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首富犹太人巴奈·巴纳特刚到英国的时候,只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商人,后来,他带了40多箱雪茄烟回到了南非,用雪茄烟做抵押,获得了一些钻石。只用了短短的两年时间,他就变成了一位富有的钻石商人。巴纳特是如何成功的呢?在谈到自己的成功时,他总是说:“因为我会把每一次空闲时间都变成一次绝妙的获利时间差。”原来,巴纳特的赢利有一个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这就是每周星期六是他获利最多的日子。
因为星期六这天银行较早停止营业,巴纳特却在其他商人都早早关门回家的时候,忙碌着用一些空头支票购买钻石,然后在银行星期一早晨营业之前这段时间里,将钻石售出,用其所得的钱支付星期六没有兑现的空头支票,剩余的部分便是自己的利润。巴纳特正是利用银行一天多的不营业的时间,拖延付款,在没有侵犯任何人合法权益的情况下,却调动了更多的资金从事商业活动。所以,机警的人总是能从空闲时间中发现成功的机遇,而愚蠢的人总是把空闲时间看得一文不值。
以至于有许多人都有这样一种习惯,即当他们经过努力完成一件工作,或是取得一些成绩时,往往会马上放松自己,给自己一次喘息的机会,或是以此来换得更多空白时间。其实这并不是智者所为,而是一种浮躁,一种平庸,同时也是一种自负的表现。
一个真正有使命感的人,一个执着于事业的人,往往不会刻意去压缩自己的时间,因为他知道,实现理想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间,一个人必须要付出必要的时间来维护健康、家庭、工作、人际关系等,这些都对一个人的理想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过度压缩某一方面的时间,势必会影响你在这方面的状态。一些短视的人往往只看重工作,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这样最终结果是,自己忙了个四脚朝天不说,个人健康、家庭与人际关系等却一团糟,从长远看,这会让一个人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
所以,适当地让自己保留空闲时间是一种明智的做法。但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才能避免让空闲时间变成空白时间,这主要取决于你目前的状态。如果你很年轻,事业心很强,但一时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这时,你可以在空闲的时候多关注一些行业动态,多了解一些与自己职业有关的职业规划;如果你事业有成,为了追求进一步发展,可以在空闲的时候多结识一些有名望的企业家,或是商界友人,借此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与人气。如果你非常自信能够成功,但常常在工作中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在适当的时候要放松自己,让自己恢复状态与体力,如此等等。但大多数人把空闲时间当做空白时间,其间做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事后再拼命地加班加点。时间久了,便会形成一些坏习惯,不善于规划自己的时间,做事由着性子来,经常抱怨生活得无聊等。
执着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表现在时间观念上,就是要求一个人要学会切分自己的时间、利用自己的时间,以及如何让时间增值。其中,如何避免空闲时间变成空白时间往往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也是最难做到的。所以,增强自己的时间观念,首先要从有效利用空闲时间做起。
会“报时”更要会“造钟”
拿破仑说:“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最好。”生活中,有不计其数的人过着平凡的生活,甚至从未有过成功的体验。他们有不服输的品性,却没有行动。大多数时候,只会“报时”而不会“造钟”。例如,他们经常把这些当做口头禅:
“张三不就开个小饭店发了发财吗?早知道我也行。”
“我早就知道李四这样做准会赚钱……”
许多事情坏就坏在他们的嘴上,这也是他们一个最大的弱点。虽然他们口齿伶俐,头脑聪明,但是往往做不到言行一致。通常一个人有以下3种生活、工作倾向时,他应该去警醒自己:我不应该总是用嘴巴来混饭吃。
1.只想说不想做
许多人从小就读过“蜀之鄙有二僧”的寓言。在四川偏远地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裕。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一个水瓶、一个饭钵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多年来就想租条船顺着长江而下,现在还没做到呢,你凭什么去?!”
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去过南海的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穷和尚与富和尚的故事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说一尺不如行一寸。天资聪明是一些人做好工作、成就事业的资本,但是,用行动去证明、表现自己,比用嘴巴更有说服力。
2.只会说不会做
现实中,只会说不会做的人不计其数。这些人论大道理,俨然不逊于一位哲学家;论实干,却是一个十足的外行。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一次,一位教授到某企业演讲,教员工如何工作,如何提升专业技能。在准备返回时,他发现有一个车胎被人偷走了,教授非常气愤,但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因为,螺丝都找不到了,备胎无法安上去!
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员工走过来,并且停下来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教授懒得理他,但出于礼貌还是告诉了他。这位员工笑了笑说:“这又有什么困难的。”于是,他从每个轮胎上面卸下了一个螺丝,这样就拿到3个螺丝将备胎装了上去。
教授惊奇感激之余,大为好奇:“请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员工回答说:“你不是在演讲中谈到过,方法总比问题多,所以我相信问题一定有办法解决,关键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非圣贤。一个专家可以教给别人做事的方法,但是他本身是否学会了做事,关键在于他的行动力。只会说不会做,是大多数人的一种顽疾。克服这种顽疾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小事做起,在一滴一点中让自己做到言行一致。
3.只知说不去做
与上面不同的是,有些人在工作中,知道怎么说,也知道怎么去做,但就是不去做,以至于让自己懈怠了工作。这种人也不能称之为会“造钟”的人。俗话说,说到不如做到。放眼看自己周围的成功人士,每一个人都有着极强的实践能力,每一个人在知道怎么做后,都会积极、热情地去投入,将想法转化为行动!
只有行动,才能让梦想成真,让目标实现,才能让你摆脱没钱、没背景、没地位的境遇!凡是决定去做的事,不应拖延着不去做,如果你一心想着留待将来去做,你注定是职业角斗场上的弱者。凡是有力量、有成功经历的人,总是那些在目标确定后就充满热忱去做的人。每天有每天的事,每天有每天的计划去完成。今天的事是今天的事,不应留待明天去做。拖延的习惯是成功的天敌。
有的人不认为懈怠是一种缺点,所以,今天的事往往要留到明天去做。这些人的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烦恼:有几件事本应早几天、早几周做,可当初一拖就拖到现在。“现在”硬着头皮将它们干完后,又懊丧的发现原来在“现在”做过去的事情时,又将“现在”的事情拖到了将来。于是,懊丧影响了效率,效率低下又导致了混乱,混乱导致了失败。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就是一连串的成长与考验,要从每次面对挑战的经验中累积智慧。“放手去做,”爱默生说,“你就会拥有力量。”迎接磨难并予以克服,你就会拥有足够的力量与智慧。下定决心,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全力以赴。一位着名的教练对他的球队说过简短而振奋人心的话:“当欢呼声消失了,体育场人去楼空后,当报上的大标题已经印出,你回到自己安静的房间,超级杯奖杯放在桌上,所有的热闹都已消失后,剩下的只有:致力于完美,致力于胜利,致力于尽我们最大的努力。”
做事要分主次
我们经常说,做事要分主次,也就是说,做事要分清轻重缓急。这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工作与生活哲理。
一个在生活中能够分清主次的人,一定能够将生活打理得有条有理;一个在工作中能够分清主次的人,一定能够将工作处理得得心应手。在每一件事情上能够很正确的分清主次,就会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从而合理地分配自己的工作重点,合理地分配已有的资源,合理地支配自己的精力,从而将主要的工作做好,做到位。主要的工作做好了,次要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但是在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很好地分清主次、分清先后的。有些人看起来是一个很明白的人,但在重要的关头,很容易为当时的情景所左右,变得主次不分,一意孤行。
郑先生是一位小公司的老板,主营业务是餐饮,凭着他良好的人际关系,很快在生意中赚到了一些钱。几年下来,也有了一些积蓄,如果他就这样的做下去,沿着这个目标努力,他的事业将会越做越大。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在农村的朋友找到他,说自己想到了一种机械,就是将农村用的那种脱粒机改造成“排尘脱粒机”,这样就大大地改善了脱粒作业的环境,使农民的身体健康受益。郑先生听说以后,很感兴趣,因为他知道目前所用的这种脱粒机,灰尘很大,这也正是很多专家努力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一旦这个问题解决了,市场需求将是不可限量的。他详细地了解了他们的想法,觉得还是很可行的,于是就决定投入资金,开发这种产品。
首先,他根据他们的想法,请专家画了设计图纸,按照这个设计图纸,开始投入样机的制造工作。由于没有一个完整的设计图纸,没有专业制作技术,样机的制造很费周折,还花了不少的钱。在制造样机花了几乎一年的时间并基本过关以后,他又请来有关部门进行鉴定,上报了国家扶持基金会。这样忙下来,又是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投入了大量的金钱不说,精力也快耗完了,并且,原先的生意也耽误了。最后,排尘脱粒机由于没有得到资金支持,胎死腹中,那些先前扣‘算与他合作的部门再也不相信他了,最终,所有的钱都在开发排尘脱粒机中损失掉了。
郑老板开发排尘脱粒机的想法并不错,而且是一个一本万利的点子。因为在广大的农村,这种脱粒机有很大的市场。但关键的问题是,他做事不分主次。那时候,他的经济条件还很不成熟,应该一方面将主要精力和资金用在有把握的餐饮生意上,赚足了钱再来开发脱粒机;另一方面,缓慢地推进脱粒机的研制和生产,或者找一个合作伙伴来联合开发这个产品。
所以,执着不是事事执着,而应该有的放矢,并且对一些事物怀有一种深入探究的精神。在生活或工作中面面俱到,往往就会使自己丧失对事物的正确判断,这样就极容易陷入一叶障目的境地,从而带来严重的失误,直到自己坠入失败的深渊。
给工作填充些幸福元素
工作着就是幸福的。现实中很少有人能体会到这一点,相反,工作带给人们太多的压力与挫折,想从工作中获得幸福感很难。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工作并幸福着呢?一项调查显示,只有9.79%的被调查者感到自己“幸福地工作着”,也就是说,10个人中勉强只有1人在幸福地工作。
随着现代文明进程的加速,社会竞争日益加剧,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跟着加速。受工作紧张、人际关系淡漠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身心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当一个人有所追求时,他会承受更大的身心压力。
对于轻微的压力,人们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消除,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淡化。如果处理得当,还能将压力转化为人生的动力,促进奋发进取;如果压力不能及时得以排除,长期积聚,无形的压力会在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引起诸多不良的反应,如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过低等,形成所谓的“亚健康”状态。
陈先生是一家贸易公司的部门主管。年纪轻轻的他能获得这么好的位置,除了才华,更多的是靠勤奋,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出差更是家常便饭。突然有一天,一向精力充沛的他发觉越来越多的困扰向他袭来,如心悸、失眠、易怒、多疑、抑郁,以前10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却要花费一个小时,他甚至对工作产生了极其厌倦的情绪,人也变得日渐憔悴。
这是现实工作中的一个特例,许多人都曾被这种情况“折磨”着,但是为有所追求,又不得不默默地承受。其实这不是明智之举。正确的做法是,实时为自己的工作填充一些幸福元素。
1.按生物钟规律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