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英敛之又捧了吕碧城一把。他真是她生命中的贵人。没有英敛之,就没有紫气冲天的吕碧城。“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英敛之显赫的家世背景,广阔的人脉,竭力的支持,把吕大才女迅速捧上云端。这是吕碧城的幸运。即使今天,女人想成事,尚需男人支持,何况当时?我无意缩小女人自身的能量,但在一个男权社会,确是如此,几乎必然。
吕碧城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她认为智慧对女人更重要,认为女学的责任正在启迪学生的智慧,而要提升智慧,受教育是必由之路。她在《论提倡女学之宗旨》中说:“女学之倡,其宗旨总不外普助国家之公益,激发个人之权利两端。”
吕碧城认为,女学旨在培养“对于国不失为完全之国民”,“对于家不失为完全之个人”的新女性,如此自是贤妻良母。她主张以德为本,德智体兼顾,提高综合素质。她亲自授课,既讲国学又讲新学。她是新女性,但她本人受国学浸润很深,所以不忘根本,坚守传统的道义精神。这是吕碧城与当时许多背叛家庭和传统的“娜拉”们的区别。
如今来看,吕碧城的教育理念,与强国梦想相连。如此胸中有大气象的女子,选择她做女学校长实是不二人选。
吕碧城一干就是八年,为推动中国女性教育不遗余力。她希望自己的学生都是人才,长在还能教好下一代,“为一个文明社会的将来尽各自的力量”。邓颖超、刘清扬、许广平、郭隆真、周道如等,她们都听过吕碧城的课。
吕碧城是当时很多年轻人崇拜的偶像。后来南社著名诗人的陈庚白说,就是吕碧城的粉丝。当年他久慕吕碧城的大名,专门前往女子学堂,想一窥其风采。后来成为总统府秘书的沈祖宪,称吕碧城为“北洋女学界的哥伦布”,赞赏其“功绩名誉,百口皆碑”。
民国成立后,北洋女子公学停办(后改为河北女子师范学校),吕碧城离职。1912年,袁世凯当国时,吕碧城还被聘为总统府机要秘书,后又担任参政,经常出入新华宫。
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女子,能够如此风光,实在是凤毛麟角了。
最后的女词人
吕碧城幼承家训,才气逼人,自小表现出过人的才华。到《大公报》后,她如鱼得水,才华尽现,名满天下。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其作品更显淳厚。她的文字或婉约,或激昂,都尽显其个性,形成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喜爱,也因此成就其“民国第一才女”的美名。
很喜欢吕碧城的《一枝春》:
深院愔愔。破苔痕,寂寞独寻幽径。东风僝僽,还共晚烟吹暝。缟衣轻曳,问谁向、玉阑偷凭。惊认作、粉魅窥人,却是老梅摇影。
孤芳素心堪印。奈花非解语,闷怀难讯。疏枝残雪,寒到翠禽都噤。低徊往事,忆情话、小窗灯晕。知甚处、驿使重逢,暗香折赠。
描摹细腻,用词精到,意境优美,令人叹赏。在这首词里,有传统的婉约,但却没有哀怨,寂寞中有一种贞静之美。
1915年,因为看不惯官场的丑态,吕碧城辞官,携母亲南下上海,下海经商,从事贸易。超高的名气,业已积累的人脉,善于公关经营的智慧,不几年就积下巨额财富,从此衣食无忧。然后,她孤身一人开始了周游世界之旅……
吕碧城曾两次旅欧,一次是1918年到美国就读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攻读文学与美术,兼为上海《时报》特约记者,留学四年间,她把自己在美国的见闻发回中国;一次是1926年只身漫游欧洲,长达七年,她同样把见闻写成《欧美漫游录》(又名《鸿雪因缘》),发回国内北京《顺天时报》和上海《半月》杂志发表。
吕碧城以中国旧体诗词的形式,描摹外国风土人情,新鲜又不失亲切,十分讨国人喜欢,因此,她的许多诗词脍炙人口,传诵一时。
在她的《解连环》中,她如此描写巴黎的铁塔:
万红深坞。怕香魂易散,九洲先铸。铸千寻、铁网凌空,把花气轻兜,珠光团聚。连袂人来,似宛转、蛛丝牵度。认云烟缥缈,远共海风,吹入虚步。
铜标别番旧谱。借云斤月斧,幻起仙宇。问谁将、绕指柔网,作一柱擎天,近衔羲驭?绣市低环,瞰如蚁、钿车来去。更凄迷、斜阳写影,半捎蒨雾。
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自十二岁那年看到吕碧城的才华后,樊增祥就持续关注这位才女。晚年,他还亲自编辑了吕碧城的诗词,对其中一首《浪淘沙》十分欣赏,我们摘录如下:
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夜深听雨小红楼。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
临远怕凝眸,草腻波柔。隔帘咫尺是西洲。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替人愁。
樊先生在旁边专门批注道:“《漱玉》(李清照曾著有《漱玉词》)犹当避席,《断肠集》(宋代才女朱淑真词集)勿论矣。”评价如此之高,可见吕碧城的才华。
看吕碧城的词,唯美、超拔、瑰丽,意境丰富,气势雄奇,感情饱满,见识过人,有着别样的魅力。她写天然的日出、火山、雪湖、海涛,又写人文的铁塔、网桥、飞艇、自由女神,甚至写雨衣、冰湛淋,都那么自然,给人时代和现场感。这使得词由风花雪月和儿女情长,转现出更丰富的内容,展现出新境界。这当是她对词的一大贡献。
其词作造诣很深,可谓字字珠玑,行文流畅自如,被誉为“凤毛麟角之才女”,时人有言:“男有李叔同,女有吕碧城”。吕碧城的词作收在《吕碧城集》、《信芳集》、《晓珠词》、《雪绘词》、《香光小录》等诗词集里,其代表作被近代词学理论家龙榆生收入《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评论家陶杰说:吕碧城的词“并非首首闺秀纤巧,而是烙印了时代的烽烟。手笔婉约,别见雄奇,敏感玲珑,却又暗蓄孤愤。”有的评论家甚至将她与陈后主、李清照并列,称吕碧城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
吕碧城是新女性,个性豪放,特立独行,着装大胆,时尚入流,后来甚有完全西化的倾向,但写作上,她对“五四”以来的白话文不以为然,坚持旧体诗词创作。以她的功底,倘若以白话文写作,成就定远超后来的许多女作家。但吕碧城不为之,她现代但更传统,她明白传统的价值。少年成名的她,阅尽千梵后,早已看透名利,岂肯以白话文赚名!
今天,看吕碧城的一阙《破阵乐》,把阿尔卑斯山写得那么美:
混沌乍起,风雷暗坼,横插天柱。骇翠排空窥碧海,直与狂澜争怒。光闪阴阳,云为潮汐,自成朝暮。认游踪、只许飞车到,便红丝远系,飙轮难驻。一角孤分,花明玉井,冰莲初吐。延伫。
拂藓镌巌,调宫按羽,问华夏,衡今古。十万年来空谷里,可有粉妆题赋?写蛮笺,传心契,惟吾与汝。省识浮生弹指,此日青峰,前番白雪,他时黄土。且证世外因缘,山灵感遇。
遗憾的是,这首词竟成为吕碧城词作的绝响。
吕碧城逝世后,各界无不痛惜,纷纷悼念,其中有一首诗曰:
白地才媛吕碧城,通今博古一精英。
诗文融贯中西外,四海五洲扬盛名。
今天的我们,也只有从她遗世的诗文中,了解这位民国的第一才女了。
天涯有故人
20岁的《大公报》主笔,23岁的女子公学校长,30岁的总统府秘书,35岁的女老板,家世、才华、美貌,真是风华绝代,绝无仅有。
一般人眼里,强女子相貌多一般,但吕碧城才貌俱佳。看其照片,眉目清秀,风姿卓绝,气质不俗,眉宇间知性练达,又不失女性妩媚。她的美,洒脱而自信,热烈而富丽,是真正大家闺秀范儿,绝非羞答答的小家碧玉或邻家女孩可比。气场很大。时人赞她“天然眉目含英气”、“冰雪聪明芙蓉色”,苏雪林赞她:“美艳有如仙子”。
如此有才华的吕碧城,她的内心世界一定丰富;这样光彩照人的吕碧城,她的感情生活一定也很精彩。
然而,无论我们有多少猜测,实际的情况是:吕碧城终身未嫁,孤独终老。
总是认为,才女们才情非凡,内心世界比一般女子更加丰富。尤其是爱情,心中定然犹如梦幻般美丽,它的感情生活也当如万花筒一般绚丽多姿。
中国传统诗词中,爱情的风景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词,闺怨、离愁、征夫、思乡,或婉约或豪放,处处可见才子佳人,相思如流,不绝如缕。才子佳人之绝配,由词延至戏剧。每个国人心中,都有个才子佳人梦。都说少年即是诗。阅词无数的吕碧城,想必少女时就有个才子佳人梦。及至后来成名于《大公报》,做女校校长、总统府秘书、女商人,角色不断变幻,但爱词之心不变,是否可以理解为:她始终不肯放弃那个最初的梦?
我想,外表给人强悍的吕碧城,骨里终有女儿的婉约。
少女时,她纯洁无暇,心事是秘密;《大公报》主笔时,她青春逼人,文章似锦绣,美艳如仙子,心事正难猜;出任女校校长、袁世凯政府咨政时,她知性干练,高高在上,感情事更为隐秘;下海经商成巨富,她穿着孔雀服,牵着宠物狗狗,趾高气扬,骄傲似公主;人过而立时,她寻寻觅觅,心事正难将息;再之后,她孤身一人,漫游世界,皈依佛门,历尽沧海,除却巫山,往事如烟,风过无痕,才女兼佛门居士的心事,外人更难解其一二。
吕碧城一生的情事,与她光鲜的形象和成就相比,显得讳莫如深,神秘莫测。这多少显得与她的形象不符,不免令关心她的人失望。吕碧城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简单。在她开朗率真的外表下,终给人一种难以看清的疏离感和高傲的距离感。在感情上,吕碧城无疑是复杂的。那么,她有爱过吗?谁曾进入她隐秘的内心?
吕碧城盛年出名,人生得意,光彩照人,那样的年龄,怎能不怀春?但就现有资料看,无从找到确切的答案,我们只能做一些捕风捉影的推理,或者说揣测。
新女性吕碧城,才貌双全,有身份,名气大,打扮新潮,夸张出位,在各大聚会场合出尽风头。她非腆腆的害羞女,按现在话说,她更懂得包装炒作自己。一次,她穿了件袒胸露背的“孔雀服”,惊艳全场,有人形容:“着黑色薄纱的舞衫,胸前及腰以下绣孔雀翎,头上插翠羽数枝,美艳有如仙子”。吕碧城做诗填词,与名流们诗词唱和;她养着芙蓉鸟和宠物狗;好跳舞、喝咖啡,活的是中西结合的生活,精致而有品位,比当代白领小资们的生活毫不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