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凌柱和瑾华父女相认以后,凌柱都觉得生活里充满了阳光,看着女儿嫩嫩的小脸,人似乎也跟着年轻了不少。其实凌柱这辈子本就不大,虚岁二十三,周岁才二十一岁多点,搁在现代绝对是一春guang灿烂的年轻小伙,分明正值人生的大好年华嘛。虽说在清朝人人都结婚偏早,可是二十来岁的年龄怎么也说不上一个“老”字!
凌柱上辈子已经五十多岁了,也到了要抱孙子的年龄了。虽然来到清朝已经一年多了,可是总感觉自己似乎是活在梦中般的不真实。经常希望自己一觉醒来就已经回去了。由于挂念女儿一个人生活,整天有些忧心忡忡的,这样子的凌柱能不觉得自己老么?摆脱不了上辈子的束缚,总是被过去困住的人能开心才怪!
可是与女儿相认的喜悦刚过,凌柱又重新陷入担忧中,了因和尚的那番“需到清幽之地清修,否则会有小厄”的话时不时的耳边回响,对于是让女儿留在身边,还是女儿外出清修,凌柱一时间还真是不知道该如何取舍的好。
不是没想过和女儿商量一下,但是自从与女儿相认消除误会之后,女儿表面上看似已经忘了过去,但是其实还是经常会为过去的事自责。如果把这件事的真相告知,女儿绝对会选择留在自己身边。
上辈子女儿自从她母亲过世以后,就变得非常独立,这让凌柱既心疼又有些自豪。女儿虽然没有违背自己的意愿大学时读了工商管理,但背地里可没少看医书,也经常会去医学部旁听,这些凌柱都知道。
对于她母亲的病逝女儿一直耿耿于怀,虽然从那以后,女儿外表看起来对自己有些冷漠,但是事实上,女儿也没少背地里关心自己。
记得那时自己的心脏不是很好,女儿得知以后就没少研读心脏病方面的书,在饮食上面也经常嘱咐梅嫂(保姆)注意这注意那的。
凌柱知道后心里越倍觉温暖,虽然也有些想嘲笑一下女儿的别扭,但是最终还是因为怕女儿恼羞成怒只能自己闷在心里偷着乐。
犹豫了一个多月后,凌柱最终还是决定等女儿两岁之后再送女儿去清幽之地修行顺便也养养性子,省的女儿跟上辈子一样面上总是冷冷的。
当凌柱把自己的这个决定告诉了因和尚以后,了因和尚虽然面上淡淡的,但其实心里早就乐翻了,自己终于为师姐拐到一个好徒弟。这次自己也有理由经常去师姐那里混饭吃了。想起师姐的手艺,了因顿时觉得津水直流,都有些控制不住肚子里的馋虫。
康熙三十二年三月初二。
凌柱今天终于打算放女儿离开了,本来应该是去年冬天就应该动身的,不过考虑到天寒地冻的,而且女儿也还小,就愣是没让走。
这眼看着开春了,而且还是早先就已经说好了的事,凌柱也就不便再拖延。不过凌柱最终还是决定让一个去年就买好的一个八岁大的丫头春香随行照顾女儿起居才算放心。
瑾华这一世的母亲佟佳氏看着自己才两岁大的女儿就要远行为祖母祈福,哭的跟泪人似地,心里却有些怨怼丈夫的狠心。
直到后来凌柱看佟佳氏实在是伤心的厉害才悄悄告诉她:其实他也不忍心让女儿小小年纪就离开身边,但这祈福说是为了祖母祈福,其实主要还是为了给女儿后半辈子积累福气,躲避灾祸,佟佳氏听了这才心里稍微好受些。
可佟佳氏还是忍不住心疼女儿年纪太小,临行前几天就不停地嘱咐春香应该注意的事项。小丫鬟春香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耐烦,仔细的一一记下后,又说了一遍给佟佳氏听了,道是确实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后才放心。
瑾华自己却是不明原由,以为父亲是太想念自己已经去世的母亲了,才让自己外出修行为自己的母亲祈福。虽然瑾华打心眼里不相信祈福这一套,可是看父亲说的煞有介事的,也就不愿意违背父亲再说些什么了。加上她自己私心里也有些想趁还小的时候去京城以外的地方看看,省的以后只能呆在内宅方寸大的地方度过余生而遗憾终身。所以对于远出修行瑾华还是有些期待的。
虽然她也很舍不得离开父母身边,但是她毕竟拥有成年人的心智,也就收拾情绪放开心来看待自己这次外出修行。毕竟她上辈子就活的很独立,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生活还是有一定适应能力的。
一路上,瑾华对于要去的峨眉山还是很向往的,上辈子由于工作忙了一些,去四川旅游竟然没来得及去峨眉山,瑾华一直深以为憾,这次能把上辈子的憾事了却,瑾华心里还真有些开心。
想到峨眉山,瑾华就莫名其妙的想到了白素贞,瑾华记得白素贞似乎就是在这峨眉山上修炼成精的吧,也不知这次去峨眉山能不能看到一两个蛇精?
后来又好笑自己肯定是神话故事看多了,竟然会想到蛇精身上去!即使真的有蛇精,瑾华相信自己那时肯定也是能跑多远就跑多远,还会有勇气去看?
随即就不再胡思乱想那些无聊的事了,一路上看着美丽的自然景色,瑾华还是有些陶醉的,毕竟这可是天然无污染的,能看的这么真切不能不说是难得的幸事啊!
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瑾华主仆和了因和尚乘坐马车才赶到了峨眉山仙峰寺。进寺以后看着这里清幽的环境,瑾华觉得在这里住上个几年也不是件不能接受的事!
山间古刹,清幽宁静,养心养性,嗯,不错,不错!
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哪儿能看到这样的景致,清静中透着古朴和典雅。与这里比较起来,二十一世纪的那种游人遍地走的寺庙还真是不上档次的很,人工雕琢的痕迹实在是太过明显,完全让人感觉不到寺庙应该有的氛围。
了因和尚让一个小和尚领着瑾华主仆去安排住处,他要先去主持那里一趟。
等春香服侍着瑾华沐浴更衣后,了因和尚带着瑾华七拐八拐的进了一个满院梅树的院落,嘱咐瑾华耐心等待后,率先进了正堂。
一盏茶的功夫后,了因和尚和一个看起来将近50岁的老妇人走了出来,那妇人虽然头上白发不少,但是行动起来确是步履矫健,丝毫不见老态。脸上挂着温暖慈爱的目光,一见就让人觉得心里欢喜。
所以不等那妇人走上前来,瑾华就率先迈着小步子走了过去,脆生生的叫了一声:“婆婆!”
听见瑾华叫婆婆,那妇人眼里闪过惊喜,和蔼的应了。随即问了因:“这就是你说的那个女娃儿?”
说完后像是根本不用了因回答似地,径自弯腰把瑾华抱在怀里,看着瑾华乖巧的模样和灵动的双眼,那老妇人喜不自禁。
后来瑾华才从了因和尚口中知道了那老妇人也就是自己师父的名讳叫“晓慧”,峨眉山这附近的老百姓都称呼师父“晓慧大师”。
瑾华也不知道“晓慧”是师父的闺名还是法号,不过想来应该不是闺名,毕竟在清朝妇人是不能随便被人称呼闺名的。可是师父也没有剃度出家啊,哪儿来的法号呢?瑾华一直弄不明白,后来时间长了也就不在想这些有的没的了。
……
转瞬七年过去了,现在已经是康熙三十九年了。
瑾华前几天接到父亲来的信说最近将会派人来接自己回家,七年没见父亲了,真的好想念啊!加上上辈子瑾华也没有和父亲分开这么场时间过,想着想着,瑾华的眼眶就有些模糊了……
这七年间瑾华也断断续续知道一些家里的状况,父亲由于做不来那些之乎者也的文官,已经于七年年前也就是自己走的那一年转了武职。
父亲上辈子年轻的时候也是当过兵的,而且在部队里还是一把好手,后来却因为在一次演习中受了重伤,当时的母亲担心的不行(外公就是死在朝鲜战场上,所以母亲对当兵有着很强的抵触情绪),后来经过治疗父亲已经痊愈了,但是母亲还是坚决反对父亲回部队,就这样父亲不想惹母亲伤心就退伍转而开始了经商。
父亲脑筋灵活,经商也是风生水起,后来硬是把一家小公司发展成为东南省有数的大型集团公司。
瑾华虽然上辈子因为母亲的死对父亲有所怨怼,但内心里瑾华还是很崇拜自己父亲的。所以瑾华对于父亲这几年升官封爵的事一点也不觉得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