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莎士比亚开始为剧团润色、修改旧剧本,在演戏、排练、打杂之余,他尝试写作新剧本。莎士比亚受雇于女王剧团,伦敦的世俗生活、剧场的锤炼、为宫廷和庆祝举行的献演差不多已把他打造成“生活通”,在自己的剧本里表现这些社会风物已是游刃有余。
莎士比亚穷困潦倒。他不得不疯狂摇晃着手中的鹅毛笔,渴望写出惊世之作,以此改变贫困的境况。濒临破产的剧院老板每天游魂般地来找他催稿。莎士比亚“疯”了——他疯狂地渴望灵感。
在一次选角考试中,莎士比亚认识了一位富家小姐——薇奥拉!薇奥拉拥有上流社会女子的一切:倾国倾城,冰清玉洁,不菲的嫁妆,大把的追求者。然而薇奥拉却想成为一名演员。莎士比亚疯狂地爱上了她。
不幸的是,薇奥拉的父亲趋炎附势,把薇奥拉许配给一个穷伯爵,还得到了伊丽莎白一世的亲授,悔婚没有一丝可能。莎士比亚的心碎了。
后来,这个经历成为莎士比亚写作《罗密欧与海盗之女埃塞尔》的素材。在预演中,薇奥拉饰演的罗密欧大获成功。从此以后,莎士比亚开始在人生的大舞台上自由地驰骋。
历史经验与智慧:
苦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人生的旅途中,苦难是成长的必须,逆境犹如一年四季中的酷暑和寒冬,没有经过漫漫寒冬和酷暑的煎熬,万物就很难迎来生命的春华和秋实。
诺贝尔的一生——终生进取,成就未来
一个人应当一次只要一件东西,并持之以恒,这样便有希望得到它。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坚持是达到目标的关键。
1833年10月21日,诺贝尔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父亲是一位建筑工程师,喜欢研究化学,制造炸药。诺贝尔出生不久,家里遭受了一场火灾,损失很大。由于生活困难,父亲只身外出,先到芬兰,不久又到了俄国。在俄国时,他在机械和炸药方面的一些发明创造受到重视。老诺贝尔在那里开办了一个工厂。经济情况好转之后,父亲便把全家搬到俄国圣彼得堡去了。
诺贝尔8岁时,曾进入斯德哥尔摩一所小学读书。他在该小学只上了一年。这一年的小学生活,是诺贝尔一生中接受的惟一一次正规学校教育。据说,学校曾向他家里发出过这样的通知:“你的儿子诺贝尔,身体羸弱,上课时常头晕。除算术与图画两科勉强及格,其余均不及格,且天性乖僻。请自下学期起改送他校就读。”
诺贝尔上过一年小学后,一直在家里自学。到俄国后,由于语言不通,加上身体不好,再没有进学校读书。父亲给他和两个哥哥请了俄国家庭教师,除教授俄语、英语、法语、德语等语言外,还经常讲授一些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诺贝尔对这些知识很感兴趣。15岁时,父亲让他到自己开办的工厂里做点事。诺贝尔对工厂的日常事务感到厌烦,却非常喜欢帮助父亲研制鱼雷和炸药。
1850年,诺贝尔到巴黎学习化学。一年后,他又被父亲送往美国学习机械。在四年学习期间,他参观了很多工厂,学到了很多自然科学知识。离开美国后,他还游历了德国、丹麦、意大利和法国。这时,他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已经具备坚实的基础了。
1855年,彼得堡大学的两位教授前来诺贝尔工厂拜访,一位是著名的化学家、诺贝尔过去的家庭教师尼古拉·吉宁博士,另一位是药学家尤利·特拉普博士。他们恳请诺贝尔的父亲研制一种威力更大的炸药。很巧的是诺贝尔正在对此进行研究。吉宁博士见自己的学生进步这么快,非常高兴。他从皮箱内取出一个小瓶,里面装有一种油状液体,诺贝尔一看便知道那是硝化甘油。那时候见过这种易燃易爆物质的人并不多。它的发明人索布雷罗先生因实验时发生爆炸身受重伤,这之后就再无人敢继续研究了,但是诺贝尔却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准备继续研究。
父亲答应了吉宁博士的请求。从此诺贝尔便与硝化甘油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诺贝尔工厂因接不到军方的生产订单而告破产。1859年,诺贝尔的父亲离开圣彼得堡回到瑞典后,在斯德哥尔摩市郊的海伦涅堡建立了一个小型实验室,准备研究威力更大的炸药。
1863年,诺贝尔应父亲之召回到瑞典,同父亲一道研究新式炸药。但诺贝尔与父亲的思路恰好相反,他把硝化甘油作为爆炸物的主体,把黑色火药仅仅作为引爆的辅助因子。
炸药的研究发明工作是最具危险性的,诺贝尔为此研究付出了不小的代价。1864年9月3日,“轰”的一声巨响,从诺贝尔研究液体硝化甘油的试验室中发出爆炸声。在这次的事故中,诺贝尔的5名助手和他的弟弟当场被炸死,而诺贝尔本人侥幸逃过此劫,但他的一只耳朵也被巨响震聋了。
面对失败,诺贝尔并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坚持到底的决心。他把试验地点选到了位于郊外的马拉湖上的一艘平底船上,并把所有的设备搬到了那里继续他的研究工作。
诺贝尔按照他的研究,终于发明了装有雷酸汞的雷管,用来引爆炸药。可是实践证明,硝化甘油长时间存放后会分解,受到强烈震动也会引爆。诺贝尔决心研究出更为可靠安全的炸药。
风险与成功并存。终于有一天,“轰”的一声巨响,惊天动地,实验室笼罩于滚滚浓烟中,瓦砾飞扬。
许多人闻声赶来,惊恐地叫道:“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正当人们惊魂未定时,诺贝尔却从烟雾弥漫的瓦砾堆中爬了出来,只见他满身灰尘,鲜血淋淋。他一跃而起,用血污的手指指着破碎的衣服,高兴得热泪盈眶。
他狂呼:“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这就是诺贝尔在1863年完成的第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即“诺贝尔专利炸药”,又称硝化甘油炸药。这一发明取得了瑞典、丹麦、英国等多个国家的专利证书。
1866年10月,经过上百次的失败后,诺贝尔终于制成了命名为“达纳炸药”的黄色固态炸药。“达纳”一词在希腊语中是“强力”之意。他在柏林东郊进行了黄色炸药的公开试验,并大获成功。随后,诺贝尔以他矢志不渝的精神研制和发明了雷汞炸药、安全炸药、无烟炸药等多种炸药,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
诺贝尔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5年11月27日,诺贝尔立下遗嘱,把他的财产全部捐出来,成立一个基金会,基金会每年的收益用来奖励全世界在物理、化学、文学、医学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这就是诺贝尔奖的来源。
1896年12月7日,诺贝尔在给一位朋友写信时,突然脑溢血发作,倒在了写字台上,经抢救无效,于12月10日凌晨离开了人世。
历史经验与智慧:
凡事不要想一步登天或急于求成,只有点点滴滴地努力和坚持不断地前进,才能走向成功。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努力,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就能成就一番惊人的事业。
海伦·凯勒的聋哑世界——绝不向命运低头
受苦是生命的实质,也是性格中闪光的力量所在。因为唯有受苦,才能使我们成为真正的人。
海伦·凯勒于1880年出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的一个小镇上。她从小聪明过人,六个月就能够清楚地说出“您好”、“茶、茶、茶”,才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像模像样地模仿大人们的动作。
然而不幸的是,当她来到这个世界仅仅十九个月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夺去了她看、听的能力。从此,小海伦的世界一片黑暗,寂静无比。
小海伦的生活一片混沌,变得愚昧而乖戾,几乎成了无药可救的废物。可是,她的父母和亲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她,反而用更多的爱来给予她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
1887年,一个最重要的、影响海伦一生的人来到了她的身边,这个人就是家庭教师安·曼丝福特·莎莉文。她不仅在学习上是海伦的老师,在生活上也是她的好朋友,给了海伦无尽的爱和帮助。她首先带着海伦触摸身边的各种物品,使她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有了一个抽象的概念。然后,她在海伦的手心里拼写这些物品的单词,使她知道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名字。
沙莉文老师是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为了让海伦学会写字,沙莉文老师尝试了很多方法。有一次,她拿一个洋娃娃给海伦玩,然后在海伦手上拼着“洋娃娃”这个词。海伦学着沙莉文老师一遍又一遍地画着,觉得十分有趣。还有一次,沙莉文小姐把海伦带到水房,把管中清凉的水滴在她的手上,同时在她的另一只手上拼写“水”字。这使海伦受到了极大的启发,不久以后海伦就掌握了很多生词,她终于可以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学会了写字,海伦的心中又萌发了一个念头,她想学说话。这在外人看来简直是异想天开。
这时候,沙莉文老师又一次伸出了援助之手。她让海伦把手放在她的嘴上,用感觉来判断她舌头和嘴唇动的情况,然后模仿着发音。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她经常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失败和疲劳常常使她灰心丧气,但海伦没有放弃,坚持就是胜利!终于,海伦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用嘴巴“说话”,用手指“听话”,并且以惊人的毅力开始学习英、德、法、拉丁、希腊五国文字。
16岁时,海伦开始进学校读书了,她克服了种种难以想像的困难学完了中学的课程。1899年6月30日,海伦顺利地通过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的入学考试。海伦坚信:“一个人要得到真才实学,就要独自攀登那奇山险峰。既然没有一条到达顶峰的平坦大道,我就得走迂回曲折的道路。”在这条迂回曲折的小路上,海伦跌倒了又爬起来,每前进一步总是让她欢欣鼓舞。
大学二年级时,海伦发表了一部自传体形式的书——《我的人生》,这本书故事真实感人,文笔生动,一发表就在美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此后六十多年里,海伦一共写了十四部著作,成为世界著名的作家。此外,她还积极为本国和世界聋哑人、盲人谋福利。海伦赢得了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尊敬。
1967年6月1日下午,87岁的海伦·凯勒在睡梦中去世了,走完了她用奇迹创造的一生。
历史经验与智慧:
困境是检验一个人耐力的试金石,困境铸就人的才能。在困境中学会改变自己,这是人生最大的智慧。苦难或许是上帝设定的门槛,假如幸福是人生的目标,那么苦难就是通向这一人生目标的一座桥梁,惟一的桥梁。
鉴真东渡日本——排除万难,终成正果
“功到自然成”。在人生旅途中,只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人才能取得成功,心浮气躁的人很难成就事业。
鉴真俗姓淳于,是扬州江阳(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从小受父亲影响,14岁出家当了和尚,鉴真是他出家后的法号。
由于他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在45岁时,已经成为名扬四乡的高僧,由他授戒的门徒达到4万多人。
当时,日本受中国影响,大力提倡佛教,派两位年轻的僧徒到中国学习佛法,并打算聘请中国高僧去日本传授戒律。
日本僧徒听说鉴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就想请鉴真到日本去。唐朝法律规定,未经政府批准,私人不准出国。日本僧徒通过宰相李林甫的哥哥、信奉佛教的李林宗的帮助,办好了鉴真出国的手续。
可是不巧,正当他们要开船出行的时候,浙江一带发生了海盗事件。沿海关防检查十分严格。恰在这时,鉴真的弟子又发生纠纷惊动了官府,被没收了船只,这次东渡没能成行。
以后,鉴真又三次东渡日本,都失败了。
公元748年,61岁的鉴真做好了第五次东渡的准备,不料途中又遭遇了风暴。鉴真也因为南方暑热得了眼病,导致双目失明。
这一系列的打击,并未吓倒鉴真,公元751年春天,鉴真回到扬州,又着手准备第六次东渡。
第二年,日本政府派出了由藤原清河大使率领的第十次遣唐使。他们在返回日本以前,向唐玄宗正式提出聘请鉴真去日本传戒的要求。藤原清河还亲自到扬州拜访鉴真,向他发出邀请。这时候,扬州的僧侣还严密监视着鉴真,不愿让他去日本。在鉴真弟子的帮助下,鉴真和他的随从悄悄上了日本遣唐使的船,开始了第六次东渡。
公元753年,鉴真所乘的船抵达日本的九州岛。到达日本国的这年,鉴真已经66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