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太甲的转变,商朝实力得到巨大发展,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边维持了稳定局面,一时间万民来贺,八方来朝,形势一片大好。
太甲死后,沃丁、太庚、小甲、雍已继承王位,只是这几个王如同黄鼠狼下老鼠,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不但生活逐渐腐化,而且还耽于田乐,从政热情不高,商王朝逐渐走下坡路。
到雍已时,商王朝的统治开始出现危机。雍已出身高干子弟,向来养尊处优,不知嫁穑之艰难,不知小人之劳。他当上商王之后,难免丧失了祖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贪图淫乐,其聪明才智又远不及先王,于是国政日坏,商朝衰落迹象越来越明显。例如在一年一度的朝会上,越来越多的诸侯缺席,那些地方特产也没有再进贡,对这一切,雍已无可奈何,不想管,也管不到。
商王朝开国的时候,汤很关心自己建立的国家的寿命到底有多长,于是就问神仙(占卜),神仙说,商朝可以存在600年,600年,比夏朝还要多200年,汤对这个结果,还是挺满意的。
然而才到第八任国王,商朝就出现衰落迹象,600年之说,似乎成为一个大忽悠。好在神仙讲信用,及时发现了这个状况,防患与未然,于是在雍已之后,给商朝安排了一个好国王——太戊。
刚继位的太戊是一个典型的二世祖形象,从小生活环境优越,哥哥小甲和雍已生活腐化,不太治理国政,放松了对太戊的家庭教育,给他树立了一个坏榜样。太戊继位后,一开始就和哥哥如出一辙,整天只图安逸享受,不勤政事。丞相伊陟(伊尹的儿子),心急如焚,只是找不到合适的劝谏机会,只能任由太戊胡作非为。
一晃就过了七年。在这七年之中,太戊变本加厉,商王朝的统治下滑的越来越快,伊陟再也等不下去了,他决定想办法行之有效地劝谏太戊。真是国乱显忠臣啊。
没有机会,就创造机会!
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几个黑影作贼似地出现在王宫,不要误会,他们不是来偷东西,而是来送礼来了。当然,肯定不是好礼物,要不然也不会见不得光。他们将一棵桑树苗和一棵谷树苗种在一起,位置公然选在朝堂前面的广场上,完事之后,挥一挥衣袖,消除作案痕迹后扬长而去。这件事,当然是伊陟安排的,宫殿又不是菜市场,哪能说进就进,何况还是来种树。
第二天,朝堂之上炸开了锅。那时没有水泥,空地上长出小树苗也是正常的,问题在于两棵不一样的树苗共生在一起,那就能说明问题了。面对这种怪现象,许多大臣忧心忡忡,认为是不祥之兆,于是就有人准备进谏。太戊也知道了此事,但一点也不放在心上,两棵小树苗而已,至于这样大惊小怪吗?将劝谏的人狠狠骂了一顿。
也许有人会说,将树苗拔掉不就万事大吉了吗?错!不要忘了,商朝的人对鬼神相当崇拜,这种怪异现象可是神降下来的预兆,在没有弄清楚神的真实意图之前,谁也不敢轻易动手,拜托,那可是得罪神灵,比得罪国王还要严重。
于是,掌管鬼神之事的巫咸(和伊陟是同盟军)对各种处理意见进行占卜。以好几只乌龟的代价总算向神问个清楚。拔掉它?不行;砍掉它?不行;养着它,每天浇水施肥?不行!移栽?还是不行!放着它谁也别管它?大吉!于是,大家都不管那树。
晚上,伊陟再次命人将树苗换成小树。
太戊还是没有重视,继续吃喝玩乐。
那就继续换。伊陟发扬近战夜战连续作战的精神,誓将革命进行到底,同时还派人散些流言蜚语。
到第七天的时候,曾经的小树苗,如今已经长成大树了。文武百官已经如热锅上的蚂蚁,紧张的不得了,朝廷之外,对朝廷和太戊不利的言论流传越来越广,甚至已经有人质疑太戊的合法性,很明显,神灵对太太戊是相当的不满!
太戊慌了。他从街头巷语中看到了百姓对他的不满和怀疑,他从群臣的目光中看到了不安和失望,他不是一个笨蛋,相反他很聪明,只是教育上出了问题。太戊心中一个原始的声音正在发出呐喊:再也不能这么过!
太戊及时地找到伊陟。这个老奸巨滑的相,可恶的麻烦制造者开始给太戊作了一场关于国王和妖树之间辩证关系的学术报告。“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其有阕与?帝其修德”。大意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再厉害的妖魔鬼怪也敌不过统治者的德行。如现今出现了妖树,恐怕是你太戊的的德行出现了问题。所以呢,你根本用不着害怕,只要你善政修道,以德治民,自会免除祸害,德行到达一定的高度,此消彼长,那妖树必定不会长久!
太戊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出现了浪子回头的喜人转变,从那一刻开始,一个勤政修德,治国抚民的君主诞生了,商朝即将得到那一次的爆发!伊陟的政治冒险取得了完美的成功,不但成功地挽救了一个人,还成功地挽救了整个国家,为广大人民群众创了巨大的利益,商朝因之而复兴。撒个谎挽救一个国家,这才是撒谎的最高境界,伊陟本人也因为这个谎言,成为千古名相。
伊陟见太戊重新做人,也就没有针对那两棵立功甚伟的大树采取任何措施,可怜的它们由于移植,根系被破坏,又没有人浇水,没有几天就枯死了。如果它有意识的话,一定会大骂飞鸟尽良弓藏!这也正印证了伊陟关于德行与妖树关系的理论。太戊见树枯死之后,认为是自己的德行感动了上天,一时信心大振,更加用心地治理国家。
太戊的治国,行政上有伊陟帮助,国事井井有条,人民百姓大感满意,太戊的民众支持率直线上升;在这神职方面,有巫咸治王家,巫咸也一个和伊陟差不多的家伙,一心想把商朝变得更加强盛。于是他利用职务之便,传下很多“神的旨意”,不断地将太戊引向正途,将王室团结的似钢铁一块。在二人的帮助下,商朝成功复兴。
太戊在位长达59年,是商朝最长命的国王之一,他在位的59年,是商王朝实力不断发展的半个世纪,随着商朝复兴,诸侯、方国重新向商臣服,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加强,由于太戊的杰出成就,在他死后被称为中宗。
太戊去世后,其仲丁继位,这以后,商朝王位继承比较混乱,不是父死子继,就是兄终弟及,不像后来,皇帝死了之后,自然有太子继位,没有什么复杂的程序,十分方便。当时的情景是,国王有好几个兄弟,还有好些个儿子,这些人都有继承一位的资格,而要想在众多的竞争者中间脱颖而出,名声、人气、才智、得力助手之类,缺一不可。
为了能当上国王,这些人拉邦结派,互相攻讦,逮着机会就给对手小鞋穿,损人利己之事层出不穷,王室成员的主题不是怎么治理国家,而是在无穷无尽的权利斗争的海洋中畅游。只要是对手赞成的就反对,只要是对手反对的就赞成,在这样的环境下,受益者只是少数人,最苦的莫过于人民大众。由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对这段历史的评述经常用到一个字:衰,衰,复衰!
商王朝以回复到诸侯离心离德的状态了,一直持续到盘庚迁殷后才有所改观,其侄子武丁在位时商王朝的后期的极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