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这队一边做好标记标示出安全路径,一边探查存在的危险区域,同时探索着看看是否有新的发现。过了中午,王立找到三群水稻植群,都做了简易稻草人加以保护起来。下午退出沼泽的时候,王立估算了下,大约走了有三公里的样子,对于如此巨大的沼泽地来说,依然是在边缘的外围。傍晚,大家在基地汇合,‘猛’的那一组只发现了一小丛水稻,往南边的另外一组却找到了两个大片水稻群,于是大家打算明天大家集中探索南边区域,那边也许是主要分布区。
接下来五天的搜索发现,南边的这两大片区域居然大概有五千多亩的样子,中间还分布了些灌木林,这个是天然的粮仓啊!不管单位面积多低产,如此大的基数面前一切都是浮云啊啊啊。接下来整个队伍都在忙着做简易草标吓唬鸟类。
最后,大家决定安排一组人马回去寻求支援,王立则想着最好能开个新基地,狡兔还三窟。吃过晚饭,召集大伙围在篝火边上,王立把自己的想法以及所面临的人手少的困难都提了出来,大家都谈谈自己的看法,猛是坚决支持王立的决定,说怎么干就怎么干,其他几个老部落来的成员都没有意见,其中有个新来的叫青的小伙子还补充提出,应该先安排好粮食库房,王立觉得不错。
于是和大家又探讨起如何利用这个山谷。青说这个山谷相对安全,可以烧荒,这样老鼠就没有了;现在外面的草又开始黄了,这个季节一般没有什么雨,短时间内不担心雨淋坏东西;另外以前挖老鼠洞的时候,经常能挖到好多植物种子,我们也可以模仿,挖坑装粮食再用土盖上保存。王立也觉得分析的很好,基本上支持这么做。第二天猛便带着八个人撑排回去找人手了,其他人跟着老王忙着仓库建设和收割准备。
天蒙蒙亮,大家就开始忙碌起来了,上午吃饭的时候已经割开了一小部分的防火带,到傍晚已经割完大约五分之一的样子,吃了饭,大家休息。第二天接着开割;直到第四天上午才割完一圈,风从谷口吹进来,于是让大家集中到谷口开始点火,向谷内烧去。秋高气爽的天气,山谷却浓烟滚滚了,空气里还夹杂肉烧焦的味道,也不知道烧的是兔子还是老鼠。烧了个整天整夜,大火才停歇下来,这样还真不错,无论虫子还是老鼠什么的,不是被烧死就是被熏跑了,要么缺氧闷死了。大家忙排成排把草木灰清理到一边堆着。光粗粗地清理就干了五天。老王规划着,中间一条路,左边住人,右边堆粮食。一切准备停当了。明天就开始收割。
接下来的时间里只留下两个人做饭和看守基地,其他人全部去了地里参加收割,收割了一担左右后,王立指挥用绳子捆好,找了根木矛,由一个人挑着,大家返回基地。在一块大石头前面,王立抓一把稻草用力摔打着脱粒,并指挥大家照着学;打下的谷子被运到空地上均匀滩开来晒。
示范完成后。王立接着领着大家又去收割,这回只让一个人挑回去,脱粒,铺开暴晒,由留守的两人协助,忙完了回来接着挑。其他人继续收割,但是速度比较慢,于是在收割满了一担后,老王另外指挥一个人挑去,脱粒,铺开暴晒。到第六个人挑回去的时候;第一个人才回来参加收割。如此循环,虽然慢点但所有步奏还协调,王立也只是希望让这些人逐渐熟悉收割的步骤罢了。
培养熟练的农民也需要耐心的。经过十多天,大家都熟悉过程后,王立指派了专人收割;专人挑回去;专人脱粒;专人滩晒谷子;专人做饭送水。收割的进度增快了,流水线式的方法很科学啊!呵呵。损耗肯定有,王立也不在乎,人才培育才重要。教会他们就是为了让他们以后好教会后来的人。另外明年还要教他们怎么选种春耕呢,有的忙。
肥料施肥暂时是不用想了,但除草之类的田间管理可是要做的,老王晃了晃脑袋上留下的汗珠,抓了把稻杆,右手挥刀割了下去。收割了的稻田,在一天一天的扩大着,基地的谷子在一点点的铺开,堆积中。这天,猛带着第一批五十个人到达新基地,猛告诉老王,巫又带了三百多人回了部落,已安排妥当了,他们抵达是姬领着人正在在收割高粱(蜀黍);巫听到王立需要支援后,带了部落其中几百人沿着河边往这里走来,由于他们步行没有走水路快,猛把人交给老王就要回去接巫了。
王立嘱咐猛一定要注意安全,不用着急后。指挥着已经干了近一个月的人当师傅,领着新人继续完成收割的工作。两天后,第二批五十人到来了,这批人老王安排建筑一些草棚,再过了两天,巫领着近三百多人在猛的带领下终于抵达了新基地。休整了半天,第二天全面铺开收割水稻。大量人手均衡布置下去,收割进度一下子提高很多。王立粗粗算了下,部落大约交换了有五百人了,加原来的一百二十几个,才六百二十多个。这一下子来了四百几十来个人,那这差不多是部落的主要劳动力了。
收割后要考虑如何收藏的哦,于是老王和巫两个带着几个小伙子,在山谷右侧地势高的地方,往下挖坑,能挖多少是多少,然后铺上稻草,倒上晒好的谷子,再铺上稻草,面上再盖上土。实际上靠石斧、石铲、木棍、木叉、兽皮和手,真挖不了多深的,好在三、四个人蹲一个坑挖,面积还算可以,浅坑就浅坑吧,王立也不计较,现在就是抢收,和天气、鸟、老鼠、虫子抢,能弄到多少谷子算多少。没有秤,无法知道具体多少斤两,不过王立估计一亩大概能收个一百来斤,产量真低哦。
王立行走在收割了的地里,观察着周围情况,这片区域应该被火烧开过,又经过水涝,这两年应该是风调雨顺适合水稻的生长,才能在局部形成比较密集的水稻植株群,再过几年也许这些优势没有了,那么就会被其他生命力更强的杂草,赶下这个舞台。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吧。
不过现在有王立的插手,开垦出水田来,抑制其他杂草,培育水稻。那么应该比单独恳荒要容易的多。这些万年堆积的腐植土壤,肥力应该可以,后面再跟上农家肥和沤肥的添加,肯定有利于后期水稻的种植繁育。有个几年休养生息,配合不走弯路的种植技术推广和田间管理。这片区域就是个非常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纵观历史,农耕时代出现后,最明显的就是大量人口集聚的城池出现。同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更强。
经过一个多月的抢收,所有能找到的水稻都被收割上来了。猛领命在河里捞了几百多条鱼和许多蚌,王立在基地,组织了一个大形庆祝宴会(晚饭)。吃过饭,王立叫上巫、猛、青,把自己打算在河边筑城的想法说了一遍。大家非常同意。
接下来的日子里,除了留下秋收扫尾的人,其他人都分散安排了下去,猛带队去附近烧砍树木,青带人挖掘土沟,巫带着部分人,负责做饭、搓绳子和监管秋收扫尾。王立在地上划了并排两道线,相隔一米五,线外面并排挖两条沟,立上木排,就可以做成双层木围墙,中间填上夯土,土木结构的围墙便出现了。王立也参加了砍树,用绳子绑住树上端,等下面烧砍了一半多点,两排人朝一个方向的两边用力拉,树就倒在两排人的中间了。烧砍成三米五一段,五根扎成一排,拖回去,立在沟里,然后填上土压实。地上面留了二米五高,围墙也就有了那么高。王立找了两根七米多长的大树杆,相隔二米五在朝西方向立了起来,埋下去两米,露出近五米高,在离地三米四高开了两个槽,横着绑上一根三米多的树杆。这样门框就算立好了。用木头做了个三米五高、三米宽的木排,躺在门前,两个角上绑是绳子,跨过上面的横木,一拉起来就可以关门了,挺象古城门前的吊桥。对付野兽和拿着木棍的原始部落人那是绰绰有余。一个半月过去,一座北边靠着小河,东边挨着大沼泽,南边和西边都是大荒草坪的小城镇拔地而起,平均二米五高的木夹土墙给人非常安心的感觉,吊桥门放下的时间,人们纷纷走了出来;城门里对着大门是一条笔直的通道,两边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帐篷和稻草屋,孩子们愉快的东跑西追着,路的尽头是广场,边上也排着几个大兽皮帐篷。这里是部落首领的地方了。
王立、巫、猛、青正围成一圈讨论着捕抓鹿和羊的事情。最后决定做个畜牧栏,留出大口子,人们用网拉起墙,趋赶入栏,再封好口子。十天时间,在城边上围起了一个巨大的畜牧栏,间隔六米支着根木立柱,每两根立柱上绑着上、中、下三根栏杆,西边留了个一百多米宽的口子,但立柱已经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