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作风,就是要解放思想,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就是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思考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实际出发,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党的领导才能更巩固、更正确,才能真正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面临着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更要求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反映,是党的根本宗旨在作风上的体现。密切联系群众,就是党和党的领导机关以及党员干部,要与党内外群众结合在一起,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要倡导并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从根本上说,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一方面,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必须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党才能生机勃勃,兴旺发达。党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不但不能领导人民群众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党本身也不能存在和发展;另一方面,党是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根本宗旨要求党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要深入群众,随时了解群众的意志和要求,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中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要求。这样,广大人民群众就能和党同心同德,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就能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而奋斗。过去,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党同样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这是我们党制定和实施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的保证。当前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首先,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和他们的首创精神,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管理国家各项事业的民主权利。要广泛地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尤其要善于发现群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发明创造,并把他们升华提高,全面推广。其次,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关心群众的利益,解决群众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能为群众排忧解难,把维护群众的利益落到实处,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再次,要反对官僚主义,克服腐败现象。我们党执政后,党的地位和工作环境发生了变化,因而脱离群众的危险性也相对地增大了。在执政条件下,怎样更加密切地联系群众,反对官僚主义、克服腐败现象,是我们党和全体党员长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官僚主义,出现腐败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接受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同时加大工作的力度,坚持反腐倡廉。这样,党和群众的关系才能融洽和密切,才能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就是在党内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党内矛盾和分歧,克服党内存在的缺点和错误。这种作风是共产党人所特有的,它是我们党能够不断前进的动力和行之有效的武器。党一成立,就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武装自己,在如何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问题上,也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以后在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不断成熟,逐渐掌握了这一武器。实践证明,正确地、经常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于防止思想僵化,纠正错工作的失误,增进党内外的团结,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坚信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是合乎真理的。因此,党历来重视批评和自我批评,并把它提到有关党的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中国共产党也正是依靠这一强大武器,利用自身的力量,克服了分歧,战胜了困难,坚持了真理,修正了错误,保持了党的团结统一,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戴。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首先,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反映了党的阶级性,先进性。为了人民的利益敢于坚持正确的东西,也敢于正视和改正错误的东西。党的这种实事求是和光明磊落的态度与勇气,以及实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是一切资产阶级政党所望尘莫及的。其次,敢于实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反映了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党内矛盾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个普遍现象,只有不断解决矛盾,党才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而解决党内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实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再次,执政党更需要实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由于执政党的地位,出现了一种可以利用执政地位为个人牟取私利的可能性,带来了少数人混进党内来争权夺利的新问题。执政党面临着保持思想上、组织上纯洁性的重大问题,面临着在和平环境中拒腐防变的新考验。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应该更加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自觉地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克服可能出现的错误思想和消极情绪,这是执政党最重要的修正错误的机制之一,是执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
与党的三大作风密切相连,中国共产党还有其他许多优良传统和作风,如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等等。党的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是共产主义世界观见诸于我们党的思想和行动的正确反映。党正是依靠这些作风而发展了自己,团结了民众,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形成和发展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在我们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化,在革命的实践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改造和吸收统一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伴随着党的日益成熟而逐渐完善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中,形成了自己优良的传统和作风。而作为全党统一作风的党风,在完全自觉的基础上提出乃至形成,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从建党初期到1938年9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之前,是党风建设的初创阶段。这期间,我们党经历了北伐战争、创建红军、建立革命根据地、长征、制定和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唤起民众进行抗战等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走过了极其艰苦的历程。我们党也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逐渐走上成熟,毛泽东关于党风建设思想,在系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得到了全面展开。我们知道,党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深刻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重要性,而这个优良作风是在同形形色色的“左”、右倾错误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在同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等错误的斗争中,广大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才能不断走向胜利。早在大革命时期,党和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我们党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取得革命胜利。在毛泽东的许多早期著作中,都十分强调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一方面,他强调在根据地建设工作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又十分强调党在关心群众生活,开展武装斗争的同时,教育群众接受党的政治纲领和正确路线,在党的领导下夺取革命胜利。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党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较好地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1929年的古田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武器。并指出开展党内批评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1935年的遵义会议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方法解决党内分歧的成功范例。在党风建设的初创阶段,党的优良作风无一不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在同错误路线的斗争中提出并逐渐明确的。这期间党的优良作风虽然还没有系统化,没有最终形成,但这些优良作风的具体内容早已在革命的实践中广泛应用。
从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到1945年4月中共七大,是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最终形成的阶段。随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我们党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思想也达到成熟。这一时期党风建设的初步突出特点是,注意党的内部建设,通过有步骤的思想教育运动,有系统、有针对性地解决党内最主要的作风问题。当时,在我们党内部最主要的问题,是大量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和作风,而就全党来说,许多同志,特别是一些高级干部还没有深刻认识到王明政治路线的错误,教条主义、主观主义还很盛行。党内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这个阶段党风建设主要解决的两大问题:一是要克服一切干部和广大党员中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和各种不良作风;二是肃清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遗毒,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首先是提高全体高级干部的认识,端正思想路线,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两大问题,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党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这就是“延安整风运动”。延安整风运动是在普遍反对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作风的基础上,有步骤地开展的以反对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中心内容的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动,取得了伟大的成功。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期从党的建设的整体意义上提出了党风的概念,并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中对党的优良作风作了高度的概括。至此,党的优良作风已最终形成,“三大作风”成为全党的统一作风。
在全党统一的优良作风形成以后,党的作风不断有新的发展。尤其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鉴于党就要成为执政党,和平的环境就要取代战争环境,共产党将面临着执政的考验,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务必使全党同志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就为党的优良作风增加了新的内容。这些优良作风的提出和确立,形成了具有我党特色的党风体系,成为我党成功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法宝。
三、现阶段党风建设的特点
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也造成了党风建设的新环境、新条件。研究现阶段党风情况,解决好党风问题,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研究现阶段党风建设的特点,必须对党风建设的现状进行科学分析,这里最主要的是分清主流和非主流、本质和非本质的东西。
我们说党风的主流是好的,主要是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党风的各个方面分析,是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近十多年来,我们党端正了指导思想,恢复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在许多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党通过真理标准的讨论,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探索,努力奋斗,深得人民拥护,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得到了切实的加强。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作风得到恢复和发扬,党内生活日趋正常化、制度化,党员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坚持从严治党,不断加强了党的自身建设,提高了党员素质,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党风的主流和本质还表现在,党的绝大多数组织和党员是经得起执政考验的,他们在改革开放中经受了锻炼,是有觉悟、有能力同党内的不正之风进行斗争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党内确实存在着消极腐败现象,也确有少数党员经不起执政的考验。虽然是极少数人,但却严重地损害了党的整体形象,造成了很坏影响。坚决清除消极腐败现象,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现阶段党风建设的刻不容缓的主要任务。
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进行党风建设,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充分认识新的历史条件对党风建设带来的双重影响,研究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新形势下党风的发展规律,兴利除弊,是现阶段党风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为党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党增强了对不正之风的抵御能力。首先,改革开放为党风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必将为端正党风创造更好的条件;其次,促进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解放,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优良作风得到发扬;第三,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型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使党增添了新鲜血液,党的各级组织、领导机构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道路上有了明显的进步,整个党的组织朝气蓬勃,党风建设有了坚实的基础;第四,促进了党的制度建设,增强了党的“免疫功能”和自我完善能力,使党风建设获得了党内外的强大推动,保证了党可以集中精力抓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使“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真正落到实处。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和“真空”,容易被一些腐败分子和个人主义严重的人所利用;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市场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容易使一些人经不住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从而忘记了党的宗旨;政治体制改革,领导干部怎样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办事,为群众谋福利,这也是新形势下党风建设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建设,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增强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侵蚀的能力,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党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