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用水的充足对于农业生产十分重要,现实中的干旱缺水对农作物的影响,令人触目惊心。GX旱区土地整治的水源建设,除了寻找新的地下水源,更注重原有水源的高效利用。
以GX重要作物甘蔗这种抗旱能力较强的作物为例。常言道:“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但在甘蔗产区,有专家直言:“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也在于水。”
据GX相关部门发布信息,仅2011年GX旱灾导致90。19万亩甘蔗出现不同程度减产,而大部分减产区域表现为株高相比往年矮15~20厘米。
成功的土地整理项目,应该是力求旱涝保收。旱区土地整治首当其冲的重任,就是水源建设。
据专家介绍,完善农田抗旱水源工程,有建储水柜、打农灌井等,除此之外,土地整理常规的抗旱设计还有:实施适当的水土保持工程,如砌挡土墙、种植防护林、修三面光沟渠等;在项目区中,建设布局合理的灌排沟渠体系,完善项目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在土地整理实施中引入滴灌、喷灌等农业节水设备。
渠道渗漏是农田灌溉用水损失的主要方面,目前GX土地整理项目的节水灌溉采用的主要措施是渠道防渗。采用三合土护面防渗、砌石防渗、混凝土防渗、塑料薄膜防渗等,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输水快、有利于农业生产抢季节、节省土地等优点。
而这些设计和建设都不是孤立的,GX采取的是多措并举,完善常规的土地整理抗旱设计。新中国成立以来,GX致力于从单纯为扩大农田灌溉面积找水打井,到系统地进行旱区土地整理,加强水源建设,疏通排灌系统,采用高效节水措施,溶岩旱区土地整理技术在不断的探索中,走向成熟。
旱区水资源匮乏,在灌溉模式上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节水灌溉模式。所谓节水灌溉就是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
在一些项目区,GX成功地采用管道输水措施进行高效节水。管道输水是利用管道将水直接送到田间灌溉,以减少水在明渠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具有输水迅速、节水、省地、增产等优点。
喷灌和滴灌管道输水进一步高效节水措施。喷灌是利用管道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通过喷头分散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到田间,对作物进行灌溉,是目前一种先进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灌水方式。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毫米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
而与桂中同为旱区同为甘蔗主产区的桂南CZ市,其旱区土地整治,特别是甘蔗地的整治,值得桂中甘蔗产区借鉴。
因为成功开创“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土地流转的新模式、“农作物间套种”大规模推广模式、“节水灌溉技术”创造高效益等一系列创举,让CZ市这片岩溶旱区稳坐全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位置。
在崇左的龙州、天等、扶绥等地的“小块并大块”的土地整治项目区,我们可以看到,水渠成网,高效节水灌溉设备安装到每条田垄,每个田头都建有储水储肥池。
CZ市有一套“十二五”百万亩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提出在5年内全市发展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3万亩。
有水利专家称:“节水滴灌较传统灌溉方式可节水50%,水肥吸收利用率达70%,并实现水肥一体化,既提高了工效、解放了劳动力,又提高和保障了甘蔗的单产和品质。按每亩增产2吨计,每亩可增收1000元左右。”
据了解,自2003年建市以来,崇左蔗糖产量已连续8个榨季位居全国首位。全市糖产量约占全国的1/5、全GX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