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75700000001

第1章 岳闍梨十諫書

門人(仁岳)謹焚香稽首。奉書于本講法智大師(函丈仁岳)伏自去年冬十月。拜別座隅。言旋淛右諮決既曠。欽渴彌甚。昨元良道英。迴兩曾寓狀。必達尊聽。(仁岳)今棲武林天竺寺。蒙慈雲大師法裔相攝。日聽涅槃。夜讀智論。固無匠物之意。但冀熏種之益。閒者所陳。三身壽量解。雖對論刊正。實微諫妙宗。比欲不使外聞潛修前鈔。無何大師未察忠愫。再樹義門。以安養生身。抑同弊垢娑婆劣應。混彼舍那。此與一家教觀。小有所妨。故不避言黜。頻有違忤。誠以忠諫謂之誹謗。切直謂之祅言。既進而不從。亦退而無怨。近見妙宗鈔文寄至錢塘僝工彫板。復於下卷釋觀佛身之處。備引(仁岳)前來所立。難勢廣有彈剝。披究之際。不覺返袂掩泣。痛師資之道違矣。然念(仁岳)夙奉天幸。久受法訓。凡大師所制。諸部章藻。難文異義。決疑發悟者。恨不能廣以筆舌宣布耳目。使大師法道光光後昆。豈圖拾其短隱其長。沽出藍之名。起逆路之見。自墜塗炭。何其苦哉。特是惜妙宗偶失之文。為後昆莫救之義。故盡忠赤極犯慈顏。仲尼云。父有諍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子不可以不諍於父。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仁岳)性雖不敏。請事斯語。以為師資之道。父子攸同。敢承可諍之規。庶逃不孝之罪。今輒引妙宗未順之義。略陳十諫。辭意拙直。證據彰明。伏望鴻慈。曲賜精察。幸甚幸甚。

妙宗云。一家所判。丈六尊特不定。約相多少分之。剋就真中感應而辨。如通教明合身之義。見但空者。唯覩丈六。見不空者。乃覩尊特。生身本被藏通之機。尊特身應別圓之眾。

諫曰。三身壽量解中。甞立生身。正為藏通小機所現。尊特正為別圓大機所現。此則已就真中感應而辨也。大師先來。不許斯義。況曾面受訶斥。今雖見用而云。一家所立丈六。尊特不定。約相多少分之。此復不可意。謂通教被接見不空者。不用現丈六令大。便是尊特他受用報也。夫欲釋義。先須正名。名若不正。義必邪倒。且言丈六尊特者。丈六非小耶。尊特非大耶。若謂不然。未審尊特之名。為從理立。為從事立。若從理者。此與真身如何簡異。若從事立。豈非尊崇特勝之相乎。以由此身不同分段生死之質。全是真實理體而現。是故大論。目為法性身佛也。若通教明合身之義者。見但空。則佛唯現小。見不但空。則佛須現大。譬如臨鑑有端醜現像亦妍媸。不可機見自尊應相自劣。所云丈六尊特合者。蓋言一佛不是兩人耳。若不現大。便為尊特。是則別圓之人。見猿猴鹿馬。無非他受用報。以皆是中道感應故也。此說恐誤。願思之。

妙宗問云。以坐華王。具藏塵相。而為尊特。三十二相。老比丘形。而為生身。其文炳著。那云不以相好分耶。答約相解釋。四教佛身。此乃從於增勝而說。未是的分相起之本。其本乃是權實二理。空中二觀。事業二識。就此分之。則生身尊特。如指諸掌(下文引起信。明事業二識。云云)。

諫曰。相起之本。理實如然。本起之相。安得混濫。今論佛身。正據應相。何得背相。自談其理。今謂。若論佛本。則相疎理親也。若論佛應。則理疎相親也。大師所立義。乃相返原乎。法身無相。相必屬應。應有權實。相有優降。應染淨同居。正用生身。應方便實報。正用尊特。圓人了知。祇一法體起二應用。用即體故。一相叵得。體即用故。諸相宛然。大師尚說蛣蜣名相。至于究竟。何緣定改生身名相。須是尊特名相耶。常無常用。二鳥雙游。如何分別耶。所引起信事業二識。的分生身尊特者。意云。佛之身相。不拘大小。但從業識所現。全真起用。彼彼無非尊特身也。今恐此義傷於逕庭。論云。依凡夫二乘心所見者。名為應身。依於業識。謂諸菩薩。從初發意。乃至菩薩究竟地。心所見者。名為報身。賢首疏釋。此菩薩謂十解已去也。若據今家所判。正是圓教。初住已上也。何者。以於真如少分而見故。下文明此菩薩少分見法身。能現八相。是則業識所見。正須華藏微塵數相實報無障礙土之身。豈有丈六四八之相乎。況論文明示報身相云。身有無量色。色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若謂小身不用現大。便是報身者。莫不公背馬鳴之說乎。又復論中。雖以凡夫二乘對諸菩薩分於二識。必須別圓地住之前。亦屬事識。雖知諸法從真如而生由業識而現。其如無明未破。猶有隨事分別之相。亦如今家。以七八九識。分對四聖。蓋一往耳。應知有依事識亦見報身。有依業識亦見劣應。如華嚴。凡夫二酥。小乘別圓。內外凡位。即依事識。見報身也。此乃非分獲見。為其當破無明及令耻小慕大。是故現耳。若方等已來。至於涅槃。不現尊特。有諸法身大士。影響嘉會。即於業識。見劣應也。此乃隨機而見。了知釋迦隱無量神德。現丈六金輝耳。若依二識本分而見。則須事識見應業識見報。非謂別圓初心有業識之解。便乃不擇大小。皆見報身。逕庭之義。請試詳察。

妙宗云。金光明龍尊。歎佛經文。但列三十二相。圓光一尋。疏乃判云。正歎尊特。故知不定。以相數多。方為尊特。祇就不空妙觀見耳。問行人覩於劣應。談圓佛相。祇可即是法身及自受用。不即尊特。以尊特身。現起方有。不現則無。豈見不空。不待佛現。便自能見尊特相耶。答既以尊特對於生身。分身非身常無常等。今云。劣應但即法身及自受用。不即尊特。則成壽量。屬於尊特身相。自屬生身。如此分張。進退皆失。

諫曰。龍尊所歎。非局小身。那云但列三十二相。況經無定數。高大之相煥然。豈見名目有同。三十二相中者。便言唯歎丈六身耶。又焉知藏塵無此等相耶。況疏文顯示三十二相。是生身佛。大相小相。巍巍堂堂。不同常身常光常相。即尊特佛。無身之身。無相之相。即法性佛。然後判云。今經正歎尊特身相。上兼法性。下攝生身。如何偏據正讚之言而棄兼攝之說。智者明判。三十二相為生身。大師堅立為尊特。對文違戾。其可信乎。抑又疏辨三身相業。非不分明。百福所嚴。生身業也。空慧所導。尊特業也。實慧所成。法性業也。若但由行人觀智所見。不拘佛身大小而現者。三種相業。便成無用也。況復經云。圓光一尋。能照無量。猶如聚集百千日月。又云。身放大光。普照十方無量國土。又云。佛光巍巍。明燄熾盛。悉能隱蔽無量日月。安得專以一尋之文而害無量之義。今詳正讚尊特。兼生法者。巍巍即尊特也。一尋即生身也。諸佛清淨。微妙寂滅。即法性也。三身一體。而不相濫。豈可一體混沌不分耶。所舉劣應。即法不即尊特。斥為分張之失者。此責(仁岳)昨來所議之辭也。且觀經乃以法身及自受用報。為非身非不身。尊特為身。生為非身。那忽責云。劣應即法及自受用。不即尊特。則成壽量。屬於尊特身相。自屬生身耶。如此致詰。無乃不可乎。所議生身。即法不即尊特者。其有旨哉。夫理無所存。徧在於事。事必即理生。豈非法但。理體無相。事用有相。相不可混。安以生身。濫為尊特。且如權即實故。三千空中。差而無差也。實即權故。三千宛爾。無差而差也。是則權用之相。毫氂不謬。在理或當。幸願從之。

妙宗云。今之妙觀。觀佛法身。見八萬相不同金光。但於劣身。見無分齊。今是彼佛。全法界身。應圓似觀。現奇特身。非是彼土常身常相。若彼常身。即般舟中三十二相也。今乃特現八萬四千相好光明。經文自云。身量無邊。非是凡夫心力所及。正類淨名。如須彌山顯于大海。藥師中。巍巍堂堂。如星中月。大論中。色像無邊。尊特之身。此等經論所明尊特。與今所現。無少差殊。

諫曰 大師。以三十二相。為尊特。又以八萬四千相。為尊特。又以藏塵相。為尊特。又云。隨現大小。彼彼無非尊特。是則他受用報。有若干差別之相也。山家執卷者。皆疑之。前文引妙經疏云。同居。方便。自體三土。皆是妙色妙心果報之處。乃據此義。立諸尊特者。且淨名疏。明同居淨穢則有異質。方便有餘則無異質。有餘之土尚無異質。豈實報之土。而有身量長短相好多少之異乎。所立劣身。不須現勝。為尊特者。請以土相驗身。斷可知矣。且娑婆穢土。則有砂礫荊棘。還可不用現於寶莊嚴相。便是有餘實報土耶。凡言四士相即。蓋顯四土。祇是一處。妙經疏云。三土皆是妙色妙心果報之處。如來遍應三土。故知三處相不可混。今謂藏塵之相。本是實報土身。若有機感。亦應下之二土。故一家凡說尊特。莫不皆指坐華王臺及色究竟天受職之身。其實不指八萬四千相好之身。故知此身唯是安養淨土勝應生身。不通餘土。故十疑論問云。何不十方佛土中隨念一佛隨得往生。何須偏念西方彌陀佛耶。答中指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乃至八萬四千光明。徧照法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若三十二相。則通同居淨穢諸土。穢如釋迦。淨如阿閦及藥師等。若般舟中三十二相者。蓋是用彌陀應他土之身。以為初心觀境耳。故觀經云。阿彌陀佛。神通如意。於十方國。變現小身。丈六八尺。又云。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當觀於一丈六像。只為彌陀身量無邊(即六十萬億那由他由旬非大論中色像無邊)。非是凡夫心力所及。所以般舟令觀小相。以彼經跋陀和菩薩。所請三昧。正為初心。豈可便令頓觀勝相耶。彼云。彌陀在須摩提。不是他土之身者。蓋悉檀被物。令心專向耳。亦如觀經疏。初修觀者。取釋迦毫相。觀彌陀毫相。若得三昧。方可稱彼佛相而觀。豈可初心自觀釋迦不觀彌陀耶。

妙宗問云。請觀音疏云。無量有二義。若生身無量。是有量之無量。法身無量。是無量之無量。大論云。法性身佛。色像無邊。尊特之身。猶如虗空。既云法性身。此乃不滅。方名尊特。今第九觀。觀於佛身。第十即觀觀世音身。觀音既是補處菩薩。驗佛有滅。豈非生身有量之無量。答藏通補處。彰佛有量。別圓補處。顯佛無量。且華嚴佛身。委明八相。既是尊特。此論補處。與彼何異。

諫曰。所言補處者。須約諸佛應為分段生身。前佛入滅。次佛嗣興。方有補處。安以法性身佛。機息應轉。而論補處哉。機若未息。應豈云亡。機若息已。更補何處。華嚴八相。一一相中。皆具八相。無補處之義。甞試論之。凡云諸佛名號不同。相好優劣。壽命長短。皆是垂世應身。從說法性身。壽有劫數者。蓋教道耳。若諸佛舍那之身。同一身智。猶如虗空。必無名號相好壽命之異也。此義稍細。請大師鑑之。若無量壽佛滅度之後。觀音作佛。號普光功德。皆是淨土勝應生身耳。若以此土四教所見之佛。準望彼佛。乃通佛身也。以通教佛有時亦現高大之身故。大論引密跡經云。一切人天。見佛色量。或十里乃至百億里。輔行定為通教身也。又云。觀經等亦通佛收。明文在茲。安可異說。故知彌陀勝應。俯同釋迦通相。定非別圓舍那之像。以有數量故。非無分齊故。但此土既穢。乘時方現。彼土極淨。常身乃爾。

妙宗云。法華中淨光莊嚴國。妙音菩薩。欲來娑婆。彼佛誡云。汝身四萬二千由旬。我身六百八十萬由旬。汝往彼土。於佛菩薩。勿生劣想者。以彼土唯演頓教。純被菩薩。所以但現高大之身。佛知妙音所將之眾。不知娑婆開權之妙。於佛輒起定小之譏。故寄妙音規未達者。意令得悟即劣之勝秘妙之權。

諫曰。此文意云。淨光說頓故現大身。安養說三須存小質。且十疑論云。彌陀佛國。純諸菩薩。以為良友。又云。彼無二乘之心。純一大乘。清淨良伴。故知彼國雖說小法。義亦唯大。又焉知淨光不說小法。如安養乎。又大師自說。圓人皆依業識。悉見尊特。淨光既唯演頓教。豈有未達即劣之勝者乎。莫是妙音所將之眾皆是未稟頓教之人乎。自義矛盾。更請裁之。須信諸佛淨土生身。俱大如目連。至東方奇光佛所鉢緣之上。大眾謂之小蟲。又日月淨明德佛。涅槃之後。收取舍利。起八萬四千塔。高三世界。況無量壽佛。其土最淨。諸佛偏讚。何苦抑彼身相令小。若謂彼有二乘。聞小法。證小果故。佛更有丈六八尺之身者。則二乘同除糞宿草。彌陀有脫珍著弊(妙樂云彌陀著弊諸教無文)。不唯抑挫佛身。兼復屈辱海眾。比望諸佛淨土。諒有慙德。今更以近事喻之。如南洲人。壽既短。故身長三肘或四肘而已。北洲人。壽千歲。故身長三十二肘。乃至忉利天人。壽千歲(人間一百年為一日)。身長一里。空居諸天人。壽倍倍增。身量倍倍長。豈阿彌陀佛。人天莫數之壽。却但身長丈六八尺而已。豈可淨土之聖不如穢土之凡乎。故知六十萬億那由他身。未足為恠。

妙宗云。眾經多說彌陀生身常相。今當略出。小彌陀經云。彼土蓮華。大如車輪。大彌陀經說。彌陀浴池。廣四萬八千里。以依驗正身未極大。觀經有丈六八尺之身。此等豈非常身常相耶。

諫曰。夫窮眾經。要存達觀。不可以小道而妨於大途。祇如淨華宿王智佛。身長六百八十萬由旬。妙音止長四萬二千由旬。若將人情往推。何優降之若是乎。又如觀經說。彼佛華座。座上寶幢。一一如百千萬億須彌山。如此華座。與彼浴池。何敻異哉。若云觀中所見非是實事。何故經云。如此妙華是本法藏比丘願力所成。莫不亦是尊特華座。非生身座耶。故眾經所說依正大小。聖意難測。儻以浴池。驗佛身非大。亦合以華座。驗浴池非小。云云無益。宜且置之。又以觀經有丈六八尺。為彼土常身者。且此土常身。尚非八尺。雖現同三尺。蓋暫化瞿師。經文顯云。於十方國。或現小身。丈六八尺。豈是彼土常身耶。

妙宗云。八萬相好。別圓真似。方得見之。故上品下生疏。判已登習種性位。生彼七日。見佛眾相。心不明了。三七日後。乃了了見。唯上品上生。道種性位。生彼即見眾相具足。三賢菩薩。依業識故。知心現佛。乃就尊特論乎。明昧若慣習。小者及諸凡夫。依事識故。不於尊特而論明昧。良以此等雖因臨終迴向得生。佛順本習故。且用小令其證果。既說無常苦空之法。須以生身相好應之。浴池之身。三十二相。正對此機。

諫曰。所示八萬相好別圓真似方得見者。似位可爾。真位不然。以其分證。合見華藏微塵相矣。又云三賢依業識見佛者。此非起信之意。已如前諫。今十信已下。非全不見八萬相好。復恐昧於習種性耳。何以知然。如中品中生之人。生彼七日。蓮花敷已。開目合掌。讚歎世尊。若今時悠悠凡夫。生彼經劫。方得見之。如下品下生之人。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蓮華方開。乃至下品上生。經七七日。蓮華乃敷。又祇見觀世音住其人前為說深法。故知彼佛勝相。誠難利見。以驗彼國人天等見者。非聊爾之曹也。當知九品所論生彼國者。見佛菩薩。且就生身而說。何得直見尊特身乎。若相似位。便見尊特相。了了具足者。分真之位。乃成徒施也。況娑婆穢土。即見尊特微塵相好。豈極樂淨土。止見尊特八萬相耶。

妙宗云。前正釋題。以妙三身。解所觀境。今至經文。以八萬相。為所觀境。信八萬相。與妙三身。無二無別。二處皆用不思議境。而為所觀。故八萬相。觀之令顯。顯名觀成。無別所顯。況今不是初心觀境。乃圓七信所觀境耳。豈於座像圓觀已成。却託藏通生身修觀。又觀生身。顯藏塵相。此乃通人被別圓接。全非頓教始終圓觀。

諫曰。疏釋無量壽題。顯譚有量之無量。又特示云。阿彌陀是有量之無量。若今經不觀此身。智者所示何惑眾乎。若如大師所解。直觀無量之無量。又謂圓人皆依業識所見。是則今經唯觀實報依正。全無同居依正。不成託彼依正修觀之義也。今謂觀經從水想成已。見彼國地已去。皆是同居淨土依正之相。圓人託彼修乎三觀。空則諸相皆亡。假則相相俱照。中則亡照雙絕。若欲克就三身辨者。空即報也。假即應也。中即法也。又須知假觀之中有二不同。或有且見八萬相好。或復更見藏塵相好。以此觀成位次高矣。又云。觀生身顯藏塵相好。此乃通人被別圓接者。何太局哉。豈別圓教無生身耶。大論云。佛有生身。同人法有疾患等。如法華中。四大菩薩及淨華宿王智佛。問訊釋迦云。少病少惱。豈非生身耶。若謂龍女歎佛。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既云法身。法身便是相相尊特者(妙宗前文有此一說)。疏云。深得法身之理。即備相好。記云。三十二相者。諸教所列。修得不同。多在教道。若實道者。但是發得。疏記之意。蓋言法身之理具。於生身三十二相全理發現。不同諸教修得之相。何曾指此。便是尊特。應云圓人體達生身即法故。相相寂滅。與虗空等。其猶波之濕性遍於大海。法身即生故。身同病患。相現四八。此如濕性之波動相不泯。若妙經玄義云。垢衣內身實瓔珞身者(妙宗引此為證)。蓋顯華嚴法華。祇是釋迦一佛之身。昔服瓔珞。今著弊衣。非謂弊衣。便是瓔珞。若不爾者。華臺之身。是老比丘耶。

妙宗問云。若是尊特。合是常身。何故法華疏中。判觀無量壽佛經云。實有量而言無量。答此乃刊正記中。錯引彼疏。彼疏並云。實有量。而言無量。如阿彌陀與金光明疏及此疏同。蓋以大小二彌陀經。不專尊特。被於頓機。故彼佛現三十二相。通被眾機。

諫曰。諸經凡曰彌陀者。皆目生身耳。況大小二本。並無三十二相之文。何忽見指。借使二本不專被頓。今觀既專被頓。何故疏內却指生身。不可將二本之義釋今經之名。斯乃縣額牓州。惑亂行者矣。刊正所引。其義非錯。但圓師不應以山毫海目之身。便為地住所見之身。彼且不將丈六等身便為尊特。問觀經云。觀無量壽佛者。從一相好入。但觀眉間白毫。極令明了。見眉間白毫者。八萬相好。自然當現。疏文令取釋迦毫相。大小現觀。若得三昧。觀心成就。方可稱彼佛相而觀。引大論。為增長菩薩念佛三昧。故說般若。現奇特身相。以此為觀。且奇特身者。非尊特身耶。既引彼證此。驗八萬相好。即尊特也。答此乃泛引類例。不可囗齊。蓋謂彌陀勝身。須是三昧成者。方可觀之。例如釋迦奇特身相。亦是三昧成者。以此為觀。應如大論云。為增長諸菩薩念佛三昧者。多是別圓地住菩薩。以論中明尊特身佛。為界外法身菩薩說法。若觀經疏云。若得三昧。觀心成就者。但是圓教觀行位人。以疏中明觀行位。初觀佛相。如鑄金像。乃至觀成見佛。大相小相。浩浩瀁瀁。如大劫水。是知兩處三昧。深淺不同。所觀佛身。生報有異。須將義定。無以文拘。

(仁岳)重白大師。右之十諫。且引妙宗梗槩之文其。諸叢脞。不敢備舉。(仁岳)聞。巧詐不如拙誠。故筆下之語。不免逆耳。儻將佛法為念。願以慈心而觀。昔生公立闡提成佛。舊學以為邪說。甞被大眾擯而遣之。生於眾中。正容誓曰。若我所說。反於經義。請於現身。即表癘疾。若與實相不相違背。願捨壽時。據師子座言竟拂衣而逝。後休驗之相明矣。(仁岳)言雖無似。輒効生之。所議佛身。儻違教旨。即冀現世招白癩之殃。或契聖心。必願臨終指淨土而為逝。休咎之報。敢不信乎。伏請大師。焚香證之。不備。門人(仁岳)書。

台州白蓮比丘宗峴將鬻教乘自錢開板流通

同类推荐
  • 大金色孔雀王咒经

    大金色孔雀王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十不善业道经

    十不善业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居官格言

    居官格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卢照邻诗集

    卢照邻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文笔式

    文笔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前夜

    前夜

    主人公叶连娜出身豪门贵族,身边有好几位热心的追求者,都不称心。后来她遇到保加利亚人英沙罗夫,他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积极战斗并准备奋斗终生,十分钦佩和爱慕,并不顾父母反对嫁给了他。与他同赴保加利亚参加反对土耳其奴役的民族解放运动。
  • 炽仙剑神

    炽仙剑神

    修真界里,长阳弘轩正在突破,位列仙班。可正是这个时候,竟被别人偷袭,不过元神未灭,重生到了另一个世界。不过一路上,无人能抵挡他再次重生、登天步伐。等级分为:圣者、大圣者、圣师,大圣师、圣王、大圣王、圣尊、圣君、大地圣君、天空圣君。在更高的不告诉你。求推荐啦!
  • 猎殇

    猎殇

    迷惘,却不迷惘,这里是赏金猎人的天堂;真相,却无真相,这里是寻求真相的旅途
  • 奇林公主

    奇林公主

    仙术,仙友,仙情,你想拥有哪一样?抑或是,你不想失去哪一样?答案是能够选择的吗?对于杳一,答案是无法选择的。因为她是奇林公主。宇宙中衍生的另一个生命星球,奇。或者还有更多,谁知道呢?但地球是唯一的,在这个唯一的星球可以发生很多事,美丽的东西不应该让它消逝,所以奇林公主,她承担起了挽救地球的任务。故事发生在现代,因为她扛起了这个重任,所以不得不投生到地球,但她始终是有回忆的,这些回忆让她无法安心地像普通人一样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慢慢跳回,终于在完全知道自己是谁后被使者接回家,准备迎战中也终于让她发现了灾难的制造者,黑星国王。在被黑星王子劫持过后,一种莫名的忧虑开始伴随她,一直深埋心底的人也开始若隐若现。但为了自己要守护的东西:不止地球,还有奇。她抛开一切不管,开始战斗!但,回到地球的一天却跌入了时空隧道。在接受了事实和抚平了惊讶后,找到了布袋精灵和天珠,一切的真相才一目了然:奇林公主,本应劫而生,乃地球人类,却是不凡之身,黑星、奇、地球是你磨难中必经之所,黑星乃魔界控制之所,奇乃仙界之一,魔界一灭,黑星将不复存在,必须找到十二生肖,让其各个归位,以其削弱魔界势力,助她拯救人类。黑星王子也非不凡之身,却在出生之日被魔王所夺,利用其力量毁灭人类,在一连串的寻找中,公主收获了无法取代的友谊,也稍微涉足了一下江湖和龙族的纷争,当然,这个完全归咎于她那爱凑热闹和打抱不平的性格。她的爱情,也逐渐浮出水面,只是,太多的因素让她无法确定。在找齐了布袋、天珠、十二生肖并成功将他们送上天位以后,使者来到了她的身边,因为,无法再让她孤身奋战,因为,魔王在公主离开奇后亲自出马将它毁灭。带着撕心的伤痛和愤怒,公主和使者奔赴了魔鬼岛......魔鬼被消灭了,但是......岛上只剩下了公主孤独的身影。所有的一切都安全了,用她的牺牲换来的。一年后,地球上出现了一个犹如仙境般的森林,是她,公主重生了,因为她的善良和正义。并且,还有她活下去的意义。看似平静的生活实际上她又重新卷入了龙族的争斗,这一次,她却无法安然度过!精灵哭了,朋友哭了,奇林哭了,这一次的一切平息后,她失去的,却是她挚爱的人。是他用自己的生命挽回公主,让她要继续为爱她和她爱的人活下去。活下去,为了所有的人!
  • 赛尔号之穿越小说

    赛尔号之穿越小说

    战神联盟在赫尔卡星战斗为了追那道黑影穿越到地球认识了晴川并在那里生活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瑞尔斯和缪斯通过贾斯汀站长知道战神联盟没有事情他们在那里给青川过了生日遇到了海盗
  • 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嫁作商人妇

    皇上大赦天下,庚家的三少爷也从北方大营放了回来,但庚家可不比从前风光。秀荷她爹却觉得捡到了宝,非要把秀荷和他凑一对。秀荷就像小时候一样躲着庚武,就算后来大红喜烛下四目相对,她也还是不肯说喜欢,可惜这一回却让老头押中了……没想到成亲后的庚武,不仅生意风声鹊起,对她的疼宠更是突破天际。
  • 忘川客栈

    忘川客栈

    红尘俗世红尘客黄泉路边黄泉浊忘川河畔忘川楼奈何桥上奈何多****************************相传,在忘川河畔奈何桥边矗立着一间客栈,可以为任何人洗雪怨恨。只要,你付出足够的代价。它名为---忘川客栈。死人将交出生前的全部财产而活人入住的条件却是十年寿命和适当的金钱彼岸花开,葬入尘土。红尘浊世,一往云烟。夜红莲轻笑抬眸,朱唇轻启:那么,你能给我什么?
  • 子不语:前缘不见君颜

    子不语:前缘不见君颜

    六年甜蜜相伴换来一朝灭门惨案,昔日高高在上的相府小姐,一朝沦为贫民,父母双亡。他成为新帝,携他的皇后一起君临天下。她心死远离,机缘巧合之下却再次回到他身边,身边却多了一个男子。他慌了神,想为自己犯下的错赎罪,却见她的眸子里无欲无求更无恨,她走,他不许,她笑嫣如花:“瑾轩哥哥,你可别告诉颜儿这几年你假戏真做了”他冷笑:“只要我还活着,就必须与我纠缠生生世世,至死方休!”
  • 胡雪岩的做事之道

    胡雪岩的做事之道

    胡雪岩出身贫寒,却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迅速发迹,成为当时中国最有钱的巨商富贾;胡雪岩替清朝政府向外国银行贷款,帮助左宗棠备军饷,收复新疆,慈禧太后赐他黄袍马褂,被人称为“红顶商人”;胡雪岩奉母命建起一座胡庆馀堂,真不二价,童叟无欺,瘟疫流行时还向百姓舍药舍粥,被人们称为“胡大善人”。胡雪岩是中国晚清第一大富商,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外国银行做金融业务的人。并获得清廷特赐二品顶戴、赏黄马褂、准紫禁城骑马的特荣。鲁迅评价胡雪岩是“中国最后一位商人”。本书总结了胡雪岩一生的成败得失,希望读者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 大造化术

    大造化术

    有一半生道士倒骑青牛,踏紫气而来;有一跛脚僧人修苦行禅,成须弥造化;有人一指断澜江,一苇渡沧海……众神鼎立,风云交汇之际,苏家有一少年脚踏血海而来。一世剑尊,我当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