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生于当世,贵能成大功,太上有立德,其下有立言〔二〕。阘茸而不才〔三〕,先〔四〕器能当官〔五〕,未尝服斯囗〔六〕,无所效其勋。中心时有感,援笔纪数文〔七〕,字以缀愚情,财令不忽忘〔八〕。刍荛虽微陋,先圣亦咨询〔九〕。草创〔一0〕叙先贤,三十六篇〔一一〕,以继前训〔一二〕,左丘明五经〔一三〕。
〔一〕铎按:凡古人著书,叙皆在后,又多为韵语,此亦然。
〔二〕襄廿四年左传。
〔三〕史记贾谊传云:“阘茸尊显”,索隐引胡广云:“阘茸,不才之人。”
〔四〕“先”疑“囗”。
〔五〕文十年左传云:“当官而行。”
〔六〕新书官人篇云:“王者官人有六等,六曰厮役。”斯。厮古今字。哀二年左传:“人臣隶圉免”,杜注:“去厮役。”释文:'
“厮”字又作“斯”。’引韦昭注汉书云:“析薪曰斯。”按诗:“墓门有棘,斧以斯之。”毛传:“斯,析也。”说文无“厮”字,依音义当作“斯”。宣十二年公羊传:“厮役扈养”,新序杂事四亦作“斯役”。汉书食货志云:“服役者不下二人”,颜师古注:“服,事也。”铎按:“囗”程本作“役”。囗,古文役。
〔七〕初学记廿一引尚书中候云:“元龟负图出,周公援笔以时文写之。”
〔八〕“财”与“纔'同。说文云:“忽,忘也。忘,不识也。”二字连文。汉书翟方进传:'陈庆云:“前我为尚书时,尝有所奏事,忽忘之,留月余。”’
〔九〕诗板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按汉书艺文志论小说家云:“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此文本于彼。
〔一0〕论语云:“裨谌草创之。”
〔一一〕“先贤”二字疑误。铎按:“先贤”与“前训”当互易。此节通为五言,“六”上疑脱“有”字。
〔一二〕周语云:“咨之前训。”铎按:“以”上疑脱一字。
〔一三〕白虎通五经篇云:“五经何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左传序疏:沈氏云:'严氏春秋引观周篇云:“孔子将修春秋,与左邱明乘如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邱明为之传,共为表里。”’汉书艺文志注:“左邱明,鲁太史。”按“草创”下数语,疑有脱误。
先圣遗业,莫大教训。博学多识,疑则思问〔一〕。智明所成,德义所建。夫子好学,诲人不倦〔二〕。故叙赞学第一。
〔一〕论语。凡经书已注本篇者,此不重出。
〔二〕论语。
凡士之学,贵本贱末。大人不华,君子务实〔一〕。礼虽媒绍,〔二〕必载于贽〔三〕。时俗趋末,惧毁术〔四〕。故叙务本第二。
〔一〕文五年左传云:“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二〕仪礼聘礼云:“士为绍摈。”
〔三〕孟子云:“出疆必载质。”“贽”与“质”同。白虎通文质篇云:“贽者质也;质己之诚,致己之悃愊也。”
〔四〕句脱一字。程本作“行术”。铎按:“术”上疑脱“圣'字,下云“遂远圣述”,是其例。
人皆智德,苦为利昏〔一〕。行污求荣〔二〕,戴盆望天〔三〕。为仁不富,为富不仁〔四〕。将修德行,必慎其原。故叙遏利第三。
〔一〕史记平原君传论云:'鄙语曰:“利令智昏。”’说苑贵德篇云:“凡人之性,莫不欲善其德,然而不能为善德者,利败之也。”
〔二〕汉书楚元王传刘向封事云:“行污而寄治,身私而托公。”
〔三〕汉书司马迁传答任安书云:“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后汉书第五伦传云:“戴盆望天,事不两施。”
〔四〕孟子。
世不识论,以士卒化〔一〕,弗问志行,官爵是纪。不义富贵,仲尼所耻〔二〕。伤俗陵迟〔二〕,遂远圣述〔四〕。故叙论荣第四。
〔一〕字误。王侍郎云:'“卒化”当作“族位”。论荣篇云:“今观俗士之论也,以族举德,以位命贤。”下文又以族。位对文,是其证。’
〔二〕论语。
〔三〕荀子宥坐篇云:“世之陵迟亦久矣。”汉书于定国传云:“俗化陵夷”,颜师古注:“言颓替也。”“陵夷”与“陵迟”同,说文作“夌囗”。
〔四〕“述”字误。俞樾云:'述,读为“术”。诗日月篇:“报我不述”,释文曰:“述,本亦作术。”述。术古通用,非误也。’铎按:俞说是也。下叙本政云:“述在于君”,亦以“述”为“术”。
惟贤所苦〔一〕,察妒所患,皆嫉过己,以为深怨〔二〕。或因颣衅〔三〕,或空造端〔四〕。痛君不察,而信谗言〔五〕。故叙贤难第五。
〔一〕方言云:“惟,凡思也。”
〔二〕燕策云:“我有深怨积怒于齐,而欲报之。”
〔三〕“颣衅”旧作“类舋”。淮南子泛论训云:“夏后氏之璜,不能无考;明月之珠,不能无颣。”高诱注:“考,瑕衅也。颣,盘若丝之结颣也。”
〔四〕汉书楚元王后刘向传元帝诏云:“俗人乃造端作基,非议诋欺。”
〔五〕诗沔水云:“谗言其兴”,毛传:“疾王不能察谗也。”青蝇云:“无信谗言。”
原明所起,述暗所生〔一〕,距谏所败〔二〕,祸乱所成。当涂之人,咸〔三〕欲专君〔四〕,壅蔽贤士,以擅主权〔五〕。故叙明暗第六〔六〕。
〔一〕铎按:“述”疑当作“迹”。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迹汉功臣,亦皆剖符世爵”。贾谊传:“窃迹前事”,师古注:“寻前事之踪迹。”迹。迹同。汉三老赵宽碑:“追迹前勋”,本书本政篇:“远迹汉元以来”,皆其义。“迹”或作囗,故讹。
〔二〕史记殷本纪云:“知足以拒谏。”“距”与“拒”通。
〔三〕“咸”旧作“成”。
〔四〕治要载申子大体篇云:“一臣专君,群臣皆蔽。”晏子春秋谏下云:“臣专其君,谓之不忠。”
〔五〕管子明法解云:“臣有擅主者,则主令不得行,而下情不上通。”
〔六〕铎按:本篇“暗”作“闇”,同。
上览先王,所以致太平〔一〕,考绩黜陟,着在五经。罚赏之实,不以虚名。明豫德音〔二〕,焉问扬庭〔三〕。故叙考绩第七。
〔一〕“太”字衍,本篇“致平”凡四见。法言寡见篇云:“因秦之法,清而行之,亦可以致平乎?”汉书王莽传:“辅翼于帝,期于致平。”颜师古注:“致太平。”后汉纪明帝纪:'宋均曰:“治皆致平。”’后汉书崔骃后实传政论云:“以严致平,非以宽致平也。”马融传广成颂云:“致平于仁义之渊。”中论审大臣篇云:“其术诚合乎致平之道。”又云:“治国致平之术。”皆其证。铎按:笺“本篇”当云“此篇'。
〔二〕“豫”疑当作“务”。昭四年左传云:“先王务修德音。”
〔三〕易夬:“扬于王庭。”铎按:“焉”犹“乃”也,“于是”也。说见经传释词二。扬庭,谓大公无私。
人君选士,咸求贤能。群〔一〕司贡荐,竞进下材〔二〕。憎是掊克〔三〕,何官能治?买药得鴈〔四〕,难以为医。故叙思贤第八。
〔一〕“群”旧作“君”。
〔二〕史记儒林传云:“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汉书王嘉传云:“下材怀危内顾。”
〔三〕诗荡。“憎”今作“曾”。铎按:此盖本鲁诗。
〔四〕广韵三十谏:“赝,伪物。”鴈。赝古今字。韩非子说林下云:'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鴈往。齐人曰:“鴈也。”鲁人曰:“真也。”’铎按:能,古音奴来反,说见唐韵正。
原本天人,参连相因〔一〕,致和平机〔二〕,述〔三〕在于君,奉法选贤,国自我身〔四〕。奸门窃位〔五〕,将谁督察〔六〕?故叙本政第九。
〔一〕春秋繁露王道通三篇云:“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
〔二〕毛诗芣卫序云:“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郑笺:“天下和,政教平也。”史记秦始皇纪琅邪台刻石辞云:“天下和平。”
〔三〕“述'当作“术”。铎按:述。术通,见上叙论荣。
〔四〕淮南子泰族训云:“身者,国之本也。”
〔五〕注见贤难篇。
〔六〕“察”字失韵。铎按:尔雅释诂:“存,察也。”察。存双声,察,读为“存”,即以“存”与人。因。君。身为韵。犹诗小雅小旻:“是用不集”,毛传:“集,就也。”集。就双声,集,读为“就”,即以“就”与犹。咎。道为韵;大雅常武:“以修我戎”,戎。汝双声,戎,读为“汝”,即以“汝”与祖。父为韵;易剥象传:“终不可用也”,用。以双声,用,读为“以”,即以“以”与“载”为韵(丰象传用。事协,亦同)。此皆古人变文协韵之例,说见经义述闻卷二。古书疑义举例一。三。汪以“察”字失韵,盖偶疏耳。
览观古今,爰暨书传〔一〕,君皆欲治,臣恒乐乱。忠佞溷淆,〔二〕各以类进,常苦不明〔三〕,而信奸论〔四〕。故叙潜叹第十。
〔一〕汉书成帝纪赞云:“博览古今。”异姓诸侯王表序云:“书传所记,未尝有焉。”律历志云:“稽之于古今,考之于经传。”
〔二〕汉书董仲舒传云:“贤不肖浑殽”,颜师古注:“浑殽,杂也。”“浑殽”与“溷淆”同。五行志又作“溷肴”。
〔三〕铎按:“常”当作“帝”。本篇云:“人君之取士也,不能参听民氓,断之聪明,反徒信乱臣之说,独用污吏之言”,又云:“或君则不然,苟眩于爱,惟言是从”,即此所谓“帝苦不明,而信奸论”也。常。帝形近多相乱,述赦篇:“其文常曰”,“常”讹作“帝”,犹此“帝”讹作“常”矣。
〔四〕汉书京房传云:'房尝宴见,问上曰:“幽。厉之君何以危?所任者何人也?”上曰:“君不明而所任者巧佞。”’
夫位以德兴,德贵忠立,社稷所赖,安危是系。非夫谠直贞亮,仁慈惠和〔一〕,事君如天〔二〕,视民如子〔三〕,则莫保爵位,而全令名。故叙忠贵第十一。
〔一〕文十八年左传云:“宣慈惠和。”
〔二〕宣四年左传云:“君,天也。”
〔三〕注见救边篇。
先王理财,禁民为非〔一〕。洪范忧民〔二〕,诗刺末资〔三〕。浮伪者众,本农必衰。节以制度,如何弗议?故叙浮侈第十二。
〔一〕易系辞下传。
〔二〕汉书食货志云:“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二者生民之本。”
〔三〕诗板云:“丧乱蔑资”,毛传:“蔑,无;资,财也。”郑笺云:“其遭丧祸,又素以赋敛空虚,无财货以共其事,穷困如此。”说苑政理篇又云:'“相乱蔑资,曾莫惠我师”,此伤奢侈不节以为乱者也。’“末资”即“蔑资”,蔑。末古通用,汉书韦玄成传云:“于蔑小子”,即书顾命“眇眇予末小子”也。铎按:刘向用鲁诗说,此亦同。
积微伤行,怀安败名〔一〕,明莫恣欲〔二〕,而无悛容〔三〕。足以愎谏〔四〕,闻善不从。微安召辱,终必有凶。故叙慎微第十三。
〔一〕僖廿三年左传云:“怀与安实败名。”
〔二〕“明莫”犹言“晨昏”,或“明”为“朝”之坏。铎按:或说长。程本“欲”讹“欢”。
〔三〕襄八年左传云:“亦无悛容。”
〔四〕僖十五年左传云:“愎谏违卜。”
明主思良,劳精贤知〔一〕。百寮阿党〔二〕,不核真伪,苟崇虚誉〔三〕,以相诳曜,居官任职〔四〕,则无功效〔五〕。故叙实贡第十四。
〔一〕汉书匡衡传云:“卑体劳心,以求贤为务。”韩非子难二:'桓公曰:“吾闻君人者,劳于索人,佚于使人。”’“劳精”注见慎微篇。
〔二〕礼记月令云:“是察阿党。”
〔三〕“誉”旧作“举”,卢学士改。
〔四〕史记汲黯传:'庄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踰人。”’
〔五〕汉书朱博传云:“分职授政,以考功效。”翟方进传云:“陈咸内自知行辟亡功效。”铎按:此章换韵。
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先王之制,皆足代耕。增爵损禄,必程以倾〔一〕。先益吏俸,乃可致平〔二〕。故叙班禄第十五。
〔一〕逸周书史记解云:“昔有毕程氏,损禄增爵,群臣貌匮,比而戾民,毕程氏以亡。”毕。必古字通。铎按:管子版法解:“往事毕登”,宋本作“必”。隐元年左传:“同轨毕至”,说苑修文篇。隐三年公羊传注并同,白虎通崩薨篇作“必”。汉书王褒传圣主得贤臣颂:“万祥毕臻”,文选作“必'。今本逸周书作“毕程氏”,盖后人不识古字而改之。又诗荡:“大命以倾。”
〔二〕铎按:“致平”见上,亦见下章。
君忧臣劳〔一〕,古今通义〔二〕。上思致平,下宜竭惠〔三〕。贞良信士,咸痛数赦。奸宄繁兴,但以赦故。乃叙述赦第十六〔四〕。
〔一〕越语:'范蠡曰:“为人臣者,君忧臣劳。”’
〔二〕汉书董仲舒传:“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铎按:语本孟子滕文公上篇。
〔三〕“惠”疑“虑”之误。考绩篇云:“群臣所当尽情竭虑称君诏也。”铎按:惠。慧古字通,论语卫灵公篇:“好行小慧”,郑注:'鲁读“慧”为“惠”。’即其证。“竭慧”犹言竭知”。义。惠,支。脂合韵,与上叙浮侈同。本篇用韵之例,或通章隔句韵,或四句一换韵。如汪说,则后六句有韵,而“义”字失韵矣。
〔四〕前后文俱云“故叙”,此作“乃”,变文使与上相避。
先王御世,兼秉威德,赏有建侯,罚有刑渥。赏重禁严〔一〕,臣乃敬职。将修太平,必循此法〔二〕。故叙三式第十七。
〔一〕“禁严”二字旧倒。
〔二〕“循”旧作“媚”。按考绩篇云:“世主不循考功,而思太平。”今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