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99200000014

第14章 导论(10)

第六节我国的语用学研究

一、刘勰的语用观

1.《文心雕龙》(以下简称《文心》)不仅是文学创作的评论,也是语言运用的案例实录与分析很可能首先就会有如下的诘问,把宋齐梁时代的刘勰的《文心》(写定于齐代末年)当成语言评论,拉来和语用学钩联,是不是穿凿附会?

诚然,此书的重头戏在创作论与文学评论,在这两个方面,人们言必称《文心》。可是,事实上我们可以拿出相当多的事实来证明:它也大量地讨论了言语活动即语言实际应用和语言的功用,也记录了口语活动。更难得的是,它也记载了这样的语言运用的实例,它们非常接近现代语言学意义上的案例(个案)分析,(如曹植用蝴蝶、昆虫比帝王,张汤、虞松起草奏章屡受指责,等等),因而说它名副其实地表明了刘勰的语用观,应该不是偏颇之见的。

第一方面:从体裁上检索“宗经第三”:“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纪、传、盟、檄,则《春秋》为根……”现代人把它们叫做体裁之分,我们拣其中几项来说一说。论者,伦也。伦理无爽。伦是有条理,无爽是无差错。适辨一理为论。这,不是文学而是言语活动吧?最容易和文学有瓜葛的是赋,但这里的赋,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与诗类似的东西,而是“赋比兴”的赋,一种铺叙手法。先秦时的赋,不是歌而是诵,朗诵,朗诵的东西也不一定是诗一类的文学体裁。赞,是说明,辅助,歌唱前说明的话语。看来这也是言语活动。铭,刻在器物上的记事录,或防止缺点,引起警戒,或记功表德。诔,列举死者德行的哀悼文,“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箴,警戒文字,用以批评抵制过失。祝,向神祷告的话。仅以此荦荦大端,我们就知道,适辨性的、铺叙性的、说明性的、评论性的、请求性的言语活动———这都不是文学评论———就占了大多数。这是从体裁上检索得到的结论。

第二方面:口语记录 “颂赞第九”:“……夫民各有心,勿壅惟口。鲁民之刺……直言不咏,短辞以讽……”刘勰所评论的赞,有三种,一是赞美,二是说明或总结,三是辅助或补充。“颂赞第九”里指出:每个老百姓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要禁止他们口说。鲁国百姓讽刺……直率地说出,不是歌唱,用简短的话来讽刺……。刘勰这里不就是在评论口语活动么?读者若以为这仍不足为凭,那末,还有证明。“诸子第十七”:“篇述者,盖上古遗语,而战代所记者也。至鬻熊知道,而文王咨询,余文遗事,录为《鬻子》。”这些篇章著作,是上古传下来的话,到战国时代的人才记录下来的。后来到了鬻熊,此人懂得道,周文王向其请教,记录的文字事件传下来,最后才录成《鬻熊》。可见,这确是口语记录!同一篇接下来,“孟轲膺儒以磬折,……青史曲缀以街谈。”孟子信奉的是儒家演说,……青史子将街谈巷语加以琐繁编缀。街谈巷语,该是口语了。同一篇又说,“迄至魏晋,作者间出,谰言兼存,璅语必录,……”直至魏晋年代,作者迭出,真话假话并存,琐碎的话照录不误……。末尾一语,明白无误指的是口语记录。文后又有言如:“故能越世高谈,……声其销乎!”诸子眼光能跳出当世,高谈阔论,……他们的声音岂会消逝?这也说的是记录口语。“论说第十八”:“昔仲尼微言,门人追记,……称为《论语》。”从前孔子说的很精彩的话,门徒在事后追记下来,称为《论语》。由此我们说《论语》是中国最早的古代口语记录之一,绝不为过。接着,“……陈政,则与议说合契;……故议者宜言,说者说语,……”讲政治的,则与议和说一致;……议是话说得适当,说是话说得动听(“说语”,悦语)……。这里说的是议论政治一类的言语活动。下面,“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瞧,一个辩士的话居然超过九鼎宝物的分量,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压倒百万战士。这无疑是在夸说口辩之才,却也透露了刘勰对口语活动的相当注意。又,“夫说……不专缓颊,亦在刀笔。”劝说……并非专靠口舌(缓颊,慢慢说),也用笔墨。这里固然提醒人不忘笔墨,却也指出,既然劝说,那就得主要靠口舌。《文心》也评说了“说”这种人类最主要的言语活动。刘氏不仅评说了口语,而且还注意了对话!请看“封禅第二十一”:“陈思《魏德》,假论客主,问答迂缓,且已千言……”陈思王(指曹植)的《魏德论》,借用主客对话的形式来发表议论,问答进行得不紧凑……。这也是一个案例分析。从而看出,刘勰对此处的曹植记录对话的文笔光彩不够,颇有微词。由此可见,刘勰注意了对话———语用学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再看“章表第二十二”:“天子垂珠以听,诸侯鸣玉以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并陈辞帝庭,匪假书翰。”皇帝戴皇冠(因而“垂珠”)听朝臣报告,诸侯挂玉(因而玉碰而鸣)上朝,他们口头陈述各种意见,皇帝明白考虑它的功效。……他们都是在朝廷上口头讲,不借用书面上奏。“奏启第二十三”开章便说:昔唐虞之臣,敷奏以言。”唐虞之臣进去口头陈述意见。“议对第二十四”:“又对策者,应诏而陈政也;……杜钦之对,略而指事……”对策,是对答诏书所提问题陈述政见;……杜钦的对策,对答简略,指出重要事实……。这又是在讨论对话这一形式,而且是一个极简单的案例分析。“书记第二十五”:“大舜云:‘书用识哉!’所以记时事也。盖圣贤言辞,总为之书,……”大舜说:“书写是用来记录的啊。”用来记录时事的。大概圣贤的言语文辞,总是有人替他记录下来的。又说:“行人挈词,多被翰墨矣。”外交官(行人)所带本朝皇帝的辞令,多数是被记录了的。这又是在说记录口语活动的事。对于言与笔的关系,刘勰在“总术第四十四”里指出得干净利落:“予以为,发口为‘言’,属翰曰笔。”说出来的是言,用笔写出来(属翰)是书面形式(笔)。如此种种说明,《文心》绝不仅仅是文学评论,完全有资格当成语言研究的传世之作。

第三方面:语言的功用

“原道第一”:“《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刘勰赞成易经的说法,文辞能鼓动天下。这是指出人的语言能影响客观世界。“徵圣第二”:“政化贵文……褒美子产,则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政治教化看重文章。……孔子赞美子产,便说“言语可以充分表达思想,文采用来充分修饰言语。”前面说的是语言活动可以帮助统治阶级推行政治教化,后面指的是现代人说得滚瓜烂熟的一个命题: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宗经第三”:“夫文以行立,行以文传,四教所先,符采相济。”文辞凭德行来建立,德行凭文章来传播,孔子用来教育人的四个方面:文辞、德行、忠诚、信义,其中,以文辞为先,文辞跟其他三者相互配合。这就特别强调了语言的教化作用、传播作用。刘勰的头脑里,语言的实际运用与功能占有很大的分量。下面的材料可以进一步证明这一点。“颂赞第九”:“发源虽远,而致用盖寡,……”他指出赞这一体裁产生虽早,但实用不多,足见他很看重语言的实际应用。下面有一大段话说的是语言的功用即现代人讲的言语活动:“祝盟第十”:“及周之太祝,掌六祝之辞。是以‘庶物咸生’,陈于天地之郊;‘旁作穆穆’,唱于迎日之拜;‘夙兴夜处’,言于祔庙之祝;‘多福无疆’,布于少牢之馈;宜社类祃,莫不有文……”祝辞用来干什么呢?敬神求保佑。具体的举办人与活动是:由周朝的太祝主管,发出六种祝告的话。祭天时祷告词是‘万物都生长’;迎接太阳时拜神的祝词是‘宇宙肃穆’;在祖庙祭祀的祝词是‘早起晚眠’;用猪羊到祖庙里祭祀的祝词是‘多福无边’;出征时祭社神,祭上帝,祭出征地,无不用祝词的。还有“张老成室,致美于歌哭之祷;蒯聩临战,获佑于筋骨之请。”筑成了新屋,表示新屋的美好,要歌唱哭泣一番;有人亲临战阵,请祖先保佑不伤筋骨,也要祷告一番。这众多的言语事件,显示了语言的功能。

以上,我们从三个方面———体裁的检索、口语记录和语言的功用,看出刘勰对语言作了多方面的观察与评论。关于这个方面,我们有如下几个认识:第一,《文心》不仅是文学理论的伟大之作,也是语言研究的伟大之作。它对口语活动、言语事件做了多方描写,为我国现代语言学界提供了宝贵的古代的言语活动资料。写到此处,觉得有些文章仅从声律方面下笔论证《文心》也是语言研究之作,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甚为可惜。这些文章接触到它的语言的一面,但多是从文学语言的角度,较少从语言学的角度。所谓语言学的角度,是指从符号的、言语的、言语事件的、言语活动的、言语行为(说话本身就是一种行为)的角度。如果我们今天从这些角度看刘勰的贡献,就会发现下面的这个外国人的结论就有问题了:中国没有真正的语言学,只有语文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期,某国际语言学大会,只让我国派旁听代表(20世纪80年代湖北省第一届语言学会,学会主席严学窘如是说),就是基于这一武断的结论。我们自己曾经也认为,我们的传统的语言学领域里只有训诂工作可干。现在我们面对实际地看看刘勰的这些出色的工作,就会发现,刘勰不愧发语言学研究之滥觞,当然尚未完成现代意义上的语言学著作。但是,外国人有语言学专著的历史也不长!

第二,我们承认了第一点,那么,刘勰的《文心》有没有资格当成语言著作来看的问题,讨论刘勰的语用观是不是牵强附会的问题,就明明白白了。这里我们要提起一代国学大师黄侃,章太炎的两个弟子之一(所谓北吴南黄)。他是很明确地将《文心》看成语言研究的少数人当中的一位。他曾强调搞语言的人要学八部书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其中一本就是《文心》。后来曾有一副对联记趣,上联说的是陈独秀,下联说的是黄侃,说黄侃的那一联写道:“八部书外皆狗屁”。这证明黄侃先生是何等看重这八部书!也证明他是毫不含糊地把《文心》看成语言研究之作的。

2.刘勰的语用观

现在让我们正式讨论刘勰的语用观。刘勰的语用观分为语用隐意(语用含义)、语用原则、语用策略和篇章联结。

第一方面:语用曲隐或隐意

什么是隐意?刘勰的说法是“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也。”(“谐隐第十五”)以躲躲闪闪的话来隐藏其含意,绕弯子打比方来暗指事理。接着,他说:“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这是使用隐意的原则:意义曲折但须正确,文辞隐蔽但须浅露。讲话写文章若用隐含,须卡住两头:婉而正,隐而显。婉、隐可以说是手段,正、显可以说是目的。刘勰并非一味主张隐意,在写檄文时,“不可使义隐;必事昭而理辨”(“檄移第二十”)一定要使事情明白,道理确切。也就是说,语用隐意不是语用策略的一切。“四象精义以曲隐,五例微辞以婉晦,此隐义以藏用也。”(“徵圣第二”)《易经》里用卦来表示事物的四种现象,其意义精微而曲折隐晦,《春秋》记事的五个条例,文辞婉转,含蓄不露,这是用含蓄的意义来暗含文章的作用。当然,这里说的不是口语活动。《易经》里的卦也不是语言文辞因而与语用学无关,但《春秋》却是篇章,在篇章里谈隐含是语用学的正题。接着,他又说,“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纵然精妙的意义写得曲折深隐,但不妨碍正确的论述;文辞含蓄婉转也可,但不损其体察要义。总体上的重要信息与言词含蓄相安相通,正确的论点与精妙的意义并存并用。这几乎是一个语用原则。

在评述隐与秀的关系时,刘勰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隐秀第四十)隐是文外所含的言外之意;秀是篇中最有见解的话。隐以文外含有另一层意思为工巧,秀以卓绝为巧妙。注意,“隐者文外之重旨”和“隐以复意为工”和现代语用学里的implicature的含义几乎如出一辙!

情在词外曰隐,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定势第三十”:“刘桢云:‘文之体势实有强弱,使其辞已尽而势有余,……’”辞已尽而势在,即不尽之意在文外。刘勰是肯定这一点的。

还有大量的关于隐含的叙述,我们将放到第六章“语用与文学的体现关系”这一小节里再去研究。

概而言之,刘勰讲的隐,一是指写文章(说话)的人自己不说明白,靠读者去推测的(“易经”),一是指“文外之重旨也”(“隐秀”)。前者隐事,后者隐话语意义。我所说的刘勰的语用观,当然指后者了。

同类推荐
  • 鸿雁高飞传忠诚

    鸿雁高飞传忠诚

    我是普通城民糊涂三毛,谨以工作之余拙作《鸿雁高飞传忠诚》(网络名《高端建议》),开启向党中央、国务院及部门高层真实反应当前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现象并拙诚可行性建议,力为国家和谐社会建设推波助澜、锦上添花。充分反映自我实事求是、客观民意、公正建言的诚实秉性,又不乏正直坦率、直言不讳、好管闲事的好汉作风,并着力充当社会热点、难点、焦点现象的优秀自由评论员而尽心尽责。
  • 债权人维权妙招

    债权人维权妙招

    本书是探讨建立在法律范畴内的自然债务的催讨办法。是针对那些赖账的债务人心理讨债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希望大家能够从这里受到启发,把自己不能解决的债务顺利解决。本书虽然是第一手案例,但是为了避免对当事人的隐私和声誉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我们都进行了技术处理。所以,大家不必要去对号入座。只要是对我们讨债有所帮助,就达到了我们编写这本书的初衷。
  •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08—2009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08—2009

    本书是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们的科研成果汇集,还包括该院主持的两次研讨会的部分论文。本思政理论辑刊收录的文章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三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一线教师,这些文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思想、有内容、有深度,值得一读。对于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学生,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
  • 阳光的轨迹

    阳光的轨迹

    本书收录了44篇文章,记录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点点滴滴,包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成长》、《汗水洒绿了校园》、《六位中学校长搭建起来的数学系》、《赛仓教授与合作民族师专》等。
  •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不仅是学术大师,在写作方面也堪称大师。他的一生笔耕不辍,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散文、小品文、游记等,都蕴含了季羡林先生深厚的写作功力。本书收入了季羡林先生谈写作方面的文章,相信对广大读者提高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热门推荐
  • 都市大魔皇

    都市大魔皇

    空间系巅峰法神,重生繁华大都市。只要改变重力场,我就能傲立虚空。只要撕裂空间裂痕,我就能瞬间移动。空间传送、空间撕裂、空间压缩、空间复制、空间转移、空间扭曲……在我的空间领域,我……无所不能!
  • 太极斗神

    太极斗神

    从一个不会武功,总被人欺负的菜鸟,机缘巧合遇到一个便宜师傅,从此崛起,新的生活,开始了!
  • 超神邪典

    超神邪典

    一本超神邪典,注定了陆林飞一生的超神之路。凝元石、炼体魄、聚星魂!启血脉、碎星辰、必破天!脚踏无数天才,手执万千种族。人、仙、魔、神、圣,谁敢阻他,必诛之!!
  • 圣岸

    圣岸

    这是个以悟性为主的世界,想要修炼,纯靠悟性。悟性,即为修炼的资质,悟性高,修炼的就快,也就是说,只要你悟性足够,哪怕瞬间魔神都可以。而传承了血魔记忆的苍陌,就处在这种情况...血魔已修炼至这个世界的最高境界,对于每个境界,他都领悟透彻且在走出了自己的道。随着记忆传承的接收,苍陌的境界以一种骇人听闻的速度提升着......
  • 樱花洲

    樱花洲

    《樱花洲》一共分三卷,第一卷《满窗梧桐雨》;第二卷《谁怜倦客心》;第三卷《莫负痴情人》。通过三组女性角色,白玲玲和施小燕、刘茗若和郑娇、张文欣和贺怡涓的生活际遇,描写了普通城市里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三部曲的跨度将近三十年。其中最主要的一条线索是刘茗若的故事。樱花洲是萱州的古称,也是江南的一座富庶的大城市。岁月沧桑,在时代的大潮下,这座城市的人们各自挣扎,尤其是女性,面对的困难和诱惑尤其多。随着时光的流转,有人步步向上,有人身陷泥潭,终究每个人都要书写自己的故事。
  • 网游之荣耀之颠

    网游之荣耀之颠

    曾经电竞圈最顶级的天才选手,失踪三年后突然进入一款名为《大蛮荒》的电竞网游。拥有着无可比拟的天赋的他,带着心中的荣耀,开始了重回游戏巅峰的道路。
  • 龙蛇战天

    龙蛇战天

    就凭你还想杀我,我是天,你是龙也点给我盘着,况且我看你只是条蛇。是龙是蛇,我都要破了你这天
  • 赛尔号之宇宙之谜

    赛尔号之宇宙之谜

    宇宙深处,有着多少回忆?彩虹之心,唤醒宇宙深处的秘密,黑暗与光明的相遇,谁才是真正的掌局者?宇宙之谜,彩虹传说。是传说还是另一个次元世界的真实记载。日记只能够简单记载,一句话,一份情……时间啊,何时才可暂停?日记中的我,累了,累了,真的很累了。一切是那么玄妙,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身处何方,只凭着那一本玄妙的日记,记载自己的命运。明天,明天……究竟还有多少个明天?时间啊,请你停一停,让我喘息一下,好吗?
  • 还魂纪事

    还魂纪事

    我们追寻的是什么?名利?财富?红粉佳人?这些在死亡面前又价值几何?我们能看透生死么?那死亡后的世界又有什么呢?。。。。。。
  • 星辰变空

    星辰变空

    他本该是社会最底层人物,却因为意外重生到另一个,他完全不熟悉的世界,他发誓这次一定要闯出一番事业,不再重复上世的生活。直到很久很久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然而,当他回头观望时,却发现这一路走来,他也失去了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