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駱氏。雍之咸陽人。少專儒素。後從弘善寺榮師。聽大論。年十六。講解通暢。詶答泠然。京師諸德推美焉。然尤習定。而不以時節方所。有間屢閱藏典。堅持律業。務行頭陀。以終其身。且每以離著。垂訓門徒。曰予惟生死滯著。從無始來。故受輪回。以至于今。中常怏怏。欲以試之。貞觀七年二月二十一日。去終南山四十里。許於炭谷內。脫衣掛樹。自刎而終。當是時。人無知者。建至八月。乃始訪得其處。而屍完潔云。
唐汾州大乘寺有僧。亡其名。每以濁世難度。誓必捨身。期生安養。先為節食。服香者屢歲。於是卜日集眾。盛列旛蓋導衛。至於子夏學巖。面西而立。作佛觀久之。眾唱善哉。乃竦身高崖。投於深壑。望者見其至地。猶能起坐。及就視則已逝矣。
唐會通
雍州萬年御宿川人。出家隱居終南豹林谷。每讀法華經。至藥王品。忻然慕効之。私積薪槱為窟。誓必自燼。貞觀之季。靜夜於林中唱經下火。清聲烈燄。與風俱遠。訖於熸息。猶見其跏坐如故。尋而西南有大白光。流入火聚身方偃仆。逮曉寂然。乃收其遣骸。起塔勒銘焉。
又荊州有姊妹比丘尼者。亦志脩藥王本事。於是漸斷粒食。服諸香油香蜜等物。而神爽高明。氣力不衰。貞觀三年二月八日。於州之逵道中。置二高座。姊妹乃以蠟布纏身。自踵至頂。惟出其面。眾共以華香旛蓋。迎升高座。姊妹更以火炬炷頂。端坐以誦法華。煙燄及眼。聲猶宏亮。下及口鼻。而後息絕。達旦合座。骸骨消化。二舌獨存。眾為起塔以葬。
僧善導以道綽之教化行京師。親寫彌陀經數萬卷。散諸士女。奉之以脩淨業者不可勝計。一日說法光明寺。或者問導曰。今稱佛名號。定生淨土否。導曰定生定生。或者禮拜訖。口唱南無阿彌陀佛。聲聲相續不少置。因出寺立門前柳樹上。合掌西望。投身於地而死。
唐玄覽
姓李氏。趙之房子人。兄弟凡五。而覽其季也伯父蒲之萬泉令。無子命為嗣。然覽心慕出家。遂北逃。見超禪師於汾州。其伯復遣尋獲以歸。覽終無留意。乃曰。我身屬伯。心則屬諸佛也。貞觀初。入京蒙度。隸名弘福寺。每謂法屬曰。誓必捐棄苦木。以警流俗。十八年四月初吉。忽以衣幞。付知寺僧。身著單衣。東至渭陰洪陂坊臨水誦禮訖。即投身水中。眾趨拯之以出。覽曰。吾方仰學大士能舍難舍。幸勿遮止也。眾悟聽其所欲為。乃復合掌發願。唱佛名號。沒渦湍中。三日而後獲屍水上。共起塔本寺以葬。先是覽久不歸。同住頗怪之。訪問靡知其處。尋解所留之幞。以驗其蹤跡。內有遺文書一紙曰。敬白十方三世諸佛。弟子玄覽。自出家來一十二夏。雖霑僧數。大業未成。今欲脩行檀波羅蜜。如薩埵投身。尸毗割股。魚王肉山等前聖模範。衣物具在。請依佛律。嗚呼臨終之際。其周詳委悉如此。亦足以見其用心矣。
唐束草者
忽見之京師平康坊菩提寺。所居不治房舍。夜則藉草一束。隨臥兩廡下。曰此頭陀行也。如是數年。綱維者謂其宿德。為搆房使歸。以便安養。且譏其狼藉。草曰。爾厭我乎。世不堪戀。何可久哉。是夜遂以所臥束草焚。至明骸骼俱化。唯餘灰燼耳。夫以束草之微。而燬七尺之軀。且無鬱勃之氣。爆裂之聲。是非入三昧。以金剛力。摧血肉之身者。不能也。眾同塑其像於寺而奉之。有所祈禱。尤靈異。
唐無染
出家隸業中條山。習四分律涅槃經因明百法等論。每謂華嚴經。至謂東北方金色世界文殊菩薩。與一萬聖眾。從昔已來。止住其中。而演說法。即忻然暴之。願往參禮。貞元七年。掛錫五臺善住閣院。然於採薪汲水。供眾之暇。徧歷幽勝。所覩金橋寶塔。鍾磬光瑞。莫窮其數。如是閱二十年。後於中臺之東。忽見一寺。額曰福生。內有梵僧。可萬計。染徧拜慰勞如禮。而菩薩亦以僧相語染曰。汝於此有緣。當荷眾。勿有願無行也。染由是發心飯僧。且自要曰。如僧及百萬。則燒一手指以謝。盡燒指。則僧之受飯者。已及千萬。布施填委。海涵山積。方來而未止也。開成中。別眾往中臺絕頂。炷香告辭十方如來。一萬菩薩。偕其季趙華。持蠟布兩端。麤麻一束。香油一斗。詣其地。是日染則絕不飲食。從旦至暮。禮誦不小輟。夜將半。謂華曰。吾茲春秋七十有四。夏臘五十有五。餘喘幾何。而猶貪著不以供養。則豈誠吾徒所為哉。子吾弟也。幸助吾緣。則庶幾於是。華泣諫再四。不可。則以布纏麻縛。而油灌之。舉火自其頂。煙燄方熾。而屹立不倚。至足然後仆。則亦可謂異矣。
唐行明
吳郡長洲魯氏子。出家禮五臺峨嵋天台諸勝迹。至衡嶽愛之。遂棲止祝融峯下。與玄泰布納相往來。每謂其友曰。吾不願學僧崖之焚木樓。亦不願學屈原之葬魚腹。然終當學薩埵太子之飼虎耳。一日委身鷙獸前。骨肉皆盡。泰為收其遺餘。以闍維之。得舍利。絕圓瑩。因擷華酌水。述文以祭。其文槩謂能以勇猛破貪著。成法檀度也。
周普靜
姓茹氏。晉州洪洞人。少從鄉里慧澄法師出家。誦經持呪勤至。既薙落受具。往禮鳳翔法門寺真身舍利。聽採睢陽。赴講龍興寺。其稟承傳授。皆可尚。隨緣獎導於陳蔡曹亳宿泗間。卒行化汴京。復歸鄉里。住慈雲寺。會郡守楊君。迎請鳳翔真身塔。為民祈福。於是投牒乞自効。塔時奉安廣聖寺。顯德二年四月八日。靜於塔前。焚身供養。仍發願曰。當捨千身。期登正覺。今始千身之一也。即坐薪龕。自拋火炬。哀慟之聲四合。煙燄熾然。雲物日色昏濁。春秋六十有九。
宋守賢
出泉州永春丘氏。少聰敏。即依師披剪於吉祥院。後遊學雲門。得心法。既匡眾衡陽之大聖寺。其操守愈益孤峻。一布衣。雖屢更寒暑。未甞變。一藤狀晝夜禪坐。如株杌。有問者。酬答無小滯。乾德中。忽告眾曰。吾今茲且將償宿願矣。明日徑入南窯山。諸子弟輩。初莫之知也。有求之者。得雙脛骨草石間。然後信其委身於豺虎矣。闍維收舍利起塔。壽七十四。
宋文輦
永嘉平陽人。幼趨金華受業。從薙落。既圓具。即杖策縉雲。見明招。得心法。後造天台韶公室中卒。隨侍三十載。不少懈。而盡其底蘊乃已。又攬藏經三過以印之。太平興國三秊。忽積薪自焚。且曰。吾以供養十方三世諸佛諸菩薩。煙燄五色旋轉。觀者讚歎嗟悼相雜。俄獲舍利於灰燼間。莫可計。時春秋八十四矣。
宋懷德
江南人。髫秊北遊。獲落髮。聽講致名位。尤通法華。誦持專至。後禮僧伽像塔至泗上。太平興國八年。詔宦者李神福。以旛華上供。且奉感應舍利。至寺附新塔以葬。德因誓。以軀命供養。乃先捨衣盂資生之物。悉以飯僧。然後服以灌油紙衣。拜辭大眾。手持雙燭。登積薪上坐。待煙燄之熾。而誦經不輟。既而身摧聲息。灰燼迸散。噫亦可謂勇猛精進者已。則是年四月八日也。頃之神福旋京師。具以事聞。上為之動容。
讚曰。
貪欲為因 貪命為果 至哉格言 疇克負荷 此生死身 三界覊鏁 柰何神識 認我著我 欲尤汙穢 乃情愛緣 命亦虗幻 脩短由天 是二貪者 皆身致然 故能捨身 為法檀度 諸佛如來 護念囑付 薩埵藥王 誠足追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