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警方的封锁,我们经过重重困难才来到现场。我现在所处的位置位于麦迪逊大街与33街的交界口,从这里能够清楚地观察到事情进展的过程。我们可以看见这不可思议的一幕:纽约帝国大厦顶部附近悬浮着两个男子。纽约时间今天上午九点左右,宾西法欧亚大酒店顶层发生爆炸事件,据目击者称,随后从爆炸地点飞出两个男子,在空中扭打不已。据警方调查,两人为英国当代知名双胞胎作家弗朗西斯·沃和乔纳森·沃。目前的情形来看,两人像是有某种特殊能力,竟然能悬浮在空中!我们把镜头拉近……能看到两个人怒不可遏,正在奋力争吵。事情究竟是如何到了这一步,现在还……哦……我的天啊!那是?!四周的建筑物崩塌了!……那究竟是……建筑碎裂的部分飞起来了!”
……
“我的天啊……天啊。简直不敢相信,33街和34街的建筑瞬间破碎了!还有……帝国大厦……倾斜了……天啊!……这声音是,又发生了大爆炸!”
之后是接连不断的爆破声和尖叫哭喊声,大楼爆炸,石料纷飞,烟雾弥漫,场面混乱不已。再之后,所有图影都归于黑暗,只能听见快速疾走的脚步声和不知是谁的啜泣。
“哦……天啊,这是怎么一回事?呜呜……我不想死在……”
画面停止,结束。
……
合上电脑,把烟熄灭。冯木大出一口气,仿佛刚刚窒息了很久一般。残余的烟头在烟灰缸中徐徐地冒着烟。圆形的烟灰缸被塞得密密麻麻,像是一朵巨大的万寿菊。书桌整理得井井有条,相比之下,肮脏不堪的烟灰缸如同立于贵族舞会中的乞丐一样,显得格格不入。
由于电脑被关闭,房间中唯一的声音来源也被抹杀掉了,黑色的沉寂即刻充斥房间,惟有石英钟“滴答滴答”地响个不停。他一动不动,保持着寂静与黑暗的无以伦比的平衡,只一味坐在椅子上,让刚刚看的视频的所有细节无休止地在脑海里显现出来。
月亮从豁然敞开的窗口探进脸来,青光混合着虚无撒下,直直地映射在左手手背上一道长约一点五英寸的伤疤上。这样的光景,让冯木想起了某种不可抗拒的乖戾感,就像是等待刽子手动刀的犯人突然想起家里的灶台还没有关上。然而无能为力。就目前来看,他还没有能够应付这乖戾感的能力。于是他又点燃一颗烟,企图借助吞云吐雾的功夫把孤独消耗殆尽。
视频是一年半以前的新闻,记者现场报道的“纽约7·23”事件,记录了发生全过程。根据资料了解到,那次事故中,以纽约帝国大厦为中心,从31街到36街的十二块街区内的建筑物尽数被摧毁,伤亡人数达到四千人之多,经济方面直接损失近万亿美元。无疑是给了美国经济一次灭顶之灾。然而这并非重点。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是两个作家,还是双胞胎兄弟,他们竟然能悬浮空中,而且释放了某种力场,像是星球大战中的原力一样的力场,将四周大面积范围内的楼宇摧毁。
事故中的两人,在最大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爆炸中,被狂暴的火焰吞噬丧命。
所了解到的只有这么多。事情没有后续,想必有关方面封锁了消息。但仅凭直觉,冯木也能感觉到不会只有这么简单。
“有什么事情发生了。”自言自语。
之后,他站起身,把摆在书桌上的那本京东地铁沙林毒气事件的采访录《地下》塞进书柜,又把一份关于奥姆真理教那个酷似流浪汉的邋遢教主的打印资料扔到抽屉中。穿戴好了,打开门径直走出去,然后右手向后一伸,五个手指在空气中划过一个弧度,金属防盗门像是有了意识,竟然自己关闭了,只发出金属门撞击门框的铿锵声。
雪已经停了。地面全部被积雪掩盖,一旁路灯洒下柔黄色的光,映在雪上,倒也是不错的风景。北京很久没下过这么大的雪了。上次大雪是什么时候?冯木记不得,只知道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他很喜欢雪,更喜欢夜里的雪景,所以即使冷风呼啸,他也跑出家门一睹为快。凌晨一点的新雪,还没有被人类的脚印玷污,这让他心情大快,仿佛整个北京城的雪都被他一人霸占了。他挪着步伐,朝着王府井大街的方向走去。
“这样的日子,恐怕不多了。”依旧是自言自语。
大街上鲜有路人,偶尔能看见一两个提着公文包的白领匆匆而过。不过也只是匆匆而过,似乎都没有心情赏雪。愿意午夜顶着寒风看雪景的傻家伙,除我外不会再有了,他想。
走到教堂门前的长椅旁边,用手拨开覆盖其上的雪,一屁股坐下。起初的乖戾感略有减轻,他感觉好一些了,只是没由来地感觉不对劲儿。绞尽脑汁想了好一会儿,仍然想不出哪里不对,只好作罢,不再纠结此事,转而享受凌晨一点的白色王府井大街的寂静。他并非有远见之人,比起未知又无法预料的未来,冯木想得更多的是当下。过好当下,再舒服不过了。
这便是他所热爱的日常风景。
这样罗曼蒂克的光景,适合恩爱的情侣一同散步。再不济的,也会拉朋友或是闺蜜出来,散散心说说话。至于冯木,他没有恋人,也没有能够一同散心的朋友在身边。或者说,他自己并不想和朋友或是恋人倾诉什么,没什么能说,也没什么可说。并非这个人浅薄,相反,他的想法尤其多,也颇有深度,以至于他所接触的人中,没有一个能够达到他的层面。十五岁时即读完了《资本论》和《马克思全集》,也大致看懂了;之后又迷上了叔本华,着手研究《论意志自由》,等等。大概没有十五岁少年会去读这些繁琐难懂的书,但是他的确是读了。从那时起,他已然变成与群体格格不入的异类,所有组织排斥他,伙伴们疏远他,自己的母亲也很少对自己嘘寒问暖。
他从没有鲜明的个性和特征,成绩中等偏上,对学习没有太大兴趣,但上课时总是全神贯注听讲,最起码的预习和复习也从不落下。不知为何从小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就像餐前一定要洗手、饭后一定要刷牙一样,他习惯于永远保持平庸。五官端正,但无非是“没有明显破绽”而已。没有特长,对艺术没有兴趣,只是偶尔去次剧院或是音乐厅。不善于社交,总是给人一种随和却普普通通的印象。一切都很中庸。总之,十五岁后的他的世界里,除却他自己外,没有几个人出场。
他唯一算得上吸引人的气质,便是孤独。曾经有过几个女人因此对他抱有兴趣。他并不抗拒,也不显得过分热情,跟她们交往,做爱,一起吃饭,看电影,就像任何一对中庸的情侣一样。没有感情纠葛,也不曾爱上她们其中的某一个。但是最后都是不了了之。那些女人忍受不了如此这般的中庸,于是一个个离他而去。他不做挽留,也不伤心,顶多是感受一些孤独罢了。
如今他二十六岁,有一套父亲留下的一百二十平米的房子在北京,工作是给一些小型出版社翻译法语著作,有较为可观的收入,加之他本身花销并不大手大脚,如今也有了一笔不少的存款,足够他在这座城市生存下去。
一切都好,哪怕生活平庸,他也十分满足。
只是,他有预感,这样的平庸很快就要被打破了。
积雪早已经没过脚踝,很厚却十分松软。冯木环视四下,没有路人。于是他伸出右手,手心朝下,十分端庄地放在积雪的正上方。突然手心微微地发了些苍白色的亮光,显得晶莹剔透。光忽明忽暗,像是随着心跳有规律地起伏,煞是好看。雪像是不受重力压迫,自动地开始向上堆积。四周的雪花迅速地向着一个点凝聚,越聚越大,越聚越高,最终成了一座三英尺高的雪堆。雪堆上面的手,依旧发着柔和的白光,不过并不再呈展开的姿势。五根手指慢慢地收拢,雪堆也收拢变窄、变细。最后,五根手指指尖集中在一点时,原本的雪堆也凝聚成一根婴儿拳头那般粗细的坚硬的冰柱,直直地立在地面上。冯木长叹一口,表情凝重。他又环视了一次周围,还是没有人。
之后是漫长得令人恐惧的沉默。冰柱仿佛守卫府邸的英国士兵,死死地直立,一动不动。冯木兀自坐在长椅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冰柱,不发一言。北风也停下来了。一时间里,万籁无声,像是恐怖电影里鬼魂出没前的前奏。
“真是……萧条啊。”隐藏在心中阴影里的一个声音说道。
“该死!”冯木咬咬牙。
一种近乎愤怒或是悲哀的肮脏的情绪从心头冒出来,他张开的右手开始颤抖。
命运总是会逼得人走投无路,所以,才会发生“那次”的事情。
自从自己产生异变以来,身边的一切都看似平静,其实却在内里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冯木并不喜欢这种不可思议的能力,但也并不完全排斥。他正在努力习惯它,就像一个常年坐轮椅的人突然康复了一样去习惯自己的腿。只要不在别人眼前显露,大概就不会惹麻烦。
而他自己也有很强的自律能力,他明白,一个异类是不会在社会上生存下去的,不要被当成异类,所以他有一套严格的规则:一,永远不在他人面前暴露能力。二,永远不用它来伤害他人。一旦暴露了,麻烦就会接踵而至。而一旦伤害了别人,自己岂不是变成了弱肉强食的低等动物?的确这样,冯木深信不移。而那次,是个例外了。
随它去了,他想。
右手握拳,冰柱蹦炸碎裂。又随手一甩,残渣四散。
街上依旧没有人。冯木点燃了一根烟,艰难地踩着厚重的雪,一步一步朝住处的方向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