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泰独自一人行走在宫中,无论是漫漫的宫墙、深深的甬路、沉沉的殿海、幽幽的庭院,还是威仪天下的金銮宝殿、无一不闪耀着赫赫帝王之气。
“上书房”朱允炆有些坐卧不安在书房里站立着,上书房之中设宝座处,左右必陈典籍和书案,书案上遂放置笔筒、笔架、笔洗、笔掭、笔匣等文房用品。
齐泰由朱允炆的贴身太监领入上书房,朱允炆坐回宝座之上,之间黄子澄也在上书房内,齐泰两手在胸前相合跪下行礼,朱允炆让他起身回话。
“交你之事可有办妥?”
齐泰:“回禀皇上,已办妥,并未伤及性命。”
“齐尚书,接下来你觉得应当如何?”
齐泰定了定道:“周王”
诡异的沉默中,朱允炆轻咳一声,冷声说道:“周王,一心只为医理,只要好生安抚便可。”
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说,朱允炆是个好人。但是,如果没有靖难之役,他不见得是个好皇帝,软弱、无能、太喜欢依靠别人、对齐泰太过重用,明朝在他的手上,一定会堕落。我倒是挺同情朱允炆的,书生误国,这道理他没听说过么?
齐泰缓缓敛眸:“皇上不可仁慈,周王乃是燕王同母弟,若他日有兵变他定会支持燕王,此人定要特意提防他。皇上为皇太孙时,就已感到“诸王以叔父之尊多不逊”,以及他们“拥重兵,多不法”的威胁。周王本身也蓄有异谋,长史王翰数谏不纳,诈作发狂而离职。洪武三十一年,周王次子、汝南王朱有爋向朝廷举报父亲图谋不轨,朝廷遣李景隆突袭开封逮捕周王,把他贬为庶人,徙云南。周王早有诸多略记此人定是有野心,不得不除啊。”
朱允炆轻叹一声,垂下头,如你有一个对手,没有实力的人会恨他,有实力的人会敬他,可惜朱允炆的对手个个都是值得敬佩的因为实力太强啊,他这书生性子就算再勤恳也治不了国,安不了邦。
此间,黄子澄发声:“子澄认为,对于削藩是已不可改变的事实,既然已定下削藩之实便不可过于仁慈,皇上意在藩王都是至亲叔侄有所不忍,如果用推恩也只是一解燃眉之急。大明以后,王子王孙越来越多,又如明太祖规定这些王子王孙不必做事,全由朝廷来养,可数代之后,人数众多,这些人又不做事,吃白饭,朝廷也难以养起,以致后来王子王孙沦为乞丐,还不如起初贬为庶民。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齐泰抬起头,偷偷地瞥了一眼忧心忡忡的朱允炆,朱允炆沉思片刻道:“贬为庶民?避免我朝血雨腥风,劳民伤财,也可行。”
黄子澄兼翰林学士之职,是儒教分子,明朝的大部分书生都是书呆子,只认死理。当世大儒与腐儒的区别都知道吧,治理天下需要儒家思想没错,但过火了就跟红卫兵一样了.....而文官跟书生不一样,他们经历过宦海沉浮,好的文官就是好的政治家,只有好的政治家才能治理好国家。再说,人心不一,没有才能的皇帝怎么团结人心?
午时,李永乐去朱棣房里陪着吃饭,怎么感觉自己这么没出息呢,搞的跟三陪似得,陪吃饭,陪聊天,还陪睡....
“王爷,该用膳了。”翠儿将吃食摆放好,站在一旁伺候着。
朱棣垂目在书案上画着一副画,李永乐进门好奇的探脑过去,“王爷,你还会画画呢?”在软榻上的矮桌上拾起一个苹果坑咬了一口。
“嗯~~来帮本王磨墨。”朱棣没扫她一样,淡淡地道出一句。
“王爷,该用膳了就别画了,吃完再画。”又咬了一口苹果说道。
“知道要用膳了,你还吃这个?”朱棣貌似懒得去理会,素手缓缓抬起,伸出一根青葱般的玉指。有点诡异地,慢慢往她小脑袋点去,却不又急着。
陡然,李永乐凤眸一惊,本能往旁边一闪,危机啊危机。这死腹黑男抬起手指仅轻轻一点,谁知道他是不是用了什么功法,说不定就是传说中的葵花点穴手呢。接着,她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脸警惕地盯着他看,直接道:“我这不是饿了嘛。”
只是,沉默的人,仍是沉默在哪儿画着,连头都不曾回一下。
“既然没事,就替本王磨墨吧。”
“……”瞧吧,他果然没听进去她方才说饿了。
李永乐将啃了一半的苹果丢在一旁,划动着的墨条,二人相站无语。
朱棣作着画,一副山水画渐渐成形,而李永乐漫不经心地磨着手上的墨条,安静得可以。
至于屋内还站着的翠儿,此时也显得默然。
太过安静,反倒是多了那么一股诡异感,让人心感不安。
李永乐一边磨着墨,一边扫着朱棣的画,偶尔再扫扫翠儿那边的情况,然后再垂眸抿唇继续磨着墨。
“四哥。”外面突然传出来一道叫喊声。
声音一落,李永乐双眸一亮,紧抿的唇,一下子舒了过来,还不由轻扬一丝。
朱棣却素手一颤,落错了一笔。
“咦?永乐,你也在啊?”朱榑笑意正浓,一踏进房门,直接往椅子上一坐。
“是啊,真巧。”这话听起来敷衍的成分居多。
两个人打了招呼,也没再说什么,都将视线看向书房中的老大。
而朱棣落在画中的视线,缓缓抬起,不是看向新来的朱榑,而是转向李永乐,平静无波一样的眸光,依然柔和如天上的明月,却感觉比以前多了一些东西。
但是,李永宁打从心底生出了一丝寒意,直觉腹黑男在生气?而且是很大的气。可是,他生什么气?刚刚他落错一笔,关她什么事?她什么也还没做,好不好?!要怪,也怪他的七弟……
“你刚刚很高兴?”朱棣缓缓地道了一句,问出这一句时,那视线是紧紧盯着李永乐的眼睛,像要透过她的眼睛,看清她内心的真实想法。见到七弟来,她居然那么高兴?和他在一起作画,她就那么难受?
心情莫名不爽,一种连他都陌生的情绪刹那间涌上心头。酸酸的,涩涩的,有点难受……
李永乐嘴角抽了抽,对于朱棣这一句有头没脑,莫名其妙的问话,她真的……不好回答。不过话说,刚刚她见到齐王进来,还真是高兴,是因为她觉得客人来了肯定可以开始用膳了。
“王爷,有幸能替您磨墨,永乐自然是十分高兴。”李永乐温顺乖巧的模样儿出来,冲着朱棣婉然一笑,一句话,说得脸不红,气也不喘,坦然得像真就有这么一回事。然,暗暗地快要吐,鸡皮疙瘩自是少不了。
朱棣缓缓敛眸,“哦,你真的这样想么?”
“是的呢,王爷。”
“嗯……”顿时,他默然无话。
她不喜欢他,从一开始他就清楚,或者,他应该恨自己的太过清楚,所以……
朱棣缓缓往椅背上一靠,像疲倦一般闭上了双眼,精致完美的五官,平静如水,令人瞧不出他心中的一丝想法。半晌。他嘴角轻勾,露出了往常云淡风轻的浅笑,凤目睁开,将画坏的画移到一旁,重新取出一张作画的宣线,细细勾勒,再一次开始画……
“继续磨墨。”朱棣平静一句,视线却始终落在画上。
“不用膳吗?菜都凉了”李永乐有些不高兴的看了看那桌饭菜。
朱棣一脸平静道“翠儿,拿去热一下。”
“是,王爷”翠儿送了些茶和点心,在将饭菜拿下去热一热,她是了解李永乐的定是饿惨了。
李永乐拿起那啃了一半的苹果都有些发黑了,她又继续吃起来,一手啃着苹果,一手替他磨墨。
朱棣有些好笑的调笑道:“本王发现了你又多了一个特点。”
“唔?是什么?”李永乐问道。
“贪财,贪色,今儿又多了一条贪吃。”
李永乐她先是仰头望天,预控无泪,心中都无比郁闷,已经陷入到崩溃的边缘。她被朱棣的话折磨得差点儿暴走。老娘挨着饿替你磨了半个时辰的墨,你竟然还嘲讽我,有没有良心。
李永乐深呼一口气后,直接向朱棣发难道:“我不磨了,手酸,让齐王替你磨吧。”说罢坐到软塌上喝起茶吃起点心来。
朱棣也没做出什么反应,抬眸扫了朱榑一眼,淡淡开口“有事?”
“大事倒是没有,小事就有一件。”
“哦。”
“皇上有动作了。”朱榑只是稍微看了一眼李永乐,并没有犹豫,直接便把话给落下来。
“嗯。”
“四哥,你打算怎么办?”
“你说呢?”
“我不知道,不过三哥并无生命危险,只是受了些皮肉伤。”朱榑耸耸肩,微微带了些无奈的神色。
李永乐低眉垂眸,微微无奈,继续吃着手里的点心。总觉得他们说这些话的时候,自己在场那种感觉让人很不舒服,毕竟皇家的秘密知道太多是要死人的。
这时,朱榑又问:“四哥,你觉得呢?”
“你说说?”朱棣反问,只是,这问的人却不是朱榑,而是一旁坐着默不做声的李永乐。
“小乐儿,你觉得该如何。”朱榑也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了李永乐身上,似也想听听她的意见。
“不知道。”李永乐轻扯了下嘴角,淡淡地回着。
她晕,问她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你们的皇家里的阴谋论我怎么知道?真当她是神不成?还是他们根本就是在试探她的反应?
“乐儿随便说说。”朱榑没打算要放过她,非要让她说出个所以然来不可。
李永乐无奈,随口答了他。“....杀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目前朱允炆还没有公开要削藩,他们能做的只是提防着。
朱棣扫了她一眼,继续作画。李永乐似有些心虚的又道:“呵呵~我就一开酒楼的都不知道你们在说些什么,我也就随便说说,你们说的那些我都听不懂。听不懂,呵呵”
“年后是该想想法子离开了。”朱棣低着头,画着画忽的说出这么一句。
李永乐盯着朱棣,他依然低着头在那处画着,他年后就要离开京都了吗?以后是不是都不会再见到他,想到这里心莫名的颤了颤,有一丝不舍。自己似乎没想过这个男人不在自己身边,会是什么样子的。他离开了就没人每日与她作对,每日想着怎么欺负自己,每日抢她的床榻,这样好像也没什么不好的。可是为什么心里就是有那么一丝不高兴呢。一开始觉得自己对他讨厌的紧,后来知道他对自己的心思一会欺负她,一会又对她挺温柔的,一冷一热的也不知道他想干什么。可是忽然他说他要走,心中一紧。自己习惯了有他在的日子,他离开了一开始会不习惯,那日子久了,会不会就慢慢习惯了没有他的日子呢。
李永乐轻叹一声,又喝了一口茶,转身要走的样子,朱榑问道:“你去哪儿?不是喊着肚子饿,一会就用膳了呢。”
“喝水都饱啦,楼子里还有事儿呢,我就不陪两位王爷了。”拍拍屁股就走了。
作画的手腕一顿,凤目微动,眉峰不由缓缓舒展,抬首淡淡地扫了他们一眼,没多说什么。笔下的画也已经画成了,看着桌面上的画像,嘴角勾起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而眸底闪过的柔和,也极为罕见。
晋王回到太原之后,那骨子里的惊慌失色一览无遗,深受重伤在路上还颠簸了三日,马车行到晋王府大门口的时候,家里的管家下人都给惊呆了。自家的王爷奄奄一息的躺在马车内,浑身是血。请了府里的专用大夫从新包扎消毒,喝了点小米粥苍白的脸上这才有了一丝血色。本该躺在床榻上好好休息一宿,但他心里不踏实感觉这是要出大事儿啊。按着肩膀上刚包扎的伤口,晋王妃将他搀扶到书桌旁,连夜给燕王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没有寄到宫里,寄去的地方是永乐楼。
主要内容,就是将自己的遭遇与他四弟详细的回报了一下,顺便提醒他在京都要小心些。然后在说了一些小皇帝的坏话,让朱棣自己心里有个数。普王是何人,出了名的聪明,如果不是他有些聪明外露且还有些小傲娇,他混不到今天这个份儿上。信中还提到了,齐泰与黄子澄两人,有削藩之意,肯定会教唆小皇帝削藩。还提到一人就是当时的李景隆将军很有声望一个将军。总的意思就是这三个货都不是个好东西,以后定要收拾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