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姓之裔熊严,成王封之于楚,是谓粥熊,又号粥子〔一〕。生四人,伯霜。仲雪。叔熊。季紃〔二〕。紃嗣为荆子,或封于夔,或封于越〔三〕。夔子不祀祝融。粥熊,楚伐灭〔四〕。公族有楚季氏〔五〕。列宗氏。斗强氏〔六〕。良臣氏〔七〕。耆氏。门氏〔八〕。侯氏。季融氏〔九〕。仲熊氏〔一0〕。子季氏〔一一〕。阳氏。〔一二〕无钩氏〔一三〕。蒍氏〔一四〕。善氏。阳氏〔一五〕。昭氏。景氏〔一六〕。严氏〔一七〕。婴齐氏〔一八〕。来氏〔一九〕。来纤氏。即氏。申氏〔二0〕。囗氏〔二一〕。沈氏〔二二〕。贺氏。咸氏〔二三〕。吉白氏。伍氏〔二四〕。沈瀸氏。余推氏。公建氏〔二五〕。子南氏〔二六〕。子庚氏〔二七〕。子午氏〔二八〕。子西氏〔二九〕。王孙。田公氏〔三0〕。舒坚氏〔三一〕。鲁阳氏〔三二〕。黑肱氏〔三三〕,皆芈姓也。
〔一〕按史记楚世家,鬻融子事文王,蚤卒,成王封其曾孙熊绎于楚。熊严则熊绎六世孙也。此合熊严。粥熊为一人,误矣。
〔二〕郑语。
〔三〕郑语云:“芈姓夔。越,不足命也。”僖廿六年左传:'夔子曰:“我先王熊挚有疾,鬼神弗赦,而自窜于夔。”杜注:“熊挚,楚嫡子,有疾不得嗣位,故别封为夔子。”’楚世家正义引宋均乐纬注,以熊挚为熊渠嫡嗣。世家又云:“熊渠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此文似以封夔。越者为伯霜。仲雪诸人。
〔四〕僖廿六年左传。“灭”下当脱“之”字。铎按:传作“楚人让之”,当据补“之”字。
〔五〕下云:“楚季者,王子敖之曾孙。”元和姓纂引世本云:“楚若敖生楚季,因氏焉。”铎按:氏族略四同。
〔六〕氏族略五引世本云:“若敖生斗强,因氏焉。”
〔七〕“良”旧作“艮”,据后纪八改。铎按:秦氏世本辑补引正作“良臣氏”。
〔八〕后纪八有耆门氏。铎按:此疑当作“斗耆氏”。氏族略四引英贤传云:“斗伯比之孙斗耆仕晋,因氏焉。”
“斗”或作“斗”,因误作“门”,又倒在下。
〔九〕元和姓纂引世本云:“楚斗廉生季融,子孙氏焉。”
〔一0〕后纪八“熊”作“雄”,注云:'潜夫论作“熊”,非。’铎按:姓纂一宋。氏族略四并作“仲熊氏”。
〔一一〕古今姓氏书辨证引世本云:“楚公族。”铎按:姓纂六止同,脱“世本”二字。
〔一二〕昭十七年左传“楚阳囗为令尹”,杜注:“阳囗,穆王曾孙令尹子瑕。”疏引世本:“穆王生王子扬,扬生尹,尹生令尹囗。”按“扬”盖“阳”之误,囗以王父字为氏。铎按:廿七年传有阳囗子阳令终。
〔一三〕“钩”旧作“钧”,据氏族略三。后纪八。广韵十虞“无”字注改。无钩即薳章字,见下。
〔一四〕左传亦作“薳”。氏族略三云:“薳章食邑于薳,故以命氏。”铎按:蒍。薳同字,歌。寒对转。
〔一五〕阳氏已见上,此误。
〔一六〕离骚序云:“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屈。昭。景。”
〔一七〕元和姓纂云:“楚庄王支孙以谥为姓,避明帝讳改为严氏。”
〔一八〕氏族略四云:“楚穆王之子公子婴齐之后。”按公子婴齐字子重,见左传。铎按:见宣十一年传杜注。
〔一九〕氏族略三引风俗通云:“楚有来英。”
〔二0〕申氏见下。
〔二一〕“囗”后纪八作“钧”。按广韵十八谆“钧”字注引风俗通云:“钧姓,楚大夫元钧之后。”元和姓纂。氏族略四并同。
〔二二〕氏族略二云:“楚有沈邑。楚庄王之子公子贞封于沈鹿,故为沈氏。”
〔二三〕“咸”疑“箴”。元和姓纂云:“箴氏,楚大夫箴尹斗克黄之后,子孙以官为氏。”按箴尹克黄见宣四年左传。
〔二四〕宣十二年左传楚伍参,杜注:“伍奢之祖父。”
〔二五〕“公”疑是“子”。元和姓纂有子建氏,楚平王太子建之后。按太子建见昭十九年左传。铎按:氏族略四引风俗通有公建氏。
〔二六〕氏族略三云:“楚庄王之子公子追舒之后,为子南氏。”公子追舒字子南,见左传。铎按:襄十五年传杜注。
〔二七〕氏族略三云:“楚公子午字子庚,其后以王父字为氏。”按襄十二年左传杜注:“子庚,庄王子午也。”
〔二八〕元和姓纂引世本云:“楚公子午之后。”
〔二九〕旧脱“子”字,据后纪八补。氏族略三云:“楚公子申字子西之后。”按昭廿六年左传杜注:“子西,平王之长庶。”
〔三0〕荀子非十二子篇杨倞注引世本云:“楚平王孙有田公它成。“按”王孙“下疑脱“氏”字。哀十一年左传云:“子胥使于齐,属其子于鲍氏,为王孙氏。”
〔三一〕元和姓纂云:“潜夫论楚公族有舒坚文叔为大夫。”氏族略四同。按潜夫论无“文叔为大夫”之文,当别引他书,而传写失之。
〔三二〕楚语:“惠王以梁与鲁阳文子”,韦昭注:“文子,平王之孙,司马子期子鲁阳公也。”
〔三三〕氏族略四云:“楚共王之子公子黑肱之后。”按公子黑肱字子囗,见襄廿七年左传。
楚季者,王子敖之曾孙也。蚡冒生蒍章者,王子无钩也〔一〕。令尹孙叔敖者,蒍章之子也〔二〕。左司马戍者,庄王之曾孙也〔三〕。叶公诸梁者,戍之第三弟也〔四〕。楚大夫申无畏者,又氏文氏〔五〕。
〔一〕“蒍章”左传作“薳章”,“钩”旧作“钧”。元和姓纂引云:“楚蚡冒生薳章,为王子无钩氏。”氏族略三同。书唐宰相世系表云:“王子蒍章字无钩。”
〔二〕僖廿七年左传蒍贾,杜注:“孙叔敖之父。”宣十一年传疏引服虔说同。高诱注吕氏春秋情欲篇。异宝篇。知分篇并云:“贾子”,其注淮南子泛论训则云:“孙叔敖,楚大夫蒍贾伯盈子。或曰章子也。”以叔敖为蒍章子,盖古有此说矣。
〔三〕昭十九年左传沈尹戍,杜注:“庄王曾孙叶公诸梁父也。”廿七年传称左司马沈尹戍。
〔四〕“弟”当作“子”元和姓纂引风俗通云:“楚沈尹戍生诸梁,食采于叶,因氏焉。”吕氏春秋慎行论高诱注。定五年左传杜注。楚语韦昭注并以诸梁为戍之子。哀十九年传称沈诸梁。
〔五〕文十年左传文之无畏,宣十四年传称申舟。铎按:淮南子主术训称文无畏,吕氏春秋行论篇注:“无畏申周,楚大夫也。”“舟”与“周”同。
初,纣有苏氏以妲己女而亡殷〔一〕。周武王时,有苏忿生为司寇而封温〔二〕。其后洛邑有苏秦〔三〕。
〔一〕文有脱误。晋语:'史苏曰:“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韦昭注:“有苏,己姓之国。”’按此节即上文昆吾之后籍国也。
〔二〕成十一年左传。
〔三〕史记云:“苏秦者,东周雒阳人。”索隐云:“盖苏忿生之后,己姓也。”铎按:“初”至“苏秦”三十三字当在上文“昆吾。籍。扈。温。董”下,今错在此,语脉断矣。
高陽氏之世有才子八人,蒼舒。隤凱。擣戭。大臨。囗降。庭堅。仲容。叔達,天下之人謂之八凱〔一〕。
〔一〕注见五德志。
后嗣有皋陶,事舜。舜曰:“皋陶!蛮夷滑夏,寇贼奸宄,女作士〔一〕。”其子伯翳,能议百姓以佐舜。禹〔二〕,扰驯鸟兽,舜赐姓嬴〔三〕。
〔一〕书尧典。“滑”今作“猾”。钱宫詹云:'说文无“猾”字。史记酷吏传:“滑贼任威”,汉书亦作“猾”。盖篆体从水从犬之字,偏旁相涉而误。’继培按:叙录作“猾夏”。铎按:此后出分化字,非偏旁涉误。
〔二〕“姓”当作“物”。郑语云:“伯翳能议百物以佐舜。”
〔三〕史记秦本纪云:“大费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柏”与“伯”通。
后有仲衍〔一〕,鸟体人言〔二〕,为夏帝大戊御〔三〕。嗣及费仲,生恶来。季胜〔四〕。武王伐纣,幷杀恶来〔五〕。
〔一〕秦纪“仲”作“中”。铎按:赵世家同。
〔二〕“言”旧作“元”,据纪改。赵世家又云:“人面鸟噣。”
〔三〕“夏”当作“殷”。秦纪云:“帝大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赵世家云:“降佐殷帝大戊。”
〔四〕按秦纪,仲衍玄孙中潏生蜚廉,蜚廉生恶来。季胜。费仲乃费氏费昌之后,出柏翳子若木。中衍则柏翳子大廉玄孙鸟俗氏也。
〔五〕秦纪。
季胜之后有造父,以善御事周穆王。穆王游西海忘归,于是徐偃作乱,造父御,一日千里〔一〕,以征之。王封造父于赵城,因以为氏。其后失守,至于赵夙,仕晋卿大夫,十一世而为列侯,五世而为武灵王,五世亡赵〔二〕。恭叔氏。邯郸氏〔三〕。訾辱氏。婴齐氏。楼季氏〔四〕。卢氏。原氏〔五〕,皆赵嬴姓也。
〔一〕意林作“造父主御,日行千里。”赵世家作“徐偃王反,缪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索隐引谯周曰:“徐偃王与楚文王同时,去周穆王远矣。且王者行有周卫,岂闻乱而独囗日行千里乎?”铎按:据此文作乱者乃徐偃,谅是另一人,史记“王”字衍,亦可解谯周之惑与?
〔二〕以上本赵世家。汉书地理志云:“自赵夙后九世称侯,四世敬侯徙都邯郸,至曾孙武灵王称王,五世为秦所灭。”
〔三〕文十二年左传疏云:“赵穿别为邯郸氏,赵旃。赵胜。邯郸午是其后。”按定十三年传晋邯郸午,杜注:“午别封邯郸。”鲁语:“与邯郸胜击齐之左”,韦昭注:“邯郸胜,晋大夫赵旃之子须子胜也。食采邯郸。”
〔四〕氏族略四云:'楼季氏,潜夫论:“晋穆侯庶子楼季之后。”’古今姓氏书辨证引同,而驳之云:“谨按晋赵衰少子婴齐谓之楼季,而穆侯之后无闻,岂节信讨论未审乎?”今按节信本书正列楼季于赵宗,并未云出穆侯。邓氏不检原文而妄訾之,吕氏春秋当务篇所谓“辨若此,不如无辨”也。
〔五〕僖廿四年左传云:“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杜注:“原。屏,楼,三子食邑。”按宣十二年传称赵同。赵括。赵婴齐。铎按:秦嘉谟据左传改“卢氏”为“屏氏”。又云:“按左传称原同。屏括。楼婴,又赵婴齐称同。括为二昆,则其兄也。而王符叙婴齐氏于屏。原二氏之上,未知何据?”
恶来后有非子,以善畜,周孝王封之于秦,世地理以为西陲大夫,囗秦亭是也〔一〕。其后列于诸侯,囗世而称王〔二〕,六世而始皇生于邯郸,故曰赵政〔三〕。及梁。葛。江。黄。徐。莒。蓼。六。英,皆皋陶之后也〔四〕。钟离。运掩。菟裘。寻梁。修鱼。白寘。飞廉。密如。东灌。良。时。白。巴。公巴公巴。剡。复。蒲,皆嬴姓也〔五〕。
〔一〕旧脱“王”字,“亭”作“高”。按秦纪云:“非子好马及畜,善养息之。周孝王召使主马于囗。渭之间,马大蕃息,分土为附庸,邑之秦。”地理志云:“今陇西秦亭秦谷是也。”纪又云:“秦仲死于戎,有子五人,其长者曰庄公。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地犬邱幷有之,为西垂大夫。”正义引括地志云:“秦州上邽县西南九十里汉陇西郡西县是也。”此云:“非子为西陲大夫”,盖误。“世地理”三字未详,上下疑有脱文。铎按:据秦纪及地理志,此当云:“四世,宣王以为西陲大夫,地理志囗秦亭是也。”脱误无疑,而其旧不可考矣。
〔二〕按汉书地理志云:“庄公破西戎有其地,子襄公时,幽王为犬戎所败,平王东迁雒邑,襄公将兵救周有功,赐受囗。酆之地,列为诸侯。后八世,穆公称伯,以河为竟。十余世,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仟伯,东雄诸侯。子惠公初称王,得上郡。西河。孙昭王开巴。蜀,灭周,取九鼎。昭王曾孙政,幷六国,称皇帝。”空格程本作“五”字,误。铎按:据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秦自襄公为诸侯,至穆公凡九世,自穆公至惠文王称王,凡十八世。地理志襄公后数文公至穆公为八世,又穆公后数康公罃至惠文王驷为十七世,合之为二十五世。程本作“五世”,盖上脱“二十”二字耳。
〔三〕史记秦始皇纪。
〔四〕并见左传。英,传称英氏。铎按:僖十七年春秋经:“齐人。徐人伐英氏。”传:“齐人为徐伐英氏,以报娄林之役也。”黄生义府云:'史记夏本纪:“封皋陶之后于英。六”,索隐引地理志:“六安国,六县,偃姓所封国。英地阙,不知所在。”予谓英即偃,二字音相近而转。舜妃女英,大戴记作女匽。故皋陶之后有英氏,又有偃氏。’
〔五〕秦纪论云:“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徐广曰:“终黎,世本作钟离。”此文与世本同。又以“将”为“寻”,“冥”为“寘”,盖误。“密如”以下,讹错不可读。国名纪二。后纪七并本此立说,然所见已是误本,复以己意分合,不可据也。铎按:“寻”当作“将”,“寘”当作“冥”。张澍云:“白冥氏,路史以为非复姓,误。”“良”程本作“梁”,盖即将梁,故秦氏世本辑补不引,自东灌下独列时。白。巴。剡。复。蒲六氏,又谓“公巴公巴”四字衍,皆胜旧说。今据定十五氏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