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学审美
(一)文学的含义
文学是用语言作为媒介来塑造形象的艺术,即语言艺术。它是借词语唤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以此来反映生活,表现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
文学和其他种类的艺术相比,因其语言艺术的特点,较少受物质条件限制,表现方式比较灵活、多样。文学能够最充分地反映社会生活。一篇文学作品的内容可以涉及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可以展现日常生活细节,也可以展现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既可以描绘事物的静态,也可以描绘事物的动态;不但能描绘人物的外貌、动作,而且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还能充分表现各种深刻的思想,是非常富于思想性的艺术。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美则是文学美。
(二)文学的分类及其特征
根据文学作品在形象塑造、语言应用、体裁结构和表现方法等方面的不同特征,可以将文学作品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剧本。
1.诗歌:诗歌是高度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是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艺术。诗歌的美主要表现在语言美、结构美、音乐美和意境美。
1.诗歌的语言美:“诗”在拉丁语中是“精致的讲话”之意。诗歌要用最准确、凝练、精美的语言,挖掘深刻的思想内容,并以此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所以诗歌一般篇幅短小,形象典型。例如元代诗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只有十八个字,接连出现了九个名词,九种景物。省略动词和一切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只通过加在名词之前的定语,就体现了“断肠人”对于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课堂互动】
欣赏分析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当然,所谓“凝练”是相对的,要服从于诗歌的抒情达意。我国的古典名诗《离骚》《孔雀东南飞》《琵琶行》就比较长,但是由于和内容情感水乳交融,欣赏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冗长。
2.诗歌的结构美:古今中外诗歌的共同形式是分行。因为诗歌往往通过纷呈的意象来表示情感,分行书写,有利于意象间的跳跃性的发挥;诗歌又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分行书写更能体现诗歌的音乐美和外形的建筑结构美。诗歌的建筑结构美主要表现在齐整、对称和参差。诗,作为感情流动后的文字定型,其建筑结构美需要遵从于诗人的内心节奏。
曾经有一位著名诗人写了一首题为《一句话》的诗,诗句是这样的:
嘘,别惊动妈妈,我只要你一句话。
为了这句话呵,我把每夜的梦都揉碎了。
快说吧,默默盯着我干吗?
就一句话呵,怎么这么害怕?
噢,我明白了,你用眼睛在说话。
说什么哪?——“真是,你这傻瓜!”
文字结构在齐整中有灵活参差,音节韵律在押韵中富有变幻,意境感情在炽热中又显出含蓄与调皮,具有闻一多先生所说的“戴着镣铐跳舞”的特点。
3.诗歌的音乐美:音乐美是诗歌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诗歌依赖于词组和诗行的音乐性传达,才能让读者感到韵律和谐,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中国古典诗歌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元小令和散曲大都“基本能唱”,也就是说,诗歌实际上是用来唱的,而不是我们今天所习惯的朗诵。闻一多先生认为,音乐美在诗中表现为音乐、平仄、押韵、双声、叠韵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节奏。诗的节奏是同感情的起伏联系在一起的,如轻松喜悦的心情,需要明快的节奏;昂扬的情绪,需要急促有力的节奏;悲哀的感情,需要缓慢低沉的节奏。
4.诗歌的意境美:诗的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现实生活、又真实可感,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的这首《早发白帝城》情景交融、意境完美。那天早晨彩霞绮丽,他从白帝城登船返航,直下江陵。猿声相伴,舟似山中飞箭。获释归来,轻松愉快的心情洋溢在山水之间。然而,这种心情(意)不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来表达,而是托物寄情,借助“彩云”、“轻舟”等感情色彩十分浓郁的形象(境)来抒发的。这感情、形象和气氛有机地统一,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的自我形象和诗的主题思想,交汇成诗的完美的意境。
【课堂互动】
“诗言志,歌咏言。”这种说法对不对?
2.散文:在中国古代,人们把韵文以外的文章统称散文。到了近代,散文成为一种纯文学性的文体,是指一种题材广泛、笔法灵活、个性鲜明、情文并茂和短小精悍的文学体裁。“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征。
1.散文的意境美:一篇散文的美不但体现在它的清新优美的言语上,更体现在它所创造的意境上。那么什么是散文的意境呢?古人云:“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散文亦然,此所谓境界即意境。何谓意境?“意”,情思也;“境”,形象也。散文中的“意”,是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必须有所寄托,或借景以抒情,或托物以言志,或因事以明理。这可寄托的景、物、事就是“境”。意境就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产生与作者的境界相似的感受,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就是指客观物质形体与作者主观情感的巧妙结合。即作者借助于客观事物的外显特征,通过各种表现手法,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真正情感倾泻出来,从而达到寄情于物的效果。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有很多散文作品以水的包容万物的特性比喻母性的伟大。他深情地追忆道:“妈妈是最怕下雨了,她爱叮咛我撑伞,我瞒着她将伞丢在家里,跑到澳畔去玩水,看一条水涨成一片水,我们舞成许多水花。回家又喜欢撒谎,说是忘了带,说是出来时刚好没有下雨,甚至抱怨那把纸伞已经那么破旧了,因此屁股上常是一片红云。每下雨被淋到,就想到那把破旧的油纸伞,在没有人逼着撑伞时,才深切觉得妈妈的爱。”
童年无知、贪玩而把麻烦的雨伞落在家里,冒雨戏水乐而忘我,母亲则反复叮嘱撑伞避雨,单纯朴素的母爱和怜子的拳拳之心,经过作家的细心点染,质朴无华的爱心亲情跃然纸上。水与母亲都是生命的母体,母爱像水泽惠人类一样,深沉绵远而无尽头。
2.散文的情理美:散文首先离不开一个“情”字,作者或触景生情,或寄情于物,或寄情于人。例如俄国作家高尔基的《海燕》: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海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云霄,它叫喊着……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感到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文章以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气势磅礴的艺术笔触,深刻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夜“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对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海燕”——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给予了最真挚、最热忱的赞颂。
3.散文的语言美:优秀的散文,十分讲究文词的优美。古今中外的优秀散文,读起来总是朗朗上口,语言流畅。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句型采用骈散结合的方式,有些句子还押韵,加强了语言的气势,使文章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语言无不畅达优美,千古传诵。“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朱自清、茅盾等作家的散文,如《荷塘月色》、《白杨礼赞》等都是文采斑斓、语言优美和脍炙人口的佳作。
3.小说: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及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以情节发展为线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1.人物:人物是小说描写的主要对象,是构成小说艺术形象的主体。小说创作要求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独白以及肖像描绘、心理解剖、行动描写、直至环境烘托,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人物形象。小说的审美教育作用和艺术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是否塑造了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的立场观点及审美理想,主要也通过富有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的人物形象体现。例如曹雪芹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就是通过在《红楼梦》中塑造的主人公贾宝玉这一人物体现的。
2.情节:小说是通过具体、生动的故事情节来刻画人物、揭示主题的。情节总是与人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人物性格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小说情节的发展变化,又可展现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小说,特别是中长篇小说,要有复杂、完整的故事情节。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情节就为人称道不已。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悲剧,就是通过“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得知是假项链”这一系列的故事情节生动展现出来的。尤其是末尾的戛然而止,耐人百般寻味,唏嘘不已。
【课堂互动】
好的小说是人类共同的精神食粮。举出自己心目中的优秀作品,师生共同分享。
3.环境:根据人物形象塑造的要求,小说可以充分地描绘人物活动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表现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环境描写更深的层次是对时代特点和社会关系的再现。小说中对社会环境的描写,有两种重要的方式,一是通过作品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来概括。例如鲁迅的小说《祝福》里,通过“我”和短工的对话,表现了鲁镇上的人们对祥林嫂之死的冷漠。二是以作品中的自然环境为象征。如鲁迅小说《药》开头对“秋天后半夜”景色的描写:“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就烘托了革命者夏瑜被害之际沉闷压抑的气氛,也体现了清朝末年黑暗的社会现实。
4.剧本:剧本是一种为演出而创作的特殊的文学体裁,它的主要特征有文学性和戏剧性。剧本的基本要求是:
1.要有舞台性和表现生活的鲜明性、具体性,要给演员提供再创造的条件。剧本要适合舞台表演,人物、事件、时间、场景要高度集中。
2.要有强烈的戏剧冲突,要有紧凑、完整、集中的戏剧情节和戏剧结构。例如曹禺的话剧《雷雨》,剧中人物之间的冲突就集中在一天中的下午和晚上,在周家和鲁家这两个地点发生。把三十年前的矛盾与现在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最后在雷雨之夜做了一个大爆发。
3.要有具有动作性和高度个性化的人物语言。高尔基说:“剧中人物之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即纯粹的口语,而不是叙述的语言”,“必须使每个人物的台词具有严格的独特性和充分的表现力”。
(三)文学的审美方法
鲁迅说:“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
1.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有感而发的。欣赏文学作品,首先就要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作者的性格、身份、爱好品位、文化修养、所处的时代、生活的环境等,都直接影响到他的创作。比如,曹雪芹如果没有自己身世的切身感受,无论如何都写不出伟大的作品《红楼梦》;苏东坡如果没有豁达的胸怀,就不会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
【课堂互动】
赏析李清照的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任何文学作品,都是时代的反映。因此,欣赏文学作品,还要注意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不同时代的风云变幻,都会在作品中得到深刻的表现。例如,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资本家在上海大量开设纺织厂,诱骗周边乡下贫穷的小女孩以“包身工”的方式(也就是签生死约)到厂里做苦工。这些孩子在厂里过着非人的生活和残酷的劳作,大多在短暂的时间里就被活活折磨致死。作家夏衍获知这一情况,非常震惊,下决心给以揭露。他经常凌晨就等候在工厂门口,观察天不亮就被包工头像驱赶牲口一样赶进工厂的包身工队伍,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化装成工人,混进工厂进行实际了解。最后,写成了一篇著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文章以充分的事实,深刻的分析,揭露了日本资本家对中国童工血腥和惨无人道的剥削和压迫。
3.了解作品的体裁:文学作品的体裁是丰富的,不同的文学体裁,有各自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手段,只有准确把握了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才能比较好地欣赏作品。诗歌讲究凝练,戏剧讲究冲突,小说讲究情节,散文讲究神聚。例如对生活的理解,在文学作品中,就会因为体裁的不同而呈现出丰富的状态。有一首诗,标题叫《生活》,内容只有一个字“网”。这是短得不能再短的诗,虽然只有一个字,却包含了无穷的内容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既具有生动的形象,又蕴含冷静的理性思维,构成了美妙的意境,耐人寻味。但是,同样的主题,如果在小说、散文、戏剧的体裁里,就决不是这么的表现了。
4.了解作品的意境:体味文学作品的意境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也是一种更高级的享受。这种意境,小者在一字一句里,大者寓于景物人事的局部和整体之中。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驱遣着自己的想象,进入作者创设的境界,甚至联想的翅膀飞得更远,对这个境界中的景物人事进一步补充,发挥,使之更完美,或添进更多的个人喜爱之色。因此,精神上获得了物质上不能得到的补偿或满足,这便是一种享受,一种文学欣赏所赋予的精神享受。
5.要与作品产生共鸣: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说:“作家这一面做着产出的创作,则读者就将这收纳,而自己又做共鸣的创作。有了这二重的创作,才成为文艺鉴赏。”(《苦闷的象征》)文学欣赏在对文学作品的感觉的基础上,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即如我国南北朝著名文艺评论家刘勰所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所以,一方面,作者要有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作品。据说郭沫若当年在写《地球,我的母亲》这首诗的时候,竟然是激动地在地上打滚,用自己的胸膛紧贴大地,感受大地母亲的亲情。另一方面,读者在欣赏作品时,也要移入感情,进入角色,或者是情不自禁地产生共鸣,这样才能领略到作品所创造的生动意境,才能得到美的享受。
【课堂互动】
1.尝试用相关的文学作品来抚慰自己的不快。
2.尝试用相关的文学作品来抚慰临终的患者。
(四)文学艺术与护理
良好的文学修养对护理专业人员而言,讲究的不是学习的专深,而是知识的广博。较高的文学修养有助于陶冶护士情操,提高护士生活品位和质量,培养护士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推进护理事业发展。
文学是人文知识的宝库之一,护士除了专业知识外,掌握一定的文学知识,有利于将来工作中与患者的沟通,工作各方面的协调应对,还有利于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文学还可培养护士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文学对人性的深刻分析有助于丰富和加深护士对社会和人性的认识。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时代的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因而,文学可以给护士以历史和现实生活的知识,引导护士认识历史和人生,增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了解,全面提高自身观察生活和理解生活的能力,加强对社会生活规律的掌握与应用能力。
文学的文化精神有助于培养护士的人道精神和人文关怀,无疑会在护士心灵中积淀融化,为护士的道德和精神人格打上一层亮丽的底色。对这些作品的解读和鉴赏,能让护士理解美德,理解尊严,理解生命,最终理解患者,理解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培养深厚的人道精神和人文关怀。
文学的人生观可以引导教育护士正确认识人的尊严和使命、人的权利和义务、人的理想和品格。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培养护士积极的人生观方面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成为护士追求进步的激励力量,使心灵产生熏陶,品质得到升华。
护理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护理工作者应该养成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文学作品的多点思维、丰富联想,也有利于启发和培养护士的发散性思维。
二、影视审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影和电视艺术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影视融诗情画意于一炉,集时间空间于一身,以其生动的直观性和逼真性,特别是通过神奇的蒙太奇手段,雅俗共赏,吸引着众多的观众。影视艺术具有的巨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是审美教育的强有力手段。普及影视文化知识,提高鉴赏水准,使影视艺术能更充分地发挥其美育功能,这是非常必要和非常有意义的。
(一)影视的产生及要素
1.电影和电视的产生
电影艺术19世纪未期随现代科技的出现而兴起,是一门集光学、摄影、电学、计算机等学科之大成,融合众多技术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性视听艺术。电影产生于1895年。由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能够连续拍摄电影胶片的摄影机,并用它拍摄了世界上最早的影片。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为公众放映了他们摄制的包括“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作品在内的十部影片。这一天成为世界公认的电影诞生日期。尽管十部影片加起来总共才20多分钟,而且是黑白片,没有任何声音,内容也十分简单、粗糙,但已使当时的观众们看得目瞪口呆、心醉神迷。当银幕上下雨,台下的观众就纷纷打起了伞;看到火车从银幕上开来,几乎所有的观众都惊叫起来,有的甚至钻到座位下逃避……一天中连续放映了20余场,轰动了整个巴黎,影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电影艺术正式诞生的基础上,后来的电影艺术家们相继对电影艺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不断地加以创新,终于使电影成为一门崭新的、高级的现代视听综合艺术。
“电视”英文为Television,是由希腊文和拉丁文拼合而成的,意思是观看从很远的地方传送来的画面。
1926年1月26日,英国科学家贝尔德利用电视扫描技术,完成了电视画面的完整组合及播送,并且在伦敦作了公开表演,引起极大的轰动。1928年,他又成功地把电视画面由伦敦发射到美国纽约,证明了电视画面可以由无线电波作长途传递的可能性。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与贝尔德合作试验成功了有伴音的电视图像。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公众电视发射台,并于11月2日开始电视节目的定期播出。由此,人类社会揭开了电视时代的历史。
2.影视的要素
1. 镜头:镜头是影视的基本构成单位。影视正是通过镜头去再现影视形象的立体感、空间感、节奏感等。镜头的景别效果包括:远景、近景、中景、特写。
远景:即远景镜头。是拍摄人物全身或展现广阔深远的环境场面的镜头。常常用以展示人物活动的空间背景或环境气氛。
近景:即近景镜头。是银幕出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面。其特点是可使观众通过看清人物面部表情和细微动作,了解人物心理活动。
【课堂互动】
用具体影视的实例来说明不同镜头的运用。
中景:即中景镜头。介于远景、近景之间。银幕上可以显示人物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画面。其特点可使观众看清人物半身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有利展示于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特写:即特写镜头。是拍摄人体肩部以上的头部或某些局部的镜头。它不仅可以细致地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还可以根据情节需要,突出某一局部,而且是电影画面的重点。
2. 摄影机运动方式:摄影机运动方式有:推、拉、摇、移四种方式。
推镜头:是指摄影机逐步向摄影对象推近,人或物的影像越来越大,背景中空间越来越小,被摄影的对象越来越大,甚至成为特写镜头,可以把某一个局部无限放大。
拉镜头:与推的效果相反。指摄影机逐步离开摄影物体,使人或物越来越小,背景中空间越来越大,摄影对象越来越小,甚至在移动中逐渐消失在远方。
摇镜头:是指摄影机位置不动,镜头作上下摇动或左右摇动,目的是在较近的地方拍摄高大的景物,或者为了制造特殊的气氛。
移镜头:指摄影机对运动中的物体作水平面的追随拍摄,同步移动或围绕某一物体移动摄影。
3.蒙太奇:蒙太奇是法语的音译,原来是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思是构成和装配。借用到影视中,是指将不同的画面,按照总体的构思加以剪辑和组合。蒙太奇被称为影视艺术的灵魂。可以说,没有蒙太奇,就没有电影和电视艺术。
蒙太奇的神奇在于经过艺术家的精心剪辑和组合,影视艺术可以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原本几个互不相干的镜头经过剪辑、组合,可以产生出原来所没有的新意,甚至可以产生出完全相反的效果。
【课堂互动】
举例说明平行式蒙太奇和对比式蒙太奇。
蒙太奇的种类繁多,一般来说,最常见、最基本的镜头有如下几种:
平行式蒙太奇:即将同一时间但不同地点发生的两件以上的事件,平行发展,交替出现。时而交代这一事件,时而交代那一事件,造成强烈的悬念,取得紧张、迫切的艺术效果,类似于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话分两头说”的表现手法。
对比式蒙太奇:即将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表现,通过两个镜头之间的强烈对比,产生相互映衬的作用,给观众更生动、更深刻的印象。
象征式蒙太奇:即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画面,来激起观众的想象和联想,以收到比喻和揭示主题的效果。
复现式蒙太奇:即为强调某一个主题,让代表着主题思想的事物在关键时刻反复再现于银幕,以此来加深观众的印象。
(二)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作为独立的综合艺术,影视艺术有着与其它艺术不同的审美特征:
1.逼真性:逼真性是影视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在所有的艺术中,影视艺术塑造的形象是最逼真的,甚至能精确地再现出事物的细微特征,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艺术效果。例如:电影“泰坦尼克号”触碰冰山,船身断裂,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让人震撼不已;男女主人公那忠贞的爱情,让人感慨万千。可以说,影视艺术的逼真程度是反映影视质量的重要依据。
2.运动性:画面的运动性是影视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影视艺术能使观众不经过头脑的再思考和再创造,只是通过连续运动的镜头,就可以目睹银幕屏幕上运动的形象,直接看到运用摄影机拍摄下来的活生生的、有声有色的画面。
3.综合性:影视艺术是一个综合艺术,这是影视艺术最突出的特征。主要是:
【课堂互动】
比较早期的黑白无声电影和现在的彩色电影,分析其不同的表现力。
1. 对姊妹艺术的整合。它博采众艺,扬长避短,把其它艺术如音乐、舞蹈、绘画、文学等因素有机融合起来,极大地丰富了影视艺术的表现力。
2.对光学、声学、电学、化学等多种科学技术成果的整合,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影视艺术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影视艺术中,不管是上天入地、穿梭古今,还是山呼海啸、天崩地裂等,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处理下,都可以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动人魅力。
3.时空变换性:影视艺术是同属于时间和空间的艺术,能够自由显示时间和空间:
时间变换的自由性:它既可以压缩与延伸时间,又可以根据创作的需要任意交叉地表现过去、现在和将来,能将上下几千年所发生的事情,瞬间展现于我们眼前。
空间变换的自由性:即可以任意扩大或缩小空间。影视艺术不仅可以将远景、中景、近景顷刻间尽收眼底,再现真实的空间,而且可以创造虚拟的空间。
4.大众性:影视艺术的大众性是其它艺术所望尘莫及的。影视艺术丰富多样,生动活泼,无论雅俗,都有很多的受众。特别是随着电视机和电脑的日益普及,借助这些影视播放平台,影视艺术的受众面得到了极大的开拓,影视艺术的大众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三)影视艺术的审美方法
欣赏影视艺术是现代人们喜闻乐见的大众化审美活动。观众可以通过影视画面中所展示的诸多艺术要素来获得审美愉悦。一般来讲,欣赏影视艺术有其基本的方法:
1.了解影视艺术的基础知识:欣赏影视作品要求欣赏者具备一定的影视基础知识,要了解影视艺术的镜头效果、蒙太奇手法、时空变换性等,以及掌握影视艺术逼真性、运动性、综合性等特点,这样才可以真正的提高欣赏水平。对影视艺术基础知识了解越多,获得的审美愉悦就越丰富。
2.要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影视艺术是高度综合的艺术,所以,欣赏影视艺术还需要具备多种艺术修养。对于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摄影等都应有所了解,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同时多欣赏一些中外经典名片,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也是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
3.要注重影视的真实性和思想性:欣赏影视作品时,不能仅仅关注故事情节是否动人,还应该看主题思想是否健康,反映的内容是否符合生活本质的真实,有无审美价值等。中国电影《一个也不能少》非常生动地再现了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在异常恶劣的条件下坚持学习的情景。荒瘠的山岭,破烂的教室,充数的“老师”,师生的真情,这些都在真实地告诉观众,我们的教育虽然取得了了不起的进展,但是,还很不够,还有很多很多的孩子需要得到良好的教育,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希望工程”是造福后代、恩泽子孙的千秋伟业。
4.欣赏影视作品的情节美:情节是影视艺术作品中展示人物性格、表达主题思想的一系列演化过程。美的情节常常有曲折、含蓄、完美等特点。当欣赏“泰坦尼克号”中男女主人公在船头展开双臂向往美好生活的情节时,海浪轻涌,红霞无边,那罗曼蒂克的情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看到男主角救起女主角却被人误解时,那跌宕起伏的情节,又耐人久久回味。
5.了解影视作品的时代背景:任何一部影视作品总是特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了解影视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它反映的时代,可以加深对影片的理解。例如反映与法西斯浴血抵抗的《台儿庄大捷》和《珍珠港》,展示新时期中国军人形象的《士兵突击》,警示注重环境保护的《后天》,介绍自然生存规律的《帝企鹅日记》等等。
(四)影视艺术与护理
【课堂互动】
有针对性地组织观看影视节目,提高影视审美能力。
影视艺术由于其画面生动逼真、内容丰富多样、欣赏方便,得到大家的喜欢。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中,可以利用影视艺术的特点来提高护理质量。比如,可以播放优美的风光片,使住院的患者在欣赏美丽大自然的时候,心情平静怡然,加快康复;可以用影视作品中的坚强形象来鼓励患者。比如用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名言“不抛弃,不放弃”来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决心和信心;还可以把影视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作为护理工作中的镜子,了解患者,认识自己,强化事业的责任心,提高护理的水平。比如电视剧《永不放弃》、《都是天使惹的祸》等。
三、音乐审美
(一)音乐的要素
什么叫音乐?通俗的讲,通过有组织的乐音,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听觉艺术就称之为音乐,如演唱和器乐演奏发出的声音。而音乐欣赏是通过听觉去感受一首乐曲或歌曲的内涵及艺术的美,从中得到美的感受,陶冶美的情操。
要懂得音乐,就要知晓音乐的要素。
音乐的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旋律、力度、速度、音色等。
1.节奏: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而节拍是指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我国传统音乐称节拍为“板眼”,“板”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次强拍(中眼)或弱拍。节拍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表示节拍的符号叫拍号。节拍和节奏在音乐中是交织在一起的,它们以音的长短和强弱有规律地贯穿于音乐作品之中。
【课堂互动】
劳动号子是音乐吗?为什么?
2.旋律: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旋律。旋律是完整的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旋律的进行方向是变幻无穷的,基本的进行方向有三种:“水平进行”、“上行”和“下行”。
3.力度:是指每一个乐音的强弱程度。力度不同,可表现乐曲不同的风格特征。抒情歌曲的强弱则随情感的发展而变化。力度符号f表示强,p表示弱,小于符号“<;”表示渐强,大于符号“>;”表示渐弱。
4.速度:音乐进行的快慢。即在单位时间内音乐节拍的疏密程度。要准确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乐曲必须按一定的速度演奏。快速度多表现欢快、激动的情绪,中速度多表现自然和恬静的情绪,慢速度多表现凝重、忧伤的情感。
5.音色:是指不同的人或乐器等发出的音响表现出的不同音质的特色。高音一般高亢、明亮,低音多为深沉、浑厚,中音常常宽泛、淳美。
其中,音乐的最基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
(二)音乐的特征
1.强烈的抒情性
音乐是一种擅长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被称为“灵魂的直接语言”,最能以情动人,甚至可以表现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情。正如作曲家李斯特说:“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既不凭借‘比喻’的外壳,也不凭借情节和思想的媒介。以情动人使音乐成为一种国际语言。”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伟大的音乐作品之一。作品中以“火山爆发”般的热情,常激起人们内心深处感情的波澜,久久不能平静。列宁曾万分激动地说:“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意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妙的人间所没有的音乐。”音乐所特有的扣人心弦、震憾灵魂的感染力,正来自于强烈的抒情性。例如:当我们听到一个节奏缓慢、如泣如诉的音乐主题时,一种不可名状的悲苦,凄凉的感情会情不自禁地涌上心头;而当我们耳边响起欢快跳跃的旋律时,又会获得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情感体验。音乐的情绪感染力就有这幺神奇!托尔斯泰听到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
【课堂互动】
赏析歌曲《天路》《回到拉萨》时,竟落泪赞叹:“我已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了。”
2.内容的模糊性
【课堂互动】
播放一些世界名曲,感受三度创造的特征。
由于音乐不是造型艺术,内容上的模糊性是其审美特征之一。它不是像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那样,能抓住某一瞬间,给欣赏者展现一个具体可感的形象。在音乐欣赏中,必须通过演奏者(或演唱者)、欣赏者发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进行再创造,才能完成。不同的欣赏者,由于文化素质、音乐修养不一样,对同一部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联想也不一样,尤其是那些抒情的无标题音乐,给予欣赏者非常宽泛的联想空间。因此,在欣赏中会出现很大的差异。英国音乐家柯克在《音乐语言》一书中,曾经以贝多芬的“第七交响乐”第二乐章的欣赏为例:“一部分人在其中似乎感到深深的忧郁;另一部分人则感到是一首骂人的诙谐曲;第三部分人感到是一首具有压抑情绪的田园曲”。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说,由于音乐欣赏是一种能动反映,必然带有欣赏者主观的感情色彩,同作曲家创作这首曲子时的感受不可能完全一样,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不尽一致。当然,音乐内容的不确定性是相对的,不能因此而说音乐的内容不存在。不同的欣赏者大体感受是一致的。只是在内容上,不能确指是具体某一事物。只是具有宽泛朦胧的美感。音乐在内容上模糊性的特征能使欣赏者在欣赏中想象纵横驰骋,感知妙趣横生。
3.三度创造的自由性
音乐欣赏,首先需要作曲人员的精心创作,然后经过表演者的精湛演出,最后是欣觉者在欣赏过程中的理解和共鸣,通过这样的三次过程才能完成,称为三度创造。这一特征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可以在欣赏中驰骋上下五千年,穷尽天地人之感受,在音乐中尽情的喜怒哀乐,陶醉于情感的激流之中。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有时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些视觉画面,称为音画。例如“梁祝”中化蝶那一段,充满诗情画意和幻想色彩的音乐,仿佛使我们看到一对古代恋人双双化蝶、翩翩起舞的情景。
(三)通俗歌曲的审美
什么是通俗歌曲?通俗歌曲是通俗音乐的声乐表演形式。它是一种通俗易唱、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大众歌曲。通俗歌曲又称之为流行歌曲,它的结构大多比较精练、短小,歌曲旋律易唱易记,音域不宽。它有别于艺术歌曲和民间歌曲(富有特色的民歌),具有商业性、娱乐性、普及性和通俗性。通俗歌曲的特点是:
1.演唱的“口语”化
所谓“口语”化,就是在说话基础上的演唱,演唱时口语般的自然,语言和声音的高度融和一致。为实现这一特点,在演唱中更多地讲究咬字与吐词,强调子音到子音的作用,发声比较“靠前,集中”。通俗歌曲在这种亲切自然、坦率直露、载歌载舞的基础上进行演唱的特点,听起来使人感到耳目一新,清晰的吐词咬字,有时像和你对话,有时又象窃窃私语,与观众亲近而没有隔膜。
2.自然声音基础以及唱法的“多样性”
【课堂互动】
有人认为通俗歌曲不可能雅俗共赏,你有什么看法?
所谓自然声音基础,就是演唱者自身的嗓音基础,是指演唱者在自身嗓音条件下,没经过修饰和训练的声音上进行的演唱,比如直声、喊声就是具有这种特点的演唱。因自然声有它自己的音色特点,这种演唱听起来纯朴而真切,是通俗歌曲演唱的又一特色。由于通俗歌曲的演唱有自然声的特色,那么在唱法上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完全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在自身的演唱上注重条件上的“扬长避短”。只要是歌曲表现的需要,用“直声”、“喊声”、“气声”、“轻声”乃至沙哑破裂之声都是可以的,只要能充分地、完整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如气声唱法,直声唱法,喊声唱法,沙哑破裂声演唱,说唱型,载歌载舞型等等。
3.歌词内容的广泛性
任何歌词的内容都是那个时代人们对社会生活与审美情趣的反映,而通俗歌曲大众化、通俗化的特色决定了它在这方面有着更深的优势。它的歌词所表达的内容较之其它门类要更广阔、更具多层面。就拿当代的作品来说,既可表现赞美祖国的崇敬之情,也可表现爱情乃至失恋而黯然伤神;既可表现重大革命历史的题材,也可表现生活底层的凡人心事;既可表现深沉凝重,也可表现小儿稚气;既可表现柔美甜蜜,也可表现痴狂刺激;甚至还可以是一串近乎口语式的表现,乃至几声呼喊或叹息。歌词的触角可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多个角落,以及人们心灵世界的微小悸动。
4.音乐旋律的灵活性
通俗歌曲的音乐旋律不受某一种音乐风格的束缚,有很强的容纳性与灵活性。有体现古典音乐平和与典雅风格的,也有展示民间音乐粗犷豪放或柔美、细腻风格的,还有以某种戏曲、曲艺音调为素材而创作的作品。而更多的则是依据唱词内容,找准音乐主题,激发创作灵感而谱写出来的风格各异的旋律。有音乐质朴、结构简单、音域不宽、平易上口、便于流传的,也有结构较复杂,音域较宽,并有一定高难度的。
(四)音乐艺术与护理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人类共有的语言,它能影响人们的思维、身体和情感,为人们提供娱乐,带来美感。音乐和歌声能提高多种病症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社交能力,缓解躯体和精神痛苦。在生理上,音乐能引起呼吸、血压、心脏跳动以及血液流量的变化。有一些类型的音乐还能达到松弛身心和舒缓疼痛的效果。
音乐疗法是科学且系统地运用音乐的特性,通过音乐的特质对人的影响,协助患者在疾病或残障的治疗过程中达到生理、心理、情绪的整合,并通过和谐节奏,刺激躯体、肌肉,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使患者在疾病或医疗过程中身心改变的一种治疗方式。
【课堂互动】
对于缺乏音乐欣赏情趣的患者,怎样进行音乐疗法?
研究表明,患者倾听温馨舒缓的音乐,能缓和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促使情绪镇静,减轻压力反应,达到宣泄情感、放松的效果,减少和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轻松的音乐能使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减轻呼吸困难和焦虑。音乐能促进人和自然界、宇宙的和谐,使人放松,这时人体自然蕴藏的免疫力就被激发出来。例如,机械通气的患者常常产生紧张,而紧张又能刺激能量和氧气的消耗,音乐疗法既无任何不良反应又有助于患者放松,利于康复。手术能引起患者强烈的应激反应,音乐疗法也是围手术期患者的良好辅助治疗手段。患者静听安详的音乐后,收缩压明显降低,焦虑和抑郁明显改善,在临床辅助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如恶心、呕吐是临床化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单纯采用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而辅助采取音乐疗法后,疗效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再者,音乐疗法对于癌症患者的疼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可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音乐疗法时,护理人员要事先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情绪状态以及对音乐类型的喜好,协助患者及家属了解音乐疗法的益处,介绍相应音乐的背景材料,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配合。音乐的选择应该个性化,不能千篇一律。音乐疗法前最好有一个不同类型音乐的“音乐库”,有声乐,有器乐,有现代的,有古典的,有摇滚的,也有轻松悦耳的音乐及乡村音乐等等。针对不同病情、不同性格的人采用相应的音乐。如悠扬、沉静的乐曲对多愁善感、消化不良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曲调高亢、铮铮有力的音乐能发泄心头郁闷、摆脱悲痛;旋律活泼、欢快的曲调能振发精神,可用于情绪悲观的患者;柔和舒缓的曲调能镇静安神,可用于烦躁失眠等患者。
音乐疗法无痛苦,无不良反应,是临床护理人员可单独提供的辅助性治疗措施。随着整体化护理的开展,护理工作已不仅仅限于患者躯体的康复,更包含了心理的健康。音乐疗法的开展,既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与音乐修养,又能增加护理工作的快乐,同时又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提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