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于酒醒了没有?”昨天酒宴之后中行说这个为了报仇而叛种的太监总觉得一下子卖给汉朝百万牛羊不好,所以一大早来到军臣单于的王帐想问问军臣单于的想法。
“大单于已经起床了,正在吃早饭。”从王帐里出来的婢女说道。
中行说这个时候在匈奴王庭的地位还不是很高。军臣单于并不太喜欢他借助匈奴报复汉朝的想法。不过汉朝的事有时候还真得询问他,所以军臣单于才一直把他留在王帐。
“奴才见过大单于。”
看了看跪在地上的中行说,对于这个汉朝太监一大早就来打扰他不是很高兴,于是也没叫他起来,带着不愉的语气说道:“你这么早就来找我有什么事啊?”
“奴才听说昨天汉朝使臣提出要向匈奴购买百万头牛羊,大单于答应了。所以有些想法想对大单于说。”中行说知道他一大早就来打扰,显然让军臣单于不高兴了,不过那颗复仇的心总是忍不住让他来破坏汉朝的事情。
“是,本单于答应了。你还对这个决定有什么不同意见不成?”听到中行说提这件事,军臣单于就更不高兴了。你一个汉人的奴才还想管本大单于的事不成?
“是,奴才是有几句话想说。”中行说这个时候还不够老练,没有听出军臣单于已经在暴怒的边缘了。竟然敢说自己对大单于的决定有质疑。
“你竟然对本单于的决定有质疑,还敢一大早的到这儿说出来!侍卫,拉出去,先打他二十鞭子。让他好好反省一下,看清自己的地位。”军臣单于没等中行说把话说完就把侍卫叫了出来。中行说想说什么他知道,肯定是卖给汉朝耕牛有助于汉朝国力发展。这个太监就是见不得汉朝有意思好儿。这也的确是中行说的想法。作为匈奴大单于,他考虑的事情可不仅仅是汉朝,用牛羊交换粮食、铁器、酒水和丝绸虽然得到牛羊的汉朝有利,可是远远没有缺乏铁器,粮食的匈奴得到的利益大。这个中行说竟然因为自己的仇恨而想让他做损人不利己的决定。作为一个王,即使犯错也是不容他人当面质疑的。做错了可以改,但是绝对不能承认。何况中行说这个奴才敢因为个人仇恨来质疑他。
“你这个汉人奴才,叫你得意,大单于的决定是你能够质疑的?不知道天高地厚。”给中行说实行鞭刑的士兵一边狠狠的抽打他,一边骂骂咧咧的说道。汉人在匈奴人的心里是懦弱的,卑贱的。中行说却住的吃的比他们这些匈奴人还好,当然会引起仇视了。再加上军臣单于有时候会因为他的话扫各位王爷的面子。只要王爷们知道他们把这个奴才抽的爬不起来,一定会赏他们的。
鞭子抽在皮肉上的声音在空旷的草原上向远处传播,每一鞭子都是皮开肉绽。可是受着匈奴人抽打的中行说却暗暗恨着把他送进草原的窦太后,和大汉朝。人有时候就是这个样子。明明打他的是匈奴人,不把他当人看的也是匈奴人,他却一点儿不恨匈奴人。明明汉朝送他来陪嫁,如果老实一点在匈奴虽然会苦点儿,但是绝对不会受这样的苦。自己不老实招了灾却把过错归于别人。真的是无可救药了。
可爱分割线——————————可爱分割线
“奶奶,孙儿有件事想跟你说。”刘彻搀扶着窦太后在园子里散步。
“奶奶就知道,你一扶我散步准是有什么事。说吧,奶奶还能不帮你不成?”自打刘彻登基以来,经常到长乐宫给他请安,国事上有什么大动作也会提前通知他一声,没有什么不稳重的举动,就是有不对的地方你规劝他,他也能听得进去。以刘彻的往日作风,请她帮忙,不可能是太难为人的事情,窦太后就先答应了下来。
“是这样的,自打父皇驾崩之后,长安里各家子弟因为大婚的事情多留了长安一阵子,不过后来大婚没能办成,各家子弟也就应该回封地。不过因为这些年长安大变,总是要比封地繁华热闹。大多数人也就拖着没回封地。本来孙儿想呆着也就留下吧,没必要一定去那些穷乡僻壤,大家也能亲近一下。可是前两天中尉向孙儿递了个褶子,是自打各家子弟在长安住下来之后犯得律法,孙儿看了一下,实在有些不像话,前些天亲自出去到世面上瞧了瞧,亲眼看到一个窦家子弟光天化日之下在街上直接强掳了一个小吏的女儿。整个长安现在是被他们闹得乌烟瘴气。京畿之地应该是百善之首,绝对不允许他们这样闹下去了。太丢朝廷和皇家的脸面了。”刘彻说道。
“哀家在这深宫之中,民间的事情少有听闻。既然各家子弟不像话,就管教一下吧。我想皇上会掌握好分寸的。”窦太后说道。窦太后一个掌握分寸就把处罚的处理程度限制的死死的。刘彻发现自己在这用词方面还真是不如这个经历了三朝的老人。
“孙儿是这样想的,各世家、侯爷是帮助皇帝治理万民,掌控国家的助手,那各家的子弟也应该是天下年轻人的表率,将来国家的栋梁。这样纨绔下去,却要成了破坏国家的蛊虫。这是不应该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应该是家里疏于管教。现在国家风调雨顺,朝政平稳,孙儿也没那么多事情要处理。所以就想干脆把各家子弟都放在眼皮底下,请几个老师好好教育他们一下。等把他们教育成才,也好随时准备成为国家栋梁。”刘彻说到。
“这个办法好,仅仅是责罚是不能改掉他们身上的恶习的。找一些好老师教育一下,不听话就打手板,看他们还敢不敢贪玩。”既然皇上没打算杀人,下大狱。事情就大不了。找个老师好好教教,是个好办法。窦太后也就随口答应了。不过她那句打手板的玩笑之言,却成了那些贵族子弟的噩梦。
第二天,皇上下旨,各家犯法子弟集中教育。本来大家以为皇上也就是说说而已。不过半个月后随着校舍的建成,廷尉府开始到各家抓人。大家才反应过来,这次是玩真的。而各家家长看到廷尉府上门来抓人,以为要严惩,很是抗拒。可是当廷尉府宣布由于各家犯法子弟没有自己去校舍报名,皇帝下诏由廷尉逮捕,强制送往校舍。各家家长只好哭笑不得的给孩子收拾好衣物交给廷尉。由于抓捕顺利,各家子弟基本被抓了个干净,长安世面上立刻就清净下来。老百姓们当然不知道廷尉抓人,只是把他们集中教育。只知道肯定是皇上下旨,廷尉抓人,世面清净就好。
事情是处理完了,世面也平静下来。可是朝堂上却因为世面的平静开始泛起一丝丝涟漪。这次告发贵族子弟违法的事绝对不是一个宁成可以揭发的,他也没有那个胆子。而是因为自从刘彻召集天下文士修书开始,长安城聚集了一大批持各家学术的读书人。读书人吃饱了没事干就会不安分。由于儒家走的是平民路线,而且下层社会向往知识。于是不知不觉中儒家培养出了不少人才,而黄老之术的天然信徒贵族子弟却开始堕落,即使文景两朝都不重视儒学,朝廷上下也多了不少儒家官员。随着在长安聚集的儒家学者越来越多,朝堂上的大佬开始发现不知不觉中儒家信徒的庞大,也发现大量的后备人才。起了想要和垂垂老矣的道家争一争的心思。这次举报贵族子弟犯法的事情就是他们推动的。目的不单纯是打压道家势力,而且一旦皇上惩处这些贵族子弟,新皇必定要和一些人产生裂痕。儒家就可以从中渔利。
不过刘彻巧妙的处理方法绝对是给了那些老臣和世家很大的面子。而且被皇上留下来亲自教导,可能会受些苦,不过如果能让这些孩子改邪归正,也许坏事就变成好事了。
虽然坏事变好事,但是他们感激的是皇上。这个时候刘彻没有成为吸引仇恨的战士,那么怪兽的仇恨一下子就转移到了想要搞事的儒家官员。道家和儒家本就水火不容,原本道儒两家虽有争执,但由于道家已经是朝廷的主流,而儒家那是还没有争的心思。所以朝廷只要不提,大家也就相安无事。这回儒家首先出招,面对贵族的报复,作为宰相的卫绾就成了贵族们攻击的首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