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27800000004

第4章 洒向人间都是爱(二)

六、为郭梓材夫妇频寄汇款

1954年10月29日,毛泽东写信给郭梓材及其妻子刘天民,同时寄去人民币300元。信上写道:

梓材、天民二兄:

十月十五日来信收到。

寄上人民币叁百万元(折合新币三百元),为补助日用之费。嗣后有困难,尚可设法帮助。不要来京,以省往返之劳。此候

双安

毛泽东

一九五四年十月廿九日

郭梓材,又名郭承尧,生于1897年,住韶山乡朝阳村井湾里,距韶山上屋场约五华里。郭氏系当地一个大族,相传明朝时由安徽凤阳迁来,为郭子仪后裔。其父郭石桥,小商人出身,开办过“福寿全”南杂店,办过邮政代办所,其为人重情义,好交游,与毛顺生关系密切。

1906年,13岁的毛泽东来到井湾里读书。井湾里是屋场名,矗立着一栋大屋。大屋前面住着郭梓材一家,后边则住着他的叔父。私塾就办在正中的堂屋里,老师是毛泽东的堂兄毛宇居。当时郭梓材九岁,比毛泽东小四岁。他与毛泽东关系甚好,称之“润芝哥”,有时简称“润芝”。毛泽东对郭梓材十分爱护,在生活和学习上多予关照,并且要求严格,对他亲如兄弟。

1910年,郭梓材与毛泽东同路步行至湘潭县城,投考昭潭高等小学堂(即今湘潭师范学院前身)。郭考取了,毛泽东却因年龄超过两岁而落榜。次年,毛泽东考入长沙湘乡驻省中学。1911年,郭梓材辍学回乡,在家种田。毛泽东仍在长沙读书,这年假期回家,来到井湾里劝说郭梓材与他一同去投湖南新军。两人在新军待了一段时间,见无所作为,只好先后退役。

1919年,郭梓材就业于湘潭电灯公司。此后,毛泽东在安源从事革命活动。郭梓材有时出差安源,购买生活、生产用煤,常请毛泽东代买,毛泽东均负责给他买好,交代运回湘潭。毛泽东回湘潭,则利用郭梓材在电灯公司工作之便,开展革命活动。郭是一个小职员,身份不高,在此进行革命活动,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于是,毛泽东在公司内设立了一个党支部。公司有地下室,党内许多重要会议均在地下室召开。郭梓材最初还不是党员,但受毛泽东之托,代为保管了所有文件和会议记录。党支部召开秘密会议,由郭梓材守门。经过考验,毛泽东于1927年亲自介绍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给他取了个化名“郭栩”,以便秘密从事党的工作。

1925年8月初,正值炎夏,毛泽东来到湘潭电灯公司,找到郭梓材,要郭陪他去韶山搞农运。他俩特地穿着长袍马褂,坐在郭家亭“福寿全”南杂店打了几天骨牌,以此掩护农会活动。

1927年“马日事变”后,因叛徒出卖,军阀许克祥派特务到湘潭电灯公司搜查郭梓材的住宅。郭急中生智,将所有秘密文件和名册烧毁,并借来一些便衣,又筹集了一些旅费,以营救被捕同志,支持革命活动。

大革命失败后,郭梓材脱党。此后,他一直在湘潭电灯公司担任营业员和会计。

郭梓材的妻子刘天民,生于1902年,原姓庞,因家贫无法抚养,从小寄居在外婆家,并改姓刘。她五岁就嫁到当地一个姓萧的人家。当时,那男人已经20岁,是个残废。刘天民受尽了苦难与折磨。她拼命抗争。当地族长和地主沆瀣一气坑害她,吊打她,把她的头发一把把扯落,倒拖她的双脚,将她的头在地坎上撞来撞去,直撞得晕死过去。

就在这时,毛泽东闻讯赶来,从火坑中把她救出,并劝说她母亲让女儿出走。

刘天民离开家乡后,跟随毛泽东来到长沙,在昭潭女中半工半读。1923年8月,毛泽东在长沙《大公报》上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解放妇女》,写一个女孩从小被遗弃,由刘家带大,怕长大后养女嫁不出去,五岁便送给一个残疾人当童养媳,惨受非人折磨。刘天民一看文章,就知道毛泽东写的是她的经历和遭遇。

在毛泽东的耐心教育和指导下,刘天民的思想不断进步。1923年10月,由彭公达、杨昭植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先后担任了中共湖南省委青年部长、省学联干事长、学生会长、区委常委、团委书记等职。

1926年,刘天民受毛泽东的委托,担任省党校杂志编辑,住在清水塘毛泽东家里,与杨开慧朝夕相处。毛泽东工作很忙,终日劳累奔波,很少回家。杨开慧协助毛泽东的工作,还带着三个孩子。刘天民常帮杨开慧照料孩子。1930年,杨开慧遭到反动派逮捕,在长沙英勇就义。刘天民悲痛万分,回到家乡以教书为生。由于反动派的迫害,她东躲西藏,不得已脱离了党组织。后来,她与毛泽东的好友郭梓材结婚,婚后移居湘潭县城,在一个小学任教达18年,直至1949年迎来解放。

解放后,毛泽东担任了国家主席,仍念念不忘郭梓材、刘天民这两位故交。他多次向他们写信问寒问暖,寄钱寄物,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1950年8月29日,毛泽东写信给郭梓材,说:“来信收到,极为欣慰。”向他表示“敬意”,还说:“刘天民先生同此致候。”

同年10月19日,毛泽东又致信刘天民:

天民女士:

来信收到,甚谢。

李耿侯已牺牲。李介侯现在北京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情况尚好,知注并闻。此复,顺致

敬意

毛泽东

十月十九日

1950年10月19日,毛泽东致刘天民信

当时,刘天民与郭梓材在湘潭十八总,闲居无业。信是通过湘潭商业图书馆转交的。信中提到的李耿侯即刘天民的姐夫,李介侯即李耿侯的弟弟。刘天民1950年给毛泽东写信时,曾问及二人的情况。

郭梓材解放前在湘潭电灯公司当会计时,略有积蓄,入过股。后来,电灯公司垮了,郭多年的积蓄打了水漂。解放后,他到湘潭市建中合作猪鬃厂当会计,该厂是私营合作企业,因亏损发不出工资,郭生活无着,便写信给毛泽东,请求解决工作的问题,并要求去京。1950年8月29日,毛泽东回信向他表示慰问,并劝他不要去北京,因为“北京人浮于事,吾兄工作问题,还以就当地熟习(悉)吾兄情况的友人筹谋解决,较为适宜”。随即,给郭寄来300元钱,接济他们一家的生活。

为了解决郭梓材一家生活问题,毛泽东根据刘天民大革命时期曾参加革命的经历,建议湘潭有关部门安排刘天民到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工作,但未能实现。后来,她被安排在湘潭市政协工作。

在此期间,毛泽东还向郭梓材写过一封信,大意是:先生生活困难,深表同情,我可接济若干。但仍望向当地政府申请解决。郭遂持此信去找统战部门,最终解决了困难。

1954年,郭梓材的表兄张有成、张四维及堂兄郭僖生等,先后去北京见过毛泽东,毛泽东热情地与他们拉家常,向他们询问了郭梓材一家的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兄,言语中饱含着对故旧的一片深情。

1955年,郭梓材因患视神经萎缩导致双目失明,丧失了工作能力,从此离开了建中合作猪鬃厂。由于没有工作,缺乏经济来源,郭梓材一家生活困难。郭梓材与刘天民只好向毛泽东写信反映自己的困难,要求去京。毛泽东无暇亲自回信,便指示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给郭梓材夫妇复函。

郭梓材、刘天民先生:

一月十七日写给毛主席的信收到了,主席已看过。根据主席指示,寄去人民币叁佰元,请收作补助家庭之用。关于你们要来京的问题,主席希望你们现在不要来,等过了一两年后再说。

此致

敬礼

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

一九五六年二月九日

1961年8月17日,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又给郭梓材复信说:

郭梓材先生:

上月写给毛主席的信,主席已经看过,主席送给你叁百元,作为医疗费用。此款已交邮局汇去,请查收。

另外,主席要我们转告你们:如果以后还有困难,仍可函告他。

此致

敬礼!

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

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七日

从1950年起到1962年止,郭梓材、刘天民夫妇先后收到毛泽东亲笔信4封,毛泽东嘱咐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回信7封,还有毛泽东的诗词等,共计有13份之多。此外,郭梓材夫妇还收到毛泽东赠给他们的款项六笔,计1700元。其中最后一次是1962年,郭梓材当时身患重病,毛泽东获悉后,特地寄来200元,供他治病和改善生活。郭梓材曾多次想去北京晋见毛泽东,由于身体一直不好,加上双目失明,故未能成行,只得在心中默默思念着毛泽东。

在毛泽东的关怀下,郭梓材夫妇幸福地度过了晚年。郭梓材于1964年元月病逝世于湘潭,享年67岁。刘天民先后担任过几届湘潭市政协委员,直到1976年去世。他们的儿子郭求知、郭先威,女儿郭量宏等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培育下,均先后参加了工作,或走上了领导岗位,或成为了专家、学者。

七、郭梓阁是个好人

郭梓阁,又名郭承奎,是郭梓材的二哥,也是毛泽东幼年时的同窗好友。他生于1889年,比毛泽东大4岁,两人曾在井湾里私塾同学,一同拜塾师毛宇居为师。

毛泽东早年在长沙读书时,每逢假期回家,常到井湾里,拜访老同学郭梓阁、郭梓材兄弟,并一起商讨一些时事问题。有时,他缺钱花,还向郭家借钱,每次郭家总是慷慨解囊。

1925年,毛泽东在韶山开展农运,有一天遭国民党枪兵追捕,跑到郭家亭“福寿全”南货店,躲在房里,情况十分紧急。郭梓阁见状,急中生智,将枪兵连吼带哄地撵走了。

1927年元月,毛泽东再次到韶山,去杨林时经过井湾里,特地找郭梓阁商量如何办农会,并叫郭出任司务长。郭梓阁对办农会深表赞同,对出任司务长一职却表示谦让。毛泽东耐心劝说郭发动募捐,筹措经费,办好农会。郭表示积极参加,随即将家里的“福寿全”货物拿出来,供农会兄弟使用。事后,还将祠堂大门门扉取下搭戏台,布置会场,公审保产党头子、大恶霸张茂卿,并当场镇压。

大革命失败后,许克祥的叛军开往韶山,农会自动解散。郭梓阁只好匿居他乡,四处躲藏,从此与毛泽东失去联系。

后来风声稍过,郭梓阁才回到家乡,继承父亲郭石桥的财产,继续经营“福寿全”南货店,勤俭度日。

郭梓阁经商有方,略有积蓄,便买了些田产,解放后因而被划为地主。

1952年,毛泽东早年的“激进派”老师李漱清与好友邹普勋应邀去北京与毛泽东会面。行前,李邀郭梓阁一同去京,郭因身体不佳,未能成行。

在北京,毛泽东接见了李漱清和邹普勋。闲谈中,他询问了郭梓阁的情况:“井湾里郭梓阁先生还在吗?”

李漱清回答说:“还在。只是家里搞绿了(韶山土话,意思是家里穷了)。”

“他怎么搞绿了?”毛泽东又问。

“划了地主。”李漱清答。

“他为什么不一起来呀?”

李漱清反问道:“他是被管制的对象,还能到北京来吗?”

毛泽东解释说:“家里绿,这是必然的,因为他家过去就富裕。”停了停,又说,“郭梓阁是个好人。”

李漱清从北京回来后,向郭梓阁讲起这件事,郭梓阁听到毛泽东说他是个好人,深受感动,没想到,分别几十年了毛主席还深深惦记着他。

李漱清叫郭梓阁给毛泽东写信,郭梓阁心存疑虑,担心自己的地主成分有损主席形象,不想写,李漱清即为他代写了一信。

毛泽东接到以郭梓阁名义写的这封信时,正是1952年12月26日——毛泽东生日这天。他看了信,十分高兴,但因工作繁忙,没有立即回信。几个月后,郭梓阁收到了毛泽东从北京寄来的亲笔信,大意是:

梓阁先生台鉴:来信收悉,家境不佳,深表同情。你对革命有所贡献,我很了解。兹寄上人民币二百元,以作生活急需。

很快,郭梓阁收到了毛泽东从北京寄来的人民币200元。

几年后,毛泽东得知郭梓阁身体有病,一家生活仍未摆脱困境,又指示中共中央办公厅给郭梓阁写信,并寄上200元生活费。信曰:

梓阁先生:

来信收悉。遵照主席指示,兹寄来人民币二百元。请查收见复。

此致

敬礼

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

一九五八年九月三十日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故乡韶山,接见了许多父老乡亲,郭梓阁闻讯,欲赶往韶山冲见毛泽东,但因病魔缠身,行走不便,未能如愿。等他挣扎着在家人的搀扶下赶到冲里时,毛泽东已离开了韶山冲。大约十天之后,韶山公社派人送来了请柬,请郭梓阁到韶山宾馆吃饭,说是代主席请客。郭梓阁这才知道,原来,毛泽东回韶山时,曾嘱咐当地负责人请乡亲们到松山赴宴叙旧,就特地点了郭梓阁的名。因当时有部分乡亲因病或有事未能赴宴,所以毛泽东临走时,又交代公社代他请客。郭梓阁佩服毛泽东想得真周到。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遭受自然灾害,人民生活暂时困难。毛泽东知道郭梓阁此时面临困难,生活无着,又嘱咐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给他写信,并寄上200元生活费。

1965年,郭梓阁病逝于韶山朝阳村井湾里,终年76岁。在他临终前,毛泽东还从北京寄来人民币300元,资助其家用,可见对他挂念之深。

八、惦记律师郭煌

郭煌,又名郭耿光,今韶山市韶山乡朝阳村郭家亭人,律师出生。与郭梓阁、郭梓材兄弟同族。生于1890年12月26日(庚寅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家境小康,父早丧。自幼天资聪颖,励志向学。及长,入长沙法政学堂,习法律。毕业后,郭煌曾一度回乡家居,办过乡村教育,当过清溪乡学务委员,以倡导新学,开启民智为己任。大革命失败后,郭煌举家迁居湘潭城内三义井,置“恺园”,开办律师事务所。

毛泽东与郭煌的交往始于1906年。那时,他们均在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老师毛宇居是毛泽东的堂兄,另一位塾师郭伯兄是郭耿光的叔父。同学中还有郭梓阁、郭梓材、郭咏泉、郭桂五等,均是郭煌的同族兄弟,他们后来均成为毛泽东的好友,对毛的革命活动有过帮助,解放后又多有书信往来。

当时,郭煌为人谨慎,好学用功,毛泽东深为佩服。毛泽东天赋不凡,记忆力强,读书过目成诵,功课应付有余,但生性好动,爱“淘气”,老师常为此大伤脑筋。毛泽东因违犯“塾规”而受到老师的处罚,时常被罚站,或被罚赞诗。每遇此时,郭常为他向叔父兼老师说情,使其“化险为夷”。

1910年春,毛泽东离开家乡去长沙读书,开始入湘乡驻省中学。此时,郭煌亦在长沙法政专科学校读书,二人时常往来。嗣后,毛泽东响应辛亥武昌起义,参加湖南新军。退役后,他准备去报考学校,遇上了郭煌。郭劝他报考法政专科学校,毛因经费无着,只好改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学。二人均为各自的学业和生计而奔波。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先后于1925年和1927年到湘潭开展革命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和农运考察,曾两次到城内郭氏“恺园”造访,得郭氏热情迎送和资助,并掩护其革命活动。临走时,毛还曾邀郭一起外出参加革命。郭十分仰慕毛素有鸿鹄之志,不甘蜗居家园,但囿于其父亲早丧,老母无人赡养,只得婉言辞谢。

大革命失败后,郭煌一直以律师为业。他为人耿直、仗义,思想开明,倾向进步,被称为“开明绅士”。因擅长笔讼,好打不平,故有“铁笔”之称,在湘潭城内颇享盛名。当时湘潭有“十大律师”,乃郭煌,周大燮、谭台、黎泽荃、李刚、刘先豪、周恂等。后来,郭煌与谭台还结为了儿女亲家,可谓“门当户对”。

新中国成立后,郭煌定居湘潭城内,不再从事律师工作,在家闲居。鉴于他在地方上的声望,当地政府召开的各界人民代表会,曾邀请他出席,参与协商地方重大事务。

1950年,湖南开展土改运动,郭煌因乡下老家有少量祖遗家产,被划为“小土地出租”,家产被没收。此后,他既无职业,又无经济收入,生活无着,只好靠开槟榔店为生,但仍然入不敷出。

在举步维艰之时,郭煌上书毛泽东,信中叙述了他俩昔日的友情,陈述了他家当时的困难。1950年11月22日,毛泽东亲笔复信郭煌:

耿光先生:

惠书敬悉,甚感盛意。工作问题,以就近和熟悉先生情况之人筹商解决,较为适宜。顺致

敬意

毛泽东

十一月二十二日

工作问题虽未如愿解决,但郭煌已是十分感激毛泽东了。

1953年8月,邮差又给郭煌送来一封挂号信,信封上写着:湖南省湘潭市城内张家坪11号郭耿光先生收。他打开信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郭煌先生:

八月十五日寄给毛主席的信收到了。主席送你一百万元,寄上汇票一张,请查收。

此致

敬礼

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

一九五三年八月二十三日

原来是毛泽东为接济郭氏的生活,特意委托秘书室寄来了100万元(相当于现币100元),助其家用。“毛主席寄钱来了!”郭煌高兴不已,这岂止是100万,它包含着千金难买的深情厚谊,也包含着领袖对老同学的深切关怀!

郭煌靠这100万元购买了大米和日常生活用品,又为他家经营的南杂店增添了资本,从而渡过了难关。

此后,郭煌常给毛泽东写信。据郭的外孙,曾任湘潭市政协委员、民盟湘潭市委秘书长兼组织部长的谭敬清回忆,少年时他常去外祖父家,外祖父平时不爱多讲话,常瞒着家人上街买信纸信封,后来才知外祖父是在给毛泽东写信。老人家给毛主席写信,往往附上自己做的诗作,有一次主席生日时,他还寄过一副寿联。

1954年12月的一天,正在湘潭师范读书的谭敬清,放学后准备去张家坪看望外祖父。外祖父家开的南杂店就设在湘潭县招待所门口,继外婆杨辉正在店里营业。当谭来到南杂店时,正碰上邮递员送来一个大信封,他接过一看,只见信封上印着“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秘书室”等字样。又是北京来信!邮递员惊羡而礼貌地向杨辉问道:“老太太,您家哪位亲戚在北京?”郭老太太笑而不答,签收信件后,连忙去向老倌子“报喜”。

1954年12月18日,毛泽东致郭煌(耿光)信

当谭敬清走进外祖父的卧室兼书房时,便听到了老人爽朗的声音——原来是郭煌在念信:

耿光先生:

十二月六日的信收到。寄上人民币二百万元,以助急需。此复。顺候

大安

毛泽东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十八日

又是200万元!郭煌捧着这张数额不小的汇款单据,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信,激动不已。渐渐地,谭敬清发现外祖父鼻梁上那副老花眼镜里闪着幸福的泪光。

消息传开,地方党政领导纷纷前来郭家探望。毛泽东的族侄、当时担任湘潭县副县长的毛特夫登门拜访,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县政府招待所为方便他的小买卖经营,减轻他的负担,免费为其提供营业场地和水电。这一切,无不使他深受感动。

人生七十古来稀。郭煌已进入垂暮之年了,他希望在有生之年亲上北京,谒见毛泽东,共叙旧谊。为此,他曾托堂兄郭梓阁向主席捎信,希望能进京叙旧。然而,由于他年老体弱,这一愿望最终未能实现。

1956年中秋节前夕,郭煌先生因患肺心病抢救无效,病逝于湘潭,享年66岁。时任湘潭县县长毛特夫等亲往郭家悼念和慰问。中共湘潭市委书记赵萼会同当地政府妥善安排了郭氏遗属的生活。

九、关爱邻居毛爱桂

凡到过韶山、到过毛泽东主席故居的人,都知道故居西头挂有“邻居”字样的标志。“满阿公”毛爱桂曾经就是这厢茅草房的主人。

毛爱桂(亦作爱贵),谱名毛贻业,与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同辈,属毛氏鉴房。他生于民国三年七月(1914年8月),一生务农。西厢房是毛爱桂的祖业。他祖父毛祖富,比较富裕,但过世很早。父亲毛恩苞,字竹平,清同治二年(1863)生,于民国十年(1921)去世,享年58岁。母亲萧氏,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卒于民国三十三年,享年70岁。萧氏一直在毛泽东家帮助文七妹料理家务,洗衣浆裳,勤勤恳恳,深受文氏喜爱。文氏患淋巴结核,身上流脓,也是萧氏替他擦洗。直至1919年10月文氏去世,萧氏才离开毛泽东家。

毛爱桂兄弟姊妹十四人,夭折八人,剩下兄弟、姊妹各三人。大哥毛贻胜,字爱棠(又名爱堂),生于1895年。二哥毛贻腾,字继先,又名毛爱松,1899年生,投过军,后病逝。大姐毛春秀,与毛泽东同年生,小时候曾在一起玩耍,嫁永义亭李复盛之子李远明。二姐毛淑元,嫁永义亭庞家,后迁居安乡新街口。还有一个姐姐,嫁何姓人家不详。

毛泽东故居的房子,原来是毛正光家的,当时只有五间半草房。清光绪初年,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祖人在上屋场买下这几间房子,还买下了几亩水田,领着长子毛恩农由东茅塘搬来居住。后改建成瓦房,至1918年成为现状。两个儿子分家后,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分得上屋场这栋房子。毛恩农便迁回东茅塘居住。毛恩普带着儿子毛贻昌迁居这里。从那时起,毛爱桂家就和毛泽东家成了邻居。

毛泽东比毛爱桂大21岁,毛爱桂出生时,毛泽东早已离开家乡,到长沙求学去了。每逢寒暑假,他回家来看望父母,常到毛爱桂家去问寒问暖。

民国十年(1921),毛爱桂的父亲去世后,—家七八口人,孤儿寡母,无依无靠,生活困难,决定将房子变卖,维持生计。他们先与毛泽东的大弟毛泽民商量,决定将房子变卖,毛泽民表示同意。那年年终,毛泽东回家教育全家人投身革命,听说此事,即劝泽民退掉房屋转让协议,并给了毛爱桂一些钱,说服全家人离家干革命。

1925年2月至8月,毛泽东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韶山第一个党支部的成员常来上屋场商量工作,并聚集在故居的小阁楼上秘密工作,以打牌做掩护。每当他们在阁楼上开会时,毛泽东便叫毛爱桂到外面望风。毛泽东叮嘱说:“如果外面不认识的人来,你就马上发信号:是饭时就喊‘吃饭’,不是饭时就打山歌。”每当来了陌生人,毛爱桂便悄悄地发出暗号,唱起山歌:

日头落山四山黄,

牛婆子带崽过荒塘,

牛婆子舍不得荒塘草,

牛崽子舍不得奶子娘,

十八岁情姐舍不得少年郎。

……

毛泽东一听到唱山歌,早有准备,等陌生人来了,他们便佯装打牌,等来人一走,他们又一起商量工作。毛泽东有时候也出去望望风,提醒一下毛爱桂,因此从没“塌过场”。

在毛泽东的影响下,毛爱桂的长兄毛爱棠于1924年3月开始秘密从事农民运动,1925年参加青年团,同年跟随毛泽东去广州参加革命。

哥哥参加革命后,姐姐也出嫁了,毛爱桂家里只剩下他和母亲二人,由于生活所迫,他们只好把房子卖给“天地公”,而后母子俩迁居张旭冲。大革命失败后,上屋场的房子被国民党县党部没收,归清溪乡公所所有。不久,乡公所又将其屋租给贫农毛吉云居住。后来,孙玉春、张荣风也先后在故居住过。解放后,毛泽东故居才回到人民政府手中。后经修复开放,供群众参观。

1927年“马日事变”后,反动军阀许克祥叛军包围了韶山,并派枪兵闯进毛爱桂家捉人。毛爱桂在家无法安身,母子被迫到处乞讨,他们白天沿门乞讨,晚上露宿山林。日日夜夜的饥饿寒冷,使毛爱桂患上了风寒和眼疾。他的眼睛一到傍晚就看不见,加上得不到营养和治疗,眼疾日益加剧,以致双目失明。

毛爱桂和母亲在外流浪多年,直到1930年才回到韶山,靠佃耕度日,母子俩相依为命,艰难度日。苦苦熬了二十多年,才迎来翻身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5月,毛岸英回韶山看望父老乡亲。毛岸英在上屋场看望了毛楚雄的外婆周陈轩,在谈到“邻居”主人的去向时,周告诉毛岸英:“隔壁‘邻居’主人毛爱桂,他现在住张旭冲。他的哥哥毛爱堂在外参加了革命,不知道还有没有人。”毛爱堂来到上屋场见岸英,周外婆把岸英喊到毛爱桂跟前介绍说:“这就是毛爱桂满阿公。”毛岸英忙起身同毛爱桂握手,说:“请坐。”说完,详细询问了毛爱桂一家的生活和毛爱堂烈士的情况,并记录下来。毛岸英说:“我回去问问父亲,请他帮助寻找。”并叫毛爱桂写一封信给父亲。

毛岸英离开韶山后,毛爱桂便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询问哥哥参加革命后的情况。大约一个月后,即1950年6月,他收到了由湘潭县委组织部转来的毛泽东的亲笔回信。信曰:

爱桂先生:

来信收到。令兄爱棠于一九二六年参加北伐军,在广东曾见过一面,以后即未见过。有人说已牺牲了,极为可惜。这是为国牺牲,是光荣的。此复,并候

合家清吉

毛泽东

一九五〇年五月十二日

李远明先生同此不另。

信中提到的爱桂即毛爱棠之弟。毛爱棠(1895—1927年),1925年赴广州参加革命,1927年牺牲于湖北武昌。李远明(1895—1951),即李澍村,韶山市永义乡狮山村人,毛爱桂的姐夫,早年与毛泽东交往密切。

接到毛泽东的信后,毛爱桂全家既悲痛又激动,为家中出了这样一位为国捐躯的烈士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当时,毛爱桂眼睛不好,老伴有病,参加劳动均有困难,儿子毛泽林才14岁,家里生活困难,在此情况下,他只好向毛泽东写信求援。

信发出后,毛爱桂心里忐忑不安:主席时时要料理国家大事,政务繁忙,自己还去打扰他!

然而,没多久,毛爱桂便收到了毛泽东的回信,大意是:毛爱桂先生,你的来信早已收到。多年不见,甚为高兴。你儿子要求参加工作,可向当地所属机关申请。

接到毛主席的信后,毛爱桂深受感动。事后,儿子毛泽林通过组织部门介绍到株洲市糖烟酒公司工作。

毛泽东对毛爱桂一直关怀备至。1952年,南岸邹普勋应邀到北京与毛泽东叙旧,毛泽东问及毛爱桂一家的生活情况,并托邹普勋带回四丈衣料给毛爱桂。

最使毛爱桂难忘的是,五十年代中期,他应毛泽东邀请去了北京,在中南海见到了日夜想念的毛泽东。

毛泽东见他眼睛不好,问他:“你看见不?”

毛爱桂说:“看得见,是搭帮主席治好的。”

1951年至1952年,在政府的关怀下,毛爱桂曾到长沙的医院住院治疗一年时间,回到湘潭后又住院治疗了45天,花了很多医药费,全由政府负担。通过治疗,毛爱桂恢复了视力,重见了光明。

“不是我替你治好的,是政府替你治好的。”毛泽东说。

毛爱桂从内心感激党和政府对他的关怀。

“区里、公社和大队是不是关心你?”毛泽东又问。

“关心。”毛爱桂回答。

毛泽东又问:“生活好吗?有几个儿女?”

“生活还过得去。有一个崽、两个女。”

“你回去后,如果有困难,就写信来。”

离开北京时,毛泽东叫秘书田家英从稿费中拿出两百元,送给毛爱桂,并为他购置了一套棉被。

此后,毛爱桂在乡下生活虽然并不富裕,但并未去打扰主席。只是有一件事,他曾写信求助于毛泽东。那是因为长兄毛爱棠烈士民政部门未予登记,毛爱桂又写信给毛泽东反映此事。毛泽东接到他的信后,随即在信上作了批示,并将信转到省里。不久,省民政部门给毛爱桂来了信,说:毛爱桂同志:你寄给中央的信,已批转我们办理。关于毛爱棠烈士的情况,请你们略为详告。既然毛主席来信证明,那就应当发给烈士证。

在当地政府的关怀下,毛爱棠烈士的待遇问题很快得到了落实。

1959年6月的一天,毛爱桂正在田里做工夫打凼,听说毛主席回来了,他高兴不已,当即洗了脚,赶到松山去见毛泽东。走到邮电局附近,站岗的人不让进去。他便写了几句话给公社干部,请他们转交主席。毛泽东看了他的条子后,欣然同意接见,并派人接他进去。

此时,毛泽东还在寓所里休息,房子周围站了很多人,都是毛泽东邀请来会面的乡亲们。一会儿,毛泽东缓步走了出来,一边走一边向群众招手,人们让出了一条路。前面停满了轿车,毛爱桂数了一下,共十余辆。毛泽东走到前面的一辆轿车前,上了车。公社干部让毛爱桂上了后面的小车。

来到滴水洞水库,毛泽东下到水里游泳,时而仰泳,时而侧泳,时而“立正”,时而“稍息”,轻松自如,观者赞叹不已。毛泽东游了几个小时后,上岸到临时搭的棚子里换了衣服,而后来到大坝上和群众交谈。

忽然,毛泽东朝毛爱桂这边招手,他眼睛不好,不知毛泽东是在召唤谁。旁边有人提醒他,是毛泽东在叫他,他仍然迟疑不决,茫然地往前移动脚步。毛泽东又向他招手,他这才恍然大悟,快步走到毛泽东跟前。

夕阳西下,毛泽东站在堤上,迎着拂面而来的凉风,他那魁梧的身材,看上去更加高大、伟岸。“叔叔。”毛爱桂耳边忽然响起了毛泽东亲切而又熟悉的声音。毛泽东握着毛爱桂的手,问他生活好不好。正当毛泽东和毛爱桂握手交谈时,旁边的摄影师给他们拍了一张照片,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回忆。

接着,人们沿原路返回松山寓所。天已很黑了,毛泽东顾不上休息,又在坪中和大家亲切交谈。

谈话之后,毛泽东设宴招待乡亲们。毛爱桂和毛泽东同坐一桌。席间,毛泽东给老师毛宇居敬酒,又给毛爱桂敬茶,并说:“你的眼睛不好,田里功夫能做就做,不能做就不做,如果劳累过度,再到医院去治疗就为难了!”

晚宴后,毛泽东在寓所坪里和毛宇居、毛泽连、毛爱桂等乡亲们合影留念。

同类推荐
  • 史玉柱全传

    史玉柱全传

    史玉柱是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企业家之一。从1989年以深圳为起点,史玉柱在经历了20多个春秋之后,最后在上海这个繁华大都市指点江山。在史玉柱身上承载着崇高至上的荣誉,也背负着巨大的失败,大起大落给这个原本普通的创业者烙下了非凡的印记。史玉柱最大的资本不是他的财富,不是他的股票,而是惨败之后的东山再起,而是以常人难有的勇气完成的人生大逆转。商海沉浮,史玉柱起死回生,再造奇迹,为无数创业者高高地竖起了一面精神旗帜。
  • 北洋总管段祺瑞

    北洋总管段祺瑞

    段祺瑞品质高尚,爱国有心,同时又倾心权术,迷信武力。一生毁誉参半。段祺瑞在史上有“三造共和”之美誉,即致电逼迫清帝退位、讨伐张勋复辟、抵制袁世凯称帝。他曾多次组阁,是北洋军阀中少有的铁腕人物。
  • 跟毛泽东行读天下

    跟毛泽东行读天下

    本书以照片和小故事展现了毛泽东行走天下荡气回肠的历程,带读者重游祖国大好河山。
  • 高尔基 鲁迅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高尔基 鲁迅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高尔基和鲁迅为中外名人,他们的著作至今影响深远。名人成功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却鲜为人知。本书对二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二人成功的主客观因素。
  • 杜佑评传

    杜佑评传

    杜佑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思想家,代表作《通典》一书体制宏大、思想深刻,总结过去,反映现实,开辟历史编纂学新途径,在中国古代的国家行政理论,政治制度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的学术成就。《杜佑评传》紧扣唐中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时代背景,细致考察、介绍了杜佑一生的经历,他的近六十年的从政生涯和著述生活,在此基础上,对杜佑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和学术思想成就及其贡献,做了比较详细的讨论阐述。
热门推荐
  • 冷傲公主复仇

    冷傲公主复仇

    她原本是家中的宠儿,因为父亲的背叛害的母亲至死,一次又一次的伤害让她从天使变成恶魔偶然的一次回国竟然发现原来母亲的死不是自杀而且谋杀萱重新以公主的身份进入学院本想只为母亲抱仇却碰见那个曾经伤害她的人。。。。他们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 重火力修士

    重火力修士

    游戏天才方平,在参加网游《军团纪元》世界总决赛的时候意外穿越到了一片拥有修真文明的奇幻大陆,成为了一名鬼道门派的小弟子。从此,一位带着游戏系统的混世魔王就正式在这片大陆上诞生了。做做任务,赚点小钱,泡泡妹子,打打妖怪。还有比这更悠闲地修真日子吗?“哎哎哎!你瞅啥!那妹子可是我的女人!识相的赶紧滚!”“啥?还凭什么?因为老子看上啦!”“你说你百毒不侵啥都能吃?那你吃过子弹没?”“御剑飞仙?呵呵,在老子眼里所有敢在天上飞的都是活靶子!”
  • 蚂蚁之魂

    蚂蚁之魂

    一群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不甘堕落的年轻人,一群尝过酸甜苦辣一遍又一遍的坚持者,一群生活的艰难又满怀梦想的草根们,在尝试过失望、痛苦、委屈、心酸、无奈等等之后锐变成蝴蝶,事业与.爱情就像一场长久的战争,胆小懦弱的人逃避战争,在开始时放弃,坚持不够的人,在战场中牺牲,只有勇敢坚持的人,尽管是伤痕累累,但最后才能拥有美丽的果实。.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苦劳之乐,哎伊呦,无厘头,别是一翻滋味在心头。
  • 荒阵

    荒阵

    一个阴谋笼罩大陆,谁才能将阴谋戳破?一个落魄神族,从新复苏。
  • 失业日记之舍弃还是逃离

    失业日记之舍弃还是逃离

    工作和生活同在,压力和挣扎并存,憧憬和失落结伴。离开奋斗多年的地方,究竟是舍弃还是逃离?失业,也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而已。我是怎么忍心放手这里拥有的一切的?而我,又将开启怎样的未知之旅呢?
  • 巽异录

    巽异录

    黄口小儿要争霸,神佛变脸如翻书;美人一死英雄怒,鸿业说与野鬼知。老僧誓要人间成净土,少年偏爱天下为棋局。最后谁得到的也不是自己想要的。山中有野鬼,白发将军泪。昨日上阳花,今日无还土。
  • 鉴妖记

    鉴妖记

    一个不想修仙,只向往人间生活的狐狸精,在都市里遇到了花心的男友、一心想捉她的茅山道士、混社会的恋人……她将面对怎样的人生呢?牛郎与织女:本不是天生一对,只是因为一时贪恋,任性的织女被贬入了凡间,人间即是炼狱,她本是高高在上的仙女,现在却法力全无,只能沦为妖魔鬼怪的奴隶,她该如何反击。
  • 道游无界

    道游无界

    我只是个小和尚,不吃肉,不喝酒,而且不近女色
  • 第三灵

    第三灵

    第一世,他是杀手之王,死于暗杀米国总统的行动中。因一颗三生珠。转世第二世,他是无双世界中战族的最强天才,战天。可是他做了天地间最为人神共愤的事,导致战族覆灭,自己也被杀死于天地崖上,第三世开启。第三世,最后一世。他走上了。第二世无意中发现的修炼道路。一道几乎必死的道路。
  • Queen的转身

    Queen的转身

    她,若黑暗中的死神,为复仇而来,踏复仇而去,只不过前一次为了他的仇恨,后一次是对自己的仇,恨自己爱上了一个自己恨的人,他,是万千灯火的不败之仙,为爱她而来,至死不休。每一份的爱又承载多少的恨?爱恨交错他们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