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瞬间,山崩地裂,江河失色,无数朵鲜花化作齑粉,无数座高楼变成瓦砾,无数个活生生的生命从阳光中顷刻坠入沉沉的黑夜,不再呼吸。
即使再过一万年,那瞬间的一切,足以让山河为之呜咽,让草木为之动容。即使再过一万年,那惨烈的一幕,足以让所有的地球人为之心悸,为之哀恸。
把那一瞬间定格,我们看到了灾难的无情,生命的无奈,我们更感染到了灾难来临的那一瞬间,人性的光辉是多么让人感动。
看看我们天真的孩子吧。北川县曲山小学的废墟前,救援队员听到一个微弱的童声,马上施救,发现一名男孩浑身是血,躺在几名孩子的尸体上。就在大家将救援的手伸向他时,孩子却断然拒绝:“叔叔,我不要紧,你先救他们吧。”孩子的一句话,让救援队员热泪盈眶。果然,队员们在旁边的隔层中又发现了十几个被困的孩子。几个小时后,直到其余孩子全被救出,男孩才最后一个钻出废墟。在一个幼儿园的废墟下,救援队员们发现一个被困的小女孩,孩子双腿被卡,下半身满是鲜血,从紧咬的牙齿中,不难看出孩子正遭受着剧痛的折磨。因为工具简单,救援工作十分缓慢。“两只老虎跑得快……”就在大家着急之时,孩子突然唱起了儿歌。“我唱歌就不会觉得痛。”获救后,孩子告诉队员,她叫任思雨。
看看我们伟大的母亲吧。一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掀起,早已失去呼吸,怀里的女婴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脸蛋与母亲沾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得出,母亲是在临死前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在同一天的另一处废墟中,搜救人员发现一名妇女,双膝跪地,上身匍匐,身下紧紧护着一个婴儿。母亲早已停止呼吸,而婴儿在母亲的庇佑下却毫发无损。在婴儿的襁褓中,医生意外发现一只手机,里面有一封未发出的短信:“孩子,如果你幸免于难的话,你要记住,妈妈爱你!”
看看我们敬爱的老师吧。在什邡的一所小学废墟上,搜救人员将楼板一层层地掀开,他们看到了这样一幕令人震撼的伟大场面:一名老师一手抱着一个学生,保持着奔跑的姿势,而身体已经完全僵硬。在德阳市东汽中学的废墟里:教师谭千秋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他的后脑已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一双手臂上伤痕累累。四个鲜活的生命保住了,而谭老师却永远地离开了深爱他的妻女和他深爱的讲台。
不忍再看了。
生死瞬间,人性温暖感天动地,人性绽放美丽如花。
那一瞬间,举国之殇,万民同咽,泪飞如雨。有人为地震中死去的孩子写了这样一首诗: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
妈妈怕/天堂的路太黑/我看不见你的手/自从倒塌的墙把阳光夺走/我再也看不见你柔情的眸
孩子/你走吧/前面的路再也没有忧愁/没有读不完的课本和爸爸的拳头/你要记住我和爸爸的模样/来生还要一起走
妈妈/别担忧/天堂的路有些挤/有很多同学朋友/我们说/不哭/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没有我的日子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
妈妈/你别哭/泪光照亮不了我们的路/让我们自己慢慢地走/妈妈/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记住我们的约定/来生一起走
诗未读完,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双眼,心在一阵阵地揪紧发痛。一夜之间,这首诗风靡全国。我一直在想,这首诗的作者并非职业诗人,只是一名普通医生,他的诗歌缘何会产生如此巨大的感染力呢?不做作,不伪装,字里行间流淌的是人性的温暖,本能而自觉,朴素而真实。我想,这就是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又何尝不是一位真正的诗人。
是的,人性是本性,是一种瞬间闪现的条件反射,是一种不假思索的真情流露。舐犊是本性,关爱是本性,责任更是本性,不容伪装,没有功利。
请看一位所谓的真正作家的作品。他以废墟下遇难者的口吻,感叹国家和人民为抗震救灾所作的努力,发出了“纵做鬼,也幸福”和“亲历死也足”的感慨,并表达了“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的愿望。我不知道,一个人死于地震后是否还能感觉到幸福?是否还会盼着在坟头之上看奥运?我更迷惑,这样既无文学价值又乏人文精神的“打油诗”,竟然出自山东省的一位作协副主席之手。相比那些瞬间闪现的人性光辉,我们这位“作家”的诗里闪现的只有肉麻的媚笑,卑贱的逢迎,还有对生命的漠视,对人性的践踏。
灾难来临的那一瞬间,爱如潮水在中华大地涌动。大爱在升华,人性在闪耀,而这时,总有一根无形的鞭子,在抽打和拷问我们每一位生者的灵魂:在拯救和捐助别人的同时,我们是否完成了对自己精神世界废墟的清理,是否完成了对自己心灵的救赎?
大家一定记得那个注册“512震宗锅”的家伙吧,他是一个聪明人,很有市场经济头脑和机遇意识,可惜的是这种聪明用错了地方。其实,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聪明人。我倒是有个提议,将“汶川”注册,作为所有中国人的一个品牌,因为汶川让世界看到了灾难来临的那一瞬间,全体中国人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凝聚力,一呼百应势不可挡的执行力,而这样一种民族自觉,足以让世界侧目,令全球感动。
既是品牌,就需要维护和管理,不让任何行为来玷污品牌的圣洁。这需要每一个中国人为之努力。中国要发展,但绝不会以人性的泯灭、道德的沦丧作为代价。
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一个瞬间。让人性的光辉照亮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扉,照亮中国明天的前程。
记住,不完全是缅怀,有时是为了忘却。
登山杂感
也许是年龄的关系,一直瘦弱的身子开始不断向外拓展领地,虽说血脂血压尚属正常,但我等文弱书生凸着个肚皮终究不雅。社会上各种减肥方法五花八门,女人们热衷于跳健美操、喝减肥茶,但放在男人身上未免有些“娘娘腔”,便暗暗思忖:还是爬山吧。
爬山的目的地是家附近的灵岩山。灵岩山在江南颇有名气,曾经住过美女西施、吴王夫差,还住过风流皇帝乾隆,现在则是和尚们念经诵佛的地方。我从家里出发,老远就能望见山顶寺庙里露出的一点灯光。此刻,天色还暗,那一点灯光尽管微弱却格外清冷而明亮,感觉就像悬在我头顶上方的远处,冥冥中似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暗示我,召唤我,引我一步步地向山顶攀去。
我不知道这股神秘的力量来自何方,但自从我悟出这样一种感觉后,登山就觉得轻松了许多。往常我从家中跑到灵岩山麓继庐亭附近时已是气喘如牛,再要登上海拔182米的山巅,腿肚子不由得有些发软。强打精神跌跌撞撞向山顶跑去,每迈出一步都要使出浑身的力气,小腿肌肉酸疼,额头满是汗水,心中暗暗叫苦:退缩吧,让人笑话;前行吧,举步维艰。进退维谷之际,便胡思乱想起来,遥想当年乾隆皇帝巡幸灵岩肯定是坐轿子抬上山的,根本用不着这样大汗淋漓紧赶慢跑,最多象征性地在这御道的人字砖上踱上几步,以显示亿万人之上的帝王之尊。正想着,灵岩山门已到。此刻,我惊奇我的步子轻了,气息顺了,腿不酸了,山路显得平坦了,路程也缩短了许多。怎么回事呢?我把它归功于途中的“胡思乱想”。
我窃喜找到了一件法宝,每日登山,我都为我的“胡思乱想篇”演绎不同的故事,安排不同的情节。单调而疲累的登山变得轻松而富有乐趣。
那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呵———
月色朗朗的日子,月亮透过树林,在乾隆的御道上画着梅兰竹菊,当然,你也可以把它读成象狮虎豹,风儿吹来,如活的一般。
月黑风高的时候,你就发挥你的听觉功能。那穿林而过的风啸,你姑且把它想成一曲“听松”、“风入松”,抑或“林海雪原”也可以。“穿林海,跨雪原……”唱到得意处向着黑洞洞的山林长啸一声,顿觉通体舒泰,心中的块垒全消。
还可以想想古人的诗。甚至我还想到王国维论诗的三种境界,觉得那句“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似乎不是论诗,而是讲登山。不是吗,每日有这么多人来爬灵岩山,大多是为减肥健身而来,只求瘦身苗条,如果真能“衣带渐宽”,高兴都来不及,哪里还会懊悔呢?
或者,在山言山,想想禅吧。你在山路上行走,去除杂念,让心跳与风儿的节律同步,让呼吸和大山的吐纳合拍。你不是你了。你是这山中的一棵树,一块石,是刚从你面前掠过的一只小鸟,一缕清风,或者,什么都不是,你就是你。
现在,你还觉得腿酸吗?你还觉得疲累吗?
其实,说登山不累并不属实,倒是疲累过后的那种舒坦和惬意却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此刻,你身上每一个沉睡的细胞仿佛都已被激活,每一处关节和筋脉里都饱蓄了生命的力量。与上山的艰辛相比,下山简直就是一种享受。那步伐已不再沉重,迟缓,下山的惯性使身体仿佛长上了翅膀,有种飘然欲仙的感觉,步子更显悠然和从容。被大汗浸润过的身体走在冬天的风里已不觉寒冷,在那些缩着脖子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的人的面前,你红扑扑的脸上绽放的是成功者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