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听了以“哂之”(微微一笑)表示对他的批评。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子路说话却一点儿不谦让,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还有一次,孔子带着几个学生到庙里去祭祀,刚进庙门就看见座位上放着一个引人注目的器具,据说是盛酒的祭器。学生们看了觉得新奇,纷纷提出疑问。孔子没有回答,却问寺庙里的人:
“请问您,这是什么器具啊?”守庙的人见他谦虚有礼,也恭敬地说:“夫子,这是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孔子扭头对学生说:“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当它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装一半水时,就变正了,而装满水呢?就会倾覆。”众弟子不相信,孔子又说:“不妨让我们试试!”于是往器具里倒了一半水,那器具果然就正了。
接着将水倒满,器具却倒下了,孔子赶忙告诉他们:“倾倒是因为水满所致啊!”
这就是孔子关于谦虚的认识。他对弟子说:世上绝顶聪明的人应该用持重来保持自己的聪明;勇敢无双的人应该用谨慎来保持他的本领。而这也正是本文所说的:最饱满的稻穗会低着头!
忍一时,赢一世
真功夫、真学问,只在忍中见得最深。无忍一时者,不足以取一世。
俗话说:百忍成金。人活一世,总会遭遇诸多不顺,倘若没有忍心,便是在跟自己过不去,久而久之,不仅气坏了身子,还坏了大事,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做官之人要切记一句话:
忍得住一时才能赢一世。
天下之事,没有尽如人意的,所以要学会忍。不这样,是连一天都过不下去的。
克制忍让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理性的应有表现。作为一名官员,对工作要热情,对计划与意见要理性,谨防头脑一热铸成大错。同时,忍让克制能让你赢得他人的好感,与火冒三丈相比,不会遭来嫉恨、仇视。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真正遇到事情的时候,往往是火气占了上风,一旦发作,很难克制。
所以,要从平日小事着手,一点一滴增强忍性。所谓“百忍成金”。
古代有个叫韩琦的人,曾同范仲淹一道共主新政,在北宋时期长期担任宰相一职。元代学者吴亮这样评论他:“韩琦器量过人,生性淳朴厚道,无鸡毛蒜皮之性。论功劳天下无人能比。虽位极人臣,但不见半点傲慢之色。周旋于官场旋涡中也不见面带忧虑,不被别的事物牵着走,不弄虚作假,一副泰然处之的样子。真诚而积极地与士大夫们公平议事;不被重用,就回家享受天伦之乐,亦是出自真诚。”韩琦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天下之事,没有完全尽如人意的,一定要学会忍,不这样,连一天也过不下去。
即使与小人在一起,也要以诚相待。
韩琦或许并不像范仲淹一样被人熟知,那是因为他没有出名的诗歌。但是,在史学家看来,韩琦是最会做官的人,因为他最能忍。这一点太重要了,做大事无它不行。韩琦告诫人们:对待不仗义的人,对待不公平的事,最好是不理睬,努力做好自己,让对方自讨没趣。相信这也是今人要学习的地方。
报纸上曾有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个青年,因为追讨朋友欠他的五百元而失手刺死朋友。庭审的时候,青年的母亲得知儿子将被判处死刑而晕倒。而失去儿子的母亲竟向法官求情,求法官从轻发落凶手,并表示她能够理解另一位即将失去孩子的母亲的痛楚。最后,青年被免于死刑,改判12年的有期徒刑。青年向朋友的母亲长跪不起,表示他愿意照顾她一辈子。这便是宽容的力量,虽然能这样做的没有多少人,但正是因为它来之不易,所以更让人感动。那个母亲不仅放过了别人,也放过了自己。怨恨是没有用的,除了让你生气还能做些什么?那些愚蠢的人为什么要拿别人的错来惩罚自己呢!难道连这笔账都算不过来?当你需要忍的时候不妨记住:灭却心头火,胜点佛前灯。那位伟大的母亲,灭掉了她的心头怒火,也令一个误入歧途的生命,在愧疚中重生。
佛曰: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宋代的张九成造访喜禅师时,喜禅师问:“你来这里为何故?”张九成答:“打死心头火,特来参喜禅。”喜禅师听了,想试他一下:“缘何起得早,妻被别人眠?”
张九成怒不可遏,回骂道:“无明真秃子,焉敢发此言?”喜禅师微微一笑说:“轻轻一扑扇,炉内又起烟。”张九成听了,惭愧不已,遂开始下决心改变自己。
那些不经意的小事,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惹你生气,有时让你感觉就像禅师那样是故意的,但明知道还是要生气,便说明自己的忍性还不够强。
晚清名将曾国藩,未求取功名前,去长沙读书。与一个叫作展大宽的人住在同一个宿舍。当时曾国藩来得早,选了靠近窗户的床,而展大宽因为来得晚只好睡在靠门口的床。有一天,他突然冲着曾国藩大吼:“亮光都是从窗子照进来的,你凭什么遮挡别人?这宿舍本来就暗!”曾国藩见状,并没有生气,而是一声不响地把床挪开。但展大宽仍不满意。第二天,他趁曾国藩不在,竟把自己的床挪到窗前,把曾国藩的床移到门口。曾国藩看了没说一句话,之后他就一直在门口的位置读书睡觉。后来曾国藩考中了举人,展大宽又来寻衅。他气呼呼地说:“你读书的地方风水好,那本来是我的,结果让你给夺去了。”旁边的同学为曾国藩抱不平,问道:“书案的位置不是你非要换过来的吗?”展大宽无理取闹地说:“所以呀,他才夺了我的好风水!”那同学说:“那好啊,你再搬回去吧,明年准能中举!”众人哄堂大笑。展大宽一脸狼狈。而曾国藩在旁,始终和颜悦色地听着,不说一句话。
的确,曾国藩的智慧就体现在他“善于忍”上面。他驰骋官场半辈子,始终笑傲于同僚之上,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归功于忍小忿以就大谋”。例如:官场失意时,忍忿;受同僚排挤,就忍气;打了败仗,忍辱;得不到名利,就忍欲;有别人比自己强,就忍嫉。
一个“忍”字,让他成了晚清第一名将。他在日记中写道: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人总累于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若去掉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这段日记值得每个人学习,至于做官之人,就更要学了。人们常说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为此要懂得逆来顺受,但曾国藩又说了,这还不够,要加一个“顺来顺手”。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你春风得意的时候,也要学会忍让,不可以骄横霸道,自以为是,那样只会自取毁灭。现实生活中,很多为官之人就是因为不能在这种时候忍让收敛,从而让自己走上了不归路,想想看,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在文章的最后,不妨将寂天菩萨的忍诗送与诸位:遭遇任何事,莫扰欢喜心;若己不济事,反失诸善行。若事尚可为,云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