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3300000005

第5章 回归生命的故乡第二讲(2)

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当下心就在佛法界;现在起贪心,当下心就在饿鬼法界。所以每一法界具足十法界,名之为百界,每一界按照《妙法莲华经》所说都有十如是,名之为千如,如是相、性、体、力、作,如是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每一界都具足十如是,故称之为百界千如。虽然百界千如都是一念心性造出来的,但不可言其有。

凡夫著有故轮回六道,凡夫执著于假有的相为心外实有,所以迷惑起贪瞋,就造业受报。可见六道轮回是自己迷的心造出来的。二乘是著偏空涅槃,大乘菩萨空有两边都不执著,心性不可得,境界也不可得,不单单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不可得,连能证的智和所证的菩提涅槃都不可得,所谓“圆满菩提,归无可得”。故说具造百界千如,不可言其有。

另一方面,心性也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心性本无虚妄之相,心性本体离一切缘虑分别、语言文字相。缘虑其实就是世间人所讲的思想;分别其实就是见解,心性之中没有这些缘虑分别。

所以古德教初学的人,修行先从根本智下手,般若无知无所不知,离一切见解思想、缘虑分别。首先能一门深入,伏住烦恼,成就定力,之后再去学习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广学多闻。那是在伏住烦恼、成就定力、成就清净心的基础之上再去广学。

现在的人学佛是从有知下手,有思想、有见解,学了很多,但功夫不得力,学得再好只能称之为学者、佛学家,不能断烦恼,不能成就定力,难以成就清净心,仍以缘虑分别来用事,所以一定要先修烦恼无尽誓愿断,再学法门无量誓愿学,如果你反过来先学法门无量誓愿学,要解脱就非常困难。

持名念佛的殊胜就在于“暗合道妙,巧证无生”。先用下手最方便、人人都可修的具足信愿来持名,先以念佛来伏住见惑、思惑,不让它起现行;能念佛成片以后,再由有念心得入无念,由念佛之心而契入到心体离念的真如之体,“因于往生,巧入无生”。由念佛成就理一心不乱而证得无生法忍。

一开始是炽然而求往生,到他真正成就理一心不乱,就能知道原来“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真正证入到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的心性本体,成就无生法忍。或是由念佛当生就成就理一心不乱,而证得无生法忍。那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是上品上生,或是往生以后,见佛闻法,证无生法忍,证入不生不灭的诸法实相。

可见信愿持名这个法门非常妙,真正修念佛法门的人,具足信愿持名,是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去西方极乐世界都可以。

《净土圣贤录》莲池大师所汇集的《往生集》上有说到,唐朝时有位怀玉法师是浙江台州人,“布衣一食,常坐不卧”。

这位法师道心很好,修头陀行,每天只日中一食,常坐不卧,诵《阿弥陀经》三十万遍,日课佛号五万声,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一辈子念了三十万遍《阿弥陀经》,善导大师的弟子,有些念二十万、三十万、五十万遍《阿弥陀经》的非常多,都能往生极乐世界。

“天宝元年,见佛菩萨满虚空”。在唐朝天宝年间,看到虚空之中阿弥陀佛和观音势至诸大菩萨遍满虚空,一人持银台来迎,玉曰:“吾一生念佛誓取金台,何为不然?”看到银台来接,他不去并且说:“我就要誓取金台,此生此世一定要乘金刚台随从佛后,这就是上品上生。

“圣众遂隐”。随他的心,马上来接引的佛菩萨就隐没了。

“玉弥加精进,三七日后,向擎台者来云:‘师以精进,得生上品,宜趺坐以俟’。”又精进念佛三七二十一日以后,持那个台的菩萨来对他说:“你因为精进的缘故,现在能够上品上生。”三日后,异光满室,谓弟子曰:“吾生净土矣,”含笑而逝。看到无量的光明充满了整个房间,然后含笑对弟子们说:“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真正能乘金刚台。

我们读《观无量寿经》就可以知道,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阿弥陀佛与诸大菩萨授手迎接,这是上品上生。这个上品上生去到西方极乐世界,他不需要从莲花里生出来,一去到马上就见佛闻法,见的是报身阿弥陀佛,闻法马上就悟无生法忍。

经须臾顷,历十方界,就能证得无生法忍。上品上生是非常高的品位,而且这个念佛人临命终时是含笑而走。

所以佛陀说一切的修行人面对死亡的时候态度不同:上等人很高兴,因为舍弃这个臭皮囊,能得净土九品往生,顿出轮回,所以很欢喜;中等的人要走时觉得很满足,因为这一辈子没有造恶业;下等的人起码也要不后悔,不要光阴虚掷,岁月空抛。

对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来说,一定要能具足信愿行。要知道这个法门,《阿弥陀经》是释迦佛特别悲心殷切、无问而自说的,整部经只有一千八百多个字,而佛陀叫弟子舍利弗的名字就叫了36次,其实也就是叫我们,提醒我们。

就好像父母亲对儿女,要特别提醒他,总是叫他的名字,一直怕他疏忽,怕他不重视,怕他忽略这么殊胜的法门,所以在十几分钟的说话里就连续地叫了几十次,我们要真正了知到这是释迦牟尼佛悲心的彻底彰显:“有一众生未得度,我佛终宵有泪痕”。释迦佛愿一切众生都能超出轮回的最殊胜、最特别、最不可思议、唯佛与佛乃能究竟知之的法门,就是《阿弥陀经》里所讲的信愿持名这个殊胜法门。

所以当时台州的太守段公(姓段的知州)就作了一首偈子来称赞怀玉法师:“吾师一念登初地,佛国笙歌两度来。惟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挂金台。”

《净土圣贤录》里讲到很多这样的念佛人,僧俗各方面的人都有,乃至畜生道的八哥鸟学念阿弥陀佛也能往生极乐,这都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本愿威神加持。

“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照而寂,强名常寂光土。寂而照,强名清净法身。又照寂强名法身,寂照强名报身。又性德寂照名法身,修德寂照名报身。又修德照寂名受用身,修德寂照名应化身。寂照不二,身土不二,性修不二,真应不二,无非实相。实相无二,亦无不二。”

实相就是我们现前一念心性,心性的体,非寂非照,本来就说不上寂照,是绝待圆融的,如果落在寂或照上,就起了分别。

但又不落两边,寂和照可互为体用。寂是寂静,一念不生。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照就是明了,宇宙万事万物清清楚楚,心地清净,通达十方三世,名之为照,心性之体是寂,它起作用就是照,也可以说心性之体是照,它起作用就是寂,所以说“寂而恒照,照而恒寂,寂照不二”。

凡夫众生没有寂,也没有照,因之流转生死。凡夫烦恼妄念多,没有寂,哪里静得下来,不停地起烦恼、起妄念,睡觉都是颠倒梦想,平时心里胡思乱想,对外面什么都不知道,也没有照,失去了觉照,所以既没有寂也没有照。

《金刚经》云:“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照,不被外相所迷惑,不对外境起执著。不取于相是觉照的功夫,如如不动就是寂。

[照而寂,强名常寂光土。寂而照,强名清净法身。]这一段是讲心性,一念心性就是如来身土,如来清净法身和常寂光土,是身土不二的。

[照而常寂,如如不动,勉强名之为常寂光土,是四种净土之一。前面的凡圣同居净土、方便有余净土、实报庄严净土,都不离常寂光土。

常寂光土是体,常是法身德,常住不灭;寂是解脱德,寂然不动;光是般若德,是光明遍照。所以三德秘藏,即法身德、解脱德、般若德,都在其中,这是我们心地的三德秘藏。

一念心性,又即如来的法报二身。法身无相,所以说照寂,勉强名之为法身。报身是智慧积聚;法身是理积聚;报身是智慧积聚,清净心起作用,对万事万物明明了了,充满智慧,成智慧的报身,所以说“寂照强名报身”。

[又性德寂照名法身]性德是性具的德体,犹如在矿之金,修德属修成之德相,犹如出矿已提炼的黄金。

法身本有,不假修治之功。所以说“性德寂照名法身”。

报身是修成,惑净智圆方能显现,所以说[修德照寂,名报身。]

对净土宗来说,能念阿弥陀佛的心是始觉,所念的阿弥陀佛和所求生的净土就是本觉,以始觉念本觉,成就究竟觉,就是始本不二;而能念阿弥陀佛的心是修德,所念的阿弥陀佛是性德,所以说是性修不二;能念阿弥陀佛的心是观照般若,所念的阿弥陀佛是实相般若,所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不二;是心作佛是修德,是心是佛是性德,所以说性修不二。净土法门虽然方法很简便,但理论是非常透彻、圆融。

[又修德照寂,名受用身。修德寂照,名应化身。]照属于智慧,寂属于理体,用始觉智来照本觉理,照彻心源,成就根本智。这就成自受用报身,依根本智起后得智,能利益教化众生,这就是现他受用报身。玄奘法师的《八识规矩颂》上面就说:“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他受用报身是教化地上菩萨的。

只有照没有寂,度众生时,名闻利养一来就生出贪、瞋、痴、慢,就迷惑颠倒,被众生度跑了。

所以说修德要照而寂,修德照寂才能名之为受用身。

修德寂照是讲度众生偏重于利他,好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不离菩提场而现鹿野苑:“不动寂场而游鹿苑,现丈六比丘相。”这名之为应化身。他受用报身只有地上菩萨才能见,所以为了趋顺凡夫众生的根机来示现丈六比丘相,示现应化身,因此说“真应不二”。

净土法门是很殊胜的不二法门,寂照不二、身土不二、性修不二、真应不二,一一都是不二法门。不二就绝待圆融,就没有对立,有能有所有对立,那就有生有灭,生灭法就是世俗法,不生不灭、没有能所,没有能所的对立才是佛法。

任何一个社会人们都需要面临和处理三种关系:也就是人与自己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对这些关系不同的解读和实践就构成了不同的文化。我们观察全世界种种的文化,都无非是对这三种关系的不同解读,不同的实践。

同类推荐
  •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力求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注重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广大百姓愿意读,喜欢读。本书是已出版的《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的延续和拓展。
  •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印光法师振兴佛教净土宗,居功至伟。不争名夺利,不任住持,不收出家弟子,不搞社会交往,终生默默修行弘法。法师一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他如一株擎天巨树,以深厚的根基广化穷山瘠土为乐土福地,以广袤的浓荫庇护众生,度无尽众生脱尽烦恼、永得安乐。
  • 禅定养心

    禅定养心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它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其中,佛教对人体医学、生活保健的认识博大精深,对身心调和与健康生活的具体要求比比皆是,它们,涉及到我们日常的饮食和呼吸,涉及到我们的道德修养,涉及到我们的情绪调节,也涉及到我们精神生活的达观和纯净……
  • 圣经故事2

    圣经故事2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本书对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禅人禅事、禅思禅语,进行深入的挖掘。精选了数则流传千年的佛学故事,进行了精当的评述,篇篇隽永,字字珠玑。阐释佛禅智慧,探讨人生哲理。
热门推荐
  • 魔神共尊

    魔神共尊

    那一夜,他睁开了眼睛,从此开始了一条魔神共尊的路。
  • 刺客横行

    刺客横行

    刺客,往往都是一群没有责任与义务的自私自利之人,比起那些正义英武的侠客们,他们实在是不值一提。本书主要描写别样刺客的日常生活大全,以及一个穿越人士带领着一个组织走上一条----“谐路”。此书并非传统意义武侠,更提倡一种快意和洒脱。当然,谐趣也是免不了的。
  • BLIX

    BLIX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男人三十

    男人三十

    从男人三十牵引出女人四十的故事,从移民的苦乐剖析了“太空人”家庭的矛盾和悲哀……小说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生活就是这样现实,不管走到哪里,太阳总是东起西沉,月亮总有阴晴贺缺。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不会有遍地黄金。
  • 奥特曼列传

    奥特曼列传

    当初盖亚奥特曼和怪兽大战,把怪兽都给打败了,可是没想到这些怪兽居然复活了,就在这时出现一位见义勇为的年青少年,这位少年就是赤岩。见证他的历史吧!……Ps:第一个世界是盖亚世界。阿古茹盖亚世界找奥特曼8兄弟。阿古茹从盖亚奥特曼的副主角变成了主角……找到了他们拯救各自的地球吧!欢迎加入奥特曼列传,群号码:317324691
  • 世界最具教育性的寓言故事(3)

    世界最具教育性的寓言故事(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豪门夜宴:首席太凶猛

    豪门夜宴:首席太凶猛

    为挽救生病住院的父亲,她不惜假扮服务生,让他在自己身上种下种子之后,便匆忙逃离。本想着不过是萍水相逢,哪知日后她不仅与他再度重逢了,而且还被他给盯上了。然而,当得知那天夜晚的真相之后,他最终还是选择愤然离去。当望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她虽独自承受冷眼和各种欺辱却始终执着,不愿放弃。直到有一天,她深陷一场绑架大案,而他奋不顾身相救,方才将这沉寂了多年的身世秘密一点一点揭开……
  • 法神至尊

    法神至尊

    万年前,大魔法时代的终结,世界迎来了武斗纪元。十四岁少年沈凡因为家族的欺骗,离家去到了帝国军队从军,但因为觉醒了龙的心脏,便开启了一段传奇强者之路!
  • BOSS的偷心猛宠:甜心吃不够
  • 诱惑犯罪:总裁夫人萌萌哒

    诱惑犯罪:总裁夫人萌萌哒

    “宝贝乖乖,过来给我瞧瞧。”总裁大人戏谑一笑,向她勾了勾手指。总裁夫人抿抿嘴,把头一扭,萌萌地说:“坏人,我才不会过去呢!””是么?那你的意思就是让我上了?“总裁大人向玲珑可爱的小乖乖走来,眼前一片昏暗......甜文宠文,给你带来不一般的甜蜜故事。而MM的宗旨,就是为你的内心打下一份对爱的憧憬,了解爱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