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做着前人没有做过的伟大事业,我们的探索是积极的,我们每前一步,都是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以手工业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现代化工业国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的比重,变为商品经济、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是全民奋进,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看,这是一个社会主义逐步完成由低级形式到高级形式之间的过渡阶段,它的终结,将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基本实现。党的基本路线为我们指明了发展社会主义的光明道路,设计了走过这条道路的初步方式和方法,这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无疑具有开拓性的时代意义。
(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党的基本路线是在总结了社会主义制度诞生以来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并且伴随着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它是以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为理论指导,以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情为客观依据,以正确认识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为理论基础的,因而,它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致的。党的基本路线,就是实践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要求人们解放思想,面对现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和,警惕右的倾向,主要是防止“左”的倾向;既要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方法和有益经验,又要防止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在这样的形势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然要遇到来自资本主义世界的挑战,我们要经受住各种考验,而党的基本路线正是我们把握政治方向的舵盘和战胜各种挑战的有力武器。
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党的基本路线,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一条充分反映人民利益,意志、愿望,必将引导中国走向富裕、民主、文明的正确路线。首先,它的制定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正确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明确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其次,党的基本路线符合我国的国情。我们国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是,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是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再加上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地区发展不平衡,至今我国的经济技术、文化水平还比较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中心是经济建设,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第三,党的基本路线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党的基本路线充分反映了党心、民心,体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因而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
党的基本路线是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集中全党的智慧而形成的科学认识,是引导我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生命线。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度责任感和远见卓识,反复告诫全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他说:“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①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也指出:“十四年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②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的论断,是指党的基本路线的长期有效性。它的提出,是具有深刻的理论与实践上的科学依据的。
(一)这个科学的论断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历史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的身上必然留下了这个社会所特有的深深的烙印。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其他诸多条件的制约,我国的生产力还不发达,经济技术、科学文化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经济结构、分配形式等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水平。从政治领域看,我国生产力落后的客观现实就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还很不充分,它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而逐步实现。从思想文化领域看,经济的落后,科学文化不够发达,再加上封建主义残余,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二)这个科学的论断是由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完成的任务和实现的宏伟目标的艰巨性所决定的
邓小平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经过了80年代的努力,第一步战略目标已经实现。而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用了二三百年才完成的任务,其艰巨程度不言而喻。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我们不加快发展,不但赶不上世界先进水平,反而会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给我们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增加难度。由此看来,这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发展过程。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没有1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是不行的。要建成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没有几十年以至上百年的努力也是不行的。基本路线所规定的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因此,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都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不仅是社会主义发展内在的、本质的要求,而且是关系到社会主义能不能存在和发展壮大的大问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尽管还存在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但这已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邓小平同志说:“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这个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要受干扰,必须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干下去。许多问题,不搞四个现代化解决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国防相应地得到巩固和加强,都要靠搞四个现代化。”①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所需要的强大物质基础,增强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最终使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在国际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今天,我们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跻身于世界前列,有效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能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关系到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巩固和发展。因此,我们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都应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要确立“两个基本点”辩证统一的观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前提和必由之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两个基本点,二者是彼此依存、辩证统一的,因此,在贯彻执行的实践中不能有任何的偏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以改革开放为基础,离开了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就会脱离实际而僵化,最终难以坚持。而坚持改革开放必须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否则,改革开放就可能失去正确的方向,从而导致社会主义的自我迷失。两个基本点,都是以经济建设为出发点和目的的,它们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们是能够,也是应该与“一个中心”统一在一起的。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防止“左”和右的错误倾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过右的倾向,但右的东西毕竟比较容易识别,相反,“左”的东西就不易识别,我们要警惕右,但主要的是要防止“左”。从我党的历史看,“左”的思想根深蒂固,不易彻底消除。在改革开放中,我们更要防止以极“左”的面目出现,实则是右的东西,右的东西危害革命和建设,而“左”的东西危害更大。我们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所遇到的阻力主要是“左”,因此,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打破旧的思想束缚,时刻警惕右,但更要具备识右,防“左”的能力。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政治稳定,人民团结,社会安定,这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环境。而团结、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的形成,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作出不懈的努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就能消除一切不利于稳定团结的因素,为加快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营造出更加有利的社会政治环境。
执政党的党风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一、党的作风的涵义
党的作风是党和党员在政治、思想、组织、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表现出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是一个政党及其广大成员在各个方面所形成的具有稳定性行为和风格的综合反映。党风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代表了党的正确路线、政治立场、思想方法、工作态度及道德行为,是党的世界观在行动中的具体表现。
同任何事物一样,我们党的作风存在着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作风,这是党风的主导方面;另一个方面,是我们党内还存在着不良作风,或者说党内不正之风。在通常情况下,它不是主导方面,而是支流,可是它的影响和危害却是不可低估的。我们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理论、实践及自我净化能力,决定了我们党能够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地发扬优良作风,克服不良作风。
党的作风和党的路线有着密切的关系。党的路线是指引党实现自己的纲领、目标和任务所规定的根本途径和行动方针,党的路线正确,可以决定党风的主导方面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因为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必然会采取积极措施对不良作风进行批评和遏制。但党风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在保证党的正确路线和政策贯彻执行的同时,又影响和促进党制定更加完备的路线和政策,二者是互相依存,紧密联系的。
党的作风还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作风有其显著的特点。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前进,党的作风也在不断地发展。民主革命的实践,形成了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即三大作风。党执政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三大作风不但应当有新的发展,而且还应当发展具有执政特点的优良作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时期,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我们党还应当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形成在新形势下行之有效的新的优良作风,这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风建设一个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党的性质和它所坚持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决定了党必须形成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殊的优良作风。党的作风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它不仅具有鲜明的党性和阶级性,而且还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作风,就是党的一整套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实际行动中的具体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三者的有机统一。邓小平同志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①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作风,就是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多次同党内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进行了斗争,在实践中痛感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对党和革命事业带来的危害,摸索出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的作风。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革命的目的正在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才能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中找出其客观规律性,从而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正确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引导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党的历史经验证明,我们党之所以战无不胜,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