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这闷热的教室,讲台上英语老师慷慨激昂给大家讲着课,我却早已无心沉浸在她的热情里。
头顶两个吊扇缓慢旋转着,可能因为年代有些久了,不断发出滋滋声。底下早已睡成一排,然而老师也从未对此有过任何言语,大学似乎都是这样。
现在所有课程都基本已经结束,只有这让我头疼的英语,还要再持续一周,实在让我有些吃不消。
我坐在吊扇这头,望着那头的某个人兀自思索。
一整个教室坐得满满当当,似乎各有各的事情在做,无人有暇理睬谁,老师也一样,就连在听课的那部分人,好像也不曾聚焦在哪儿。
我就这样时不时看看她,她也未曾察觉。
前些日子在网络上看见一句有意思的话,是这样的:“我们总是在最无能为力的年纪,遇见最想照顾的那个人。”
初中我就开始知道喜欢一个人,就开始所谓早恋,但是归结到底那都是真的年少无知,简简单单的喜欢,就像孩子总喜欢糖。
好多人都这样觉得,慢慢过了很久以后,以前和谁曾经的海誓山盟说好的海枯石烂,想一次笑一次。
有的人喜欢一个人,告诉自己一坚持就是好多年,但是其实到最后自己都不知道是不是还喜欢那个人,也有的人喜欢谁,三分钟热度,过后不久便忘了,就算想要感怀也只是故意而为,感情这回事,扪心自问早就寡淡如水。尽都是当时存在,过后无知,不知不觉就后知后觉了。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一个道理,男女之间的感情,没有迈出那一步就是美好,迈出那一步就开始小心翼翼,但是这也是必须的。
然而如果你说过不止一次你爱谁,你也对每一个认认真真用心良苦投入和付出,但是一结束以后你还是觉得一无所有,无数个失魂落魄的夜晚你倚栏自愁,在遇见下一个让你魂牵梦绕的人时,这一切又都烟消云散。这看起来像是滥情,其实也算必然。
但是呢,我个人觉得,无论你对多少人说过你爱,但是如果最后还是找尽各种理由忘了,祝福也好,悔恨也罢,那都不是爱。
在你真的遇见那个人之前,你永远不会明白你能有多爱一个人,当遇见后才分得清喜欢和爱是两种感情。
过去常看电视里的情节,大都是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真的有那种为一个人守一座城的轰轰烈烈。
怎么说,到现在也谈过好几次恋爱,但是都在以为会走很远的时候到尽头,而我也总是没过多久就忘记,忘记那种以为很浓烈的情感,似乎顺理成章开始下一段感情。
都二十岁了,身边有的人还是一如既往没有对谁表露心声,可能也有喜欢的人,只是一直藏着掖着,也有人早早结婚,还记得假期回家遇见初中同学,牵着妻子的手,背着他们爱情的结晶,不禁想,那是爱情还是什么。
大一一整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这一年时间留给我太多数不清的东西。
这一年里我也像以往那般,在以为受了伤不会再爱的时候,喜欢上某个人,甚至来得有些快,刚上大学不到两个月就开始了。
我也早就明白,可能这回也似以前那般,只是看会走到哪儿,看两个人坚持得能有多久,然后分开各自天涯。
我实在想象不到那些遇见一个人,一走到白头的人,是什么样的处理情感方式。
在坚持三十九天之后,还是也就那样了,可是这次我很莫名的,不再像以前放任它结束,开始还像在一起那样,每次她开会都送她,然后在那儿等她接她,很晚也要等。
她也没有拒绝,我们就那样一路走着,不说一句话。
然后寒假在家时我们偶尔像朋友那样有的没的聊天,不提及那三十九天的事情。
这学期刚开学,我们也偶尔一起去散步,听她说家里出的一点小状况。后来有一次,可能是累了吧,两个人找了个地方坐下来,她靠着我,我看着天。
回去以后发消息给我说,我们还是在一起好。
然后这次我觉得我们都应该更加懂得珍惜,所以我们都要好好的,就像电影和故事情节那样。
然而三十九天就像个魔咒一般,还是打破了这让我无尽幻想的美好。
这其中也不排除在聊天中她告诉我的,我不是她父母期望的那人。
她也认为我并不是她一开始觉得自己想要的那个人,而我呢,我都不清楚自己想要怎么样的人了。是像自己想象中那样懂自己,与自己志同道合的?谁心里没有一个理想的样子。
所以这次还是只坚持了三十九天。
我不该说分开以后谁变了,因为这是个必然的道理,只是有时候吧,不该来得太让人猝不及防。
直到她就一直躲着我,连我那自以为是的友好也被拒之门外,让我还以为她这是要与我老死不相往来。可是我又能有什么办法。
就像诗人徐志摩说的:“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也像我说的,遇见这个人之前,我不知道我会有多爱一个人,也可能是因为正在成长,身边的一切都在变,包括思想,所以我开始觉得,这个人,我会爱很久。
即使我们都已经不在一起,那我也不会像之前那样说忘就忘掉。这不是话说,是感受。可能以前也说过类似的话,但是现在不是从青春和肆无忌惮的角度,不是凭一时感觉作出的发言,是由心而生,无数思考得出的结论。
这就好比,以前我总是想不明白那些对谁痴情,到最后孤独终老的人,我不知道是什么让他们坚持如此之久,现在好像有那么一点点感触了。
当然,我也告诉过她,现在我还爱她,只是不知道会持续多久。
可能不是一辈子,但是也不会只是一两年。
我也不清楚以后究竟是会遇到一个能让我比现在还爱的人结伴而行,或者还是爱着这个人,到最后像古人那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其实吧,不得不说,这个年龄我还年轻,涉世未深,不够成熟也不够资格说这些话,都尽是空谈,一时感受罢了。
未经世事变迁,所以不道人心冷暖,什么年龄该有什么样的思考方式,并且也就只能到这儿。
徐志摩口中将要寻找的灵魂伴侣,我还不清楚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像三毛和荷西一样?应该是得不出什么结论的,没吃过糖的人,就算见过糖,知道是甜的,也不知道甜它到底是种什么味道。
下午上课结束,走的时候看见她并没有要离开的意思,挺想干脆也偷偷留下来假装写会儿作业好了,终归还是没有。
路上看见前面人群里有个眼熟的人,是在同一个社团的人,上学期社团有个关于大学生谈恋爱的辩论赛,她是不支持的那方,并当场断定说自己在大学期间不会。
今天下午我们也在同一个教室上英语课,我们很少遇见,我也很少在教室看见她,毕竟她习惯坐前排,我熟悉后排。
不过每一次遇见我们都会彼此微微一笑当做打声招呼,可以说我们几乎从未说过话,不过却给我我们已经很熟络的感觉。
与舍友早早吃了晚饭,回到宿舍摊开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打开刚买的小电风扇,惬意地看起来。
不知道是我看得太认真还是没有用心,这本书买了到现在一个月多了,还是没看完。关电扇时听见了与教室那个吊扇一样的声音,这是前几天新买的才对啊。
仔细检查一番,发现是因为这个夏天太热了,又对它爱不释手,一连开了几天,前边的盖子有些松动了。把它休整休整,下床复习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