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母亲慢慢的向我和弟弟说起过去的事,说起那些我们都还很小,所以记不清,他们还很年轻也刻骨铭心的事。
妈妈说,在上海的那段时间其实她觉得挺好的,在我们印象中应该是很美好才对,但是其实并不是。她说以前爸爸很坏,脾气很暴躁,还不讲理,到什么地步呢,就是那个年代年轻人的样子,总希望出去外面闯荡,觉得能混出一片天地,混出个人样。所以在我和弟弟还很小的时候,他和爸爸老师吵架,甚至有时候还会打起来,后来听说在外面能挣钱,爸爸就开始孤身一人外出,家里人都觉得在外面去总能是有份好工作,起码养家糊口是可以的,也避免了那些不必要的家庭矛盾。
然而并不是那样,一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爸爸回来过年,带着一股坏坏的气息,当然了,做农村人,家里人也肯定是盼着他回家过年的了。回来没几天快过年了,妈妈就问爸爸拿钱去买菜,爸爸二话没说就给了妈妈五十块,那个年头的五十块可不比今日,已经算是好多了,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当妈妈选好了菜付钱给人的时候,人看了半天钱说那是钱是假的,母亲不信,和人在大街上吵了起来,被同村的人劝开了。后来回到家问爸爸,他倒是很坦诚地承认是给了妈妈张假钱,果不其然吵了一架。
但是其实在那个时候爸爸也还是有他好的一些方面在,妈妈总说,要是那时候和爸爸说离婚那几次爸爸没有偷偷跑掉,可能现在我和弟弟就是单亲家庭了,也有一次两个人吵得实在是无法了,妈妈也偷偷一个人跑苏州小姨那儿去了,没告诉爸爸知道,于是爸爸到外婆家去要人,都下跪并且哭了,说到这儿妈妈真是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在我和弟弟听来,实在是一段可憎又无奈的故事。
后来不安心,就干脆一家人去外面,就是在上海那段时间,表面上看起来是挺好的,但是其实爸爸还是一样的脾气和性格,妈妈说有一次给爸爸钱让他去买米,从早上就出去了,直到晚上也不见回来,后来借房东家的电话打问我哥才知道,爸爸拿着钱坐船跑他们那儿玩去了,还真的是年轻人的作风啊,说走就走了。不过这一直以来唯一不变的就是,爸爸还是那个爱家的爸爸,那个时候是爱玩一点,但是起码他也没有抛弃这个家。
爸爸这个人与生俱来一种责任感,对家的责任感,妈妈还说起过以前他们上小学时候的事,那时候爸爸才四年级吧,噩耗就这样来临,爷爷过世了,这也就是我们家我这一辈人没见过爷爷的原因。爸爸他们是七个兄弟姐妹,爸爸是最小的,要知道在那时候一家有七八个孩子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失去了爷爷,要撑起一个家对奶奶来说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也因为重男轻女的观念,从小就没让两个姑妈上学,而几个伯伯除了大伯高中毕了业,其余的也就初中文凭。所以直到现在我的两个姑妈也不认识几个字,连手机上存电话号码都只知道存数字,比如1就是谁,2是谁这样,说起来确实有些伤感。
在爸爸升五年级的时候,他实在是看不下去奶奶不堪重负的身体来维持这个家庭的生活了,毅然决然选择退学,开始帮奶奶干起了农活,那时候因为这事,村里人都为这个年幼却懂事的男孩感到辛酸,后来在两个姑妈和大伯的支持下,爸爸也勉强算是初中毕了业。然而初中毕业好像并没有什么作用,所以就有了后来与妈妈结婚然后我们一家人那些在外打工流浪的那些故事。说起这里妈妈满是骄傲和伤感,我听起来很凝重,我会去重现那个画面,似乎见到那样的时代下一个贫穷的悲惨农村家庭一路辛酸的故事。
母亲总是这样,平时你看她不怎么说话,但是一说起来就是这样催人泪下,这样几十年的岁月,不仅仅在她脸上留下了刻痕,也在她心里积淀了不少辛酸与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