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X,农民自发整治土地的苗子,较早时间在LZ县拱土而出,最先引人注目。GX位于中国大陆华南和西南的结合部,与东盟各国有海陆边境相连。
然而GX底子薄,人多山多地少,耕地更少。“蚂拐一跳三块地,草帽一扔不见地。”这句山歌形象描述了GX普遍存在的耕地零碎现象,农民眼睁睁地看着许多现代农业科技被拒之田外。
地处中越边陲的GXLZ县上龙乡上龙村板卜屯村民小组,村中的500多亩地,曾经被划分为1365块小田。
边境农民看似偏居一隅,却因世世代代承担着居边守边的重大责任,胸怀全局,有着敢为人先的开拓进取精神。
龙州,这个曾经飘扬着红八军旗帜的地方,无数革命先烈在这里披荆斩棘,为新中国走向民富国强、走向复兴之梦想,前赴后继,将热血挥洒疆土。革命先驱们也在这里播下了土地整治权属调整的种子。
板卜屯村民小组弄农屯黄忠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守边农民,是位南方的中等个子男子,看上去普普通通老老实实。为了改善生活,他也曾想长期外出打工,然而,他始终难忘自己的家乡,他不愿意家乡田地荒芜。
1996年7月,是抢种抢收的“双抢”时节,一天,黄忠伟冒着烈日,去自家地里干活,深深感到,虽然家里仅有4亩地,可一家人都参加劳动了,每一个人都觉很累。因为这4亩地被分成了远远近近不同的18小块,跑东跑西地劳作不说,想请机械种,因为田块小田埂多,且地高低不平,机械根本进不了田。而且收完作物,只看见那一点点收成,还分散各处,要和蚂蚁搬家一样,靠人肩挑背扛从各处归拢一处后,才再扛回家,黄忠伟心里不是滋味。
挑扛收成归家的路上,他遇上同屯的农文财、黄天保、黄东、农鸿成,大家都回乡双抢,觉得这农活就是比去打工还累,相约晚上一起喝酒解乏。酒过三巡,大家一齐数落因土地零散带来的一堆麻烦,黄忠伟提议:干脆我们几个兄弟家就近互换土地,将小块变成大块,以便于耕作。当时也有人担心,这算不算是违反政策?算不算是违反“包产到户”?但也许是酒后胆大,也许是心中早已思考许久,他们达成共识:“我们只改变地块的地理位置,不改变原有土地承包总面积。应该不算违反土地承包制!”大家一拍即合,说干就干,第二天几兄弟就把地块互换了耕作,每家承包的土地都集中变成了大块,各家将已合并成大块的田地,打通田埂,马上进行抢种。首先的感受就是不用东奔西跑地耕作,管护起来也很方便。
黄忠伟等5户换了土地的人家,在1997年每亩地收入就超过1000元,没换地的人家每亩地仅收入几百元。黄忠伟几兄弟成为龙州最先买BB机(一种手机普及前的传呼通信工具,在当时属于贵重用品)、甚至是最先买拖拉机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