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缘于土地整治项目带来的良好耕作条件,XZ县分别在大乐、中平、妙皇、百丈建立了四个工厂化育秧示范点,替代了传统育秧模式。采用机械设备统一育秧、统一插秧,1个小时可播种100亩,每亩水田可降低成本30元~50元,一年就能节省费用4万~6万元。
2013年3月,在XZ县大乐镇龙屯腾达工厂化育秧基地,笔者亲眼看见,一盘秧从摆盘、铲土、放种全部流程耗时不到1分钟。这个占地1亩、投资20多万元的XZ县最大的温室育秧棚开始发挥效益,收到代育秧订单500亩、代育代插订单400亩。据农民反映,育秧基地育出的秧苗生长快、粗壮整齐,每亩可提高粮食产量75~125公斤,大大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龙屯村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潘存仁介绍该中心已建起育秧工作室,搭好大棚,3批育秧10000多盘,可供大田机插500多亩,完成机耕1000多亩。
“我们合作社2013年买回了两台乘坐式插秧机,一个人驾驶插秧机一天可以插50多亩。如果是人工插秧,7亩田10多个人做一天才能完成。”潘存仁说,“真正做到育秧不下田,插秧不脏鞋。”
龙屯村农机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8月,创业之初资金只有30万元,社员13个。依托土地整治带来的耕作模式的转变,合作社敢想敢干,大胆贷款购进农机,实施工厂化育秧和购买粮食烘干机,实现从“耕、育、插、管、收、烘、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实现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服务化。一年半过后,龙屯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拥有资金269万元,社员26名,资金规模扩大7倍。实现股份制经营管理体系模式。
2013年5月,据潘存仁介绍,龙屯合作社就完成全社的早稻种植任务,他说:“现在50台农机排队帮县内县外农友干农活,收入还是蛮可观的。”
据悉,2013年龙屯农机专业合作社盈利100多万元,每位成员获利4万多元。“但我们没有分钱,而是把100多万元用于合作社的扩大经营。我们下定决心,这几年盈利全部用于规模扩大,争做LB市最好的农机合作社。”潘存仁说,下一步,要扩大租赁土地和田地规模,积极筹建大米加工厂。
潘存仁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劲,2014年,龙屯农机专业合作社荣获“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