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3300000084

第84章 迦陵仙音第十讲(1)

愿我临终无障碍,阿弥陀佛远相迎:

观音甘露洒吾头,势至金台安我足。

一刹那中离五浊,屈伸臂顷到莲池:

莲花开后见慈尊,亲听法音可了了。

闻已即悟无生忍,不违安养入娑婆,

善知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为佛事。

我愿如斯佛自知,毕竟当来得成就。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无边光炽身,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满分二严身,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大家念“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要知道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是清净海众的一位。现在以最殊胜无上的菩提心摄持,为了帮助一切的如母众生,迅速地由六道轮回的生死苦海之中超脱出来,所以我们来学最殊胜、最一乘了义的不可思议的法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这是我们圆满的一会了。上午讲到了阿弥陀佛的迁识法,是格鲁的传承。还有一些内容需要补充一下。

从宁玛的传承来说,他念这个“嘎”是不用降到心轮的,看你是什么传承,都是可以。二十一遍修完了,一定要观顶上红色的阿弥陀佛转为长寿佛,手里面托的是长寿宝瓶,再念长寿佛心咒。第三个,这种是最简便的,事实上有很多种迁识法,我所得到的传承就有十多种,这是一种比较容易的。而且分三次,这样其实还是随顺凡情,一定不要执著。在临命终时,你这个最强烈的求生的愿望,就可以帮助你的神识出去,进入到阿弥陀佛的心中。那么你就念一次,也就可以直接到达,也是可以的。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个殊胜的善巧方便。

上午讲到了中辈的三品。其中中品上生是久持小乘戒;中品中生是暂修小乘戒,受持八关斋戒,乃至于一日一夜,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皆得往生;那么中品下生是世间的世俗人,平时没有听闻过佛法,不过,还是世间的好人、善人,也就是说观经三福里面的第一福“孝养父母,行世仁慈”,他有修,但是没有怎么听闻过佛法。

我们要修品位高,一定要有出离心,不要给这个世俗法所绑死,祖师说:“生前徒费心千万,死后空余手一双”,“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所以我们要能够早一点觉悟。并且,这里面有一个要点,就是说屈伸臂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也就是说,我们以后给人助念,要知道,不要以瑞相作为判断他是否往生的唯一标准。事实上,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这四品他已经往生了,但是助念的人看不到什么很明显的瑞相。但是也可以从往生者的身体比较安祥、比较柔软判断出来。

我们继续讲清末的梦东彻悟禅师的开示。他的开示有八大窍诀:

第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为学道通途。要真为生死,要痛念生死。事实上与文殊菩萨的开示是一样,文殊菩萨说三主要道: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智慧。这里说真为生死,也就是出离心、发菩提心。学佛求解脱,无论你学什么法门,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尤其对于净土宗来说,发菩提心有很具体的标准,就是圆发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第二,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深信切愿,持佛名号是净土正宗,也就与藕益大师的开示是一样,深信切愿最重要。这个六信(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因、信果)是否具足,真正具足六信,深信不疑,那这个人是大开圆解,这个人是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将来至少都是上品中生。

第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下手的方便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当我们念佛时候不可有别想,没有其他的杂想,就是止;当念佛时了了分明,心起念,口出耳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能够了了分明,这就是观。所以一念佛号之中止观具足。一念佛号之中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实相无相无不相,一念不生而又了了分明,是寂而常照;了了分明而同时一念不生,一念不生谓至诚,是真正的至诚心,这是照而常寂。能够这样行持,净业必成;能够这样成就,念而无念,无念而念,那么一定是上品上生。所以一人乃至于百千万亿人,如是修,皆能如是成就。

第四,是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折伏现行烦恼,就是说你现在起现行的这些烦恼,如果你不能降伏自心的话,要成就就难,要品位高也难了。正如蕅益大师所说,品位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浅。

你能够折伏现行烦恼,虽然你每天就念十句佛号,这个持名功夫都很深。千万要听清楚,是持名之深浅,不是持名之多少,你不要为了完成任务,你每天念十万句,但是妄想纷飞,这个持名功夫还是浅。因此能够折伏现行烦恼,能够降伏自心,是修心要务。

第五,以坚持四重戒法,为人道根本。也就是《首楞严》上所说的四种清净明诲: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为人道根本。

第六,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要能够过非常简单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一心不乱是真正的苦行,是真正的精进,清净心是真正的精进。

第七,以一心不乱,为净行归宿。念而无念,没有能念的我,破我执;没有所念的佛,破法执。能所双亡,这是实相无相,这是不乱。虽然能所双亡,而一句佛号又历历分明,二六时中不间断,不夹杂,这是一心,这是实相无不相。

第八,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灵瑞,你看,净土宗的祖师大德,都是念一句佛号,出一道光明,光中有化佛。

这是梦东彻悟禅师讲修习净土法门要成就所要关注的、要学好的八大窍诀。

事实上中品中生,即一日一夜受八关斋戒,信愿持名,就能中品中生。受八关斋戒功德非常大,最重要是,第一要将持戒功德回向往生净土;再一个,要外持八戒一斋,内持六念。因为凡夫的力量很小,是不定聚,这个心比较散,用很长时间去严持净戒就难,但是受持一日一夜很容易专精。受一日一夜的戒法容易专精,所以这个心就非常欢喜,非常清凉。你将这个功德回向往生,就功德无量。

事实上有智慧的人,身为佛弟子应该在做任何功德之前,都最好以戒法来摄持。比方说,你明天选择去灵泉寺做一堂普佛,那么,你最好先受八关斋戒。那你以八关斋戒来摄持,跟你普通的这样地去做一堂普佛,这个功德有很大不同。有八关斋戒的戒法,再做一堂普佛,这个功德比普通的要大很多。你要拜忏,以及要做任何佛事,要供斋,都应该先受八关斋戒,如法受持。

《观无量寿佛经疏》上面说:“又十方众生,修小乘戒行,愿往生者,一无妨碍,悉得往生。但到彼先证小果,证已即转向大。”转向大乘。“一转向大以去,更不退生二乘之心。”

那么中品下生呢?这种人是世间的好人,平时并没有遇到佛法,也并没有求出离,只是在临命终时他机缘好,也是宿世的善根福德因缘所感,遇到善知识劝他,为他广说净土法门,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的依正庄严和法藏因地的四十八愿,所以一念回心,产生信愿,就能往生。故此善导大师特别告诉我们:第一个,这一辈人,你看他平时没有遇到佛法,他都能够中品下生;第二个,他平时也并没有出离心,三福之中,他所修的只是第一福人天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一福是世俗的善根;第二福是持戒的善根;第三福是大乘的善根,是菩萨行的善根。所以只要能够回向,因缘好,尽得往生。

上辈的三品都有阿弥陀佛来迎;中品上生、中品中生都有化佛来迎;下品上生也有阿弥陀佛遣化佛、化观音菩萨、化大势至菩萨来迎;下品中生临终忏悔念佛,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花上有化佛来迎;下品下生是见金莲花,如日轮,来住其人前。

你看,为什么中品下生就没有佛来迎?没有佛来迎,他只是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智者大师说,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往生受生之心。临终这个愿很切,只要临终正念现前,愿生西方,就可往生。他并没有强调说,一定要见到西方三圣来迎,才可以往生。我们助念的时候就可以知道了。如果助念的人都见到很多的瑞相,那这个人的品位决定很高,决定是中品中生以上。另一个方面,我们也要有信心,能够开示他佛法。能够助念的善知识,也可以说就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他,也可以说是化阿弥陀佛。

第十六观:下辈三品

先说下品上生。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

下辈的三品,都是造恶业的众生。下品上生呢?他是有世间的恶,“作众恶业,无有惭愧”,造了很多的恶业,又没有惭愧心,但是他没有谤法。这种人指在家者,一般的世俗人。下品中生呢?有出世间的恶,毁犯戒律,“不净说法”,为了名闻利养来说法,“无有惭愧”,这是兼指在家、出家。下品下生呢?他有出世间的恶,造五逆十恶。

所以说“观经语,最惊人,许五逆,得往生。”这个是确实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你看,造了五逆十恶的,本来要堕无间地狱。他临命终时因缘好,善知识一劝,他有信心,他自己也头脑清醒,马上就由地狱道直接超升到佛地。这个不可思议,非常不可思议的如来的威神加持,阿弥陀佛的愿力摄持。“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

【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

命欲终时,遇到善知识。可见这个善知识就非常重要了。为他说大乘的十二部经,“长行重颂并孤起,譬喻因缘与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与授记。”为他不能够广说十二部经,只说经首的名字,即经题。

【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

前面是悟门,这是行门,“称南无阿弥陀佛”。你看,前面《观经》都在一直讲观法,由第一观到第七观莲花宝座观,都是讲极乐世界依报的庄严;由第八观到第十三观是正报庄严。正报庄严是定善,底下的十四、十五、十六观是九品往生,是散善观,还是正报。

事实上前面的十三观,就是告诉我们“上求佛道”。后面的三观九品往生是“下化众生”。上求佛道,观依报庄严是成就佛净土,观正报庄严是成就佛身。所以,这特别不可思议。

这里面告诉我们,“称南无阿弥陀佛”,特开持名念佛之方便。所以说《观经》非常不可思议,它讲净土的理论,讲求往生的方法,讲九品往生的情况、条件,都非常详尽,非常透彻,非常明了。而且四种念佛方法都讲到了。

《无量寿佛经》上面,三辈往生都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跟这个九品来比,等于是九品的上辈三品——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修大乘法,发菩提心,持名念佛,“入有得空,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无生,即凡成圣。”

“入有得空”,开始是有念,由有念而巧人无念,所以说入有得空,即凡心成佛心。我们要知道,按照本经的教导“称南无阿弥陀佛”,我们持名的时候,就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是上辈的观心念佛。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念得纯熟,万缘放下,能所顿空,所以就是无住。而在这个无住之时,又一句佛号朗然明白,这就是生心。

无住而生心,生心而无住,实质所有的佛法,修行法门,都可以用这一句来概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八个字。你看,现在我们非常巧妙地做到了,念而无念,所以无住;无念而念,而生心,生心就是见自性,就是一心。所以句句是佛知见,念念放般若光。我们一句佛号,持名时,就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可以“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念佛号就是念诸法实相,就是显发我们本具的佛性。

我们平时见面,问你今天在做什么?那么要回答:“我今天在作佛”。我念念念佛,就是念念在作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念佛即是作佛。你在这个世间做什么?有什么意义?世间人做这些,心起贪、起执著,都是三恶道的因。所以,我们要念念作佛,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千万不要把宝贵的光阴去打妄想,去造六道轮回的业因。你不要以轮回心来念佛,口里面念阿弥陀佛,心里面想,我今天买什么菜,你那颗心与你所念的佛号不相应,你没有真正做到观心念佛。

同样是这颗心,与其去造无边的罪业,不如念念作佛;同样是过一天,与其烦烦恼恼,忧悲苦恼,非常忧虑,不如看破放下念弥陀;同样是要过一辈子,与其是哭哭啼啼,每一天都有压力,不如是万缘放下,欢喜自在,求生净土。所以一定要知道这个持名念佛的妙处。

在《净土圣贤录》上面,说了一个往生的故事。有一个妇女很信佛,很信净土,专念阿弥陀佛。她很想劝丈夫念佛,怎么劝她丈夫都不听。我没有你那个闲工夫,你去念吧。丈夫不信,这个女的就想了什么方法呢?

有一天,她看到邻居的小孩子,拿一个小小的铜铃铛在玩。她就心生一计,在她家大门口也挂一个铃铛。

她对丈夫说,“哎呀,这一段时间社会治安不好,盗贼也很多,我不敢随便乱开门。我平时经常把门要关起来,如果你外出回来的话,就请你摇一下这个门上挂的铜铃,同时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以此作为一个暗号,我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不然的话,我就不开门。”(众笑)

她丈夫心想,你一个人在家里我也不放心。就说:“可以,反正回来我就摇一下这个铜铃,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听我念了,就赶快给我开门。”

两个人配合得很默契,三年以后,丈夫病死了,但是他的胸口还很温暖,所以一直就没有下葬。五天以后,他就复活了。活过来以后,他悲欣交集,跟他老婆说,因为自己造了一个杀生的业,死了以后,去到镬汤地狱,非常苦。

他马上忆起平时的习惯,摇一下铃子就念南无阿弥陀佛。他非常痛苦,就不知不觉高声唱南无阿弥陀佛。即时整个的油锅里面都充满了莲花,这个热油就成为清凉池。所以阎罗王就放他回来了,你回去好好念佛。

你看,随口散心念佛,都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力。何况是我们能够至诚恳切,万缘放下来念。我们学了这么多天,特别强调了善导大师的开示,对于上品上生、上品中生,应该充满信心。

【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华,随化佛后,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华乃敷。当华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

称佛名就能够灭无量的罪,灭五十亿劫的生死之罪。为什么?要知道,你能够真正至诚恳切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个不容易,这是什么?这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因缘好。《阿弥陀经》上所说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要知道,我们能够持名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多善根,就是善中之善。为什么?因为能够以发菩提心来念佛,这就是观心念佛。你能够观心念佛,就一定可以上辈往生。就具足《大智度论》上面所讲的五种菩提。

同类推荐
  •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5辑)》是以刊发近现代汉传佛教专题研究的论文为主开拓的一块佛教研究园地,包括教下研究、敦煌佛学论丛、佛教文化研究三个专题。
  •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关于禅趣,很多人都会想到林林总总的机锋公案,然而那些讲解机锋公案的读物往往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本书则着力于贯通禅宗的核心义理,高屋建瓴地使所有机锋公案都可以迎刃而解。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

    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

    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
  • 秦始皇与我

    秦始皇与我

    秦始皇竟然穿越到现代了!我作为个学渣你竟然会爱上我?爱上我也就罢了,你竟然为我回去焚书坑儒!嬴政!你个混蛋!
  • 网游之双侠

    网游之双侠

    一个求职不成郁郁寡欢的准毕业大学生,一个貌似高手实则低端的柔软胖子,两个梦想成为职业玩家的不职业青年,因为同样的前途渺茫走到一起。是一飞冲天指点江山还是痴人说梦败走麦城......尽在《网游之双侠》新书求支持
  • 黑帝盛宠:1001次宝贝我爱你

    黑帝盛宠:1001次宝贝我爱你

    某女,觉得自己很无辜,不就是,一个不小心将某个很“牛叉”的男人撞了吗,至于吗,莫名其妙的就对我冷嘲热讽,还一顿臭骂,纳尼,居然说是我前夫,靠,姑奶奶我还是你娘那,【某男脸色顿时阴沉:“宝贝乖,是娘子~”】可素,那张莫名其妙的结婚证是怎吗一回事,还有那个和我和我很像的萌宝又是哪冒出来的【萌宝:“妈咪,我是你肚子里冒出来的啦。”】某女表示冲击太大,tmd完全受不了,不得不半夜拎着行李跑路。然后某男开始了,漫长的追妻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
  • 六六的浮生小记

    六六的浮生小记

    十七岁,“秦六六同学,请问你和赵淮生同学是什么关系?”“就是...就是好朋友啊。”六六偷偷看了一眼身边的人,红了脸。二十二岁,“秦六六女士,请问你和赵淮生先生是什么关系?”“情侣。”六六瞄了一眼挂在身上的人,还是红了脸。二十七岁,“秦...”“夫妻。”六六头也不抬的推了推黏着她的人,那人笑,六六红着脸翻了个白眼。本文追踪记录秦六六和赵淮生的生活片段,为啥跟踪记录?因为作者很闲o((≧▽≦o)~
  • 绝世霸爱:顶级贵族带回家

    绝世霸爱:顶级贵族带回家

    她惹上顶级贵族,用最盛大的记者招待会向他求婚遭拒后决心不再在一棵树上吊死。“少主,少奶奶说她对你伤心欲绝要去…”该死,想另寻春天,想都别想。利落按倒她努力制造小包子。“念念,你是我的”他是世界最古老家族的掌门人,拥有欧洲最纯血统的顶级贵族,这个嚣张的女人,将他推到,睡完就肆无忌惮的想跑,没门!!!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豪门独宠:腹黑boss别乱来

    豪门独宠:腹黑boss别乱来

    第一次,她17岁,她将她自己送到他的床上,他却将她扔了出去。第二次,她18岁,生日会上放肆大胆,他却笑的一脸从容优雅。第三次,她21岁,他却将她压在身下,低声呢喃:“宝贝,解开它……”她怒了:“卑鄙下-流!不是说好永不相见吗!”他却笑的一脸妖孽,依旧压着她,细密地吻着:“乖,一会儿遮住你的眼,那样不就永不相见了?现在我先给你解释下什么叫做下-流……”
  • 异灵之尊

    异灵之尊

    来自远古的叹息:“幽冥可以破去轮回,掌控异灵元,却看破不了‘界’。”
  • 王俊凯,你可想过我

    王俊凯,你可想过我

    一见钟情,可爱情的路上有太多的坎坷,他们能坚持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