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56400000013

第13章 见微知著

拓跋嗣打了一场隔岸观火的战争。

有时候,这也是必要的,并非胆小怕事,无所作为。

公元416年八月,东晋的太尉刘裕出师北伐,大军的矛头直指后秦,攻击方势如破竹,被攻击方节节败退。

而拓跋嗣,就待在黄河的北边,和他的威震天下的魏国骑兵一块儿,像看一场比赛一样,观看着战局发展。

其实对于拓跋嗣来说,他们鲜卑族人待在中州土地上,偶然会有一种身为客人的感觉,这也难怪,毕竟他们来到这里的时间还不够长久,更加关键的是,他们对这里的情况还不是很熟悉,还不能得心应手的应付这里的各种事务,甚至有时候,他们会觉得这里远没有自己北方的老家更让自己感到舒服。

后秦的羌族人这种感觉要稍微轻一点,可是他们也同样会有这种感觉。做客的感觉。

要想彻底消除这种感觉,办法倒是也有,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时间来消除它,那些心底里烙印着根的印象的一代人全都一个一个的死去了,新长起来的一代人,没有了丝毫的那种印象,再经历几代,连印象的影子也没有了,遥远的根脉似乎成为了一个不可信的传说,那时候,他们将会彻底融入当地文化之中。

而那些原来长期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即使不得不离开了,他们仍然对这里怀有无限的感情,他们渴望重新回来,再度拥有,他们对这里有一种主人的感觉,他们想回来的时候,理直气壮。

东晋人的北伐,就是带着这种感觉来的。

黄河流域,才是中国正统的中心地区。跑到了长江以南去建立的政权,都叫作偏安。偏安的政权总会受到别再偏安了的舆论的影响,想一想或者做一做北伐中原这件事。从东吴、东晋到南朝的宋、齐、梁、陈,都免不了要这样。但是都没有成功。这就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好像隔着长江进行北伐是不可能成功的,就像认为蜀汉政权隔着山路无法出来取得成功一样。这种意见一直都是有道理的,很多人都认为是真理。一直到了明朝,朱元璋开始定都在金陵,后来统一了全中国,成功了,这种论调才不提了。

隔着长江可以,隔着山区也可以,隔着沙漠也可以。关键是征服者的实力和决心,再加上被征服者的混乱与不堪一击。诸葛亮的北伐中原没有能够成功,原因在于当时正处于曹魏政权的鼎盛时期。所谓在铁和石头上刻字难,而摧枯拉朽则比较容易。

现在东晋大举北伐,攻打后秦,正是摧枯拉朽之势。

后秦已经奄奄一息。公元414年,姚兴病重,朝廷里面马上发生内乱,几乎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内战。所以在415年崔浩论证后秦将要灭亡时,大家才不感到是故弄玄虚。到了416年二月,五十一岁的姚兴病死了,皇宫之内大乱,朝廷之内大乱,全国之内大乱,新皇帝坐不稳位子,觉得内忧外患越来越严重,形势危如累卵,可是又回天无力,于是就召开了百官会议,大家一起哭泣。君臣都成了这副熊样,后秦的下场可想而知。

其实后秦这块肥肉,四周的国家全都看在了眼里,大家都跃跃欲试。其中就包括那个被姚兴精心培植起来的一个敌人——刘勃勃,夏国的国王,现在就正在盯着这块肥肉馋涎欲滴。而作为后秦有着婚姻关系的盟国的魏国,也同样有从中渔利的想法。

不过,他们都没有动手,因为,东晋人从长江南岸跳过来,志在必得的抢先动手了。

东晋政权是公元317年建立的,大汉王朝灭亡之后,天下大乱,那些没出息的割据势力一个一个被兼并之后,三国鼎立,三国的皇帝都换成了没出息的窝囊废,所谓亡国之君,于是三国归晋,这是西晋,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就非常的没出息,结果西晋刚刚开国就看着病入膏肓,他的继承人们一个个被臣下们欺负得不成样子,然后他的地盘也被大家分割得七零八落,反正不属于他司马家的了。司马家族的一个后人叫作司马睿,他跑到了长江以南去另立中央,这样建立起了东晋政权。

东晋政权连头带尾算是存在了103年,它总是摇摇晃晃,从来就没有强大过。在全中国,它经常是显得软弱可欺,只是隔了一条长江,古人过江打仗不容易,才能够勉强苟延残喘。在东晋这个国家内部,中央政府总显得手无缚鸡之力,摇摇欲坠,老是被手握重兵的权臣欺负得欲哭无泪或者涕泪交流。偶尔也会出现一个忠心耿耿又很能干的大臣,他一定会被排挤得啥也干不成。他们跨过长江、打回老家去的决心虽然不够,但是自己内部自己人打自己人还是很有心得的,于是经常打一个血流成河。

东晋王朝虽然显得很没有出息,但是他们对于中原土地的领主意识倒是也根深蒂固,北伐也曾经有过,不过都无果而终。祖逖、庾亮、殷浩、桓温都尝试过北伐,其中庾亮和殷浩的北伐行动更像是虚张声势的政治行动,徒有其名,不得要领,兴师动众,劳而无功。桓温的北伐有一定的气象,但是野心压倒一切,凭借北伐积累政治资本之后跑回家里闹事才是他的真正意图,因此先胜后败,前功尽弃,劳民伤财,南辕北辙。只有祖逖的北伐气势如虹,他的闻鸡起舞的故事很是励志,他的击楫中流的誓言也是掷地有声,他以白手起家的精神来经营朝廷的事业,竟然能够发展壮大,收复黄河以南地区,而且他的耿耿忠心可贯日月,他的志气与功业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最后呢,敌人没有把他打倒,从东晋王朝这个大后方背后射来的冷箭把他给射伤了,朝廷猜忌他,他忧愤而死,这样的英雄上哪里去再找一个,于是东晋的北伐,最有希望的一次,功败垂成。

这说明,腐朽的东晋王朝,是不配北伐成功,统一全国的。

但是,虽然如此,仍然有了这一次北伐,而且,这次北伐可圈可点,战果骄人。

不过,这已经是东晋王朝回光返照式的一次战绩了。

这次战绩的辉煌,与带兵的统帅分不开。这位统帅的名字叫作刘裕,小字寄奴。他的这次北伐,历史上一致评价说:气吞万里!南宋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在他的词作里慨叹:“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种称赞并不过分,刘裕是当得起的。

刘裕还干了一件英雄的事情,就是,他北伐成功之后,看到东晋王朝已经腐烂到了骨子里,无药可救了,他就踢开这具死尸,老实不客气的自己当了家,甩开膀子大干起来,建立了刘宋王朝。他把那些出去以来的衰弱的根子拔出来扔掉,一时间脱胎换骨,气象一新,等到他的儿子刘义隆的时候,国家管理就造就成为那个时代最为兴盛的“元嘉之治”,这当然全靠了他奠定的坚实基础。因此,历史上一致认为,刘裕是两晋南北朝时期最有建树的皇帝。

现在就是这个刘裕,把东晋的烂糟透顶的烂摊子收拾一番之后,又带着一个世纪以来只擅长打败仗、不擅长打胜仗,只擅长窝里斗、不擅长打外敌的东晋军队,来打北方英勇善战的少数民族的军队来了。

而且还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势如破竹,心想事成。

神吗?不神。偶然吗?侥幸吗?不。

当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当时的一些智谋之士就有这种直觉,他们觉得刘裕要胜利。因为后秦太乱太差劲了,更因为这个刘裕太能干了。

刘裕出生在京口,也就是江苏镇江。他当了皇帝之后把自己的先祖一直追溯到了刘邦的弟弟那里,又附会出了一些真龙天命之类的传说。不过不管老祖宗时代富也罢,穷也罢,到了他这里就只剩下卖草鞋为生了。年轻时他不识字,爱赌博,欠了赌债,被债主绑到树上揍。后来他参了军,去了大名鼎鼎的北府军,再后来,他当上了一个北府旧将孙无终手下的司马。这个时期他好像没有什么事迹可谈的。

东晋的朝政很腐败,两极分化越来越厉害,上层的士族越来越腐朽,啥都不会干,下层的老百姓越来越穷苦,从早干到晚,没的吃饭。于是人心思乱。公元399年,浙江绍兴地区爆发了孙恩叛乱,东南八郡竟然都卷了进去,东晋朝廷岌岌可危,从朝廷到地方上,那些平时养尊处优的官僚们和无用的名士们都惊恐万状。于是朝廷赶紧派遣重兵前去平定叛乱,这场战争起起伏伏打了三年,刘裕打出了将军的名声,他不但打出一连串的胜仗,而且军纪严明,在所有的将军之中享有出众的声誉。他因为战功被封为建武将军,领下邳太守。他率领着水军对孙恩穷追不舍,终于把他追得无路可走,只好投海死了。

这时候,刘裕声名鹊起,他有些地方看起来跟其他将领很不一样,比如他老是打胜仗,比如别人都喜欢抢劫,他的军队却不干,比如他既会指挥陆军又会指挥水军,等等。

又一场叛乱发生了,这次叛乱规模更大,刘裕平定叛乱后立下的功劳也更大。

这一次是东晋的军方最大实力派桓玄造反了。他父亲桓温当年就曾经把东晋朝廷最大的军事集团变成了自己的私人势力,并曾经指挥着军队攻入了都城建康,把整个东晋******都变成了自己一个人说了算的地方,皇帝当成当不成也由他说了算,最后忍不住了自己还想尝尝当皇帝的滋味,没有弄成就死了。现在桓玄继续****父亲曾经干过的事情,以及想干却没有弄成的事情。他先是掌握了军权,成为全国最大的军队首长。然后掌握了政权,在朝廷中由他说了算。接着他又往前迈了一步,他亲自当了皇帝,换了朝廷,把自己的势力弄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现在整个晋国还有谁敢跟他过不去,还有谁能够跟他匹敌呢?没有对手了。可是仅仅三个月后,刘裕就起兵了,他一鼓作气就把这个不可一世的桓玄打了个一败涂地,桓玄只好逃跑,然后他的脑袋就被人砍掉挂在了建康都城的大街上。

这一次,刘裕等于是重新建立了东晋王朝。

当然,皇帝也给他封了更大的官儿。

西边有一个后蜀国,威胁东晋政权,刘裕派兵去,直接打到了CD,把这个国家给消灭了,那个国王也上吊自杀了。

刘裕带兵北伐,后方又出现了波及全国的一场大叛乱,这一次的领头人是卢循,他是孙恩的妹夫,走的路子也是孙恩的老路,他竟然集合去了十几万人,这在南方这个东晋小圈子里可是够吓人的,而且他不停的打胜仗,大军直接威逼到了建康,直到刘裕从北伐前线火速返还,卢循的胜仗才算是打到了头儿,开始了一连串的败仗,然后他就跳进河里自杀了,这同样是学习孙恩的榜样。

跟东晋当邻居的国家有一个叫作南燕,他的国王叫作慕容超,牛得不得了,光想教训别人,动不动就把东晋的军队给打得直跑,全天下都没有人敢于小瞧。刘裕来了,带兵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直接就包围了南燕的都城,慕容超提出割地求和,自己当孙子,成为东晋的藩属国,刘裕也不答应,非得让他无条件投降不可,最后,拿下了这个城池,活捉了慕容超,把他押回建康砍掉了脑袋。

后秦地盘大,人口多,兵力强,虽然大家都觉得姚兴要是死了,可能后秦就要开始走背运了,但是都想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瓦解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么大一个国家,要想吃掉它肯定得慢慢来。但是刘裕来了,姚兴刚刚死了半年,他就动手了,他竟然一举就灭掉了后秦帝国,把四周的其它国家都看得目瞪口呆,心惊肉跳。

然后呢,公元420年,刘裕就自己当了皇帝,他建立的刘宋王朝在管理上做的好多了,很有大气象。所谓南北朝,从这个时候起,算是正式开始了。

又过了两年,他才死了,死的时候六十岁。中国南部地区从东晋以来一百年一直到处乱割据,在他手里才真正完成了大统一。

现在,魏国皇帝拓跋嗣待在黄河北岸观看的演出,主角就是这个称雄一世的刘裕,演出那么精彩,很有看头儿,主角那么光彩夺目,很有学头儿。

但是战争过程中会发生一些牵涉到魏国的情况,一不小心,魏国就被卷进去了,打了点本来可以不用打的小仗。

本来战争只是在东晋与后秦之间的,现在两个国家都给魏国送来了国书,后秦觉得大事不妙,君臣们在朝廷上正式哭了一场之后,就派出使者来向魏国求救了,姚泓的妹妹嫁给了拓跋嗣当了夫人,而且还是最得宠的夫人,他们有理由提出支援的要求,而且满怀期望。东晋呢?刘裕也派来了使者,向魏国借路来了,这个路就是黄河的河道,本来黄河就是人家晋国的,现在刘裕这么做,其实表示了对魏国的尊重,同时也暗示魏国保持中立,不要插手。

拓跋嗣觉得不能草率做出判断,从感情上来说他倾向于后秦,从国际局势方面来说,他也不希望东晋取胜,那样对自己的称霸会形成障碍,但是从当前的状况来看,恐怕是保持中立更加明智一些,不然可能会引火烧身。

他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大臣们来共同研究决定。

大家都怀疑刘裕的真实意图。刘裕本来一向说话算话,但是打仗的事,就难说了。他们认为,刘裕的话不可轻信,很有可能是假途灭虢之计,说是向魏国借路,其实想消灭魏国。他要是想消灭后秦,就需要拿下潼关,潼关天险历来易守难攻,刘裕是个老军人了,他不可能不知道,他现在是带着水军来的,凭借这些水军怎么能够拿下潼关呢?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实际上是想攻打魏国的,如果我们同意他随便使用黄河,等他的军队都下船之后,他就会撕掉伪装,带着他的军队上岸,到黄河北岸来,那时他们就能轻易取得立足之地,来打魏国了。所以,这是阴谋,是个大阴谋,是个一眼就可以看穿的大阴谋。

那么我们当然不能上他的当。

我们应该控制住黄河的上游,不让他上西边去。

这样,我们对后秦也有了个交代,我们会显得很仗义,世界格局也会对魏国更加有利。

拓跋嗣举棋不定。

崔浩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他认为,刘裕确实是去攻打后秦的。因为魏国正处于强盛状态,而后秦已经到了相当衰弱的时候,他不会舍易就难的。刘裕想吞并后秦已经很久了,现在姚兴一死,姚泓这个懦弱又愚蠢的继承人镇不住,国内大乱,刘裕乘着这个时机出兵,他是志在必得。他不会容许任何人阻挠,如果我们拦住他的进兵之路,他一定会毫不客气的跟我们打,这就变成魏国替后秦受害了。

崔浩的这个分析是很有见识的。几年前,刘裕包围南燕都城,即将消灭南燕慕容超的时候,姚兴曾经派出使者,企图让刘裕罢兵,他威胁说,后秦已经派出十万铁骑驻扎在洛阳,随时准备向晋军开战,刘裕马上把那个使者叫过来,对他说:“你回去告诉姚兴,我拿下燕国之后,休养三年,就去消灭秦国,他要是敢自己送上门来,那就赶紧来吧。”刘裕的心腹也是军师叫作刘穆之,当时不在场,听说后秦派来了使者,赶紧骑着快马回来,结果使者已经走了,刘穆之埋怨刘裕说:”平时事无大小你都跟我商量,今天这个事这么重要,你怎么也不问我一声,就那么草率的回答了。那种说法不能吓住他,只能激怒他,万一后秦军队真的来了,咱们腹背受敌,可该怎么办?“刘裕却料定姚兴绝不敢出兵,结果让他料得不错。现在姚泓那两下子,刘裕是抱着满满的信心来拾老鸹叼儿来了。

崔浩接着分析说,现在魏国自己的形势不适合跟刘裕开战。一是柔然在不断的侵扰我们的北部边境,二是国内正闹饥荒,老百姓没心思打仗,也没有充足的军粮。我们会受到南北夹击,哪一条战线都不会迅速结束战争,那么我们就会疲于应付。这可不是一个好局面。

这个分析也抓住了要害,这种局面确实是应该尽可能避免的,应该在解决了北部那个强大的敌人之后,腾出手来再全力以赴对付南边。

崔浩提出:“我们不如顺水推舟,答应借路,让他上西方走,然后我们在他们后边驻扎部队。咱们只扎出一个要打的架子,等着看这场战争的结果。如果刘裕取胜,一定会感谢我们借路给他,如果他没有能够取胜,我们就落了个出兵援助秦国的名声。这样做比较划算。“

这个具体建议其实有其高明之处,规避了风险,伏下了后招儿,是权衡利弊的基础上的一种胜算。

然后崔浩又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补充说明,都是针对着大家争论的焦点来说的。一个是大家认为,万一刘裕取胜,占领了关中地区,就会得寸进尺,下一步会争夺河北地区。一个是魏国跟后秦是婚姻之国,同盟关系不能不管。崔浩的意见是,现在中国南部与北部的风俗大不相同,管理起来适用的方法也大不一样,后秦将成为刘裕一个管理上的新课题,他凭借那个地方当作根据地来进攻魏国,基本不可行。而我们在考虑国家大计的时候,唯一的判断标准只能是我们国家的利益,而不是其它。

这两个观点同样是抓住了要害,没有永远的敌人和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管理者判断的出发点必须永远是单位的利益。

但是他仍然没有能够说服大家,多数人坚持认为,刘裕的行动目标,只能是魏国。站在他的角度来设身处地进行考虑,他攻打后秦的话,会害怕魏国抄他的后路,腹背受敌;而他攻打魏国的话,后秦肯定不会从潼关出来去打他,因此他攻打魏国才稳操胜算,那么他必然打的是这么个算盘。魏国的战略计划也只能以此为基点来考虑。

多数人的意见很容易被当成真理,最终拓跋嗣决定出兵防范,他派遣长孙嵩总体督战,又派遣振威将军娥清和冀州刺史阿薄干率领步兵骑兵共计十万驻守在黄河的北岸。

魏军派出了几千名骑兵,跟着东晋的水军向西方走。东晋水军走的是逆水行舟的路,阻力很大,晋军在黄河南边的河滩上拉着纤绳往前走,船上的人们忧心忡忡的把目光投向黄河北岸,魏军和他们远远地对视着。他们的担心很有道理,有时候风大浪急,有的小船被孤零零的吹到了黄河北岸,魏军就把这种情况当成侵略来对待,他们马上老实不客气的把那些士兵给杀掉了,晋军看到,怒火中烧,可是鞭长莫及。

长期这么下去,这仗还怎么打!忽然,一支东晋的船队一直向黄河北岸开过来,他们竟然上岸了,魏军马上往后撤,这些骑兵一阵风一样跑远了。

他们一边跑一边回头看,发现晋军在后边追,他们就继续跑,后来晋军不追了,他们也停下来,不跑了,后来他们发现晋军掉头上船去了,他们就又来到岸边,继续跟着前进,好像给人家保驾护航似的。

晋军又把船停靠在岸边,登上了岸,魏军又远远地跑开。他们回到河里去,魏军又黏黏糊糊的贴了过来。

这种情形在持续。

这是东晋的主力大军,刘裕就在其中一只大船上坐着,他无法派出军队去支援正陷入缺粮危机的先头部队,甚至无法安心的前进。可是他的决心不变,战略方向不变,他就是要去一举拿下后秦。

初夏四月,天气开始显得热燥,不过河面上有风有水,景色倒是不错。魏国人一边欣赏风景,一边玩着老鼠戏猫的游戏,他们玩的越来越有经验。

可是这一天,猫玩出了新花样。

魏军惊讶的看到,这一次晋军又到河这边来了,他们来了七百人,看起来都是能打的,他们用船运过来很多战车,数一数有一百辆,他们把战车也卸到岸上来了,魏军就不慌不忙的往后退,他们不必着急,凭着晋军的步兵和战车,想追上魏军的骑兵哪里能够办得到,晋军的骑兵也没有办到。

他们看到,晋军在离开河流一百多步的地方停了下来,士兵们们把战车一辆接着一辆摆开,形成了一个圆弧形,两端临着河面,好像半个月亮的样子。他们不知道,中国军事史上刘裕独创的、大名鼎鼎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却月阵”战法,就要在他们眼前开锣了。

每一辆战车上,站着七个全副武装的士兵。

魏军站在不远处,张大了嘴巴看着,不明白对方想干什么,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彻彻底底的被勾起来了,那个用战车围起来的半个月亮,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们。

就是要吸引住他们,这样才能起作用。

刘裕早就读透了魏国人的心,他知道,他们不会漠然置之的,他们一定会热烈的跑过来送命的。

反客为主,成功的反客为主,让他们争先恐后的来吞下鱼饵。

魏兵们在没有弄清楚情况之前,没有贸然采取攻击行动,万一中了圈套呢?那些可恶的南蛮子,圈套可多了。

他们看到,在中间的一辆战车上,不慌不忙的竖起来一支高高的白色的羽毛大旗。

大旗一竖起来,有一支骑兵部队就赶了过来。这支骑兵部队早就在远处登岸,严阵以待了,现在,他们迅速的赶到了演出现场。他们带的有巨大的弩弓一百张,每一辆战车上又增加了二十个人。他们一眼都不看那些魏国人,只管忙碌着,在战车的车辕上安装好了防箭用的木板。各种武器装备全都配置到位之后,他们才抬起头来,安安静静的望着对面的魏军。

很明显,这是一个战阵,不过也没有什么好玩的,人也没多少,武器也没什么新鲜的,阵势看上去也很简单,没什么好怕的。

正像香甜的蜂蜜吸引来成群的小昆虫一样,魏军大大咧咧的把这个小小的半个月亮给包围了起来,在他们看来,这无非是又一个战利品而已。

消息已经上报到了长孙嵩那里,作为前线统帅,为了确保全胜,他又派来了三万名骑兵助攻。

这肯定比攻城容易多了,又没有城墙。

他们密密麻麻的包围上去,从这半个月亮的弧形面上,同时展开了凶猛的攻击。魏军的零头都比晋军人多,这是一场众寡悬殊的决战。

晋军的大弩全都用上了,很有杀伤力,但是阻止不了魏军的人海战术,魏军像凶猛的魔兽一样扑了上来。

这是密集型的白刃战,短兵相接,双方面对面的舍命拼杀,你死我活。尤其是很有一个特点,就是战车之外,层层叠叠的全都是魏军的士兵。

东晋人终于拿出了他们的秘密武器。

其实也没有什么值得秘密的,魏国的士兵们也早就看到了这些东西,这些引人发笑的东西是一千多支又粗又长的大矟,也就是长矛,还有一些大铁锤,靠这些古老的玩意儿到久经沙场的魏军面前来穷摆乎,真是班门弄斧。

东晋士兵把身后放着的长矛拿过来,并没有去刺杀魏兵,他们把长矛给折断了,折断成了几截儿,这些长矛本来就是凭借长度优势来取胜的,现在这种优势没了。

晋国士兵把这些被折成了两三米长的断矟摆正方向,然后,另外的士兵拿起了大铁锤,用尽全力,对准断矟的尾部,狠狠的锤击过去。

那支断矟一下子穿透了三四个魏兵,他们像冰糖葫芦一样连成了串儿。

几千支断矟纷纷射出去,在脸对着脸的近距离里,串起来几千支冰糖葫芦串儿。

这可太恐怖了,草原上来的魏国人,还没有染上吃冰糖葫芦的瘾。

他们觉得,眼前的这个地方成了地狱,他们手足失措,魂飞魄散。

人在极端恐怖的情况下会自然的选择逃跑,魏兵就这么选择了,随即是恐慌的感染效应,没有被串成串儿的士兵们,一个也不例外,全都惊恐万状的跑了,他们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不,是恨战马少生了四条腿。

许多人从马上掉了下来,被踩死了,或者被追来的晋国士兵给杀死了。

这中间,就有魏国的两个主要将领之一——阿薄干!

魏国士兵们的尸体层层叠叠,堆积在一起。

晋国的骑兵们在后边紧紧追赶,那些惊恐万状、吓破了胆的魏国人这时候没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只好接着打败仗,又丢下了几千具尸体。他们终于成功的跑进了城里,凭借着城墙来重新恢复起丧失殆尽的勇气。

战役结束了,魏军不愿意再去河边的地狱,晋军可以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向着上游前进了。

拓跋嗣听到报告,感到后悔,后悔自己没有听从崔浩的建议。很显然,人家晋军就是冲着后秦帝国去的,自己真是没事找事,自讨苦吃。

当北魏的皇帝在总结自己的判断失误时,晋国的将军们也在总结,不但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就连后来所有的军事家们也全都对这次光彩夺目的战例佩服有加。

刘裕把水军、战车、步兵、骑兵巧妙的组合起来,把那些司空见惯的常规性武器略加改造,成了无坚不摧的利器,他反客为主,示弱诱敌,后发制人,以少胜多,他成功的指挥了敌人,对方从将军到士兵都完全服从他的设计,他像一个指挥如意的大导演,几万名敌方演员按照他的设想进行了完美的配合。这也算是古时候一次多兵种、立体化、闪电式的成功战例。绝了。

虽然刘裕万人迷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被他的魅力所征服,东晋的齐郡太守就跑去投降魏国了,他还先献上一计,建议魏军发兵截断晋军的后路,可以不战而胜。这个以书面形式提出的建议被送到了皇帝那里,拓跋嗣表示赞许。当然,他并没有马上采取行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何况昨天刚刚被蛇咬了呢。

那个美男子崔浩又来给皇帝讲课来了,在拓跋嗣眼里,这个帅哥儿实在是让他越来越喜欢看,发自心底的喜欢让他几乎完全忘记了对方的外貌美,这个人脑袋里面装的东西才真正让他自然而然的尊重和亲近。

当崔浩讲完了一个段落时,拓跋嗣提出了一个自己长时间都在反复揣摩的问题,这个问题跟讲课的教材内容无关,他问:“刘裕去讨伐姚泓,真的能够成功吗?”这个问题可以有很多答案,两个大国之间的战争是会有许多变数的。

崔浩回答:“能。“

这个回答是这样干脆,斩钉截铁,排除了其它一切可能性,让拓跋嗣大为惊奇,他不由得接着问:“为什么呢?”

崔浩回答说:“以前姚兴管理他的国家,光喜欢搞虚的,不注重实用,管理华而不实,国家外强中干。现在姚泓懦弱多病,他的兄弟们都只想着争夺皇位,根儿已经烂了。刘裕乘着秦国大乱的时机去讨伐,而且他的军队兵精将勇,训练有素,怎么会不能取胜呢!“

这个论证很有说服力,拓跋嗣觉得可信。他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刘裕这个人的才能跟当年的慕容垂比较怎么样呢?”

崔浩的回答仍然是明明白白,毫不回避,他说:“比慕容垂更出色。“他接着说出来自己判断的根据:”慕容垂有他的父亲和哥哥给他打下的基础,他只是在修复他家原有的基业,燕国人归附他就像夜里的飞虫飞向火光一样,顺势而为,很容易就能取得成功。刘裕就完全不同,他没有一寸土地可以凭借,却能够顺利的讨灭桓玄,重新扶起来东晋朝廷,上次北伐活捉了慕容超,南伐又杀掉了卢循,气势凌厉,所向无前。如果不是他才气过人,怎么能够做到这样呢?“

拓跋嗣给说服了,他又提出了一个对他极有诱惑力的想法:“等到刘裕到了潼关那边之后,就会出现进退两难的局面。我打算截断他的后路,派出精锐骑兵去直捣东晋的彭城和寿春,他会怎么做?”

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单从战术角度来说,很有吸引力。但是拓跋嗣没有想到,崔浩却从魏国大局方面做出了回答,他说:“当前我们魏国西边有赫连勃勃的夏国,北边有柔然,他们都在瞅机会随时来进犯。在这种情形下,如果跟东晋开战,陛下您需要坐镇后方,不能亲临前线。我军虽然有大量精兵,但是却缺少良将。现在全面负责军事的长孙嵩做管理可以,带兵打仗并不见长,不是刘裕的对手。这样的话,我军大举远征,恐怕也没有多少胜算。不如按兵不动,以静制动,可以稳操胜算。“

这一段话听得拓跋嗣心里雪亮,崔浩又进一步分析了以静制动的理由:”刘裕打下秦国之后,一定会回去篡权,自己当皇帝。他走了之后,其他人镇不住,关中地区许多民族杂居在一块儿,风俗强悍,刘裕要是用管理江南那一套温和方式来管理这里,就会像脱下衣服去包火、张开捕鸟的罗网去捉老虎一样,根本不行。即使他留下重兵驻守,也照样镇不住,只能是替别人做管理,这地方早晚会属于别人。陛下您只管休养军队,休养百姓,等着瞧吧,这地方最终一定是咱们魏国的,只需要坐等就行了。“

拓跋嗣忍不住笑,他满心欢喜,连连点头,说:“你可算得真明白。”

崔浩也笑了,他又严肃起来,向皇帝托出了他对近代以来一些大人物的分析评价,他认为:“王猛管理国家,相当于苻坚得到了管仲;慕容恪辅佐幼主,等于是慕容暐得到了霍光;刘裕平定四方祸乱,就好比是司马德宗得到了曹操。“管仲是历史上著名的管理国家的天才,就是他能够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位霸主,没有了他,齐国就大乱,王猛也同样是一个管理国家的奇才,有他在,苻坚就是一代雄主,没有了他,前秦就完了。这两个人可以一比。霍光是汉武帝托孤的大臣,能够安定刘家的天下,慕容恪也同样是这样的一位社稷之臣。他们俩的德与才虽然有一些区别,但是行事与功绩可以等量齐观。曹操一代英雄,所向无敌,只是大权独揽,不肯继续对那个破落的朝廷和无用的皇帝尽一份愚忠,刘裕也是同样的英雄,面对着同样的局面,采取了同样的态度。这个比方也挺恰当。

拓跋嗣表示认可,他想起了那个个性凶狠、不可一世的夏国头子,于是顺口发问:“那么赫连勃勃怎么样呢?”

崔浩认为这个人不值一提:“赫连勃勃国破家亡,只剩下他孤身一人,逃到了姚兴那里,接受了姚家那么大恩惠,不但不想着报恩,还乘人之危,占据了人家一方土地,跟四方的邻国都结下了仇怨。这号小人,即便能够凶暴一时,最终一定会被人吞并。“

拓跋嗣哈哈大笑,这也正是他内心的感觉,只是时常会出现自我怀疑罢了。

两个人的谈话一直持续到了半夜,拓跋嗣感到越来越精神,把所有的的疲劳都忘掉了,崔浩也不感到疲倦,不光是因为有机会影响最高管理人让他感到兴奋,也因为这些话题本身就吸引着他,让他享受这样的谈话,并且在谈话中深化自己的认识。

拓跋嗣高兴的给了崔浩赏赐,赏给他御酒三十升,水精盐一两,他夸奖说:“我听你说话,味道像这盐和酒一样鲜美。”

不过,他仍然采取了攻守兼备的应急行动,他派遣长孙嵩和叔孙建率领着精锐骑兵,等候时机,如果刘裕深入西部,魏军就准备从成皋地区渡河,去攻打彭城和沛郡。如果他们进军速度慢的话,就仍然从岸上跟随监视,防止晋军侵略。

后秦灭亡了。

然后刘裕留下了精兵猛将镇守,他自己回到了建康。

于是留下来的将军们互相猜疑,自相残杀,把好不容易才得到的这片国土拱手送给了旁边的赫连勃勃。

刘裕进攻后秦的时候,为了孤立敌人,他和其他国家都努力保持友好关系,不但向北魏频抛媚眼,也向夏国暗送秋波。他派遣使者去给赫连勃勃送信,主动示好,跟对方约为兄弟。赫连勃勃搞了个小动作,让刘裕感到他不好对付,他让手下事先写好了回信,回信不长,不然背诵太费劲,他就下功夫背会了,然后把刘裕的使者叫来,当着他的面把这封信口述下来,让人记录整理。刘裕听到使者的这个报告,叹息说:“我不如他!”这当然是说自己写东西不如对方,这正是刘裕的软肋,他大字不识几个,在经常搞诗文比赛的江南,这一点让人自卑。赫连勃勃玩的这个小花招不登大雅之堂,只是个短期见效的小骗术,不过对于攻心战的心术方面来说,也自有用处。

善于打仗的人,一定善于料敌决胜,料敌决胜时当然是料将不料兵,判断一个部队的分量,先看他的统帅,判断一个国家的分量,先看他的最高领导人。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的是曹操接见匈奴派来的使者,他深知成功的外交接待可以震服遥远的国家,他就把心思放在了这个方面,他想到自己相貌不怎么样,担心会因此引起使者轻视,于是就让才貌双全的大臣来代替自己搞接见,他自己扮作带刀侍卫站在旁边观察。外事活动成功完成之后,使者走了,他想知道演出效果,就派了间谍去问那个使者,使者说,魏王风度出众,不过他旁边站着的那个捉刀人,才是真正的大英雄。曹操一听,气急败坏,赶紧派人追上去把这个使者给刺杀了。为什么要这么干呢?绝不是因为敌国人才让他害怕,因为许多使者都是人才。而是因为他无法“雄远国”了,使者回去一报告,魏王在管理国家方面看起来层次一般,更可怕的是,他身边已经出现了伟大人物,宫廷之内随时可能发生政变。让敌国认为自己国家有机可乘是非常危险的,震服远国就变成了招致敌国入侵,所以曹操要杀掉使者,使自己“雄远国”的政治战略不至于完全走向相反的方向。

当然,让敌国的领导人产生忌惮心理,有时候需要知己知彼,对症下药。比如刘裕对于自己文学方面的缺陷耿耿于怀,赫连勃勃的小伎俩才能见效。

还需要对方使者的配合,刘裕的这个使者显然缺乏判断力,好的使者能够通过表面现象看到本质问题。刘邦派刘敬出使匈奴,娄敬看穿了匈奴故意制造的假象,给刘邦提出了准确的判断,因此被刘邦封侯。曹操接见的这个匈奴使者,也同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判断力。而刘裕的使者,看不破假象,误导了自己的领导人。

刘裕一走,赫连勃勃就去争夺关中地区,他们在那里打得热火朝天,夏国人打了败仗,撤退,可是晋军内部开始自相残杀起来了,这块地盘终于落入了夏国人的手中。

这个时间,拓跋嗣仍然在隔岸观火。不过他也没有完全闲着,他捎带着打了另外一场战争,胜得比较轻松。

他打的是北燕。

师出有名。

他派遣征东将军长孙道生、安东将军李先等人率领精锐骑兵两万人去袭击北燕。同时派遣另外两个将军带领部队向辽西进军,担任佯攻任务,给主攻的部队壮大声势,让北燕首尾难顾,拓跋嗣带着军队驻扎在突门地区作为总后援。

北燕的国王冯跋早知道会有这一天了。

都城里边经常会发生一些奇怪的现象,大臣们总是把它跟魏国可能前来攻打联系到一起,比如几个月前,北燕都城和龙出现了一种奇怪的雾气,隐隐约约的泛出红色,大雾弥漫了都城内外,充塞在天地之间,把天上的太阳都遮住了。当时,北燕的太史令就提出意见,认为这种气不是普通的雾气,而是兵气,是即将爆发战争的预兆,那么敌人会是谁呢?八成会是魏国,魏国正在强盛阶段,我们却扣留了他们的使者,两国的友好关系也破裂了,这个隐患需要尽快解决。

冯跋点头说:“我正在考虑这件事,正在考虑。”

现在他不用有其它考虑了,魏军长驱直入,把北燕的军队打得抱头鼠窜,带兵的将军也阵亡了。冯跋拿出来自己的看家本领,就是死守,他死死地固守都城,不出去打败仗和扔尸体了。这个办法奏了效,魏军攻城方面不是长项,最后,他们决定把北燕的国民变成自己的国民,于是他们驱赶着一万多家老百姓,走了。

这个胜利抵消不了刘裕所取得的胜利带来的冲击,黄河对岸那一场精彩的战争表演让拓跋嗣看得神驰目眩,他决定和刘裕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同类推荐
  • 草原铁骑

    草原铁骑

    流浪的狼从遥远东方翻越乌拉尔山跨过草原而来,当富饶的拜占庭、骄傲的佩彻涅格、崛起的基辅罗斯、腐朽的阿拉伯帝国在历史的舞台上尽情演出的时候,狼崽藏起爪牙,等待着时机。当狼群咆哮之时,铁蹄必将布武威于四方!
  • 明末忠魂

    明末忠魂

    一个现代人与一群古代人生活在一起,慢慢的性格和品行都会慢慢变化,沐天波驱除鞑虏,重振大明的故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戎马三国

    戎马三国

    他是战神白起的后人?白渊意外获得了武安君遗物?神秘势力“天网”横空出世。成天罗间谍,结地网死士。左有郭嘉,右有赵云,麾下谋士猛将无数,何愁天下不定?书友群:724990045
  • 幼学琼林崔氏注

    幼学琼林崔氏注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全文用骈体文写成的,文字简炼,对仗工整,易诵易学、易懂易记。全书内容包罗广泛,诸如天文地理、人情世故、婚姻家庭、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制作技艺、鸟兽花木、神话传说等等,无所不包,几乎囊括了过去人们日常生活中较常用的知识与词汇,象一部微型百科辞书。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伟人毛泽东就能熟背《幼学琼林》,可见此书影响于世的程度。但是书中的很多典章故事今日看来已经不为大家所熟悉,我参考了几十种相关书籍,编成了这本书,希望大家能读一读,取其精华,不要忘了我们祖先的好东西。谢谢大家!
  • 远古文明养成记

    远古文明养成记

    被村人耻笑,被老婆退亲,被……那又如何?看我右手斧,左手锄,如何部落争锋!中原逐鹿,猎猎战旗,看谁立马横刀!
热门推荐
  • 剑三:乱世歌

    剑三:乱世歌

    十五之所以叫十五这种随意的名字,是因为她被师父捡回万花谷的时候是正月十五。云鬓花颜下,春从春游时,都说太平盛世河清海晏,暗流涌动谁人知。
  • 异世之王者降临

    异世之王者降临

    凯恩大陆,分布着众多的人类国家,也有兽人帝国,精灵王国,翼族,海族,巨人,龙族,凤凰一族...雷诺以一种神奇的方式来到这个和平上千年的大陆,他以希特勒为榜样,以建立空前强大的帝国为目标,无数的种族在战火中和他交接,他的理想会最终实现吗?拭目以待!
  • 暗恋,易烊千玺

    暗恋,易烊千玺

    “易烊千玺,我喜欢你一生一世”“蒋千默,我爱你一生一世”暗恋是苦的,爱情是甜的。
  • 命中独行

    命中独行

    凡人罗宇因故重生为崇尚武力的卡兰帝国中一个倒霉落魄贵族,还没轮到他奋斗逆袭,就被迫参加了卡兰帝国入侵普拉世界的战争,被机甲傀儡一脚踩死,再次重生了...
  • 鬼夫寻妻记

    鬼夫寻妻记

    “为何全地府最为羡慕的萧夫人,会抛弃良夫离家出走?是婚后生活不协?还是另觅她爱……今晚六点半,咱们忘川河边,不见不散。”孟婆话音刚落,只见得一角白衣决然飘过,她抬头望去,可不就是地府第一帅——萧子路!“啊,子路君,好巧。”白衣一停,冷冷看了过来,一字一句地说道:“不巧,我去寻妻。”
  • 鱼眼看职场:上班族生存法则与最佳职业规划

    鱼眼看职场:上班族生存法则与最佳职业规划

    本书将向你讲述一个有趣的职场寓言,故事的主人公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小职员,他在鱼市中买回了一条神奇的鱼。这条充满智慧的鱼以鱼缸来解析职场,帮助主人解析职业生涯中的各种困惑,使他了解到“人也像鱼一样,需要不断给自己的‘鱼缸’换水,从而保持工作的新鲜感”等诸多新奇的观念,以及迅速改善自身处境的方法。鱼眼看职场,并非是妄谈。当我们透过小小的鱼缸看五彩缤纷的职场,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工作时,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事实上,这本书正是要告诉你,如何在职场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 权志龙之我的世界只有你

    权志龙之我的世界只有你

    一看到你撒娇、卖萌的时候,就想不顾一切地去呵护你,甚至永远保护你,即使我在你的心里地位不高,但你是在我心中永远第一,永不改变。——权志龙
  • 黑子的篮球之王的眼睛

    黑子的篮球之王的眼睛

    五岁时的夏天,他遇见了他,那是世界上最耀眼的光芒,那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眼睛。在很多很多年后,他与他再一次见面——你好,我叫赤司征十郎!本书讲的是奇迹的初中时代,火神就没有了,书的内容和原创不一样,多多包涵啊亲们~
  • 创业的成功(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创业的成功(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自己创业能够带来非常诱人的回报。不过,在你决定辞职作企业家之前,还应当注意以下问题:在人们眼中,企业家是能够独立承担风险、颇富创新意识的偶像。与此相对,如果从经理人转变为一个企业家,这应该是什么样呢?从经理人转向企业家的旅途充满艰难险阻。你有充分准备去迎接这一挑战吗?你为什么要离开公司?有可能创业成功的经理人之所以离开他们的公司,是因为他们有一个了不起的新创意。这种新创意是一种能量的源泉,可以补偿你作为独立商人时的资源溃乏。
  • 当孤独遇到王俊凯

    当孤独遇到王俊凯

    亿万年前,一阵流星雨划过天际,美人鱼的歌声凯始在彼岸回荡……她孤独惯了,冷已经贯穿了全身,一场意外的车祸令她变得会伪装,没有人看出她的心思,但她遇到了她,又变了……她殊不知自己身上所要背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