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5800000031

第31章 先秦学术概论(3)

原文曰:读古书固宜严别真伪,诸子尤甚。然近人辨诸子真伪之术,吾实有不甚敢信者。近人所持之术,大要有二:(一)据书中事实立论,事有非本人所能言者,即断为伪。如胡适之摘《管子·小称》篇记管仲之死,又言及毛嫱、西施;《立政》篇辟寝兵兼爱之言,为难墨家之论是也。(二)则就文字立论。如梁任公以《老子》中有偏将军上将军之名,谓为战国人语;又或以文字体制之古近,而辨其书之真伪是也。予谓二法皆有可采,而亦皆不可专恃。何则?子为一家之学,与集为一人之书者不同。故读子者,不能以其忽作春秋时人语,忽为战国人之言,而疑其书之出于伪造。犹之读集者,不能以其忽祖儒家之言,忽述墨家之论,而疑其文非出于一人。先秦诸子,大抵不自著书。今其书之存者,大抵治其学者所为,而其纂辑,则更出于后之人。亡佚既多,辑其书者,又未必通其学。不过见讲此类学术之书,共有若干,即合而编之,而取此种学派中最有名之人,题之曰某子云耳。然则某子之标题,本不过表明学派之词,不谓书即其人所著。与集部书之标题为某某集者,大不相同。书中记及其人身后之事,及其文词之古近错出,固不足怪。至于诸子书所记事实,多有讹误,此似诚有可疑。然古人学术,多由口耳相传,无有书籍,本易讹误;而其传之也,又重其义而轻其事。如胡适之所摘庄子见鲁哀公,自为必无之事。然古人传此,则但取其足以明义;往见者果为庄子与否,所见者果为鲁哀公与否,皆在所不问。岂惟不问,盖有因往见及所见之人,不如庄子及鲁哀公之著名,而易为庄子与鲁哀公者矣。然此尚实有其事。至如孔子见盗跖等,则可断定并其事而无之。不过作者胸中有此一段议论,乃托之孔子、盗跖耳。此则所谓寓言也。此等处,若据之以谈史实,自易谬误。然在当时,固人人知为寓言。故诸子书中所记事实,乖谬者十有七八,而后人于其书,仍皆信而传之。胡适之概断为当时之人,为求利而伪造,又讥购求者之不能别白,亦未必然也。说事如此,行文亦然。今所传五千言,设使果出老子,则其书中偏将军上将军,或本作春秋以前官名,而传者乃以战国时之名易之,此如今译书者,于书中外国名物,易之以中国名物耳,虽不免失真,固与伪造有别也。又古人之传一书,有但传其意者,有兼传其词者。兼传其词者,则其学本有口诀可诵,师以是传之徒,徒又以是传之其徒,如今瞽人业算命者,以命理之书,口授其徒然。此等可传之千百年,词句仍无大变。但传其意者,则如今教师之讲授,听者但求明其意即止,迨其传之其徒,则出以自己之言。如是三四传后,其说虽古,其词则新矣。故文字气体之古近,亦不能以别其书之古近也,而况于判其真伪乎?明于此,则知诸子之年代事迹,虽可知其大略,而亦不容凿求。若更据诸子中之记事,以谈古史,则尤易致误矣。诸子中之记事,十之七八为寓言;即或实有其事,人名地名及年代等,亦多不可据;彼其意,固亦当作寓言用也。据此以考事实,苟非十分谨慎,必将治丝益棼。今人考诸子年代事迹者,多即以诸子所记之事为据。既据此假定诸子年代事迹,乃更持以判别诸子书之信否焉,其可信乎?一言蔽之,总由不知子与集之异,太重视用作标题之人而已。

以上皆《论读子之法》原文。此外尚有一事宜知者,曰:“先秦之学纯,而后世之学驳。凡先秦之学,皆后世所谓专门(此谓专守一家之说,与今所谓专治一科之学者异义);而后世所谓通学,则先秦无之也。”此何以故?曰:凡学皆各有所明,故亦各有其用。因人之性质而有所偏主,固势不能无。即入主出奴,亦事所恒有。然此必深奥难明之理,介于两可之间者为然。若他家之学,明明适用于某时某地,证据确凿者,则即门户之见极深之士,亦不能作一笔抹杀之谈。此群言淆乱,所以虽事不能免,而是非卒亦未尝无准也。惟此亦必各种学问,并行于世者已久,治学之士,于各种学问,皆能有所见闻而后可。若学问尚未广布,欲从事于学者,非事一师,即无由得之;而所谓师者,大抵专主一家之说,则为之弟子者,自亦趋于暖姝矣。先秦之世,学术盖尚未广布,故治学者,大抵专主一家。墨守之风既成,则即有兼治数家者,亦必取其一而弃其余。墨子学于孔子而不说,遂明目张胆而非儒;陈相见许行而大说,则尽弃其所受诸陈良之学,皆是物也。此杂家所以仅兼采众说,而遂足自成为一家也。(以当时诸家皆不能兼采也。若在后世,则杂家遍天下矣)

职是故,治先秦之学者,可分家而不可分人。何则?先秦诸子,大抵不自著书;凡所纂辑,率皆出于后之人。(张孟劬尝以佛家之结集譬之)欲从其书中,搜寻某一人所独有之说,几于无从措手;而一家之学,则其言大抵从同。故欲分别其说属于某人甚难,而欲分别其说属于某家则甚易。此在汉世,经师之谨守家法者尚然。清代诸儒,搜辑已佚之经说,大抵恃此也。(试读陈氏父子之《三家诗遗说考》《今文尚书经说考》,即可见之)故治先秦之学者,无从分人,而亦不必分人。兹编分论,均以家为主。一书所述,有兼及两家者,即分隶两家之下(如《墨子》中论名学者,即归入名家之中),诸子事迹,但述其可信者;转于其书之源流真伪,详加考证焉,亦事所宜然也。

第六章 道家

第一节 总论

道家之学,《汉志》云:“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实为道家最要之义。《礼记·学记》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又曰:“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其所言者,为君人南面之学可知。而其下文云:“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又曰:“君子大德不官,大道不器。”此即“清虚以自守”之注脚。世惟不名一长者,乃能兼采众长;亦惟不胶一事者,乃能处理众事。故欲求用人,必先无我。司马谈称道家之善曰:“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又曰:“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盖谓此也。至于卑弱以自持,则因古人认宇宙之动力为循环之故。《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此言宇宙之本,惟是动力,而其动之方向为循环也。惟自然力之方向为循环,故凡事无不走回头路者,而盛强绝不足恃。故曰“反者道之动”,又曰“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又曰“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夫如是,故有祸福倚伏之义。故贵知白守黑,知雄守雌。此盖观众事而得其会通,而知柔弱者可以久存,刚强者终必挫折,遂乃立为公例。所谓历记成败存亡祸福者也。内“清虚以自守”,外“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尽于此矣。此《汉志》所谓“秉要执本”者也。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云:“老子,周守藏室之史也。”《索隐》云:“藏室史,乃周藏书室之史也。”又《张苍传》:“老子为柱下史,盖即藏室之柱下,因以为官名。”又《张丞相列传》:“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集解》:“如淳曰:方,版也,谓书事在版上者也。秦以上置柱下史,苍为御史,主其事。”《索隐》:“周、秦皆有柱下史,谓御史也。所掌及侍立恒在殿柱之下。故老子为周柱下史。今在秦代亦居斯职。”案《汉书·百官公卿表》:“御史大夫,秦官,掌副丞相。有两丞,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如《索隐》言,藏室柱下为一官,实即御史,则老子所居,似即中丞之职。然此语殊难定。《史记·萧相国世家》云:“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此图书,即《汉表》所谓图籍,指地图户籍言。盖何之所收止是,其所谓秘书者,则委而去之矣。然《汉志》所谓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者,实当在秘书之中也。窃疑藏室所藏,正是此物。所谓道德五千言者,实藏室中之故书,而老子著之竹帛者耳。(参看下节)今姑弗论此,而道家出于史官之说,则信而有征矣。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而御史大夫,掌副丞相,皆总揽全局,与他官之专司一事者不同。其能明于君人南面之术,固其所也。

职是故,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专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汉志》抑之儒家之下,非也。今分论诸家,以道家为首。

第二节 老子

道家之书,传于今者,以《老子》为最古。《汉志》所著录者,有《黄帝四经》《黄帝铭》《黄帝君臣》《杂黄帝》《力牧(黄帝相)》《伊尹》《辛甲(纣臣)》《周训》《太公》《鬻子》,皆在《老子》前。然多出于依托。今《列子·天瑞》篇引《黄帝书》二条,黄帝之言一条,《力命》篇亦引《黄帝书》一条。《天瑞》篇所引,有一条与《老子》书同,余亦极相类。今《老子》书辞义甚古(全书皆三四言韵语;间有散句,盖后人所加;与东周时代之散文,截然不同。一也。书中无男女字,但称牝牡,足见其时之言语,尚多与后世殊科。二也);又全书之义,女权皆优于男权,俱足征其时代之早。吾谓此书实相传古籍,而老子特著之竹帛,或不诬邪?其书出于谁某不可知(亦不必成于一人),然必托诸黄帝,故汉时言学术者,恒以黄、老并称也。(黄老之学,后来为神仙家所附会,乃有疑黄非黄帝,老非老子者,非也。参看第十五章附录三自明。《论衡·自然》篇:“黄者黄帝也,老者老子也”,此《汉书》所谓黄、老者,即黄帝、老子之确证)《史记》云:“老子,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汉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地本属陈,陈亡乃入楚,或以《史记》楚人之言,遂断老子为南方之学,与孔子北方之学相对,则大非。(此说始于日本人,梁任公《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引之。袭其说者颇多。柳翼谋已辨之矣)姑无论苦县本非楚地;即谓老子为楚人,而其所学,为托诸黄帝之学,其必为北方之学可知。《史记》云:“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此关或以为函关,或以为散关,难定;要未必南行之关。即谓为南行之关(或以令尹为楚官名,有此推测。然古人著书,多以后世语道古事;亦多以作者所操之语易本名。此等处,皆难作诚证也),而老子学成而后南行,亦与其所著之书无涉也。孔子曰:“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此南方指中国,北方指北狄言,非以江河流域对举也。春秋时河域之国,曷尝有“衽金革,死而不厌”之俗?吴、楚皆称慓悍,又曷尝能“宽柔以教,不报无道”邪?

老子行事,不甚可考,惟孔子问礼于老子,古书多载之。《礼记·曾子问》,载老聃之言数条,皆涉礼事,足为孔子问礼之一证。或以《老子》书上道德而贱仁义,尤薄礼,因疑此老聃与作五千言者非一人,亦非。知礼乃其学识,薄礼是其宗旨,二者各不相干。犹明于法律者,不必主任法为治,且可尊礼治而薄法治也。不然,古书载此事,何不曰问道,而皆曰问礼邪?《史记》云:“莫知其所终”,而《庄子·养生主》篇,明载老聃之死。或老子事迹,史公有不备知;或《庄子》书为寓言,难定。要《史记》之意,必非如后世神仙家之所附会,则可断也。下文又云:“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复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此百余言,乃后人记识之语,混入本文者。他不必论,“世莫知其然否”六字,即一望而知其非西汉人文义矣。(古书为魏、晋后信道教者窜乱亦颇多。《史记·自序》,载其父谈《论六家要指》,末曰:“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与上文全不相涉,亦信神仙者记识之语,混入本文者也)

《史记》云:老子著书五千余言,与今书字数大略相合。此书古代即多引用阐发之者,其辞句皆略与今本同(近人杨树达辑《老子古义》一书,极可看),可知今书必多存旧面目。故老子之行事,可征者甚鲜,面其书则甚可信也。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百家姓·三字经)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百家姓·三字经)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世界文化生活百科

    世界文化生活百科

    智慧创造着文明,知识丰富着社会,好像太阳和月亮,照亮我们绿色的地球。
  •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大学者,他晚年曾写出一系列谈东方文化将重现辉煌的文章,体现了他长期思考义理之学的结果。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主张文化起源多元论、文化交流论,认为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方式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分析思维方式。《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季先生对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对于理解季羡林先生的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
  • 奇险天下:华山(文化之美)

    奇险天下:华山(文化之美)

    华山名胜数不胜数,自山麓至绝顶,庙宇古迹,天然奇景,处处可见。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不仅山峰雄伟惊奇壮观,而且还是道教名山,从古至今,有多位学者在华山开馆受徒,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游览,留下了许多赞咏的诗篇。自隋唐以来,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千余处。
  • 神奇的想象:南北欧作家与中国文化

    神奇的想象:南北欧作家与中国文化

    书中主要内容有:欧洲人眼中的中国,中国文化和文学在荷兰的传播,中国文化在北欧的传播,易卜生在中国,意大利作家与中国文化等。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再回国企

    重生之再回国企

    一个在国企打拼了几年的热血青年重生回到了自己刚刚毕业的那天……
  • 这些年你过得还好吗

    这些年你过得还好吗

    每个人都有一段遗憾的往事,放手现在,趁你的青春还在,不要等到逝去时,才后悔莫及。爱情其实就在你的身旁,但是看不见摸不着,当只有你下定决心去努力时,它才会出现在你的眼前。如果,时光能够倒退,你愿意回到哪一年?那些年?这些年…
  • 谁说不让在一起

    谁说不让在一起

    和林凛是在高一的教室里认识的,他很“厉害”,所以·······1、在一开始,裴依输了。【哎,裴依是吧?叫你依依行吧?听她们都这么叫…我是林凛,你可以叫我凛哥,嘿嘿】【小依,你最讨厌哪门课?我最讨厌历史…那老师天天挖鼻孔…哎,你都用哪个指头挖鼻子?】···········2在“交往中”,裴依也输了。裴依就见林凛站出来了,很正义,说的也义正言辞:“哎哎哎……让你们来帮她练习多说话,也别都一个时间段过来啊!”``````````````````裴依纠结了,遇到他是幸运还是不幸?绝对搞怪----带你闹个够。(注:之前有整整一个多月登不上起点。。导致这么久没更新,希望见谅,今后不出意外一天一更。。。谢谢一直支持本书的亲们!)
  • 羌希暗夜之夫君快到碗里来

    羌希暗夜之夫君快到碗里来

    “你就是灵界的耻辱!”她是被老灵王定为最卑贱的族人,在灵界遭受着白眼和嘲讽。遇见他,不知是命运的眷顾还是作弄。护法?灵杖的主动契约?魔王示爱?寻找河罗门?只是为了离他更近。越靠近他,为什么身世的秘密就越多人知晓?!大战四起,神兽被灭,被追杀,,封印被冲破,她觉醒与四界为敌。他说:谁敢伤害她的性命,我便让谁陪葬!谁敢拆散我们,我就吞了谁的祖魂!这一世,下一世,生生世世,她都是我的妻!
  • 鸳鸯钟

    鸳鸯钟

    【鸳鸯钟】文案:执笔画沙,画不尽一世芳华。?蒹葭共话,话不尽一世暗哑。?且听风吟,吟不尽一世情深。如果当初知道你的名字背后隐藏这么多故事,我会早点来到这个世界拥抱你,因为我不忍心让你在黑暗的角落孤独这么久,夙风吟,谢谢我还来得及拥抱你。如果当初知道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个你,我会穿越一切阻碍把你接回来,因为我在这个世界上呆这么久就是想找到你,你是与我共华发的人啊。云画沙,谢谢你还愿意拥抱满身狼藉的我。必须说明一下,《鸳鸯钟》这是一首词,不是本人创作。
  • 属于你我的独特青春

    属于你我的独特青春

    青春是演奏着属于我们的乐章,似水流年的岁月匆匆而过,难免会让我们觉得有些遗憾。每个人的青春都是那么的独特,文中讲述一群热爱Cosplay年轻人,他们各自性格迥异,聚在一起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着,在别人的眼里他们是一群疯子或者神经病。但是他们始终都坚信着自己的信念,无论何时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放弃。让我们期待属于他们的独特青春,同时也会让大家了解到热爱Cosplay的Coser们真实世界......ps:请大家多多支持一下我的新作品《爱情微定律》链接:http://novel.hongxiu.com/a/921756/
  • 五行雷神决

    五行雷神决

    我是一个大一新生,从小很热爱文字,现在我想写一部属于自己的书,我对作品没有过多的介绍,我相信,我的作品内容高于我的介绍希望贵网能够给我一个发展的机会,我相信我会做得更好的作品的大概介绍:序言:神域破碎,百族覆灭,域外之人,无意之中来到破碎之地。在这门派林立的强者世界里,他踏着强者的尸体,一步步走向这个世界的巅峰。。。。
  • 爱与校花同行

    爱与校花同行

    一个小人物,一个可爱漂亮的校花,当一个小人物喜欢上一个校花会怎样呢?会追到她吗?而且其中还有另外一个喜欢恶搞的校花老喜欢在他们之间捣乱。那她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 高冷帝君:我不是萝莉

    高冷帝君:我不是萝莉

    当网游大神变成凡人废柴......Ohmygad!我的神级丹药呢?我的四大神兽呢?我的极品装备呢?QAQ还好还好,都还在......^ω^可是,这等级限制是怎么一回事啊喂?!(掀桌)哼,大不了从头再来!嘿嘿,我有作弊神器在手,这点小麻烦算什么?废柴也可以成为大神,只要抱大腿!而她,将会一步步的踏上那巅峰!【本文灵感来自飒漫乐画连载漫画风起苍岚】
  • 一生一世:异世情缘

    一生一世:异世情缘

    东方木木在现代本是职场小白领,过着太阳不晒雨淋不着的幸福小日子,可是谁知一觉醒来却穿越到不为人知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