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又称《西游释厄转》,是元末明初的作家吴承恩的旷世之作,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书中描写的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情节惊心动魄。这本书开了中国魔幻神话主义的先河,其中所表现的自由主义和反抗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我要以孙悟空的独特视角,重新走进这部著作,去感悟书中的每一道“风景”。
孙悟空,原为东海傲来一石猴。称王花果山,学艺菩提洞。得宝东海底,成名天宫役。书中前七章,基本上都是围绕他展开,他的一举一动,都让读者的神经为他颤动。这也奠定了他在书中的绝对主角地位。有人问唐僧的取经队伍有多少人,不少读写会不假思索的回答:“4个”。(其实,算上五大主角,还有四值功曹,五方揭谛,六丁六甲,一十八珈蓝一共44人)但无论答案是几个,都不会忘记孙悟空这三个名字吧?
我对孙悟空的欣赏,不是他前七章的威风,也不是他在取经路上的斩妖除魔,而是他心路的转变。吴承恩常称其为“心猿”,一个“心”字,足以见得他要描写的重点亦为其心。
开篇的孙悟空,能够抓住读者眼球的地方,就在于他的放荡不羁,追求自由。他的成长之路也可以算得上一段传奇历程。学得一身本领,可以说是无人能及。但当读者沉醉于孙悟空的“乌托邦”时,现实一下子打破了美好与安静。现实要把他融为一体,可孙悟空从骨子里产生了一种叛逆与反抗。这何尝不是封建年代平民百姓的内心所向?现实不会罢休,不会弃他于不顾。虽然孙悟空神通广大,在反抗之路上让读者一次又一次为他激动。但是,现实是无法通过行动而得以不被承认的。孙悟空最终输了,他输给了现实。有人说他也输给了自己,这一点我是不赞同的,他已经尽力了,因为他从一开始就胸怀一颗“不成功便成仁”的热忱之心。
不知有多少人看到这里就看不下去了。一个人再怎么厉害,却无法做到逍遥自在,终究为其所处的时代枷锁控制,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不过,现实是无法否认的,吴承恩用孙悟空的失败告诉我们要接受眼前的事实。曾经我也因为自己的高考失利,来到这所大学而内心不平,不过现在想想,我与孙悟空比起来,已是万幸之幸了。他不但失去了自由,而且还换来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的痛苦。这对一个高度渴望自由的人来说简直是生不如死。而我呢,仅仅是不得一时之志,可是,我还有我的自由,我还有再赌一把的筹码:未来!
吴承恩将读者的胃口吊到一个极致,只为了告诉这么一个道理。无论你再怎么不适,下面的内容一定会让你明白屈服于命运并不是真正的“输”。五百年,转眼即使,孙悟空被唐三藏所救,脱离了苦海,重获自由之身。他曾想重回原来的放荡不羁,但是这已经不可能了,虽然他还在争取,还在反抗,却换来了紧箍咒的束缚。孙悟空渐渐明白了,这样下去没有意义,既然已经屈服于命运,何不在屈服的枷锁中做得最好呢?这种心路的转变,对孙悟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在下面的旅途中,你可以看见他总是拼了命地去和妖怪搏斗,尽管差点被红孩儿烧死,几乎被大鹏精化成脓水,还不得不与结拜兄弟牛魔王恩断义绝;他总是不顾一切地保护自己的师傅,尽管他一次次被抛弃,一次次被念紧箍咒,一次次被误解,但孙悟空都不计前嫌。既然下了这么个目标,他就要做到,因为他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取经终了,他在所有的徒弟当中,过得了最高的佛位:斗战胜佛。这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有关的,他真的做到了!
被困境打倒,站起来是必然,但重归困境之前的状态却不是唯一的出路。有时候困境很难挣脱,不顾一切再搏一把乃至丢掉性命,这是愚;而在困境下问心无愧做到最好,这才是智。和我一样失利来到自己想不到的大学的,有的放弃回家,有的选择重回高考,甚至还有的打工。我不能评价他们的选择正确与否,但是,我对自己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心知肚明。我要把握好现在我所拥有的一切,或许这和那些优秀学子所拥有的相比并不占优势,但是,我相信我可以做到最好,我可以问心无愧!
西游记教给我的,是对生活的重新开始,是对未来的树立信心。我将带着这宝贵的财富,在通往未来的大道上更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