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3日的通报会议,WX县三里镇镇长也在场,听到自己辖区内的项目被通报,而且还是进度最为缓慢的三个项目之一,他的心里十分不好受。
WX县三里镇三里村等7个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面积1122。19公顷,总投资3034。97万元,开工日期2011年10月15日。截至2011年12月16日,总体完成工程量完成仅17%。存在问题有监理制度不规范、作业面不足、施工人员和机械少、备料不充分、群众参与不足、设计缺陷较多等,而且群众阻工现象严重,杨市长嘱咐一定要做好工作。
同时参加会议的WX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黄亘庆当时在心里念叨,杨市长真是太认真了,我们可马虎不得。两人回到武宣,第一时间就向分管的副县长汇报,然后在分管副县长带领下,向县长汇报。
有项目被通报批评在WX县引起极大震动。WX县把这次通报当作一次推动工作走向良性管理的机遇。县委县政府马上将制订好的方案拿出来对照,自查做到了哪些,做不到位的有哪些。这一看,看出了差距。看出了在项目运行的前期,政府主导力度的不足,整治工作总体来看,本是政府主导,却往往落到业主身上,一匹马在拉车,十分艰难。
这说明,三里镇项目问题的出现,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如果此类问题不解决,就不仅是三里镇出现的问题,其他已显现成功的项目也难免功亏一篑。
受到通报,无形中推动了WX县主要领导亲自抓项目。为了实实在在主导惠民工程,县里的每个项目都重新确定一位县领导专人联系,县领导、乡领导、村干部、业主组成的工作组则常驻施工现场督查协调。三里镇项目确定由县纪委书记吴孝斌专盯,吴孝斌书记带着相关部门到三里镇现场办公,为工程顺利开展注入强心剂。“五个会”和“旬考评,月奖惩”制度在三里镇项目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晴+雨、白+黑、5+2”的桂中口号,在这里有更为具体细致的工作安排。工程建设的时间被合理地错开,白天安排铺路施工,晚上安排压路面施工。每一天,联系的镇领导都要下现场去检查前一天的工作完成情况,同时看当天机械、人工的投入量,看是否到位。
县领导、乡(镇)长亲自抓,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抓进度、抓落实,迎头赶上。施工单位采取增人员,增机械,备材料,出台奖励措施,加快进度。
三里镇综合7个村的情况,统一了认识,认为施工环境恶劣,施工方和农民的突出矛盾,导致农民拦截机械等阻工现象经常发生,是工程建设的拦路虎,必须攻克的难关。
在县领导的主持下,经过几方的商量协调,认为矛盾的产生,与施工方和群众对项目的认识不足有关,更与项目的宣传力度不够有关,于是大家果断决定加大力度进行宣传,同时把解决群众和施工方的实际问题作为解决难题的突破口。
针对宣传不力的问题,县里决定每个村派一名乡镇领导带工作组,协调施工方与农民,打开施工方与农民的心结,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针对阻工现象经常发生的问题,在平整区施工过程中,县工作组进村征求群众意见,了解农民的一些忧虑,看群众有啥意见和反映,与村干部一起到有意见的农民家,一起解决具体问题。
群众认为施工方施工粗暴,对施工中损害现有农作物的做法不理解,认为应该砍卖甘蔗才能施工。镇政府带工作组到户,首先了解家里的困难,与甘蔗站协调,及时发放甘蔗票安排糖厂砍蔗,减少农户损失。群众不愿意将自家田头田尾的地做通道,担心农作物损失,更担心压坏田后施工方一走无法恢复。镇领导请村干、村里有威望的人、党员,到农民家里、到田地里做群众思想工作,请大家理解损坏一点农作物和今后的得失孰轻孰重,同时要求施工后一定要将压坏的田地恢复,施工方承诺恢复后,镇领导加强督促约束施工队,并欢迎农民进行质量监督。
对农民提出设计缺陷较多的问题。为加快设计变更审批程序,镇政府H县桂中重大办和业主单位成立了设计变更专家组,加快变更申请。在三里镇项目,县领导和镇领导要求设计方参加“五方会议”,对不合理的地方要求进行调整。增加生产路0。28公里,沟渠增加1。5公里,开挖土沟3公里。有一个斗渠,设计时,只能排不能灌,群众认为不实用,这样水进不了田,用不了水。经“五方会议”组织技术人员商量讨论,决定将此沟改为上游提高渠底、下游设分水闸提高水位,使得能排能灌,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