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彤出了新兵营,乘着车辇来到冶炼工坊。
冶炼工坊中,在姬彤的安排下,工坊选取三位大匠师和六位匠师,成立了“冶炼研发小组”,这九位大匠师、匠师,都是冶炼工坊各方面的技术均出类拔萃者,包括制炉、冶炼、翻砂铸模、铸造、焊接等领域。
冶炼研发小组由大匠师瞿崇任小组长,其余八位均为组员,负责研究姬彤交办的事项。大匠师瞿崇的年岁最长,也是最早涉足冶铁领域的,数十年前,在景王时期,瞿崇就在畿内王室的冶炼坊,跟随其师傅开始研究冶铁。
周王室官办工坊里的匠人,社会地位及待遇之高,后世的几个朝代是无法比拟的,冶炼工坊坊正(司金)季都的职衔最高,按周制是中大夫职衔。工坊匠人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大致分为大匠师、匠师、匠人、工人、奴工五个层级。
其中各工坊的大匠师多为下大夫职衔,匠师一般是上士职衔,匠人的职级为中士、下士不等,下大夫有王室分封的可以世袭的食田,士的食田则不能世袭,士的食田在死亡或离职后要收回。工人则是由学徒和雇工组成,工人没有职级和食田,只管饭,干得好的有奖赏,至于奴工则最悲催,干最苦最累的活,除了吃住之外其它啥也没有。
冶炼研发小组的九个成员,他们在跟随姬朝南逃之前,就已有自己的职衔,其中有三位大匠师是下大夫的职衔,其余六位匠师是上士职衔。只是随姬朝南移后,过去的许多成法都已打乱,工匠们的食田都在畿内,生活没有保障,简城王宫不得不拿出粮食发放给他们,以禄米代替食田,保证他们能够安心生产。
姬彤这次来到冶炼工坊,给“冶炼研发小组”下达了三项研究课题,一个是滚动轴承,一个是手压水泵,还有一个是螺钉。
日前,开采煤炭的奴工们,在沣邑南部山中意外开采出了一个小型石墨矿,他们以为是煤炭,采回来后发现怎么也烧不着,就给扔到了一边。姬彤在巡视工坊时,发现了这堆烧不着的煤炭,仔细研究后确定是石墨,便让奴工们继续大量开采。
石墨,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只能用来做机械润滑媒介和铅笔。
现在各国所使用的木制车辆,都没有使用滚动轴承,全是木头与木头之间的滑动摩擦,嘎吱嘎吱的,使用寿命很短。现在既然有了机械润滑媒介——石墨,姬彤就决定研究滚动轴承的制作了。
滚动轴承的制造技术不算太高,只是套装的时候需要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至于润滑媒介,使用石墨或者动物油脂均可。
手压水泵的技术含量比轴承还低,明白原理后也简单。在姬彤后世的农村地区的手压水泵,大都是乡镇小厂生产的,也不需太高科技,至于手压泵内皮制密封圈,根据需要改用硬木或软木就可。
螺钉,看似小而简单,反而在制造上要麻烦许多,最关键步骤是如何给螺钉攻丝。
如果螺钉制造成功后,再设计制造螺栓、螺帽就简单了。
这九个研发小组的成员,姬彤吩咐坊正给他们最好的待遇,要让他们及其家人衣食无忧,姬彤还给研发小组配备了警卫扈从,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警卫扈从还有一个隐藏作用就是防止他们潜逃或泄密。姬彤还承诺,如果干出了成绩,以后有条件时给他们增加食田土地,在这个年代,土地是最具吸引力东西。
姬彤现在的住所,距离冶炼工坊不远,时不常的就过来视察并与大匠师们讨论,姬彤动手能力不行,但超前的想法和设计新事物的能力,在这个时代还是没人能比的。
有了石墨,自然就会制造铅笔了。
制造铅笔需要冶炼工坊和木器工坊配合制造,姬彤从冶炼工坊和木器工坊各挑了几个匠人,组成了一个铅笔作坊。
铅笔很快就被制造出来了,。
石墨碎成粉末后,混合粘土,压成条状,再烘干,裹上木条,裁切成形,就成了一只铅笔,虽然生产的铅笔做工比后世的粗糙一点,但使用起来丝毫不逊色。
铅笔和纸的出现,立即成了简城各级官寮的主要办公用具。
——————
这一日,简城来人报告姬彤,王子的母族亲戚到了简城,希望王子前往相见。
姬彤的生母,是嬴姓徐国的大宗出身,姬朝当年迎娶秦君之女季嬴(现王后)时,徐国作为秦国的同姓国,同姓相媵,姬彤的生母便被陪嫁进入王室。
听说来了土豪亲戚,姬彤匆忙回到简城,先找到王室的殿前司书彭豫,彭豫是前隐王姬朝的殿前司书,兼管大行寺,姬彤向彭豫询问了徐国来人的相关情况,以及会见外客时的礼节。
大行寺,相当于国宾馆,用来招待来自各诸侯国的贵宾。
姬彤在殿前司书彭豫的陪同下,来到位于简城南大街的大行寺,简城大行寺虽有个“大”字,建筑规模却并不大,二进的院子,数十间客房,会客的客殿有两处。
在大行寺的客殿内,姬彤见到了自己的大舅,前徐国国君章禹。
章禹并非姬彤生母的胞亲兄长,只是姬彤生母的近支族兄。
七年前,徐国被吴国灭亡。章禹带领徐国公族逃亡到了楚国,被楚王安置在了“养地”(今河南沈丘县)。
这个年代许多诸侯国君被灭国后,都愿意逃亡楚国,远的不说,近的就有姬朝、徐国国君、许国国君、吴王的弟弟夫概等,楚王在接收这些人之后,都给予房屋土地安置,保证这些人衣食无忧,楚国在这点上做的很高明。
章禹楚王被安置在养地后,过着田舍翁的日子,失去了华服广厦,没有了颐使的臣民,过的自然是极不遂意,后来听说简城出产的瓷器被各地所推崇,便寻来简城,想倒腾点瓷器,运往吴越之地获利,也顺便出来散散心。来到简城后,仔细一打听,没想到这瓷器是自己的亲外甥给捣鼓出来的,而且自己的亲外甥还升格成了王室的嫡子,章禹在知道这些后老怀大慰,迫切的想见姬彤一面。
“伯舅,远道而来,食宿可还好?”姬彤跪坐章禹的对面,问候道。
章禹先仔细打量了姬彤一番,十七八岁的青年,外表也算得上俊朗,在姬彤脸上章禹也找到了些许妹妹的特征,但姬彤言谈举止却甚是成熟,章禹不由想到,这或许就是自小没有亲娘陪伴的缘故吧。
“甚好,大行寺彭司书为事细致,面面俱到,令我感激不已。”章禹道。
“伯舅如今在养地生活可好?”
章禹眼里有一丝掩不住的黯然,但还是微笑着说道:“孤…伯舅我在养地生活得甚好,不必挂念,孤一亡国之君,如失根之萍,早已生死无惧,倒是现在见到王子你有此番才情成就,心中甚为快慰,我替我那亡妹也高兴。”
徐国早前为侯爵之国,周穆王时期,徐国攻打大周兵败,被降为子爵国,但倒驴不倒架,徐国国君仍然闭门时以侯爵自居,称孤道寡,章禹感觉到在姬彤面前称“孤”不合适,马上改口称“伯舅我”。
“伯舅不可自贬,如不遂意,可前来简城居住,把公室家族迁来简城亦可,我可照料伯舅一族。”姬彤道。
“那倒不必,养地虽艰苦,但我徐国遗民也应不忘国耻,于艰难之中求自强。”章禹道。
“伯舅是想复国么?”姬彤问道。
章禹神色一黯,道:“哎,何以复国,而今伯舅我在养地人口不足六千,带甲之兵不过五百,但求这些臣民能安度时艰,不失昭穆,繁衍孳息罢了。”
“伯舅可要振作,如有所需,我必尽力相助。”姬彤鼓励章禹道。
“那好,眼前伯舅就有一事需你相助,伯舅我欲购进一批瓷器,可氾邑市场内瓷器货源不足,须排至十日后方才有货,伯舅我耽搁不起啊,你看如何是好。”章禹道。
姬彤没想到瓷器现在紧俏如斯。
“这样啊,伯舅远来,路途劳苦,先在大行寺好好休息几日,待我去从中转圜,对了,不知伯舅此来携带多少车马?。”
“车马?非也,伯舅此来走的是水路,随行有十余艘舟楫,载运米粮七千余斛。”章禹道。
姬彤暗忖,这十多船稻米可换多少瓷器啊,就这还亡国之君呢,果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从章禹所居的养地到简城,有水路可走,简城附近的汝水、滍水均沟通淮河,水运交通甚为方便。如若从简城顺水而下,数日能抵达淮水,从淮水可通达吴越之地。
“伯舅何不运输简城之铁器,销往吴越之地。”姬彤提议。
“铁器?”章禹不解的问道。
“正是,简城现在出产铁器,如铁铲、铁镰、铁锄等农具,物美价廉,且均是上等好铁,如若运往吴越之地,也可得利数倍。”姬彤道。
此时各国的农具,都以木制为主。
各国乡野之人,平整田地、挖沟掘渠,多用木锨、木铲,碰到较硬的土质,使用木铲,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大部分偏远落后地区,没有青铜农具,收割农作物时,甚至还在使用石器、蚌壳等物。
各国铜料,首先用来制作礼器、兵器,其次用来制作工匠用的铜斧、铜錛,用来给贵族建造房屋、打造家具,只有少部分的铜料用来制作农具,而且价格昂贵,不是野鄙之家所能购买。
大中原地区的北方诸国,总体缺铜,晋国、秦国、齐国有些铜矿,产量也不大,只有楚国盛产铜。楚国的铜是由荆蛮人在鄂地挖采铜矿,经由楚人倒手贩卖往中原各国。楚国铜矿主产区大约是姬彤后世的湖北大冶、九江的瑞昌等地。
华夏民族开采铜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按理应该够用了,但相当一部分的铜都被铸成礼器,作为陪葬,埋入了地下。
这个时代的铜粮比约为一比二百,即一斤铜能换二百斤粮食。。
宝丰冶炼工坊,匠人们根据铁水的颜色和冷却后的金属光泽,已大致能分辨出铁的等级。上等铁,用来打造兵器,上等铁已接近于姬彤后世的钢,姬彤试验过几次,也认可了这些上等铁。次等的铁,则被用来打造农具及生活用具,如铁锄、铁铲、铁锅、菜刀等,简城内部使用后反响良好,如今冶炼工坊已积攒了一批铁制农具及生活用具,只是还未正式对外发售。
现在宝丰冶炼工坊,已开工四座冶炼高炉、十座焖焦炉。在冶炼区总能见到一个个烟囱冒着黑烟,阴沉无风的天气里,冶炼工坊局部地区出现了雾霾,这是姬彤前世熟悉的味道,头一回觉得雾霾也是那么亲切可爱。
冶炼工坊的胥吏瞿才,负责工坊档案记载管理,其中有一篇这样记载:
“宝丰铁炉深一丈四尺,广前二尺七寸,后三尺一寸,左右各二尺二寸,前辟数丈为出铁之所,具石砌,以简千石为门,牛头石为心,黑沙为本,石子为佐,时时施下,用碳火置二鞴扇之,得铁日可四次,每次二千斤。妙在石子产于滍阳山,色间红白,大者如斛,小者如拳,捣而碎之,以投于火。”
因矿料不足,冶炼炉只开工四座,一座高炉日出铁水四次,累计产铁约八千斤,四座共计得铁三万六千斤。
这就是冶炼工坊的档案记录之一。
姬彤预定的铁器价格,铁粮比为一比三十左右,即一斤铁换取三十斤粮食,换算成后世粮食价格,一斤铁的价格为四十元以上,还有比这更暴利的吗,还不用缴纳资源税。
现在四座冶炼炉日产铁量,为三万六千周斤,换算成姬彤后世的重量单位约为一万八千市斤,即九吨,月产铁大约为二百多吨。
当然,这个产量与姬彤后世的钢铁产量比较,连有些乡镇的炼铁小厂都比不过,但在这个时代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冶炼工坊一日所产的铁,如果全按一比三十换成粮食,约可换取粮食两万七千斛。
在姬彤的一番讲解下,章禹听从了姬彤的建议,决定把船上的六成粮食用来换取铁器,运往江淮吴越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