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颈旋转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导引类被动运动,以双手的密切配合着力于颈项部的手法之一。此法应用广泛,临床常被伤科按摩流派用于顺理肌筋,正骨按摩流派用于复位捺正,经络脏腑按摩流派用于通经活络等。目前一些单位正根据力学原理,进一步研究计算有关旋转的角度、牵引重力、持续时间等精确数据,通过这些科学研究,将会使本法更加完善。
还有一些治疗方法可采用。病人取坐式,施以提法,医者站于病人对面,双手轻轻将病人头部抱定,然后带动头部做前倾、后仰和左右扭转活动,最后做划圈形转动,再轻轻向上提伸。作用是活利关节,通经活络。主治颈部活动受限、疼痛、肩胛痛、头涨等。
患者仰卧,头部探出床边外,助手用双手扳住患者双肩,术者坐在患者头前方,一手托扶枕骨下方,一手抱住下颌体与助手沿颈椎纵轴稍后方(轻度仰头)做对抗牵引,力量由小到大,然后在维持牵引的情况下使头做左或右旋转动作,左右旋转的度数通常不超过45°,称牵引旋转法。
医生双手托下颌,轻轻拔提颈部并摇晃之,称拔颈摇晃法。在拔伸颈部的基础上,视患者忍耐程度,逐渐向左向右旋转(经检查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慎用),称左右旋转法。患者取俯卧位,头颈部离开床边,由助手一人抱住患者双肩,医生取低坐位,双手抱患者头颈与助手做对抗牵引,力量由轻到重,逐渐加大牵引力量,最后再由重到轻结束,时间约10分钟,称手法牵引法,此为关键手法。
扳肩法
●定义
以力导引患者肩关节做过伸位的活动后施以推按,以增加肩关节的活动范围,称为扳肩法。临床分为:后伸扳肩法、上举扳肩法、外展扳肩法、内收扳肩法、旋内扳肩法、旋外扳肩法。常用的为外展与内收扳肩法。
●操作要领
外展扳肩法时患者正坐位,术者先于患肩疏揉捏拿,然后将患臂搭于术者自己的肩上,术者以半蹲位双手将肩抱拢导引摇动,再逐渐直立,并用双手同时下按肩部,最后予以疏揉手法结束操作。
●注意事项
操作需缓慢进行,先以疏揉松肩,再以巧力扳之,避免重力。体弱患者慎用,老年骨质稀疏者禁用。
●功效
滑利关节、通经活络、解除粘连、消炎止痛、顺理肌筋。
●主治
肩关节周围炎、局部粘连、肩头节阵伤、颈椎病引发的肩颈症(对于肩周炎施以手法后应嘱患者坚持功能锻炼)。
●按语
扳肩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导引类被动运动手法之一,主要用于肩部,临床上常被伤科按摩流派、正骨按摩流派所采用。
屈肘扳肩法,术者站在患者的患侧稍后方,一手搭肩,一手握腕部,拿握之手做环转动作,由小到大,又称摇法。然后术者拿腕之手的前臂托起患者前臂内收,患者之手搭在健侧肩上,再由健肩绕过头顶到患肩,反复环绕5~7次,在此时搭肩之手用大拇指及食指拿捏患肩。
侧卧扳肩法,术者一手按住患者第四、第五腰椎,另一只手扳起对侧肩部,双手同时交错用力左右各做1次。
扳肩法,医生右手掌按压突出部,左手扳起患者右肩,向内上方提拉,力量由小到大。治疗手法是患者坐位,术者立于患侧,一手托其患肘部,一手握住患手腕,使臂内旋屈肘,手掌向后触健使肩膀,术者并微加扳拉力,再以患肢屈肘,前臂贴胸,患侧手贴健侧肩膀,并稍加推按力。
扳肩摇转法,医者立于患者后外侧,左侧手掌按压肩部,右手按住患者腕部先向下拔伸施以扳法,在拔伸下将患肢前屈、外展及后伸到最大限度,以患者无法忍受为止。
屈伸法
●定义
以力于伸而无法屈之关节施用推、按为屈法,于屈而无法伸之关节施用牵、托(挺)为伸法两者交替缓慢而持续着力于施部位进行操作,称为屈伸法。
●操作要领
患者坐位或卧位,术者一手握于患者僵直之关节远端,另一只手扶于僵直关节之屈侧或背侧后,医者双手协同持续、缓慢持续着力做牵、托(挺)伸拉或推、按屈压的反复被动引伸导引运动手法,使僵直之关节逐渐能够自然屈伸运动,以患者没有明显疼痛刺激感并恢复自主运动为宜。此法用于肩、肘、腕、膝等关节。
●注意事项
操作中禁止重力扯动,体弱者及骨性关节病者慎用,老年患者禁用。
●功效
滑利关节、解除黏连、舒筋活络。
●主治
关节黏连、关节错位、关节半脱位、筋腱闪挫、关节骨性增生症。
●按语
屈伸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导引类被动运动的手法之一,有将屈伸法列入引伸法中。临床常用于伤科按摩流派的解除黏连,正骨按摩流派的整复固定等。
此外,医生运用双手握定某个关节的两端或一端部位,顺着关节本身的活动范围进行反复折曲、伸直操作的一种手法,可活利关节,分离黏连,消除关节功能障碍。
旋转屈伸法,术者一手拿肘部,大指按压在疼点,一手握其腕部,患者肘关节呈半伸屈拉,术者拿腕之手做旋转运动,同时在肘部之手的拇指在患处做点按手法,重复6~7次,然后屈肘,再将肘关节伸直。
屈伸合骨法,用于近关节处骨折,矫正前后移位,与提按手法配合进行。
屈伸展收法,此法是把骨折部邻近的关节进行屈曲、伸直或做内收、外展动作,通过肌肉舒缩运动的作用,带动骨折片复位或有利于骨折端稳定。如肱骨内髁骨折,通常可嘱伤员做伸展活动,多采用深屈肘位,但外髁骨折则采用半伸屈肘位,这样可使骨折片附着处的肌肉松弛,处于没有张力状态下,有利于骨折片复位稳定。
屈伸旋转法,术者双手握住肘关节,令握前臂的助手做旋前后反复动作几次,再改换肘关节前屈后伸等动作与旋转活动交替使用,活动范围由小渐大,动作由轻到重,勿用重力,使关节周围纤维黏连分离,直关节相当松动;鹰嘴与肱骨头完全分离。
平推法
●定义
以掌着力于施治部位推进,不旋不按,往返向前,称为平推法。临床可分为刨推法、侧推法及分推法。
●操作要领
患者坐位或卧位,医者以手掌面同时着力于施治部位,将力集中到着力手掌,交替或同时推进。用力须均匀、持续,手与着力施治部位要贴实,做到推于皮表,而作用于肌肤、脏腑。临床通常根据病情的轻重、病位的深浅、躯体的胖瘦来决定施力的大小。轻而不浮用于头面、颈项,重而不滞用于四肢。刨推法,形如推刨床,以拇指相对,余四指辅以着力两侧,同时着力向前,一推一进地反复操作。侧推法则以大、小鱼际或偏峰着力于施治部位推进,离点不离线,循经络而推之,或循经筋而推之。常用于头部、胸腹部及腰部。
●注意事项
推应用力深沉平稳,不可跳跃、拍打。
●功效
温经活络、祛郁除闷、活血止痛、健脾和胃、调和气血。
●主治
肝阳上亢、头晕头痛、肝郁气滞、胁肋胀满、肩背酸痛、腰腿楚痛、脘腹胀痛、消化不良、神经衰弱等。
●按语
平推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摩擦类手法之一,是用手的推动摩擦使局部组织的深层产生热感而治病。体表和组织内部通过平推产生的热度基本差不多,有时内部感到更热,这是因为往返的平推,影响到紧靠在体表的体液和“气”的循行速度使其流速加快。这样在组织内各层间引发了内摩擦,当这种作用在较浅的组织时,则可促进机体津液、血液的还流。这对调整机体的体液平衡是有一定作用的,在临床上对水肿具有一定的消肿效果,同时对卫气的循行也有很大帮助,因此能促进人体的抵抗能力。当在组织深层产生内摩擦时,则可使血液和血管气的流速发生变化,从而使气机通畅,起到通畅气血、疏通经络,增强组织功能活动的作用。同时内摩擦的作用,可促进和调整内脏生理活动,增强内脏的功能,其中尤其对促进胃肠活动的作用更为明显。
推则顺着肌肉的皮外纹理和骨骼的方向进行,不要杂乱。由里向外叫远心推,有行血通气,补益身体的作用。由外向内叫近心推,有化结散血,清理病邪的作用。
平推又称擦法,是内功推拿的手法之一。以腕关节伸直,使前臂和手掌接近相平,手指任其自然伸开,整个指掌贴在患者体表的一定治疗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为主,带动手掌做均匀的前后或上下的往返移动,推时应发力于臂,蓄劲于腕,肩部放松,腕部要灵活,肘关节要下垂而内收,并且必须注意,指掌要全部贴在被操作部位,推时不可向掌下用太大的压力,而要向前及向后推行,推动的幅度要大。
总之,平推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在临床内功推拿流派、脏腑按摩推拿流派、伤科按摩流派等均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了推拿流派、伤科按摩流派等均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了平推手法。
扳颈法
●定义
一手扶枕后,另手扶托下颌,双手配合使头颈左右放松自然摆动,并以寸劲儿突然向左或向右扳之,称为扳颈法。
●操作要领
患者正坐或仰卧位,颈项放松,略低头前倾,医者立于患者一侧(或头端床前),以一手扶其枕后,另手托其领下,双手协调用力使患者头项左右摆动。待颈项充分放松,以术者施术手下之感觉为准,决定施扳。施以巧力寸劲儿扳之(即突然加大左右手之力)。扳颈时使头部与颈部活动方向相反,方能达扳颈目的。此法主要用于颈项部扭伤及颈椎病。
●注意事项
施用扳颈法前需明确诊断,对严重高血压及血管疾病患者慎用。扳颈的角度不可超过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颈项强直的患者应逐渐施用手法加大活动范围,不可操之过急,强行施用。此法以扳法为主。
●功效
通利关节、舒筋活络、疏风散寒、通经通脉、消炎止痛、捺正肌筋。
●主治
颈椎病、颈椎小关节紊乱、颈风痛及颈肩综合征。
●按语
扳颈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导引类被动运动手法之一,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在国内外有不少报道,绝大多数是成功的、有益的,但也确有个别意外的报道,虽然极少但亦应引发临床大夫的极大重视。
以单手或双手扳之,不可死扳、死拿,应快而灵活,死扳死拿患者不易接受,应向活动受限的方向扳拿,扳颈法是扳法中的一种单扳法。主治颈部活动受限、落枕、颈椎病因颈椎病引发的肩臂手麻木症。
旋肘法
●定义
一手握患者手腕,另一只手扶患肘,用持腕手导引患腕内外旋动,称为旋肘法。
●操作要领
患者坐位或卧位,术者一手握患腕部,另一只手余四指扶患肘,拇指随施治部位旋肘施以推理之,用持腕手导引尺桡骨内外旋转(内旋称内掰筋,外旋称外掰筋)。充分旋转后,以握腕导引患肘关节屈伸。临床上根据肘关节的活动程度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旋转的方向、角度,或内旋,或外旋。
●注意事项
操作时必须在肘关节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避免重力,过伸旋转。
●功效
滑利关节、活血散淤、消炎止痛、解除黏连、捺正复位。
●主治
肘关节扭伤、肱骨外上髁炎、肘关节外伤后骨性肌炎、局部黏连、桡骨头半脱位等。
●按语
旋肘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导引类被动运动于肘关节的手法之一,临床常被伤科按摩流派用于顺理肌筋,正骨按摩流派用于复位归窠,小儿按摩流派用于整复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及治疗小儿虚寒证。此法的应用广泛,可作用于骨、筋、经络。
揉抖法
●定义
将揉法和抖法结合使用的方法,称为揉抖法。
●操作要领
临床分单手揉抖法和双手揉抖法。单手揉抖法:患者正坐,术者以一手握患者腕,另一只手自患者肩部顺序向下和缓地旋转揉抖,然后双手交替以握患者腕,手自患者腋部顺序向下和缓地旋转揉抖。操作过程中将力施于揉抖的掌指,均匀持续连贯而轻快地反复揉抖,最后双手握腕轻度摇晃后以送寸劲儿抖之。本法多作为上半身按摩的结束手法使用。
患者坐位,术者以双手置于患者上肢的内外侧,快速而持续地自上而下对称揉抖,双手要用力均匀,交替一上一下地揉抖。本法多作为上肢肩节治疗后及上半身按摩后的结束手法,操作中动作应轻快而自如。使肌筋得到充分抖动,松弛患者以舒适感为宜。
●注意事项
操作过程中与肢体接触要轻而悬浮,不可与搓捋法相混。
●功效
调和气血、通经活络、温经散寒、活血化淤、理气解肌、消肿止痛。
●主治
四肢酸痛、头痛头晕、手臂麻木、颈肩疼痛、血肿淤滞、胸腹胀痛。
●按语
揉抖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挤压类及摆动类手法结合而成的手法之一。临床多于全身按摩的疏导放松及手法结束时使用。因本法结合了揉法与抖法的优点,动作轻巧自如,故多用于四肢,若以内动劲施以揉抖法则效果更佳。
弹拨法
●定义
以指端着力于施治部位,弹而拨之,称之为弹拨法。
●操作要领
患者坐位或卧位,术者以力集中于指端,多以食指指端施力,拇指、中指抵于食指第二、第三节间,用指端着力,将着力的指端插入肌筋缝隙之间或肌筋的起止点,由轻而重,由慢而快地弹而拨之,如弹琴拨弦,哒哒作响。手法操作要轻巧、灵活,弹拨后可用指腹或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予以按摩,以缓解手法刺激引发的疼痛。
●注意事项
骨折、肿瘤及伤筋引发者禁用本法。
●功效
舒展肌筋、松弛挛缩、行气活血、解除黏连、消炎止痛、通经活络。
●主治
肩周围黏连、坐骨神经痛、骨痹、扭岔挫闪、踒筋背筋、腰腿疼痛、外伤后局部黏连。
●按语
弹拨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理筋类手法中的强刺激手法之一,是伤科按摩流派在理筋基础上根据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知识逐渐完善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