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3300000006

第6章 回归生命的故乡第二讲(3)

佛教文化以身心不二来解读人与自己的关系;以身土不二或依正不二(正是身,依就是土)来解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自他不二来解读人与社会的关系。

不二当然就意味着和谐统一,和谐和统一带来的就一定是稳定和发展。

人与自己内心的和谐对话——身心不二就是生命的智慧;

人与社会和谐对话——自他不二就是生活的艺术;

人与自然和谐对话——依正不二或身土不二就是生态文明。

所以生命、生活、生态,可以概括佛教文化教化众生的善巧方便,而对于我们修净土宗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人与自己内心和谐对话,我们要身心不二。我们信愿持名求生西方,就是生命的智慧,其实里面包括了心的转化和身的转化。

心的转化有三个层次:观照、照住和照见。观照就是做到了念佛成片;照住就是做到了事一心不乱(见惑、思惑虽未断,但伏住了)。进一步是能断见惑、断思惑,见思惑断尽,能生方便有余净土。

更进一步是断尘沙惑、无明惑,能成就理一心不乱,这是照见,见真如自性。“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照见是修心的第三个层次,我们身的转化也要能够同步,身是先转化风大,再转化水大及火大。为什么我们念佛,心里不想起妄念,但这妄念不由你控制呢?因为身体没有转过来,是一个漏雨的破房子,火大没有转过来,能量大部分都提供给妄想无明的马达去运转了,所以妄念没办法止息。而火大转过来,自然就有智慧光明现起,故此佛说有智慧的光明就没有妄念,有妄念就没有光明,这都需要火大的转化。

接着是地大的转化、空大的转化。地、水、火、风、空,五大能够转化。佛陀在《广五蕴论》之中有详细修法的解说,《观无量寿经学记》里也透过念佛法门,能实现身心不二,将来莲品高增,上品上生。

“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

这是一个归纳。

净土法门非常微妙,一切都是真如妙心的变现。能现能变的是心的本体,也就是因,所现所变的是境,也就是果,此果就是十法界依报、正报的种种庄严。我们觉了能所不二,都唯是一心,这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哪里?没有一个法界不是一真法界,要是迷了,一真法界在你眼中就变成十法界、百法界,要是彻底觉悟了,你看这个法界当下就是一真法界,就是诸佛现量所证得的诸法实相。

《金刚经》中说:“如来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安住在一真法界之中,凡夫众生穿衣吃饭都是尘劳先起。”我们要转迷成悟就能入一真法界。

因此蕅益大师说:[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体就是心性,心性变现出依报的物质环境,变现出正报,我们的身体,所以,修行从根本修就是修心,心觉而不迷。心健康了,身体当然也就健康了,社会也就和谐稳定,世界也就和平。

[作法作报]佛陀的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都是心性变现的。

[作自作他]自己和他人也都是心性变现出来的,“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乃至能说的释迦佛,所说的阿弥陀佛和极乐净土,都是心性变现出来的。能度的诸佛、所度的众生,能信的心、所信的持名念佛法门,能发愿的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所愿生的极乐世界净土,也都是心性变现出来的,都是实相正印之所印。

并且能持名念佛的身、语、意三业,所持的阿弥陀佛名号;能往生的条件——信愿行三资粮,所求生的西方极乐世界四种净土;能称赞的诸佛和释迦牟尼佛,所称赞的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庄严,也都是现前一念心性所变现出来的,都是实相正印之所印。

可见,信愿持名往生西方,事上是特别简易,任何人都能起修,但理非常深奥。若听不明白也没关系,你只要深信执持这一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当下就具足阿弥陀佛的全体智慧德能,也就是具足心性本体性德的全体德能,之后具足深信切愿执持名号,也一定能往生净土。

具体到本经来说,一句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就是实相般若,所求生的西方极乐世界,其实也就是实相般若,也就是我们的性德。

执持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也即是具足四不二(寂照不二、身土不二、性修不二、真应不二);具足六作(作依、作正、作自、作他、作法、作报);具足七能所(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

七能所都是我们一念心性所变现出来的,因此十方诸佛都出广长舌相来赞此殊胜微妙不可思议的持名念佛法门,这样释迦佛和十方诸佛的大悲心才是真正的究竟圆满。

此念佛法门以方便为究竟,不舍一个众生,都能够让他因斯得度,这是诸佛最究竟圆满的大悲心,我们依此法门,性德方得全彰。若修其他法门,不知要经过多少劫,尚不能让我们的性德全体彰显,而执持万德洪名当下即性德全彰。

因此,莲池大师赞叹这句佛号说:“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举其名兮,兼众德而俱备,专乎持也,统百行以无遗。”六度万行都全包含在这一句万德洪名里,确实是不可思议。

“第三明宗。宗是修行要径,会体枢机,而万行之纲领也。提纲则众目张,挈领则襟袖至。故体后应须辨宗。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

宗,就是我们修行的纲领、宗旨,本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的宗要。古德说:“念佛是修行的捷径,而持名念佛又是捷径之中的捷径。”所以信愿持名不可思议。

首先是信。“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信如手,没有手就算入佛法的宝山也会空手而回。信犹如宝藏、犹如航船,所以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说:“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智能度。”在《三十七道品》里,五根五力——信、进、念、定、慧,首先也都是要有信根和信力。

信为首,由信根才能起精进根;由精进根才能起念根;由念根才能入定,有定根;由定根才能开发智慧。所以信、进、念、定、慧,以信为首。

而在《百法明门论》里,五十一个心所法,有十一个是善心所,也是以信为首:“信进与惭愧,无贪等三根。轻安不放逸,行舍及不害”。这首偈子就可以归纳十一善心所。

首先是信——信心,然后是精进,接着是惭、愧,还有无贪、无瞋、无痴三善根,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总共十一个是善心所。

学佛的次第要有信、解、行、证,也必须以信为入门,真正有信才能理解,不误解,然后实行,证圣果。

所以若非有信心,则不足以启发愿力。若非有愿力,就不足以引导实修。信愿行这三者犹如宝鼎的三足鼎立,若非但凭六字横超三界的持名妙行,就不足以满往生净土的愿而证明所信,信有西方极乐世界,信有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我们能得往生才是真正的证明所信。

“经中先陈依正以生信,次劝发愿以导行,次示持名以径登不退。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愿则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则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对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的分判跟前人不同,序分里就有信愿行三资粮,正宗分、流通分里也都一一具足信愿行三资粮。

信有六信:能信之心是一。能信之心都是我们的心性本体。所信有六信: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因、信果,我们一定要深信切愿。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说得非常透彻:“得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我们有没有真信切愿,而真信切愿都来自于深入的闻思,能够真正对净土法门了无疑惑,对祖师大德的开示能会然于心。

所信的是六信,自、他、因、果、事、理不一。首先是信自,我们要相信自己本具如来智慧德相。

佛法首先强调的是要信自,佛陀说:“自依止,法依止,不异依止。”我们首先要信自,要相信西方极乐世界其实是我自己的一念心性、真如妙心所变现的,阿弥陀佛也是真如妙心、这个本体所变现的,所以我与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我与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不是二,你要离开了信自,单纯地信他,那就很糟糕了。

底下会讲到关于净土法门有些不正确的、尤其是本愿念佛法门的一些错误,原因就在于他们完全排斥信自,只讲信他,当然就违背了佛陀的根本教理。

所以我与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不是二,我与阿弥陀佛也是是一不是二,我们往生西方其实是回家,是就路还家,回归到真如自性,显发我们的性德。所以修此法门,一生当中决定生净土,见阿弥陀佛。因为我们都是回到自己心性的家乡,当然可以了,这样我们就能有强烈的信心。

比如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晚年时把自己的家宅舍出来,做一座寺院叫香山寺,他自己也在寺院里专门修行,号香山居士。他把自己做官的俸禄三万钱拿出来找一位著名的画师,按《无量寿经》的描绘,绘了一个西方极乐世界图,其依正庄严悉按《无量寿经》。

白居易在此图上作了首诗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土,无诸恶道及众苦。愿如我身老病者,同生无量寿佛所。”他不单单是口发空愿,每天都真正在很精进地修持名念佛法门。

他晚年时作了一首诗描绘自己的生活状况,自己的修行状态:“吾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我七十一岁了,不再写诗,看经典我眼力不够,要去修福报,去供斋,去做其他,我又很怕这种奔波劳碌。

“何以度心眼?一句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行住坐卧都在念阿弥陀佛。

“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现在我年纪大了,如果此生此世不超出轮回,这六道险途要超出就很遥遥无期了,而且我前半生都蹉跎度过了,所以现在一天到晚都是用清净心来念阿弥陀佛。

“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白居易也给我们一般的人做一个榜样,他也天天精进修持名念佛法门。

同类推荐
  •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佛是觉悟者,法是认识宇宙人生,走向觉醒的方法; 认识人生,改善人生,觉悟人生!《觉悟》是济群法师历年弘法的理念和核心思想,特别是他在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人生佛教,用佛法的智慧来指导人生。本书分三篇:“有所思”,讲述人生佛教的提出和思考过程;“有所行”,讲述佛教教育、弘法的具体实践;“修学之旅”则是济群法师本人的修学经历和体会。
  • 改造命运 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改造命运 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本书是收录了《了凡四训》的原文并进行了译解,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圣经故事(2册)

    圣经故事(2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热门推荐
  • TFboys之溪亭日暮

    TFboys之溪亭日暮

    如果有来生,我定许你一片星海,愿没有我的世界,你也不负秋阳。
  • 神箭无双

    神箭无双

    神箭霸气版:神魔一念,圣邪之间。长生路上,看我神箭无双!十万荒山走出的少年,一路尸骨成山,诸圣退避!什么正邪难分?什么真假难辨?这从来都不在我的考虑之内……板砖猥琐版:穿越鸿蒙,丐帮纵横。板砖在手,天下我有。打劫专业户,组团齐上阵。板砖走天下,专敲有钱人。美女,能打个劫吗?本帮新开业务:劫色!注:本书正统玄幻,但一些新奇的设定必定会有,若是喜欢不妨加个收藏!
  • 逝去的光彩

    逝去的光彩

    消失千年的主神遗物再次临世,天族与魔族的战争将何去何从?所有发生的一切到底是机缘巧合还是巨大的阴谋?前进的路上,多少羁绊和艰难,最后的结局:毁灭?解脱?还是重置?
  • 我的野蛮学姐

    我的野蛮学姐

    [花雨授权]有没有人比他更加倒霉?当年为了救她于飞驰而来的车轮,他丧失了善于打网球的左手。而这个野蛮到完全没有道理的女人,竟然就这样纠纠缠缠地溶入他的一生。老实说他也不是很讨厌啦,只不过她也不要总是当他只是弟弟,
  • 神级探险家

    神级探险家

    我曾在雅鲁藏布大峡谷见到过妖兽冰火,也曾在亚马逊迷雾森林遇到乌洛波洛斯。我到过古埃及的地底古城,也探险过深海两万米。不管是大西洲亦或昆仑秘境,都留下了我的足迹。……
  • 万世之师

    万世之师

    每一个纪元都带有一个新的文明,每一个文明代表着自己独特的体系,未知的劫难来临,上百E文明瞬间破灭,未知古老的存在为了保存每一个文明的知识将无数文明编辑成一个个脑细胞!偏僻的村庄里,一个出生的婴儿脑中便带着上百E个固定的脑细胞,细胞中每一个文明遥遥生辉。细胞的存在在于传承,上百E个文明必定再次闪烁光辉!境界划分:“炼体境,练气镜,后天境,先天境,巩基境,金丹境,元婴境,出体境,合体境,渡劫境,大乘境!”QQ读者群:429985759
  • 世界的悲歌

    世界的悲歌

    西元1487年,东方古国幽胤战败于塞维斯供奉院的“曦夜”军团的进攻下,国都洛川被付之一炬,,其领土被吞并。三年后,在已经沦为殖民地的一座叫做赤陵川的城市,一场名为溯源之战的神秘战争掀开了帷幕,疑似当年曦夜军团军团长的安辰羽卷入了这场战争,主宰战场的天启机甲,在梦境中屡次出现的金发少女,来自浩瀚远古的魔法,在这血脉的世界,缓缓展开,少年能否逃离梦与现实的边缘,谁又可知。
  • 暴走的穿越

    暴走的穿越

    什么这是3级魔兽?怎么可能我5级剑士都打不不动,闹什么!!!我去,你确定那是是熔磷粉,我都吃了那么多怎么没事?这果子有天地灵气一生只能吃一个,你确定?我都是当饭吃的。主角时强时弱,不给力的BUG,垃圾的体质,逆天的能吃。萌宠养成。
  • 风儿吟

    风儿吟

    一个长发女子,曾很认真的告诉我,若不是有她,我苏米便只是一团空气而已,她站在操场上指着我的脑门儿说。风很大,她一头黑发被风吹的仿佛一张密密麻麻的网,不停延伸,几乎把我吞噬。她说,苏米,这世上怎么还有你这么不知好歹的人?若有一天你化作泡沫,我也不会为你掉一滴眼泪。
  • 鲛人梦

    鲛人梦

    你知道鲛人吗?他们来着无尽的大海,为了去到岸上,他们希望拥有永远的一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