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纪念和歌颂方志敏的英雄事迹,1965年,中共江西省委为方志敏烈士修建坟墓时,毛泽东主席亲题墓碑,写下“方志敏烈士之墓”七个大字。叶剑英元帅也曾在方志敏一张照片上题诗,歌颂方志敏的伟大业绩:
血战东南半壁红,
忍将奇绩创奇功;
文山去后南朝月,
又照秦淮一叶枫。
5.“砍头不要紧”——夏明翰
夏明翰(1900—1928年),湖南省衡阳县人,中国革命先驱、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革命活动家。1928年2月29日,在武汉汉口余记里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时年28岁。
狱中智对敌人审讯
夏明翰于1928年2月7日夜在汉口被捕。敌人用了种种手段,想让夏明翰说出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但是毫无所得。国民党反动派在对夏明翰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决定再进行最后的一次审讯。担任主审的是国民党的一个高级军官,此人满脸横肉,立眉竖目,完全是一副凶相。
审讯开始了。夏明翰镇静自若地走进来,昂首与那个恶煞般的主审官怒目相对。
主审官问:“你姓什么?”
夏明翰答:“姓冬。”
“你明明姓夏,为什么说姓冬!简直是胡说!”
“我是按国民党的逻辑讲话的。你们的逻辑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你们把杀人说成慈悲,把卖国说成爱国。我也用你们的逻辑,把姓‘夏’说成姓‘冬’,这叫以毒攻毒。”主审官张口结舌无言答对,继续问:“多少岁?”
“我是共产党,共产党万岁!万万岁!”
“说说你的籍贯!”
“革命者四海为家,我们的籍贯是全世界。”夏明翰的回答越加激昂,“我们相信总有一天,红旗会要插遍全世界!”主审官气得眼珠都红了,又声色俱厉地问:“你有没有宗教信仰?”
“我们共产党人不信神不信鬼,不信什么宗教。”
主审官听了夏明翰的回答,觉察到自己的问话不应提“宗教信仰”,立即跟上一句:“那么你就没有信仰了?”
夏明翰深知反动派这样问是一个阴谋,如果答“没有信仰”,就等于放弃自己的信仰,立即斩钉截铁地回答:“当然有信仰。我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
一门五烈士
夏明翰年轻的时候就追求进步,1917年春,他考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19年五四运动传播到湖南,夏明翰和同学们奋起响应湖南省学联的号召,走出校门,奔向社会,开展声势浩大的爱国宣传活动,发动罢课,推动罢市,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
1920年秋,夏明翰结识了毛泽东,成为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的第一批学员。1921年冬,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夏明翰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夏明翰等按照中共湖南区委的指示,在长沙从事工人运动,参与领导和组织长沙人力车工人罢工斗争。
1924年,夏明翰担任了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农民部长。1927年2月,夏明翰被党调到武汉工作,担任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兼任毛泽东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秘书。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蒋介石背叛革命,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夏明翰闻讯后悲愤地写道:“越杀胆越大,杀绝也不怕。不斩蒋贼头,何以谢天下!”
党的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从武汉回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夏明翰主要负责联络工作,在征得党组织同意后,他把自己的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分别派到衡阳、衡山和郴州,发动农民,组织武装起义,他的弟妹在参加起义中先后英勇牺牲。1928年2月22日,夏明翰的五弟、领导了湘南起义的夏明震在郴州遇难,年仅21岁;28日,在衡北等地从事地下游击斗争的七弟夏明霹在衡阳惨遭杀害,时年不足20岁;3月20日夏明翰英勇就义;5月他的四妹、中共湘南特委委员夏明衡在长沙被国民党反动派追捕,不屈而死,年仅26岁;1930年夏明翰的亲外甥邬依庄在红军某部执行任务中牺牲,年仅19岁。
编者的话
最能说明夏明翰人生真谛的,就是他20字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在夏明翰看来,生命仅是真理的一部分,现实只是未来的一部分。因为有真理,所以砍头不要紧;因为有后继之人,所以杀了我夏明翰并不重要。夏明翰对真理的认同,对马克思主义的坚信不疑,不经历长期深入的探求是无法认识的,不把生命和理想融为一体更是无法做到的。夏明翰用他短短的一生,完成了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理想与奋斗的统一,为我们共产党人树立了一座革命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相结合的永久丰碑。
6.永远的工人运动领袖——赵世炎
赵世炎(1901—1927年),四川酉阳(现属重庆市)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
“五四”运动的先锋
赵世炎在师大附中当学生的时候就参与了五四运动的领导,他是五四运动领导核心的一个成员。
五四运动的时候,赵世炎还是附中的一个学生,他认识了李大钊,参加了李大钊组织的革命活动,在五四运动中,他成为领导核心人物之一,是五四运动的先锋。
五四运动发生之前,在李大钊的领导之下,赵世炎即参加了当时的革命活动。原来,李大钊等人决定在5月7日“国耻纪念日”举行游行示威。为准备这次游行示威,李大钊、赵世炎、黄日葵、许德珩等人参与撰稿、编辑、出版一个“五七”刊物。5月3日得到消息,敌人准备在5月7日镇压示威,于是李大钊等人决定提前于5月4日举行游行示威,才发生了历史上的五四运动。
赵世炎直接领导了师大附中学生参加五四运动。在决定提前于5月4日进行游行示威以后,赵世炎立即通知了师大附中同学会的邢大安。赵世炎在5月3日的通知中告知:明天将有示威大游行,要立即作好准备。邢大安问:“何不把游行时间告诉同学们?”赵世炎说:“不妥,泄露机密,会影响全局。”邢大安又说:“附中同学可靠,不妨通知。这样有利于吸引更多同学参加。”赵世炎说:“要遵守大会纪律,不让说时不能说。敌人的惯技是攻破缺口,附中同学年轻,又已经受到注意,绝不可做一夫不慎,累及全局的事”。邢大安比赵世炎还大几岁,但他非常佩服赵世炎的老练。在赵世炎的领导下,师大附中的同学们组织严密,步调一致,参加游行的人数众多,斗争很英勇。
五四运动发生以后,当局派了一个思想反动的人接任附中主任。他请了美国很出名的权威教授杜威来学校讲演,之后这个主任宣布要整顿校风,并悍然决定开除一个学生。赵世炎发动群众与之斗争,先行说理,继而罢课。那个主任不是赵世炎的对手,最后终于把那个主任逐走。
五四运动之后,胡适提出“多提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企图把青年关在书斋里,反对革命运动,掀起了一场“问题与主义”的争论。当时,18岁的赵世炎也与胡适进行了面对面的辩论。赵世炎那时担任《少年报》、《平民周刊》以及《工读半月刊》的主编,经常针对刚刚发生的事件进行评说,力求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身为教授的胡适坐不住了,亲自到赵世炎住处访问。他一进门,见赵世炎还在奋笔疾书,就说:“别写了,咱们谈吧。”于是一个名教授和一个中学生面对面进行了辩论。
五四运动之后,赵世炎还勇敢地走到产业工人中去进行革命活动。他和邓中夏、许德珩等人到铁路工人中进行讲演,开办学校,还成立了“十人团”,开展革命活动。
五四运动让赵世炎得到磨炼,在实践中增长了斗争本领,成为一个成熟的革命者。
留法勤工俭学
赵世炎从师大附中毕业以后,没有投考大学,也没有找工作。1920年5月,他在李大钊、陈独秀的支持下参加了留法勤工俭学,这也是他革命生涯的一段重要时期。
自19世纪初,我国的许多有志之士和知识青年,为了寻求救国的真理,学习西方的科学,纷纷留学海外,形成了一种潮流。中国革命的许多先驱、领导者,许多爱国的知识分子、科学家,都曾经踊跃地加入留学的队伍。到20世纪20年代左右,留学海外可以说形成了一个热潮,人数逐渐增多。毛泽东当时虽然没有出国,但他也是一位留学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赵世炎更是在李大钊、陈独秀的支持下,成为留法的重要领袖之一。
我国许多领袖及著名人物都曾是留法勤工俭学的一员,像我们熟知的蔡和森、向警予、周恩来、朱德、陈毅、邓小平、王若飞、李富春、李立三等,都在近代历史上书写了重要篇章。他们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赵世炎等有志青年,抱着一个伟大的志向去法国留学,这个伟大志向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寻求救国之路,他们不是去旅游观光,更不是去享受现代文明,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这种探索与追求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赵世炎在法国期间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勤工,二是俭学,三是参加革命活动。勤工,主要是深入工人群众,学习工人阶级;俭学,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寻求救国之路;参加革命活动,主要是为实现革命理想而进行磨炼。
1921年春,赵世炎与张申府、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2年,与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欧少年中国共产党,任中央执委会书记,后又任中共旅欧总支部委员和中共法国组书记。
赵世炎在法国期间,非常重视到工厂去参加劳动,非常重视将自己融入工人阶级之中去了解他们、学习他们,并把自己当成劳工的一员,将自己融入工人阶级之中。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置身于劳动之中,化为工人阶级一分子。这样做是为了代表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斗争、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建立一个光明、幸福的新中国。做一个工人,特别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非常辛苦的。但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赵世炎非常自觉地去到工厂。他本来可以在华法教育学会等组织中工作,获得相当的报酬,解决在法国学习的费用,但是,他还是毅然选择到工厂去和工人们一起艰苦的劳动。他先后去了三个工厂:1920年8月,他到巴黎西郊的赛克鲁铁工厂做杂工;1920年10月到三得建铁工厂;1921年4月至9月到了克鲁梅的乃德尔工厂。
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赵世炎在紧张艰苦的劳动之余,还花费了很大精力从事革命活动。赵世炎在法国积极参加了华法教育学会和少年中国学会巴黎分会的活动,尽自己所能,帮助赴法勤工俭学的青年解决各种问题。由于华法教育学会和少年中国学会巴黎分会都不能真正起到组织勤工俭学会的作用,少年中国学会巴黎分会还掌握在几个效忠北洋军阀政府的人手里,赵世炎决定离开。于是,赵世炎又努力寻求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如刘伯坚、李立三、陈公培等人共同组织了一个劳动学会,在组织勤工俭学和开辟华工运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922年6月,在巴黎西郊主持召开的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大会上,赵世炎当选为书记。这一组织的成员,回国后大都转为中共党员。1923年3月,陈独秀来信,赵世炎交卸法国“少共”总书记职务,赴苏联工作。1924年,赵世炎回国,应李大钊的要求担任中共北京地委书记,并主办北方区委的《政治生活》周刊。他在北京、天津和张家口等地十分活跃,除在知识分子中活动,还大力做工人的工作。1926年5月,赵世炎遵照中央决定来到上海,担任中共上海区委组织部主任兼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获得胜利。1926年6月中旬,赵世炎代理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挑起了省委的全副担子。此后,他组织过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并在1927年春的中共“五大”上当选中央委员。
1927年7月2日黄昏,风雨交加,密探合围北四川路志安坊190号的赵世炎住所,抓住了赵世炎。被捕后,敌人使尽种种酷刑,赵世炎始终坚贞不屈,一口认定自己是湖北人,叫夏仁章……直到敌人叫来韩步先、张葆臣两个叛徒当面指认,赵世炎便理直气壮地承认,自己就是共产党员施英。7月6日,上海数十万工人从报纸上获悉赵世炎被捕,无比悲愤,有的要求用自己的生命去换施英,有的主张武装劫狱。党组织虽采取种种措施营救,均未成功。
在狱中17天,赵世炎用种种方式与敌人展开斗争,敌人被迫加快了杀害计划。7月19日清晨,刽子手将赵世炎带到刑场,赵世炎激昂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新军阀蒋介石!工农兵联合起来!”刽子手一连几刀,赵世炎立而不倒。这位坚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壮烈牺牲。
编者的话
赵世炎的一生是短暂的,他将自己的全部青春年华和满腔热血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篇章。赵世炎同志虽然离开我们已经许多年了,但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革命精神像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国人民心中。
7.回民英雄——马本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