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貌较为特殊,在溶岩地貌的旱区,土地整治施工时遭遇难以预料的地质难题,比其它地形要复杂。有时候会漏水,有时候会涌水,还会面临石头多土壤少的问题。因此在岩溶地貌区域进行农田整治,规划设计的难度较大,即使是熟悉当地地形地貌的农民,也不一定了解情况。
田中的岩溶石芽,往往是“陷阱”。
在XB区迁江镇一个项目平整区,在平整土地时,一搬开田里唯一的一块大石头时,第二天发现田里满是水,竟然有一小泉眼出露,结果只有想办法将石头填回才解决。而在同一项目区另一处,却遇到了平整后原来的水田突然间存不住水的情况。水并不是从表面低洼处流走,而是渗溜到地下去了!岩溶地貌土层薄、保水性差,这是岩溶区稻田平整常遇到的问题,后来变更增加工程,采取用鱼塘里的淤泥,铺入田中,马上灌水耕耙,这才使得土壤闭塞存水。
在桥巩乡项目区内有一块地,表面有很多石头,群众提出要求,希望更改设计将石头打掉。韦家岭向群众解释,岩溶地区,土层表面露出的石头往往埋在地底下可能是像房子那么大,打了也没有用,而且很费钱,不如把钱花在其他方面。群众却不认可这个说法,因为这个说法只能算是猜测,虽然是在专业常识基础上的猜测,可是没有地勘图为证,群众只认为干部是不愿意替他们做这件事,非要打掉眼前冒出的石芽,才愿分地。而韦家岭自己本身,因为没有地勘图证实,对自己的说法也不能完全确定。韦家岭说:“有时候,群众的意见也并不一定对,但我们在说服他们的时候,得拿出说服的理由和依据。”
最后,业主决定先拿出50万元试打1万方石,结果打得田地里满是厚厚的碎石头。请群众到地里看,商量怎么办,群众看见工作组努力了,结果并不理想,他们才表示不要求再打石头了。但已花费巨大,损失不小。
韦家岭感慨地说:“岩溶地区做土地整治,如果规划设计时,平整区有约1米深哪怕50厘米深的地勘图,我们心中就有底多了。当然达到这样的要求成本费用一定很大,估计现在的技术水平也很难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