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62200000123

第123章 吕刑(1)

吕命,吕侯见命为天子司寇。穆王训夏赎刑,吕侯以穆王命作书,训畅夏禹赎刑之法,更从轻以布告天下。赎音蜀,注及下同。作《吕刑》。

吕刑后为甫侯,故或称《甫刑》。

[疏]“吕命”至“吕刑”正义曰:吕侯得穆王之命为天子司寇之卿,穆王於是用吕侯之言,训畅夏禹赎刑之法。吕侯称王之命而布告天下。史录其事,作《吕刑》。传“吕侯”至“司寇”正义曰:吕侯得王命,必命为王官。《周礼》司寇掌刑,知吕侯见命为天子司寇。郑玄云:“吕侯受王命,入为三公。”引《书说》云:“周穆王以吕侯为相。”《书说》谓《书纬·刑得放》之篇有此言也。以其言“相”,知为三公。即如郑言,当以三公领司寇,不然,何以得专王刑也。传“吕侯”至“天下”正义曰:名篇谓之《吕刑》,其经皆言“王曰”,知“吕侯以穆王命作书”也。经言陈罚赎之事,不言何代之礼,故序言“训夏”,以明经是夏法。王者代相革易,刑罚世轻世重,殷以变夏,周又改殷。夏法行於前代,废已久矣。今复训畅夏禹赎刑之法,以周法伤重,更从轻以布告天下。以其事合於当时,故孔子录之以为法。经多说治狱之事,是训释申畅之也。金作赎刑,唐虞之法。《周礼》职金“掌受士之金罚、货罚,入于司兵”,则周亦有赎刑。而远训夏之赎刑者,《周礼》惟言“士之金罚”,人似不得赎罪。纵使亦得赎罪,赎必异於夏法。以夏刑为轻,故祖而用之。罪实则刑之,罪疑则赎之,故当并言赎刑,非是惟训赎罚也。《周礼》“司刑掌五刑之法,以丽万民之罪。墨罪五百,劓罪五百,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五刑惟有二千五百。此经“五刑之属三千”,案刑数乃多於《周礼》,而言变从轻者,《周礼》五刑皆有五百,此则轻刑少而重刑多;此经墨、劓皆千,刖刑五百,宫刑三百,大辟二百,轻刑多而重刑少,变周用夏,是改重从轻也。然则周公圣人,相时制法而使刑罚太重,令穆王改易之者,穆王远取夏法,殷刑必重於夏。夏承尧舜之后,民淳易治,故制刑近轻。轻则民慢,故殷刑稍重。自汤已后,世渐苛酷,纣作炮烙之刑,明知刑罚益重。周承暴虐之后,不可顿使太轻。虽减之轻,犹重於夏法。成康之间,刑措不用,下及穆王,民犹易治。故吕侯度时制宜,劝王改从夏法。圣人之法非不善也,而不以经远。吕侯之智非能高也,而法可以適时。苟適於时,事即可为善,亦不言吕侯才高於周公,法胜於前代。所谓观民设教,遭时制宜,刑罚所以世轻世重,为此故也。传“后为”至“甫刑”正义曰:《礼记》书传引此篇之言多称为“《甫刑》曰”,故传解之“后为甫侯,故或称《甫刑》”。知“后为甫侯”者,以《诗·大雅·崧高》之篇宣王之诗,云“生甫及申”;《扬之水》为平王之诗,云“不与我戍甫”,明子孙改封为甫侯。不知因吕国改作甫名?不知别封馀国而为甫号?然子孙封甫,穆王时未有甫名而称为《甫刑》者,后人以子孙之国号名之也。犹若叔虞初封於唐,子孙封晋,而《史记》称《晋世家》。然宣王以后,改吕为甫,《郑语》史伯之言幽王之时也,乃云“申吕虽衰,齐许犹在”,仍得有吕者,以彼史伯论四岳治水,其齐、许、申、吕是其后也。因上“申吕”之文而云“申吕虽衰”,吕即甫也。

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言吕侯见命为卿,时穆王以享国百年,耄乱荒忽。穆王即位过四十矣,言百年,大其虽老而能用贤以扬名。耄,本亦作{蒿毛},毛报反,《切韵》莫报反。度作刑以诘四方。度时世所宜,训作赎刑,以治天下四方之民。度,待洛反。注同,马如字,云:“法度也。”诘,起一反。

[疏]“惟吕”至“四方”正义曰:惟吕侯见命为卿,於时穆王享有周国已积百年,王精神耄乱而荒忽矣。王虽老耄,犹能用贤,取吕侯之言,度时世所宜,作夏赎刑以治天下四方之民也。传“言吕”至“扬名”正义曰:史述吕侯见命而记王年,知其得命之时王已享国百年也。《曲礼》云:“八十九十曰耄。”是“耄荒”为年老精神耄乱荒忽也。穆王即位之时,已年过四十矣,比至命吕侯之年,未必已有百年。言“百年”者,美大其事,虽则年老而能用贤以扬名,故记其百年之耄荒也。《周本纪》云:“甫侯言於王,作脩刑辟。”是脩刑法者皆吕侯之意,美王能用之。穆王即位过四十者,不知出何书也。《周本纪》云:“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立五十五年崩”。司马迁若在孔后,或当各有所据。《无逸》篇言殷之三王及文王享国若干年者,皆谓在位之年。此言“享国百年”,乃从生年而数,意在美王年老能用贤,而言其长寿,故举从生之年,以“耄荒”接之,美其老之意也。文不害意,不与彼同。

王曰:“若古有训,蚩尢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顺古有遗训,言蚩尤造始作乱,恶化相易,延及於平善之人。九黎之君号曰蚩尢。蚩,尺之反;尤,有牛反;马云:“少昊之末九黎君名。”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平民化之,无不相寇贼,为鸱枭之义。以相夺攘,矫称上命,若固有之。乱之甚。鸱,尺之反;鸱枭,恶鸟;马云:“鸱,轻也。”义,本亦作谊。宄音轨。攘,如羊反。矫,居表反。虔,其然反。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三苗之君习蚩尢之恶,不用善化民,而制以重刑。惟为五虐之刑,自谓得法。蚩尢黄帝所灭,三苗帝尧所诛,言异世而同恶。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三苗之主,顽凶若民,敢行虐刑,以杀戮无罪,於是始大为截人耳鼻,椓阴,黥面,以加无辜,故曰“五虐”。劓,鱼器反。刵,徐如志反。椓,丁角反。黥,其京反。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苗民於此施刑,并制无罪,无差有直辞者。言淫滥。丽,力驰反。并,必政反。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三苗之民渎於乱政,起相渐化,泯泯为乱,棼棼同恶,皆无中于信义,以反背诅盟之约。泯,面忍反,徐音民。棼,芳云反,徐扶云反。覆,芳服反,徐敷目反。诅,侧助反。背音佩。约如字,又於妙反。虐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三苗虐政作威,众被戮者方方各告无罪於天,天视苗民无有馨香之行,其所以为德刑,发闻惟乃腥臭。闻音问,又如字,注同。腥音星。行,下孟反。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皇帝,帝尧也。哀矜众被戮者之不辜,乃报为虐者以威,诛遏绝苗民,使无世位在下国也。君帝,君宜作皇字,帝尧也。遏,於葛反。

[疏]“王曰”至“在下”正义曰:吕侯进言於王,使用轻刑。又称王之言以告天下,说重刑害民之义。王曰:“顺古道有遗馀典训,记法古人之事。昔炎帝之末,有九黎之国君号蚩尢者,惟造始作乱,恶化递相染易,延及末平善之民。平民化之,亦变为恶,无有不相寇盗,相贼害,为鸱枭之义。钞掠良善,外奸内宄,劫夺人物,攘窃人财,矫称上命,以取人财,若己固自有之。然蚩尢之恶已如此矣,至于高辛氏之末,又有三苗之国君,习蚩尢之恶,不肯用善化民,而更制重法。惟作五虐之刑,乃言曰此得法也。杀戮无罪之人,於是始大为四种之刑。刵,截人耳。劓,截人鼻。劅,椓人阴。黥,割人面。苗民於此施刑之时,并制无罪之人。对狱有罪者无辞,无罪者有辞,苗民断狱,并皆罪之,无差简有直辞者。言滥及无罪者也。三苗之民,惯渎乱政,起相渐染,皆化为恶。泯泯为乱,棼棼同恶,小大为恶。民皆巧诈,无有中于信义。以此无中于信,反背诅盟之约,虽有要约,皆违背之。三苗虐政作威,众被戮者方方各告无罪於上天。上天下视苗民,无有馨香之行。其所以为德刑者,发闻於外,惟乃皆腥臭,无馨香也。君帝帝尧哀矜众被杀戮者,不以其罪,乃报为暴虐者以威,止绝苗民,使无世位在於下国。”言以刑虐,故灭之也。传“顺古”至“蚩尢”正义曰:古有遗训,顺而言之,故为“顺古有遗训”也。“蚩尢造始作乱”,其事往前未有,蚩尢今始造之,必是乱民之事,不知造何事也。下说三苗之主习蚩尢之恶,作五虐之刑,此章主说虐刑之事,蚩尢所作,必亦造虐刑也。以峻法治民,民不堪命,故恶化转相染易,延及於平善之民,亦化为恶也。“九黎之君号曰蚩尢”,当有旧说云然,不知出何书也。《史记·五帝本纪》云:“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蚩尢最为暴虐,莫能伐之。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尢战於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尢,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如《本纪》之言,蚩尢是炎帝之末诸侯名也。应劭云:“蚩尢,古天子。”郑云:“蚩尢霸天下,黄帝所伐者。”《汉书音义》有臣瓒者,引《孔子三朝记》云:“蚩尢,庶人之贪者。”诸说不同,未知蚩尢是何人也。《楚语》曰:“少昊氏之衰也,九黎乱德,颛顼受之,使复旧常。”则九黎在少昊之末,非蚩尢也。韦昭云:“九黎氏九人,蚩尢之徒也。”韦昭虽以九黎为蚩尢,要《史记》蚩尢在炎帝之末,《国语》九黎在少昊之末,二者不得同也。“九黎”之文惟出楚语,孔以蚩尢为九黎。下传又云:“蚩尢黄帝所灭”,言“黄帝所灭”,则与《史记》同矣。孔非不见《楚语》,而为此说,盖以蚩尢是九黎之君,黄帝虽灭蚩尢,犹有种类尚在,故下至少昊之末,更复作乱。若其不然,孔意不可知也。郑玄云:“学蚩尢为乱者,九黎之君,在少昊之代也。”其意以蚩尢当炎帝之末,九黎当少昊之末,九黎学蚩尢,九黎非蚩尢也。传“平民”至“之甚”正义曰:蚩尢作乱,当是作重刑以乱民。以峻法酷刑,民无所措手足,困於苛虐所酷,人皆苛且,故平民化之,无有不相寇贼。群行攻劫曰“寇”,杀人曰“贼”,言攻杀人以求财也。“鸱枭”,贪残之鸟。《诗》云:“为枭为鸱。”枭是鸱类。郑玄云:“盗贼状如鸱枭,钞掠良善,劫夺人物。”传言“鸱枭之义”,如郑说也。《释诂》云:“虔,固也”。“若固有之”,言取得人物,如己自有也。传“三苗”至“同恶”正义曰:上说蚩尢之恶,即以“苗民”继之,知经意言“三苗之君习蚩尢之恶”。“灵”,善也。不用善化民,而制以重刑。学蚩尢制之,用五刑而虐为之,故为“五虐之刑”,不必皋陶五刑之外,别有五也。“曰法”者,述苗民之语,自谓所作得法,欲民行而畏之。如《史记》之文,蚩尢黄帝所灭,下句所说“三苗帝尧所诛”,《楚语》云“三苗复九黎之恶”,是“异世而同恶”也。郑玄以为“苗民即九黎之后。颛顼诛九黎,至其子孙为三国。高辛之衰,又复九黎之恶。尧兴,又诛之。尧末,又在朝,舜臣尧又窜之。后禹摄位,又在洞庭逆命,禹又诛之。穆王深恶此族三生凶德,故著其恶而谓之民”。孔惟言“异世同恶”,不言三苗是蚩尢之子孙。韦昭云:“三苗,炎帝之后诸侯共工也。”传“三苗”至“五虐”正义曰:三苗之主,实国君也。顽凶若民,故谓之“苗民”。不於上经为传者,就此恶行解之,以其顽凶,敢行虐刑,以杀戮无罪。《释诂》云:“淫,大也。”“於是大为截人耳鼻,椓阴,黥面”,苗民为此刑也。“椓阴”即宫刑也。“黥面”即墨刑也。《康诰》周公戒康叔云“无或劓刵人”,即周世有劓刵之刑,非苗民别造此刑也。以加无辜,故曰“五虐”。郑玄云:“刵,断耳。劓,截鼻。椓谓椓破阴,黥为羁黥人面。苗民大为此四刑者,言其特深刻,异於皋陶之为。”郑意盖谓截耳截鼻多截之,椓阴苦於去势,黥面甚於墨頟,孔意或亦然也。传“三苗”至“之约”正义曰:“三苗之民”,谓三苗国内之民也。“渎”谓惯渎,苗君久行虐刑,民惯见乱政,习以为常,起相渐化。“泯泯”,相似之意。“棼棼”,扰攘之状。“泯泯为乱”,习为乱也。“棼棼同恶”,共为恶也。“中”犹当也,“皆无中於信义”,言为行无与信义合者。《诗》云:“君子屡盟,乱是用长。”乱世之民,多相盟诅,既无信义,必皆违之,以此无中於信,反背诅盟之约也。传“三苗”至“腥臭”正义曰:“方方各告无罪於上天”,言其处处告也。天矜於下,俯视苗民,无有馨香之行。“馨香”以喻善也。“其所以为德刑”,苗民自谓是德刑者,发闻於外,惟乃皆是腥臭。“腥臭”喻恶也。传“君帝”至“下国”正义曰:《释诂》云:“皇,君也。”此言“遏绝苗民”,下句即云“乃命重黎”,重黎是帝尧之事,知此灭苗民亦帝尧也。此灭苗民在尧之初兴,使无世位在於下国,而尧之末年,又有窜三苗者,礼天子不灭国,择立其次贤者。此为五虐之君,自无世位在下,其改立者复得在朝。但此族数生凶德,故历代每被诛耳。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遮天万界

    遮天万界

    “大姐,有话好说……”“怎么,你这混世小魔王还有怕的时候?”“呃……你有本事先把衣服穿上……”“噪舌!”“非礼啊……”“叫吧!叫破喉咙也没用哦!”欲看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 “刘巧儿”传奇人生

    “刘巧儿”传奇人生

    本书的起源是40年代陕甘宁边区华池县发生的农家女子婚姻诉讼案,书中的主人公是《刘巧儿》的艺术原型,时间已过六十多年,她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演绎了人生道路上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故事。
  • 雪妖绝恋千年情

    雪妖绝恋千年情

    小夜已改笔名,重新起航!请大家关注我的新文——《披着羊皮的吸血鬼》【笔名:殇夜】谢谢!
  • 黑暗之日

    黑暗之日

    五十年前的黑暗之日,一种名叫“丧狂”的病毒席卷全球,导致尸人诞生,人类遭受灭顶之灾,毁灭了百分之九十左右。余下的人类为了活下去,在全世界各地建造起一种叫“息斯”的巨大围墙。从此,像是牲畜一般的生活开始了,他们苟延残喘。然而,看似平静的生活终于在某日被突然出现的异类尸人的强攻打破了,人类……再次走上灭亡的道路。末日之下,政权崩坏,欲望放大,谁……能活着?
  • 夜之纪元

    夜之纪元

    世界毁灭,规则变更,一切熟悉的不熟悉的都开始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历史正式进入夜之纪元。
  • TFBOYS之男神住我家

    TFBOYS之男神住我家

    当你对我微笑,心里说不出的滋味,当你跟我说话,心里莫名的高兴,我想,我喜欢上你了。。。。。
  • 梦回昔日古战场

    梦回昔日古战场

    主人公丁羽飞在执行任务的途中不慎被飞溅起的石块击中头部昏迷。一觉醒来,自己连同送葬者雇佣军团正在执行任务的几人稀里糊涂的来到了1937年的中国战场。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凭借精良的武器装备,丁羽飞和送葬者的队员们率领国民党剩余残部死守南京城!阻止了悲剧,改写了历史......
  • 是非曲直你无奈

    是非曲直你无奈

    生活在21世纪的六六成为世界的宅男中的一个,他的思想带给了世界一股新风,就像19世纪马克思带给了人们社会主义,网络成为连接大众的渠道。你想表达的是非曲直是让你没有勇气去透露的,而本书带给你的不是闲暇时刻读小说打发世界,而是你对生命的真正认识,而我作者敢于表达。只有死过的人才配拥有对生命的认知吗?一切都是错的。胆小怕死的人才懂得生命。
  • 异阶领域

    异阶领域

    获得重生的人在空架的大陆的生存。。。。。。。。。。。。。。。。。。。。。
  • 滋兰树蕙山房同心录

    滋兰树蕙山房同心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