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29000000002

第2章

【经文】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南朝刘宋·良耶舍译。

【注释】

佛:梵文音译之略,全译“佛陀”、“佛驮”、“浮陀”、“浮屠”、“浮图”等。意译“觉者”、“智者”、“觉”。这里系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姓乔答摩,名悉达多。释迦,种族名,意为“能”;牟尼,亦译“文”,一种尊称,意为“仁”“儒”“忍”“寂”。合为“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释迦牟尼即为释迦族的“圣人”,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相传,乔答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净饭王的太子,活动年代约与中国孔子同时。幼时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29岁(一说19岁)时因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各种痛苦和烦恼及对当时婆罗门教不满,舍弃王族生活,别妻离子,出家修道。35岁(一说30岁)得道成佛。先在波罗奈城鹿野苑向其侍从说法,此后一直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进行说教,组建僧团,奠定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公元前486年,80岁高龄的释迦牟尼在拘尸那城外的娑罗双树下包环白花之香入灭,据传当时树林花朵开放、林色变白,仿佛仙鹤群居。逝世后,初被视为“先觉者”,尊为“佛”,后渐被神化。他创立的佛教也渐渐分化,其中,影响最大、在亚洲乃至全球广为广播的,主要有大乘、小乘二大派。

“大乘”是梵文“摩诃衍那”的意译。“摩诃”意“大”,“衍那”为“乘载”、“道路”。公元1世纪时,在印度佛教内形成了一种新的教派,自称能“普渡众生”,如同一条硕大的船能运载众生从生死此岸(即现实世界)到达涅解脱的彼岸,成就佛果,故自称“大乘”。早期的大乘佛教(约1世纪至5世纪)以宣扬“假有性空”的理论为主,逐步形成由龙树、提婆创始的中观学派。中期的大乘佛教(约5世纪至6世纪)以阐发“万法唯识”的佛经为主,从而形成由无著、世亲开创的瑜伽行学派。后期的大乘佛教(约7世纪至13世纪),义学日益衰微,密教起而代之,加之印度社会的变迁等各方面原因,使佛教渐在印度本土绝迹。主要经典有《般若经》、《维摩经》、《大般涅经》、《法华经》、《华严经》、《无量寿经》等。大乘佛教主要流传于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属北传佛教。

“小乘”是梵文“希那衍那”的意译。“希那”意“小”。大乘佛教兴起后,即贬以前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为“小道”、“小业”的小乘。后一直被学术界沿用,但不再含贬义。小乘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南亚、东南亚各国,属南传佛教。主要经典有《阿含经》等。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虽都遵守佛教基本教义,以释迦牟尼为创始人,追求涅解脱。但在许多方面持见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小乘把佛陀释迦牟尼看做老祖宗,再崇高也是人,所以,小乘之“佛”专指释迦牟尼佛;大乘则把释迦牟尼绝对神化,提出其有二身、三身以至十身的说法,认为他是全智全能、先知先觉、大慈大悲、法力无边的最高人格神。其所言之“佛”泛指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不仅指释迦牟尼佛,还包括三世十方的无数佛,如过去的七佛,燃灯佛,未来的弥勒佛;东方香积世界的阿佛、须弥相佛……,南方欢喜世界的日月灯佛、名闻光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无量寿佛、大光佛……,北方莲花庄严世界的最胜音佛、焰肩佛……等等。第二,小乘主张“我空法有”,否认实有的我体,承认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而大乘主张“我法两空”。第三,小乘追求个人的自我解脱,主张修戒、定、慧三学(意即通过持守戒律、修习禅定而获得智慧)和八正道,以断除自己的一切烦恼,超脱生死,成就阿罗汉果位为最高目标;大乘则认为,没有众生的解脱,就没有个人的真正解脱,主张普度众生。在修行上,偏重于“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四摄”(布施、爱语——对众生以慈爱的语言和态度加以劝慰,利行——做利于众生的事,同事——与众生同处,随机教化)的菩萨行。第四,小乘认为要实现修行的理想就必须出家;大乘却不那么严格,认为出家、居家皆可。

观无量寿佛经:“观”,佛教名词,梵文音译“毗婆舍那”、“毗钵舍那”等的意译。泛指一切思维观察活动,特指在佛教“正智”指导下对特定对象或义理的观察思维活动。《大乘义章》卷二:“粗思名觉,细思名观”。《观经净影疏》:“观音,系念思察,说以为观。”《净名经三观玄义》上:“观以观穿为义,亦是观达为能。观穿者即是观穿见思恒沙无明之惑,故名观穿也,观达者达三谛之理。”《止观》卷五:“法界洞朗,咸皆大明,名之为观。”“止观”并用中的“观”含有“智慧”的意思,故又称“定慧”。依智“摄心入定”,又依“定”观察思维特定事物和义理,获得或巩固某种功德和智慧。“观”的种类甚多,按对治之“烦恼”、希望获得的功德以及成就的“智慧”之不同,观法亦有千差万别。

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佛名,梵文意译。密教称甘露王。净土宗的主要信仰对象。据称,阿弥陀佛是月上转轮圣王和殊胜妙颜夫人的儿子,修行前乃为国王,因受本国世自在王佛的影响,弃王位而出家修行,法名法藏。修行时曾立重誓:成佛后,愿显现出一个清静、快乐的世界——西方极乐世界,让十方(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叫做十方)世界里一切愿往我土的众生,称念我的名号往生到此,享受种种快乐。后信仰者称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之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之为“接引佛”。有13个名号:无量寿佛、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焰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无量寿佛是阿弥陀佛的13个名号之一,比喻其有无限量之寿命。

观无量寿佛经:佛经名,亦称《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为净土三部经之一。通过宗教神话传说宣讲西方阿弥陀极乐净土的无限美妙庄严,详细说明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的修行方法,即所谓的“三福”、“十六观”,提倡“观想念佛”法门,认为,只要真心修善持戒,或一心住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剔除罪业,消除祸患,死后往生极乐净土。

“观想念佛”法门是净土宗的主要修持方法之一,早期尤为流行。宋以后,净土宗的另一法门“称名念佛”法门(为《阿弥陀经》所力倡)成为该宗修持的主要手段,“观想念佛”退为次要。

良耶舍:“”,音。梵文音译,意译“时称”。据《高僧传》卷三载,为西域(今中亚一带)僧人,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元年(公元424年)至建康(今江苏南京)传法,受文帝礼遇敬重,请住钟山道林精舍。又应僧含之请译《观无量寿佛经》《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各一卷,卒于元嘉十九年以后,享年60岁。

【译文】

观无量寿佛经著者:佛祖释迦牟尼译者:[南朝刘宋]良耶舍。

【说明】

一、这一题头旨在说明《观无量寿经》得自佛祖真传,并点明译者。

二、《观无量寿佛经》汉译现存只有良耶舍这一种译本。另《历代三宝记》卷四和卷七,记载后汉和东晋有两种失佚本。《净土往生传》卷上《僧显传》有“显得梵僧传译新经,经之文备以净土三事因愿泪九品往生次第”的记载,似乎说出东晋时已有此经的译本。又《出三藏记集》卷四《新集失佚经录》中也列有此经名。由以上推断,此经古时有失佚本似乎不容置疑。至于《开元释教录》卷五《宝唱录》所载的南朝刘宋时昙摩蜜多亦译此经的说法,实属误传。

《观经》的梵文原本早已佚失,藏文未有译本。近世新疆发现有维吾尔文译本,日本西本愿寺藏有此片断。英文译本有日本高楠顺次郎于1894年依据汉文刘宋译本译出的译本,收于《东方圣书》卷四十九中。

《观无量寿佛经》自从刘宋良耶舍译出以后,这一观想往生的法门便日见弘通。乃至隋、唐以来各宗著名的大师如慧远(地论宗)、智(天台宗)、吉藏(三论宗)、善导(净土宗)、怀感(慈恩宗)、澄观(贤首宗)、元照(律宗)等都加以尊重奉持并广事疏讲。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善导的注疏,他不仅对经作了详细注解,并广泛发挥了此经的玄义。

此经的重要注疏,现存有隋慧远的《义疏》二卷,智的《疏》一卷,吉藏的《义疏》一卷,唐善导的《疏》四卷,法聪的《记》一卷,宋元照的《义疏》三卷,戒度的《义疏正观记》三卷、《扶新论》一卷,知礼的《疏妙宗钞》六卷、《融心解》一卷,明传灯的《图颂》一卷,清续的《直指疏》二卷,彭际清的《约论》一卷,杨仁山的《略论》一卷。

现今佚传的有名的注疏,有唐怀感的《玄义》二卷、《疏》二卷,道绰的《玄义》一卷,兴的《疏》二卷,澄观的《疏》一卷,惠苑的《义记》一卷;宋智圆的《刊正记》二卷,《科》一卷,宋择英的《净土修正义》一卷,宋用钦的《白莲记》四卷等。

此经古来在朝鲜、日本也颇流行,尤其在日本弘传很盛。有新罗义寂的《纲要》一卷,太贤的《古迹记》一卷(今佚),日本源空的《释》一卷,证空的《秘决集》二十卷,《疏观门要义钞》二十一卷,显定的《疏楷定记》三十六卷,良忠的《疏传通记》十五卷、又《略钞》八卷(以上均存)等。

——(资料来源:《中国佛教》第三辑,东方出版中心)

三、由于《观无量寿经》属大乘系,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大乘的二大重要派系中观派,瑜伽行派作一说明,以便更好地理解《观无量寿佛经》。中观派为梵文意译,又称“大乘空宗”。约3世纪时由龙树、提婆创立,后为佛护、清辩所发展。此派认为大乘般若经中的“空”,并不是虚无,而是一种没有客观实体,不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状态,这才是宇宙万物的真实本性。为了进一步阐发其思想,提出“真俗二谛”之说,认为,由世俗的名言概念来看,事物和众生现象是存在的,是“有”,但这种认识属于戏论范围,即为“俗谛”;对于那些已脱离“无明”,具有佛教直觉“现观”能力的人来说,万事万物皆“空”,他们能破除“有”的假相,看出“空”的真性,即“真谛”。“真俗二谛”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对任何事物来说,从俗谛看是“有”,从真谛看是“空”,也就是说,“世俗有”即是“毕竟空”,“毕竟空”即存在于“世俗有”中。认为只有从俗谛入手进行认识,才能掌握真谛,如《中观·观四谛品》所言:“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这种在理论上把“性空”和“假有”统一起来;在认识上和方法上把名言同实相、俗谛同真谛统一起来;在宗教实践上,把世间和出世间、烦恼和涅统一起来的所谓“假有性空”、不着有、无二边的观点,即名为“中观”。又因其讲自性空而被称为“大乘空宗”。龙树还提出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的“八不中道”来进一步解释中观理论。用这种理论来观察事物,任何事物都是处在相对矛盾的状态中,因而是不真实的,无自性的,即“空”。大乘中观学派的主要经典《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百论》、《般若灯论释》、《大乘掌珍论》。其中观思想对中国佛教的很多宗派如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瑜伽行派为梵文意译,又称“大乘有宗”。“瑜伽”意“相应”,本为古印度的一种宗教修行方法,佛教用来表示以调息、静虑而达到摄心修慧的宗教修行。无著、世亲在公元5、6世纪创立的这一派因特别强调瑜伽修行方法,所以被称为瑜伽行派。此派的基本思想,就是极力论证世界万物是由“识”所变现。所谓的“识”泛指一切精神现象,即人的思维、认识作用及产生这种作用的心的特殊功能。用现在的哲学术语来说就是“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意识产生物质。”瑜伽行派将人的“识”分为8种,前6种为眼、耳、鼻、舌、身、意,它们是人的感觉,思维作用和能力。第7识叫做“未那识”(意译“意”,即思量,思维量度),第8识叫做阿赖耶识(意译“无垢识”、“清净识”,即经修行而脱离迷妄,达到清净无漏)。第7识是联系前6识和第8识的桥梁,第8识在八识中最为重要,它内藏变现万物的潜在功能,即“种子”,亦称“藏识”。认为前6识作用的对象——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就是“种子”所变现。所以,这种认识是一种内在的认识,封闭的体系,由此他们得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结论。瑜伽行派根据“万法唯识”的道理,用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这“三自性”解释一切认识现象。又用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这“四分”来进一步解释分析认识的职能和作用。同时,把宇宙万有的物质和精神现象概括为“五位百法”,从而进一步完成了佛教的名相分析系统,发展了佛教逻辑“因明学”。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瑜伽行派形成以难陀、安慧为代表的唯识古学和以陈那、护法为代表的唯识新学(亦称“唯识今学”)。南北朝时,瑜伽行派传入中国,后唐玄奘自印度归国,大量译传此派经典(主要为“唯识今学”),并依之建立法相唯识宗,在唐极盛并传入日本、朝鲜。瑜伽行派的主要经典《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

四、最后,我们在这里说明一下佛经。从广义上讲,佛经泛指佛教一切典籍,包括经、律、论等各种著述。从狭义上说,有两个含义:第一,指经、律、论三藏之一的经藏部分。“经”梵文音译为“修多罗”、“修路”、“素怛览”等,意译“契经”。《瑜伽师地论》说:“契经者,谓贯穿文。”指佛陀指导弟子修行所说的教法。第二,“经”指佛典中的长行,即散文,而不是偈颂,不属于“授记”、“本生”、“论议”等部分。《瑜伽师地论》载:“契经者,长行直说”,《成实论》亦载:“修多罗者,直说语言。”

根据《玄义》所载,“经”有三种形式,即所谓“经体三尘”。第一为“声”,于佛在世时闻佛之音而得到的,是以“声尘”为经。第二为“色”,在佛涅后由经卷纸墨而传授的,是以“色尘”为经。第三为“法”,内心思维自法,而契于理,不由他教、不由纸墨,是以“法尘”为经。

据说,释迦牟尼逝世后,其弟子迦叶、阿难等人为了不使佛生前的教法被后人遗忘或误传,而作佛教结集(即佛教会议),汇编释迦牟尼的遗教。据某些典籍记载,在第一次结集时,侍从释迦牟尼时间最长、号称“多闻第一”的大弟子阿难背诵了释迦牟尼的教说,此即为“经”。号称持律最精的弟子优波离则背诵了释迦牟尼关于戒律的一系列教导,此即为“律”。还有的典籍则主张在第一次结集时,除诵出“经”、“律”外,还由大弟子迦叶诵出了不少佛教学子们解释佛教教法的论述,即为“论”。进而,还有的典籍宣称,除经、律、论外,还结集了杂集和禁咒等等。

学者们认为,第一次结集时,佛弟子们把释迦佛的一些教导诵出,形成最初的佛经,这是可信的。但是,当时是否形成完整的经、律、论三藏,尚存疑惑,至于说结集出杂集、梵咒,则纯为后世传说,不足为信。

最初的佛经产生后,仅为口口相传,而无文字记载。在这样的传播过程中,讹误和理解不一是难免的。这也是后来佛教分裂为许多部派的原因之一。文字佛经的出现是很久以后的事情。据载,早期来中国传教的西域僧人所用方式仍为口授。

佛经的种类很多,按文字分,有梵文、巴利文、汉文、藏文等佛经。汉文佛经一般分为大乘经、小乘经两种。其中大乘经又分为华严部、方等部、般若部、法华部、涅部,或为般若部、宝积部、大集部、华严部、涅部。小乘经分为阿含部、小乘部。我国是世界上保存佛经最多最全的国家,仅宋初至清末的1000年间,官方与民间共刻了20次大藏经(即佛教典籍总汇)。宋代刻有成都《开宝藏》、福州《崇宁万寿藏》、《毗卢藏》、湖州《思溪藏》等。辽代刻有《契丹藏》。金代刻有山西《赵城藏》。元代刻有杭州《普宁藏》、北京《弘法藏》。明代刻有《南藏》、《北藏》、《武林藏》等。清代刻有《龙藏》。

日本大正十三年(1924)到昭和九年(1934)由佛教学者高楠顺次郎、渡边海旭、小野玄妙等人组织编辑出版的《大正藏》,收佛典3360部,13520卷,为近、现代国际佛学界常用的汉文藏经版本之一。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藏经出版事业进入了近代以来最为活跃、最富建设性的时期,校勘、整理、出版了汉、藏文大藏经多种,包括《中华大藏经》(简称《中华藏》),它是我国目前正在编辑出版的最新的大藏经,由汉文、藏文二大部分组成,完成后将成为有史以来收集最为丰富、经籍数量最多的大藏经。除此之外,还有《敦煌大藏经》、《房山石经》、《乾隆版大藏经》、《丹珠尔》、《南传大藏经》等。它们的整理出版,标志着我国佛教文化事业正在进入一个健康发展的新时期。

同类推荐
  •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以升真元化洞天享誉于世。武夷山道教文化不仅渊源久远,积淀深厚;当代又有发展,不断传扬。2012年,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世界遗产监测中心合作,广泛搜集相关史志文献记载,开展田野调研,首次对武夷山道教文化之历史、现状、神仙、人物、宫观、科仪、音乐,及其旅游价值等,做了比较完整的阐论,并附录了许多相关的研究资料。此文集可资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借鉴,也为学术界进一步发掘武夷山道教文化遗产提供有益线索。
  • 改造命运 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改造命运 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本书是收录了《了凡四训》的原文并进行了译解,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
  • 弘一法师全集01:佛学·杂记

    弘一法师全集01:佛学·杂记

    在浮躁的世俗社会中,很多人都试图从弘一法师的文字作品中获得智慧,继而获得内心的宁静,找到心灵的归宿,鉴于此,通过对民国时期有关弘一法师的资料的查找甄别,本套从书收集了所有现存的弘一法师的全部文字,《弘一法师全集》由此而诞生。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听李叔同讲禅

    听李叔同讲禅

    本书系弘一法师李叔同站在红尘之外,反观世俗,多角度认真探讨现实世界人性、心灵、生存、处世、成功等诸多难题的精华之作,作者精心挑选出一个个耐心寻味、发人深思的精彩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智慧与禅机,蕴涵灵气,是抚平、慰籍生活在喧嚣尘世中人们心录的一剂良药。
热门推荐
  • 盛少夺爱:晚安小萌妻

    盛少夺爱:晚安小萌妻

    雨夜逃婚,迷糊的她上了未婚夫儿子的车,以为从此逃离魔掌。到头来,一张契约让她从后妈成了儿媳。人前,他对她万般宠爱。她明知是戏,却还不可救药的深陷其中,伤身伤心;人后,他对她呼来喝去,却当关爱与依赖已刻入骨髓,他才后知后觉。盛凯锋知道,这一刻起,所有的都变了。
  • 明伦汇编人事典八十一岁至九十岁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八十一岁至九十岁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冷面校草拽拽冷酷未婚妻

    冷面校草拽拽冷酷未婚妻

    这是一本男女主人公从小一起长大算是青梅竹马,欢迎加入冷面校草读者群,群号码:541128616喜欢这本小说的读者都可以加入读者群。
  • 武将天堂

    武将天堂

    段空带着他的大英雄梦穿越了。。。来到了一个武将的世界,这里武将地位卓越。拥有金手指的段空,莫名其妙的成为了这个世界的培养大师。段空笑眯眯的对少年说道“少年,我看你骨骼惊奇,不如让我把你培养成吕布吧。”少年流着口水道“吕布是什么,可以吃吗?“欢迎加入武将天堂群,群号码:607058161
  •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老子开创了道家的价值观,以自然主义为基本取向,注重天然的真朴之性和内心的宁静和谐,主张超越世俗,因任自然。本书就介绍了老子思想体系中所包含的精妙的智慧和妙语箴言。
  • 菩萨戒本持犯要记

    菩萨戒本持犯要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又与焦弱侯

    又与焦弱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六界之人间怨

    六界之人间怨

    他是生活在无名小村的普通孩子,从小跟着父亲以狩猎为生,在一次魔族袭击中,父亲的死去使他悲痛欲绝,但朋友的谎言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