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随后到的李玉芹和连彩儿自然也碰到了薛夫人金赫敏,两人相视一笑并没有语言上的交流。因为薛夫人才不相信好姐妹的死会跟李玉芹毫无关系,况且这次都不见阿凝前来,她就更不屑于搭理李氏了。
倒是连彩儿,为了博得“未来婆婆”一笑留个好印象,颠颠地上前有礼貌地跟薛夫人打了招呼。薛夫人这种嫉恶如仇的人,自然也没怎么给连彩儿好脸色,只板着张脸从连彩儿身旁径直走过,并未理她。
“薛兄,扬飞侄儿怎么没来?”连徒生自中午薛扬飞失了魂儿似的跑出去以后就一直担心不已,奈何自己一直脱不了身,所以到现在才打听薛扬飞的去处。
“这混小子,刚从战场回来,像脱了缰的野马一样到处瞎颠逛。”薛胤说到底还是个武将,线条比较粗大,虽然知道薛扬飞中午去了连家,可是此刻对于连徒生的话也并未往深处想。
连徒生闻言没再搭话,暗自思忖扬飞侄儿是否真的带人去断肠山下找阿凝了?但愿他此行能有所结果,当然能找回阿凝是最好不过了。
.
随着时间的流逝,被钦定参与宫宴的大臣及家眷都一一就位,这次的位置安排的很合理。每个人身边的邻桌就算不是说得上话的人,至少也曾经混了个眼熟的,这也暗示着在座的各位,大家的关系网主事者几乎是一目了然。
等待皇家贵人入场的闲暇之余,大家也有说有笑的毫不拘束。随着总管公公高健的一声高呼,众臣及女眷立即安静下来,起身恭敬地迎接皇上等人。
这样整个宴席的排序就尽收眼底了:首席是太后,皇上和皇后分别坐在太后稍前面点的右边和左边。右侧一排头桌是皇贵妃,二桌是八公主熙月公主,依官品大小依次向下排;左侧一排二桌便是正一品殿阁学士连徒生,从一品将军薛胤依次向下排。
这熙月公主虽然极为得圣上宠爱,可是并没有称号,而是直接用她的名讳作为称呼。一是民间说法就是名字多让别人叫好养活,二是以防让熙月恃宠而骄。
.
太后从入席开始就在女眷席中寻连丹凝的身影,可是女眷那边除了那个李氏和连彩儿根本没有旁人,就连连老夫人都没有来。这不免就觉得是自己的侄女婵娟不在了,丹凝这个没娘护着的孩子被穿小鞋了,于是问前面右侧边的皇上:“皇帝,你看阿凝是不是没有来?这好端端的,又是扬飞凯旋而归,她没道理不出现啊。”
皇上觑着眼也巡视了一番,发现确实没有那个鬼灵精的丫头,这才迟疑地对太后道:“确实没来,会不会是身体不舒服才缺席的?”
“不舒服?她的身体还能怎么不舒服?我看八成是受委屈了。”太后说这话时语气笃定,眼睛还怒狠狠地瞪着李氏母女俩的方向,仿佛她早就已经看见了连丹凝被欺负的事实。
坐在皇上左手边的皇后听见了,埋下头微微翘起嘴角,然后转头语气十分谦恭地说道:“母后,丹凝从小身子底薄弱是众所周知的,何况婵娟表妹可就是突发恶疾才离世的。也许丹凝真的是身体抱恙了才没有来的。我那远房表妹虽说出生逊于婵娟,可也称得上是蕙质兰心了,按道理也不可能做出让丹凝那么讨人喜的孩子受委屈的事来。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母后啊,您就甭操心了,让臣妾伺候您好好享受这宴席就好了。”
“皇后的意思是哀家冤枉了那李氏不成?”太后听闻皇后拿李氏跟自己过世的侄女比,顿时心情就不好了起来。
就李玉芹那身份,当初还是个在孝期的寡妇,居然就勾搭了别人的夫君。一想到这里,穆太后就更心痛了,她当初断断没想到连徒生居然是这种人,不然她怎么都不会让自己的宝贝侄女嫁进连家的。虽说婵娟去世之后,连徒生也伤心得厉害,可谁知那是真是假呢?
.
太后的母家镇国公府到穆婵娟那一代只出了她与穆婵娟两个女孩,镇国公上下自然将穆太后和穆婵娟两个当成掌上明珠。
尤其穆太后从小跟一堆男人生活在一起,见得别人有姐妹都羡慕得不得了。终于在自己出嫁的前一年,三哥给自己生了个小侄女,只见三嫂抱着个糯米团子,那小糯米团子软软糯糯的,闭着眼睛咿咿呀呀地找奶吃,让人爱得心痒痒的。穆太后那时都想为了这小侄女推迟婚约再多陪小侄女几年的。
后来自己成亲也没能孕有一女,只得皇帝这么一个儿子,自然就经常把穆婵娟带在身边了。
虽说现在皇后生了个八公主,按道理会更疼自己的嫡系亲孙女才是,但自古以来婆媳关系就是难解之谜,穆太后因与张皇后虽然面子上过得去,可实际上素来不大合,张皇后自然就不乐意让自己的闺女除了请安还常去太后跟前,这样八公主自然跟太后亲近不起来了。
当年,穆三郎的妻子也就是穆太后的三嫂,在穆婵娟十六岁时突然重病,身为大夫的穆三郎也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妻子在深受病魔折磨后痛苦离世。
离世时再三叮嘱穆三郎一定要好生照顾穆婵娟,穆三郎含泪答应这才没有追随爱妻一起去。
南翼国的习俗,双亲离世半年内可以成亲,否则就要守孝三年方能办红事。穆家上下自然不肯委屈了心头肉穆婵娟,于是在当时还是皇后的穆太后的撮合下,穆婵娟认识了连徒生。二人也算是一见钟情,自此再没见过面,出了守孝月就直接举行了婚礼嫁入了连家。
穆三郎在女儿出嫁七天后回娘家,看到女儿与女婿相亲相爱的样子,满意地交代了一些事情,在穆婵娟回了婆家第二天就不辞而别销声匿迹了,镇国公府出动所有人马也没有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