒。正喝着谈着,秦王觉得晕目眩,两腿发软,情知中毒,站立起来想走,却倒在地上,太子忙令人把世民送回秦王府,后经抢救,幸免于死。太子未达到目的,又怂恿皇帝李渊到效外打猎,要世民陪驾前往,暗中叫部下给世民备了一匹烈马。当世民纵马操弓追赶一头鹿时,烈马野性大发,把世民甩下马来,险些摔死。
时值突厥入塞围攻乌城,太子荐齐王元吉代替世民督军北征,并调秦王集团的尉迟敬德等同行,又挑选秦王帐下的精锐士卒去充实元吉的军队。临出征前,太子东宫的王蛭暗中向世民告密说:“太子和齐王商量,待太子和秦王在昆明池给齐王饯行时,派壮士把秦王斩杀于帐下,同时杀掉尉迟敬德等人。”世民于是和谋臣长孙无忌等商量。无忌主张要趁早下手。世民说:“我早知祸在朝夕,我是要想等他先发难,然后以义去讨伐他。”后又召房玄龄等人商议,都主张立即采取行动。尉迟敬德说:“等太子动手时,我们就无法应付了,如不立即采取行动,我就去落草为寇,免被杀头。”最后秦王说:“既然如此,我也不好违反大家的意志。”于是秦王立刻派一千人于深夜埋伏在玄武门内外。第二天早上,太子和齐王骑着马,带领卫士进入玄武门。在他们登向临湖殿时,发现埋伏着秦王的部队,连忙返身奔向玄武门,但玄武门已被紧紧关闭,伏兵尽起,杀死了太子和齐王。太子东宫的卫队二千余骑闻讯赶来,一场混战。尉迟敬德用长矛桃着太子的人头向太子的卫队说:“我们奉皇帝陛下的敕令,杀了太子和齐王。我们只杀罪首,你们赶快停止厮杀。”于是太子东宫的将士纷纷逃散或放下武器。
由于秦王处处表现出对太子的忍让,被逼动手,在战略上后发制人,在战术上则先发制人,博得舆论的同情。他对太子集团的文臣武将,又同样给以礼遇和任用,所以深得朝臣拥戴,唐高祖也宣布:“自今以后,军国大小诸事,都交由太子处理,然后奏给我知道。”从此,李世民掌握了皇帝的一切权力,第二年正式登基,改号贞观。
希特勒的杀手锏
军事上的先发制人,有战略、战役、战术之分。战略上的先发制人,是指迅速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于主要战略方向,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实施首次突击,一举使对方瘫痪,或使对方实去平衡,失去强大的报复能力,从而在战争初期取得主动权,1938年秋,法西斯德国为了掩盖他们准备入侵波兰的军事行动,故意制造出一个所谓“但泽危机”的事端。德国最高当局在“但泽应属于德国”这样的口号下,发起对波兰的政治攻势和外交攻势。1939年上半年,希特勒多次发表对波兰的挑衅性演说,由此将波兰的盟国——英法两国吸引过来,开始了和平调解德波争端的外交谈判。
希特勒同波法英进行外交谈判的另一目的,是牵制住英法不去干涉德波冲突。为此,德国政府还通过墨索里尼同英法进行外交活动。1939年8月31日,在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导演下,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向英法政府提出建议,召开德、意、英、法四国代表会议,讨论所谓“凡尔赛条约产生的困难”。十分滑稽的是,9月1日,德国军队已经对波兰发起了进攻,西方四国还在会议的条件上纠缠不清。在这场外交闹剧的掩盖下,德国军队赢得了实现先发制人军事企图的各种客观条件。
1940年的秋冬,英吉利海峡战云密布。一列列满载德国“军用物资”的火车源源不断地向这里开来,登陆器材和各种作战物资在海峡东岸堆积如山。德军的许多舰艇在海峡停泊待机,各种规模的登陆作战演习持续不绝。频繁出动的德军机群在海峡和英国上空呼啸盘旋,对英国本土的许多重要目标投弹扫射。德国广播电台日夜制造进攻英国的舆论。海峡东岸港湾的许多建筑物上,张贴着“打到英国去,活捉丘吉尔”的标语。整个英国上下都充满了担忧和恐惧。
英德之间大战在即,苏德之间却是一片和平景象,两国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希特勒在外交上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向苏联表示“友好”,积极同苏联签订贸易协定,甚至让苏联代表团参观德国先进的航空技术,并同意卖给苏联最新式的战斗机。1941年4月,苏联领导人还搂着德国驻苏大使舒伦堡说:“我们继续同你们做朋友”。
然而,这是法西斯头子希特勒为了进攻苏联而导致的一次大骗局。1941年6月22日拂晓,战争不是在英国而是在苏联边界爆发了,德军以3个集团军群,突然向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苏军在德国骗子的欺骗面前,心理上受到很大袭扰,导致战备工作进展迟缓,在德军的突然袭击在前仓卒应战,措手不及,完全丧失了战争初期的主动权。而希特勒则达到了先发制人的战略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