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36100000002

第2章

澄初讀肇公物不遷。久之不喻。及閱雜華鈔。觀國師則以為濫同小乘不從此方遷至餘方之說。遂再研其論。乃知肇師不遷之說宗似而因非。有宗而無因也。觀其般若無知.涅槃無名之論。齊有一空。妙叶真俗。雅合修多羅。雖聖人復起不易其言也。獨於物不遷則失之。嗚呼。千里之驥必有一蹶。大智之明必有一昧。不其然乎。言宗似者。即所謂不釋動以求靜。必求靜於諸動。又曰。江河競注而不流。旋嵐偃嶽而常靜等。蓋即動而靜。即遷而不遷也。以此名宗。與修多羅似之。即般若諸法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華嚴云。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等。所言似者。以其因非故也。言因非者。修多羅以諸法性空為不遷。肇公以物各性住為不遷。言性空者。大品云。色性自空。非色壞空。又云。色前際不可得。中際.後際皆不可得。又云。色即是空。此不遷因也。又云。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等。不生不滅即不遷宗也。華嚴云。身意諸情根。一切空無性。此不遷因也。次云。以此長流轉。而無能轉者。即不遷宗也。彼經又云。云何說諸蘊。諸蘊有何性。蘊性不可滅。是故說無生。蘊無生滅即物不遷也。次偈出其因云。分別此諸蘊。其性本空寂。空故不可滅。此是無生義。此等皆言物性空故不遷。非謂有物而不遷也。言性住者。即彼所謂。昔物住昔不來於今。今物住今不往於昔。乃至新故老少成壞因果等物。各住自位不相往來。皆若是也。然凡有所住即名有為。既墮有為即屬生滅。非不遷也。故涅槃(三十)云。住名有為。如來永斷去來住相。云何言住。中論云。去者則不住。不去者不住。離去不去者。當於何有住。般若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即無為也。然般若言法無去來無動轉者。非謂法有所住也。蓋住猶去來。既無去來安得有住。而肇公不遷本宗般若無去來義。却以物各性住釋之。然彼物性果有住乎哉。果無住乎哉。則住與無住必有辨焉。故肇師出不遷之所以云。求向物於向。於向未甞無。責向物於今。於今未甞有。於今未甞有。以明物不來。於向未甞無。故知物不去。覆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謂昔物自在昔。不從今至昔。今物自在今。不從昔至今。一論大旨意不出此。人多妄解。今為助明肇公意。謂動物之所以得不遷者。以物各性住於一世而不相往來也。何者。求向日之物於向日則有。求向日之物於今日則無。故知昔物自住於昔(若不住昔。於昔應無。昔既不無。故知昔物原住於昔也)。不來於今也(若來於今。今則應有。今既不有。則知昔物不來於今也)。昔物既爾。今物亦然。謂求今日之物於今日則有。求今日之物於向日則無。故知今物自住於今。不往於昔也(反上思之)。故曰覆而求今。今亦不往。如求周公於周時。於周未甞無。求周公於晉時。於晉未甞有。故知周公自住於周。不來於晉也。求羊祜於晉時。於晉未甞無。責羊祜於周時。於周未甞有。故知羊祜自住於晉。不往於周也。譬如二舟前後各行。前舟載魚。後舟載笋。舟行千里而魚笋之物各住本舟未甞動也(求前舟之魚於前舟則有。責前舟之魚於後舟則無。後舟亦爾。求後舟之笋於後舟則有。求後舟之笋於前舟則無也。若後舟中有前舟之魚。可說前舟之物移來。後既無魚。則不可謂前舟之物移來也。若前舟中有後舟之笋。可說後舟之物移去。前既無笋則不可謂後舟之物移去也)。大意秪是昔物住昔不來於今。今物住今不往於昔。是謂物各性住於一世。所以得不遷也。其曰新不至故故不至新。少不至老老不至少。因不至果果不至因等。舉之一論秪此意耳。細而推之。其曰江河競注而不流等。亦秪此意。謂求前波於前。於前未嘗無。責前波於後。於後未嘗有。於後未嘗有。以明波不來。於前未嘗無。故知波不去。前波既爾。後波亦然。是則前念之波住於前念不來後念。後念之波住於後念不往前念。念念波流。念念各住。故曰競注而不流也。是謂物各性住於一世不相往來。此肇公不遷之本旨也。今以聖教勘之。似不然。何則。肇公求向物。既曰於向未嘗無。於今未嘗有。是則此物向有而今無也。若物向有今無。是無常法。非不遷也。故涅槃(二十)云。若世間法。本有今無。則名無常。譬如瓶等。本無今有。已有還無。故名無常。是則向有今無不直不成不遷之宗。反成所遣遷滅宗也。中論云。若法先有性。是則名為常。先有而今無。是則名為斷。是則向有今無非常即斷。安得以成般若不遷之旨耶。或問。肇公宗本云。言非有非無者。非如有見常見之有。無見斷見之無。今曰向有今無。豈非不有之有。不無之無耶。答曰。不然。肇公自謂求向物於向。於向未嘗無。責向物於今。於今未嘗有。此分明以向物在向。緣未散故名之為有。今求向物。緣已散故遂以為無。是以向在為有。今滅為無也。向在為有。是執有為有。今滅為無。是計無為無。執有為有。是為常有。不知緣性之本空。計無為無。是為斷無。不識無性之緣起。中論云。定有則著常。定無則著斷。是故有智者。不應著有無。然緣生無性。法非有無。乃肇公所常譚者。至論不遷為成性住。却墮此咎。可怪也。蓋悞認莊周夜壑負趨。非謂肇師有此計執也。如宗本云。有而性常自空故曰性空。若然則向物在向。緣未散時不亦性常自空乎。向物性空則不得謂向有矣。向既非有則不可謂今無矣。故知性空性住如明與暗。敵體相違矣。其曰昔物自在昔。今物自在今等者。愚謂既稱在昔。乃既滅之物也。物若不滅即應常今。自不名昔矣。又昔物住昔。今物住今。是異物異世。凡異物異世者定是無常。故涅槃聖行廣說異法無常。以破外道異執之常。今以異物異世以釋不遷。教理俱違。故無因也。且夫時無別體。依物假立。物有流變。生住滅位立三世名。今其言曰。昔物住昔。今物住今。是有為法。墮去來今。既墮三世而曰不遷。未之有也。故涅槃(二十)云。常住之法。三世不攝。如來法身。非三世攝。故名為常。反顯三世攝者必無常也。誰謂無常而不遷乎。或曰肇公約俗物論不遷。涅槃約法身說常理。既不侔。不應成難。答曰。涅槃云。吾今此身即是常身。此身化身也。常身真身也。應化無性全體即真。是亦即俗而談真也。且肇公俗物不遷。此物為即真故不遷耶。為不即真而不遷耶。若不即真。即是有為俗物。非不遷也。若以有為俗物為不遷者。自是情執妄計耳。豈有俗物不遷者耶。若以俗物即真故不遷者。則昔物今物俱無自性矣。既無自性。則昔本非生。今亦非滅。昔非生故有而不有。則不可謂之向有。今非滅故無而不無。則不可謂之今無。又一切法既同如矣。則有物即無物。無物即有物。一物即多物。多物即一物。今物即昔物。昔物即今物。蓋非滅有而為無。生無而為有。有無一質也。亦非離一而為多。合多而為一。一多一真也。亦非排今而入昔。遷昔而來今。今昔一念也。是之謂物不遷。豈容以今昔有無分疎者哉。是則即一塵之物。前際莫得而生。後際莫得而滅。厥外不見其表。厥微不見其內。如金剛王無動無壞。安得以去來生滅而遷之哉。故大品云。色前際不可得。中際.後際俱不可得等。若見此理。則不得謂昔物自在昔。今物自在今也。觀國師以為濫同小乘者。然小乘以有為之法剎那滅。故不從此方遷至餘方。不違大乘空義。肇公以昔物不滅。性住於昔。而說不遷。則於大乘性空之義背矣(謂物若生滅則無自性。無性則空。故涅槃羅剎偈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雪山大士歎曰。此乃大乘空義也。肇公物各性住於一世而不化。便有定物。故違空也)。故其言曰。是以如來功流萬世而常存。道通百劫而彌固。成山假就於始簣。修途託至於初步。果以功業不可朽故也。故物雖在昔而不化。不化故不遷。又曰。果不俱因。因因而果。因因而果。因不昔滅。果不俱因。因不來今。不滅不來。不遷之致明矣。愚謂若昔因不滅不化者。則眾生永無成佛之理。修因永無得果之期。大小乘經俱無此說也。一切聖教皆言因滅果生。種子爛壞果方熟。故涅槃(二十九)云。如日垂沒。山陵堆阜。影現東移。理無西逝。眾生業果。亦復如是。此陰滅時。彼陰續生。如燈生暗滅。燈滅暗生。又如蠟印印泥。印與泥合。印滅文成。而是蠟印。不變在泥。文非泥出。不餘處來。以印因緣。而生是文。現在陰滅。中陰陰生。中陰陰滅。後陰陰生。亦若是也。故四緣中有等無間緣。若前念不滅。後念決定不生。若謂如來昔因不化。則常菩薩安能至佛果耶。以此乃知。肇師昔物不化之說有同常見矣。問曰。彼云因不滅故墮常。今云因滅。豈不墮斷。答曰。今言因滅則果生。唯識云。因滅故非常。果生故非斷。肇公許果生。不許因滅。故墮常也。因因而果。許果生也。因不昔滅。不許因滅也。問曰。彼云成山假就於始簣。修途託至於初步。豈非昔因不滅。集因成果耶。答曰。涅槃(十三)出外道常計云。若筭數之法。從一至二以成百千。若無常者。初一應滅。一若滅者。誰復至二。乃至百千。以是義故。諸法是常。正與此同。如來總舉異色異心無非無常。已破之矣。愚謂初步非後。後步非初。異作異時。是無常法。非不遷也。又初步不滅。常應在初。終不至二。況千里耶。積簣例知。皆無常也。況佛金口所印。又何疑哉。問曰。肇公引經云。三灾彌綸。業行湛然。非業因常耶。答曰。常有二義。一凝然常。真如不遷之義也。楞嚴云。性真常中求於迷悟。生死去來了無所得。二相續常。業果不失之謂也。華嚴云。因自相剎那壞而次第集果不失相。偈云。因壞果集皆能了。以八識藏中等無間緣熏習力故。前念滅時熏起後念。雖劫火洞然而業果不失也。故謂之相續常。則雖曰湛然乃屬有為遷變之法。肇師以證真如不遷。於義左矣。問。若因滅者云何善因得樂果。惡因得苦果耶。答曰。涅槃云。如燈雖念念滅而光明破暗。食雖念念滅而能合饑得飽。藥雖念念滅而能愈病。日月光明雖念念滅亦能增長草木。是故因滅果得生也。請觀蠟印之喻。於理自明。謂印之高者厥文必下。印之下者厥文必高。雖印不作文。而文常肖印。毫髮不爽。要待印滅而文始成也。善惡因果亦若是矣。謂因能熏果。因滅果生。雖因不至果。以熏習力故果常肖因。善惡苦樂毫髮不忒也。涅槃又云。如人服甘露。甘露雖化。以其力故。能合不死。亦其義也。或問。昔物既化。如佛本生之事如何可說。答曰。以名字故可得說也。如人夢中見種種物。覺已皆空。夢物雖滅。歷然可說也。若謂實有夢物住於過去而不化者。則為愚執。中論云。若諸法滅時。是則不應住。法若不滅者。則無有是處。安得有物住於過去而不化哉。然縱使昔因不化致得今果。亦是無常。非不遷也。故涅槃云。常住之法。無因無果。虗空常故。無有因果。蓋凡有因果即是可作。空非可作。故無因果。肇師以可作證不遷。故違宗矣。問曰。肇師約俗物明不遷故即因果。涅槃約實性顯常住故簡因果。宗趨不同。不應為難。答曰。除諸法實相而以異因異果為常者。法王法中無是義也。故入楞伽云。大慧。妄法是常。相不異故。非諸妄法有差別相。以分別故而有別異。是故妄法其體是常。是以不異因成常住宗也。涅槃亦云。一切異法皆無常故。所言異者謂因時非果。果時非因。因時非果果則先無。果時非因因則後斷。涅槃云。本無今有。已有還無。是無常故。見不異者。達性空也。因果性空體無二故。不二之體何可遷乎。今肇師以異因異果證不遷。是以無常之因欲成常住之宗。豈可得耶(問曰。般若諸法無來去。涅槃常住非因果。如何會通。答曰。般若蕩相名空。故說法無去來。謂求去來相不可得。故非謂顯常也。涅槃直示實性。故說常住非因果。故經云。無常者生死。常為大涅槃。空者生死。不空為大涅槃。此言有為因果是生死法。故皆無常。無常之法無有自性。徹底唯空。是則無常即空。空即無常。無常與空一有為法。故皆屬生死。非涅槃佛性也。是則涅槃以因果為無常。即般若諸法空義。般若法無去來即涅槃空者。謂生死也。其涅槃常住不空之體是如來藏佛性真我。堅凝不變。則非無常。真實有體則非空也。般若經中言未及此。昧者以般若法無去來類涅槃實性常住。則二宗皆失矣)。其曰。人謂少狀同體。百齡一質。徒知年往。不覺形隨。是以梵志出家白首而歸。鄰人見之曰。昔人尚存乎。志曰。我猶昔人。非昔人也。鄰人愕然。非其言。此中梵志意者。謂昔人少年也。今則白首。安得謂之昔人哉。故涅槃云。一切諸法。前滅後生。相似相續。凡夫見已。計以為常。實非常也。然少年因也。白首果也。雖依少年而得老狀。要待少顏既化老狀方現。若少壯不化安得有白首人哉。以少顏既化老相始生而因果相似。故曰吾猶昔人非昔人也。此正無常相續義。肇師以證不遷。計亦左矣。然此中梵志.鄰人.肇師三人所見不同。學者應知。其梵志謂。昔人已化。不來於今。以有為法前滅後生。相似相續。故曰我猶昔人。非昔人也。此固合聖教正因緣義也。鄰人謂。昔人不滅不化。可以遷到今日。故曰昔人猶在。肇師謂。昔人不滅不化。性住於昔。但不來今耳。今日之身原自住今。不從昔來。此二俱是常見。但鄰人以今昔一質為常。故昔日之身可到今日。肇師以今昔異質。各住本世。不動為常。是則肇師與鄰人俱在梵志所破之中矣。問曰。世間可有自昔不滅不化之物至于今日者乎。曰。有。何者是耶。曰。非剎那行者是也。何物非剎那耶。曰。金.金剛佛舍利.虗空等是也。曰虗空是無為法。無剎那行。信矣。金剛舍利是有為法。何非剎那。曰。現量可見故。有聖言故。現見金銀之性經千萬年不變不殞故。楞伽經云。復次。大慧。如金.金剛佛舍利。得奇特性。終不損壞。大慧。若得無間有剎那者。聖應非聖。而聖未曾不聖。如金.金剛雖經劫數稱量不減。云何凡愚不善於我隱覆之說。於一切法作剎那想。釋曰。此明聖人於無間道所證無為。非剎那行。不屬生滅。舉金剛佛舍利為類也。問曰。世間頗有一物性住於昔而不滅不來者乎。曰。未之有也。何則。世間諸法不出二類。謂有剎那行者。前滅後生。非前不滅後得生故。有情等是也。非剎那行者。昔時之質不變不易得至後時。金剛佛舍利等是也。何有一法住於過去而不滅乎。是則世人之見。物或有之。肇師之見。物理皆無也。思之。問。涅槃梵行廣說一切異色異心莫非無常。金與金剛佛舍利既有異形。那非無常。矧二經相違。如何會通。曰。二皆聖言。實難通會。愚意思之。楞伽在先。是有餘意。涅槃居後。是無餘意。譬如後勑能破前勑。況金剛寶等劫水所成。如來舍利熏鍊而有。本無今有。故是無常。金與金剛可分析故。亦無自性。如來舍利應此人天劫國而有。劫盡界空。理應當盡。經約其長時堅住。以為非剎那類耳。非畢竟不壞也。如來應化有起盡故。唯真無為。性是剎那。際非是剎那。堅凝常住畢竟不壞。然肇公不遷。所以總之。不出四計。謂有無一異。求向物於向。於向未甞無。是有計。責向物於今。於今未甞有。是無計。昔物自在昔。今物自在今。是異計。唯闕一計耳。四計乃般若之大病。有一於此則與般若之理背矣。尚何不遷哉。愚固所謂肇師不遷。有宗而無因也。

或問。竊觀肇公遷與不遷未嘗偏滯。今獨破其不遷何也。答曰。彼雖兩言。意成不遷耳。故以不遷為名。不遷一論之主也。其曰。言常而不住。稱去而不遷。雖靜而常往。雖往而常靜。兩言一會。去住一致。可與神會難以事求等。是皆相似語。未可以判其是非。但看他徵釋所以處。秪是物各性住於一世。不相往來之意。更無異說。謂世雖遷去。物各住於本世未嘗動也。自世而觀物則雖動而常靜。自物而觀世則雖靜而常動。如舟行千里而物不離舟。物靜舟動二不相離也。故其言曰。人之所謂動者。以昔物不至今。我之所謂靜者。亦以昔物不至今。意謂人謂昔物不至者。以隨世遷去。如物隨舟移。故曰動而非靜。我謂昔物不至今者。以物原住昔。如物原住舟。故靜而非動。俱知昔物不至今。故曰所造未嘗異。彼見物隨昔去。我見物原在昔。故曰所見未嘗同。實則我所謂住即彼所謂去。彼所謂去即我所謂住。要之則三世遷流。物各住於一世而不動。此肇師動靜不二之旨也。而吾般若不遷之旨果如是乎。若果如是則佛不出世也。然肇公不遷雖引般若標本。其釋所以。皆自莊周夜壑負趨抽繹而出。卒以涉異焉。

問曰。彼論既違。請示不遷正義。答曰。不遷之義徧諸聖教。大意已見於前。今先示總要。後別彰義門。總則十方法界總為一大圓覺心。譬如清淨摩尼。萬象森羅去來生滅於中影現。諸愚痴者說淨摩尼實有如是去來之相(遷也)。智者了知此去來相即是摩尼。實無一物可去來也(即不遷也)。妙圓覺心亦復如是。聖凡依正生滅去來於中影現。諸無明者說淨圓覺實有如是去來之相。慧眼觀之。此去來相當體寂滅即是圓覺。實無一法可去來也。又如有人頃刻假寐夢經百年。其間少壯至老所為之事更代歷然。癡人不了。謂於夢中實有如是更代之相(遷也)。智者了知夢想所現。終不以此為真實也(即不遷也)。眾生亦爾。以無明故妄見諸法生滅去來。以佛眼觀。真空冥寂實無一法可去來也。華嚴云。不可說諸劫。即是須臾頃。莫見修與短。究竟剎那法。法無去來即物不遷矣。若別說者。依諸聖教義門有三。一諸法無常義。二常住不遷義。三二俱無礙義。且初義者。一切有為緣生之法皆是無常。剎那變易非不遷也。故華嚴云。一切凡夫行。莫不速歸盡。涅槃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涅槃廣說諸法無常。皆此義也。二常住不遷義者。此中有二義。一性空故不遷。謂即上有為生滅之法。因緣所作無自性故。當體即空。無少法生無少法滅。故不遷也。般若云。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等。中論云。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無生即不遷也。二者真實不遷。謂即由諸法無自性故。全體即是常住真心。如金剛王無動無壞。故不遷也。華嚴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楞嚴云。性真常中求於迷悟生死去來了無所得。起信云。是故一切法從本以來。離言說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易。不可破壞。即是一心。故名真如。即斯義也。言無障礙義者。此中復有二義。謂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言理事無礙者。即上遷與不遷相即無礙也。謂由不變之理能隨緣故。其不生滅性全體徧在生滅法中。如濕徧波則不遷而遷也。故華嚴云。法性本無生。示現而有生。又經云。如來藏與七識俱。若生若滅猶如技兒。又經云。法身流轉於五道名曰眾生。復由緣生之事無自性故。全生滅法即是不生滅理。如波即濕。則遷而不遷也。楞嚴云。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法華云。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華嚴云。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此二同時。遷與不遷無障礙也。二事事無礙者。謂由三世諸法全真心故。若時若物即同真心。含容周徧猶鏡燈然。故經云。一念普入無量劫。又云不動道場而身徧十方。又云。過去無數劫。安置未來今。未來無數劫。迴置過去世。是則不動一塵而充徧十方。不離剎那而涉入三世。一遷一切遷。無遷無不遷。不可得而思議矣。遷不遷義理盡於是焉。此上諸義。前因後宗展轉相成。謂由諸法剎那變易故無自性。由無自性故全體即真。以即真故事理無礙。由事理無礙故能令事事如理而無礙也。此三義門徧諸聖教。皆非不化因論也。不識肇公何所據耶。如無聖言可據。則愚未敢聞命矣。或問。肇公物各性住。豈非法華世相常住耶。答曰。非也。彼言性住者。物各性住於一世。所謂昔物自在昔。今物自在今。如求向物於向。於向未嘗無。是以有物住於昔也。法華云。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者。法位廼真如之異名(龍樹解大品法住法位。實相異其名)。真如即諸法之正位。若見諸法有無一異生滅去來皆是妄想徧計。非見諸法之正位也。譬如餓鬼見恒河水以為流火。則不見恒河之正位也(喻出楞伽)。如彼恒河實無有火。餓鬼見之以為流火。燄燄相續起滅有無。彼恒河水體常自若曾無變異。諸法亦爾。有無一異生滅去來皆不可得。然眾生妄見有無一異生滅去來。而法住法位曷嘗變異哉。故曰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若謂此法於向為有。於今為無。是墮有無。若謂今物自在今。昔物自在昔。是墮一異。未有有無一異而非生滅去來者也。有無一異生滅去來妄想徧計耳。而欲同法華實相之旨。詎可得耶。然世相所以得常住者。以無性故耳。世間無性即是真如。故世間相即常住相。其猶流火無性即是恒河無變異也。故經云。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而言常無性者。有常即無也。非推之使無。非先有後無。非彼有此無也。如彼諸鬼所見流火。然此火性即水而求既不可得。離水而求亦不可得也。正見火時火無可生。或不見時亦無可滅。性本自無。非推之使無也。非先有後無也。非彼有此無也。諸法亦爾。所謂從本以來非自非他非合非散。湛然常寂。故曰常無性也。以無性故。一一天真。一一實相。無動無壞。故得常住。若謂此物於向為有。於今為無。即先有後無。彼有此無。斷非法華無性之旨也。又以諸法無自性故。皆同一性(絕待之一)。是謂真如。無有變易。不可破壞。是謂世間相常住也。若謂物各性住於一世而不化者。是為定法。定法即有自性矣。既有自性即乖真如。既乖真如而欲世相常住。未之有也。又常住相即寂滅相也。故經云。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既曰寂滅。則即一切法有無一異生滅去來皆不可得矣。謂之昔物在昔。今物在今。可乎。謂之向有今無可乎。蓋言常寂滅者。當生即滅。即不待緣散方曰滅也。故楞伽云。初生即有滅。不為愚者說。今日求向物於向。於向未嘗無。是以物生為有也。責向物於今。於今未嘗有。是以物滅為無也。以生為有是謂定有。以滅為無是為斷無。而欲同法華常寂滅旨。吾不知其可也。然法住法位之名。大品具載。龍樹菩薩以為真如異稱。近世異解師云。法住法位者。天位在上。地位在下。水性自濕。火性自燥。甘蔗性甜。黃連性苦。乃至鵠白玄烏花黃竹翠。法法各住自位不可移易。是謂世間相常住。若如此見。得各各物狀互不相參。月得世間相耳。常住相猶未夢見在。若謂此物各住自位定不移易。不出情執妄計耳。用當法華實相之旨。是猶鬼見未忘而覔恒河之水。則徒增燄熱耳。是則物各性住與法華實相常住。敵體相違。有以為同之者。安得不謗法華哉。嗚呼。吾非好辯也。所惡於紫。為其亂朱也。所惡於似。為其亂真也。今夫直言而非之者易曉。似言而亂之者難明。是故非謗之害細。似亂之害深。吾欲無言可乎。

右據聖言量辯竟。若更作比量者。肇公出不遷因云。求向物於向。於向未嘗無。責向物於今。於今未嘗有。是則向有今無。廼法自相相違。因向異品上轉也。量云。向日少年是有法。決定遷滅為宗。因云。向有今無故。同喻。如前陰。前陰今不有。前陰已遷滅。少年今不有。少年亦遷滅也。其曰昔物自在昔。不從今至昔等。是亦違因。量云。昔日少年是有法。非不遷滅為宗。因云。不可留至於今故。同喻。如昨夢。昨夢不到今。昨夢已遷滅。少年不到今。少年已遷滅也。其曰往物不化是亦違因。量云。往業是有法。非不遷化為宗。因云。以能至果故。同喻。如昨日。謂因若不化。則應常因終不至果。此以業果成無常也。又量云。往業是有法。決定至果為宗。因云。業性無常故。謂若不至果。業性應常。此以無常成業果也。是則無常業果二義相成。誰云業果常不遷乎。然肇公往業不化之說。聖教無憑。有同異見。量云。往業不化是有法。濫同常見異執為宗。因云。教理俱違故。同喻。如斷見違理者。如白首老人少壯仍在。千尺長松本種猶存。決無是理也。教違者。一切聖教皆言因滅果生故。問曰。彼說既違。請示正義。先示因緣法。量云。一切有為是有法。無常遷滅為宗。因云。因緣所作故。同喻。如燈燄。燈燄從緣生。燈燄是無常。有為從緣生。有為是無常也。其不遷有二義。一云緣生之物是有法。決定不遷為宗。因云。無有自性故。同喻。如空花。空華無所有。空花不可遷。緣生性不有。緣生故不遷。此無物可遷也。二云無性之物是有法。決定不遷為宗。因云。全體即真故。同喻。如鏡像。鏡像體即鏡。鏡像不可遷。緣生體即真。緣生即不遷。此真實不遷也。此二無礙。復有二義。一云遷與不遷是有法。相即無礙為宗。因云。理則不變隨緣。事則成相體空故。同喻。如水波。是則不遷而遷。遷而不遷也。二云念劫剎塵是有法。周徧含容為宗。因云。萬事如理故。同喻。如帝網。或問。肇公乃聖師也。所立不遷千有餘載。凡名師大匠興辭樹義每以為引證。未聞有議其非者。爾何人。乃敢妄窺先覺耶。曰。噫。澄固一業識僧耳。豈敢與先覺辯哉。直據吾佛之言以證正耳。使吾佛之言果不可異。則肇師雖聖又豈聖於吾佛哉。觀國師曰。常取信於佛。無取信於人。吾事斯語矣。

續論

註物不遷論者甚多好說。多是證龜成鱉。有師用楞嚴匿王章註求向物於向於向未嘗無。註云。童子之時膚腠潤澤(向有童顏)。責向物於今於今未嘗有。註云。衰老之年形色枯悴(今無童顏)。此證既合論語。其義却與肇公作敵。何則。肇公向有今無為成不遷。楞嚴向有今無為成遷變。因同宗異。敵體相違。肇公果是。楞嚴必非。楞嚴果是。肇公必非。人師於此莫知辯。可怪也。涅槃亦然(已如前引)。問。且如色身既有童耄彼此之異。如何成立真常。答曰。若見色異即屬無常。見色不異即真常也。所謂童顏性空不異白髮性空。張三寂滅不異李四寂滅。此言不異者同體不異。非相似不異。諸法性空體無二故。不二之體即真常也。故般若云。色清淨乃至一切智智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故涅槃廣說異物無常以破外道異執之常。蓋外道不見性空不二之體。妄謂異法常住。豈真常住耶。則肇公昔物住昔今物住今為不遷。與執異物常住者。為有辯焉。為無辯焉。

問。何知異物皆無常耶。答曰。據二量故。一聖言量。涅槃聖行廣說異物皆無常故。二理量。如空不異則名為常。形器異故諸皆無常。竪論異者。如今物非昔昔物非今。昔日之物在昔為有。於今為無。是則此物先有而後無也。今日之物於今為有。於昔為無。是則此物本無而今有也。時乎而有。時乎而無。故為無常。若橫論者。如此物非彼。彼物非此。謂求此物於此則有。求此物於彼則無。彼物亦爾。有處而有。有處而無。故名無常。

華嚴云。譬如河中水。湍流競奔逝。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又云。以此常流轉。而無能轉者。此與肇師江河競注而不流等四句之義言陳相似。求其所以能成立因。則大不侔矣。何則。脩多羅以性空無體。故雖終日流轉而實無一物可流轉者。如陽燄之水。流即無流也。故經先標因云。諸法無作用。亦無有體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後出因云。眼耳鼻舌身。一切空無性。則以性空故無流明矣。肇師以物各性住為不遷故。世雖常流而物各性住於當世。未嘗動也。如前舟載魚。後舟載笋。舟雖行去而魚笋之物各住自舟。未甞動也。故其言曰。今而無古。以知不來。古而無今。以知不去。事各性住於一世。有何物而可去來。麤則各住一世。細而觀之。念念各住。即前念之波住於前念不來後念。後念亦爾。是則念念常流。念念各住。故曰競注而不流也。既以有物各住一世而不滅不化。則物有定性矣。有定性則與無性之旨作敵。豈特朱紫之濫哉。

問曰。肇師物各性住。豈非華嚴各不相知之意耶。答曰。經言各各不相知者。謂不相觸也。不相為緣也。良由諸法體用皆空。以體空故。如鏡中像。妍醜不相觸也。以用空故。不相為緣。如空中華不生果也。則因不作果。果不酧因。是不相知義也。故曰諸法無作用。亦無有體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肇師云。因因而果。果不無也。因不昔滅。因有性也。物各性住。體不空也。功流常存。用不空也。華嚴鈔判為俗諦。濫同小乘。然小乘以剎那滅故前不至後。肇師以前念不滅。性住於前。不到後念。豈同小乘哉。

經云。眼耳鼻舌身。心意諸情根。以此常流轉。而無能轉者。以此常流轉。無性緣生也。即不遷而遷。而無能轉者。緣生無性也。即遷而不遷。肇師知此。安用物各性住一世而不化者用當不遷哉。

有云。肇公物各性住。是以無性為性。若果無性為性。則向物在向其性本無。則不得謂之向有矣。向有不有是即有而無也。即不待緣散方始曰無。則不得謂之今無矣。今求向物。則曰於向為有。於今為無。是執有為有。固無為無。凡常之謂耳。何由見其無性為性耶。若果無性。無性則無生。無生則無滅。無生滅則無去來。無去無來則不遷之致明矣。又安用膠粘古今(昔物在昔。今物在今)。釘定有無(向有今無)。而固招萬世之蔽惑耶。曰天下之物莫非無性緣生。豈肇公性住獨不然哉。曰。若然。則百家異論與夫九十六種之執。何嘗有自性哉。蓋由吾人無事而生定耳。悲夫。

般若云。諸法無去來相。無動轉者。其性則如陽燄之水。非有流相非無流相。若謂此水有流動相則妄也。若謂無流動相亦妄也。若謂此水前波住前後波住後。互有互無。豈非固空華之濃淡。實兔角之短長者耶。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影帝的绯闻情人

    影帝的绯闻情人

    他是娱乐圈新晋影帝,出身豪门,零度绯闻。她是归国落叶,家境落魄,麻烦缠身。他有最佳拍档,荧幕情侣在旁;她有富贵男友紧追不舍。世人眼中最不可能的两个人,却因前情旧恨纠缠在一起。叶南行双目充血,恨不能掐死她:“告诉我,你究竟为什么回来?你想要什么?”他的尔雅温文龟裂无几,许如默心如刀割。她的秘密,她要带到地狱去,这辈子都不让他知道一个字。
  • 地仙人

    地仙人

    人间分四界。地仙,俗人,妖怪,巫魔。世界几千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宫在云顶,麒麟万劫不复却要重生。本来说好的朋友,邻居,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如今,都尘归尘,土归土。注意,可能你家的邻居是一只狐妖。也有可能,你暗恋的人,那是巫魔咧。
  • 破九重

    破九重

    一个放牛娃,偶被高手打斗所波及,被同样昏倒的天机道弟子所救,从此走上了修真的不平之路...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姐妹竟是如此的可怕...原来自己所在的这个世界,竟是被封锁的世界!原来这一切,竟然是个阴谋!路不平,自当铲路,天不平,自当破天!
  • 魔剑江山

    魔剑江山

    “娘子,我怕!我怕有一天你会离开我。”“夫君放心,我的心永远属于你。”“哎,我怕的是你的人有一天不在属于我!”
  • 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成功管理的策略就是照着有效的方法。实际、有效的管理方法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而不良的管理方法,将可能对整个企业、员工和顾客会产期性的不良影响。本书在结合中国企业当今现状的基础上,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日本丰田公司500等强企业的诸多管理方法中甄选出5种最实用有效的管理利器:目标管理、项目管理、6б管理法、5S管理法、全面质量管理。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情醉逝零

    情醉逝零

    没有人能够读懂她所经历的一切,她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一种折磨。所以,当死亡降临,这个世界的一切俨然成了她的憎恶。她臣服于魔鬼,要对这个世界做出报复。当一切情感都成了空洞,他的爱能否唤起她内心里的真善,从而走出黑暗。或者,她邪恶的化这个世界为虚无.....
  • 雷杰多之宇宙至尊

    雷杰多之宇宙至尊

    执着少年继承雷杰多的光和力量,新一代大宇宙意识就此强势回归。“我来考虑一下,是帮赛罗调戏一下贝利亚,还是帮迪迦把卡密拉推倒。”戴着墨镜的骚包少年说道。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奇亚奥特曼

    奇亚奥特曼

    一个想要刺激生活的宅男,开启了一个意外的系统。这一切都将从迪迦开始。一个传奇般的黑暗奥特曼,就此诞生了!——奇亚!赛罗是奇亚的兄弟,赛文是奇亚的义父,收贝爷,收暗黑皇帝。“老爹!大哥!关门放加坦杰厄!”奇亚————一个响彻宇宙的名字!谱写着一个个惊人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