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83000000004

第4章 十年京官(3)

列强入侵,大清日益衰落,恼人的奏折天天传来,天下何以至此?道光百思不解。按说在大清几任皇帝中,道光算是个勤政的:工作很努力,成效却微弱。两人一聊,就慢慢地聊到了一个主题上来了——官员的思想道德严重滑坡,朝官不知廉耻,地方官前腐后继。于是,穆爷就提出还得按老祖宗的办法来:一是大力倡导理学;二是选拔忠国之士;三是重典治腐,用铁手腕显菩萨心肠。总之是三手都要抓,三手都要硬。

道光认为穆爷说到了点子上,感叹道,现在学理学的人,只是贴个招牌,有其名无其实。

推荐自己人,绝对不能直而言之,这是官场的大忌。因为道光会忌讳。

穆爷道:微臣也知道些,但知行合一的,我听倭仁唐鉴说起有一位叫曾国藩的很不错。

道光隐隐约约有些印象,便应了声“哦”,又谈起了别的事情。

改日,翰林院通知曾国藩去养心殿,皇上要召见他。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没有任何标准答案的考试。

考题谁也不知道。

作为一个皇帝,他见一个五品官,决不会出些什么治理国家大政的考题来测试你。他最多是通过目测,或者几个简单问话来衡量你的为人、性格、胆识、气度。也就是说他要的是第一印象。

曾国藩先一天接到了通知。他做足功课也不知道皇帝会询问他一些什么问题,他最后定下了一条原则:忠诚、朴质、表里如一。

道光也没有出多少难题,就是随意问了几个问题。曾国藩对答得还算通顺。

道光见曾国藩回答时不慌不忙、有胆有识,然后问他养心殿墙上挂了些什么东西。曾国藩也能一一数出来。证明他在等待皇上召见之前,留心观察了周围事物。

道光说:好,你回去吧。

这次里程碑式的见面成了曾国藩人生的转折点。皇上破格召见,吏部闻风而动,推荐曾氏承担更大的责任。于是从1838年到1848年,这十年之间,曾氏终于从一个办事员,十年七迁成为二品大员。

他走上了从政的快车道。

一切成功都不可复制。因为每一个人的成长总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三合一。

学习曾国藩如何打造自己的人生,也许还有点意义。

在道光当政的日子里,曾国藩官运特别顺畅,升得连他自己都有点惭愧。他常常写信回家,说全赖圣恩浩荡、祖宗荫庇。

十年京官,从寒门学子到二品大员,这升迁之路历来是一个谜。很多史学家都难以找到确凿的证据来印证曾氏是如何升迁的。

穆彰阿是他的贵人吗?肯定是!

这是非常有趣的一对矛盾——确有其事,却难找到蛛丝马迹。

后来因为穆彰阿被定性为“奸臣”,曾国藩也许把自己日记中记载的与穆相交往,乃至感激涕零的东西一把火烧掉了。

但还有一点却无法避开,也无法烧掉。那就是曾国藩喜欢给朋友们写信,难道这些信中没有得意洋洋地炫耀过穆相对他的赏识、看重、提携吗?

这在穆相当政时可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

很遗憾这些通信中,朋友们都没有看见过这种炫耀。

这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曾国藩:这人城府太深了。

是的,他活得比别人多了无数个心眼,他努力塑造的是这么一种形象——我靠自己,我不投靠。

这更符合一个理学名士的公众形象。

火中取栗

在曾国藩十年京官的生涯中,大清帝国已经衰落。1849年2月,他升为礼部右侍郎,7月,升兵部右侍郎,只有达到这个级别,才有权力向皇帝直接上奏。没等他理清思路,到底向皇帝呈献什么治国之策时,道光皇帝就一命呜呼了。

1850年,新皇帝奕詝即位,取年号为咸丰,史称咸丰皇帝。咸丰一上台,就把穆爷拉下!

为什么要拉下穆彰阿?道理很简单——他不拉下穆爷,穆爷就会拉下他。

血气方刚的青年主子,很想有一番作为。上台后,发生了李沅星起义,他派大将镇压下去了,为他治国加了第一分。之后,两广总督拒绝英军入城,英军果然也没入城,让他信心大增。新皇帝认为1840年以来,签订这么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全是由穆彰阿和耆英这样的懦弱无能之徒当道,蒙蔽父亲所致。如果林则徐这样的忠良不被罢黜,穆彰阿等人不蒙蔽圣上,以林公之忠。朝野同心,必当横扫英夷。

这当然是非常幼稚的观点。

咸丰开始动作了。他重新起用林则徐,尽管林则徐两次称病不出,他还是数诏慰抚,动员出山。

在上任八个月后的1850年12月,咸丰下诏拿下了一向飞扬跋扈的穆彰阿,虽没治死罪,但永不叙用,另一老臣耆英则连降数级。

他得分越来越多,朝野信心大增,一片叫好。

政治斗争历来讲究阵营。凡是斗垮了的阵营就会遭到彻底清算。该杀的杀,该关的关,该流放的流放。于是,一时之间,穆党成了人人可以攻击的对象。

忠于穆彰阿的,只有一个字:查!查谁向他行贿,查谁向他写过效忠信。

一查,真是越扯越宽。这么一位当政几十年的资深政治家,谁敢跟他唱对头戏?要查,也许只有道光一家没有巴结过他了。

咸丰一看这形势,打击面太宽也不行。就定了几条原则:凡是大家公认的穆府死党,一个也不放过;凡是给穆相写过效忠信的,一个也不漏过;至于迫不得已写过几句奉承话,逢年过节送过一些钱物,只要数额不是特别大,就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

这一查,倒是没有查出曾国藩有什么问题。连信都没有写过一封。

他确实没写。

不管怎样,穆彰阿倒了。对于曾国藩来说,在政治上失去了靠山。

向终点冲刺的曾国藩不得不放慢速度,冷静观察时局。

他毕竟有穆党之嫌!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

穆党一时基本肃清,曾国藩安然无恙。一则,穆相也只是推荐过他。穆相推荐过的人才,满朝皆是,一旦全盘否定,大清国基本可以放假了。二则,曾国藩并非穆相的死党。政治家的手段历来是杀鸡给猴看,然后打打拉拉,这么几个月之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曾国藩并不认为一切真的平静了,他细心地观察着时局的走向。

1851年来临了。这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洪秀全呼啸山林,裹挟几万人起义了。

对于几万人的起义,在新皇帝看来并不是件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这种起义行为,政府一般叫“民暴”。暴民聚众闹事,派点军队去弹压弹压就行。大清皇帝只畏惧洋枪洋炮,对于鸟枪梭镖的民众,历来不放在眼里。

接到广西奏报。咸丰下令广西巡抚派兵弹压。

处理完这点公事,新皇帝来了番大动作:广开言路,共商国是。

在父亲当政期间,咸丰早就看出了弊端。但是那时候,他的目的是接班。大凡接班的人,一定得小心翼翼地伺候交班的人。所以许多事,他看在眼里不敢言。现在自己主政,他希望开辟一个全新的局面。

你们勇敢地给我提建议吧!我一定要把天下治理好!

在皇帝的鼓动下,各种奏疏不断地送到了咸丰的案头。

但敢说的没资格奏,有资格奏的不敢说。于是,咸丰收到的意见书,大多是些鸡毛蒜皮的主张,跟治国离得天远。

太平天国越闹越大,京城的各种传闻满天飞。下面报来的奏折,连起码的情况都没摸准:都称匪首是韦正(韦昌辉),称洪秀全为秀泉,是另一股土匪。

朝野议论纷纷,湖湘会馆也天天闹哄哄的。湖湘会馆也叫长郡会馆,是湖南籍在京士人聚集的场所。随着职务的上升,曾国藩实质上成了湖南在京人士的领头人。

湖南人喜欢抱团,又喜欢议事。新皇帝广开言路,让湖南士子特别兴奋。

湖南人有个特点:就是没吃没穿,也喜欢“操空心”。你无论到哪个公园、茶馆、餐楼、酒肆坐坐,苏杭人可能在听评弹;四川人可能在品火锅;福州人可能在谈茶道,湖南人多半在打嘴仗。他们唾沫四飞,纵论中外大事。说不定说着说着,冲动的就会为某个事情争执起来,甚至还会动粗。

新皇帝广开言路,湖南人个个慷慨激昂。这一天,大家约聚在会馆,畅谈国事。江忠源说:涤生,当下最腐败的莫过于用人不公。广西贼一起,各州长官弃城的弃城,逃命的逃命,虽然也撤职查办了他们,但不到半年,大多官复原职。这何以服人?

另一名叫郭嵩焘的举人抢过话头,说:广西贼倒不可怕,东南沿海海防松驰才是最大的隐患。江忠源反驳道:海防靠谁?不是靠人吗?不从吏治入手,一切都是空谈。郭嵩焘说:吏治要下药猛攻,但当务之急是外忧而不是内患。

这时,又有人掺进来讨论,一个个说得头头是道。郭嵩焘道:各位不要争了,我等一班湘人,现在可以给皇帝直接上书的,就涤生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我们不如请涤生代为我们上谏,直言直语,力陈时弊,如何?

众人鼓掌。

曾国藩道:爱国之心,忠君之道,我与各位感同身受。我一定代为上疏。你们可各拟文稿,我再综合。

大家觉得可行,当下散场回家,各人伏案疾书。

其实,曾国藩早就想上奏了。只是平生第一次上书,须写得好一点才行。再则,他还有点虚荣心,打算把给皇帝上书的奏折,抄一份寄回老家。

大清臣民都知道能给皇上上书的,才叫大臣。这是一种资格。于是,几番思索之后,他上了一道奏折,叫《应诏陈言疏》。讲的是如何用人,用好人等等。

咸丰读到曾国藩的奏折,大为感动,写了一段评论印发给各大员及各部各省讨论。

这道贴子在官场引起一片讽笑之声。

因为曾国藩在奏折里大肆抨击官场黑暗,既然别人都是坏人,就你一个人清醒,你去弄吧。

他提出的建议,一条也没得到落实,被扔进了字纸篓。

但他不气馁,又上了几道疏,也都没什么大的反响。

荷叶老家收到了曾国藩寄来的信,其中附有奏折。曾家大小非常高兴,合家大小围着信看,看了就再一个个细读。按曾麟书的意见,这些信本来是要快马送给县内乡绅,如朱尧阶罗泽南等人去看的,但曾国藩在信中说,已另寄朱尧阶、罗泽南等人。于是,曾麟书就要曾国潢快马送至衡山欧阳先生处,以及县内桂花外祖人家,让他们也分享这份喜悦。

在湘乡,明朝出了一个叫贺宗的人物,时任大理寺右评事,相当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一职。他曾向皇帝上奏,陈明湘乡赋税之重,请求皇上开恩,减轻湘乡赋税。皇上应允了他的请求,当时的湘乡举县欢腾。经乡绅提议,将贺宗出生的湄水湾改名为“评事铺”,以纪念这位给湘乡带来好处的贺评事。

有了这样的先例,这位今后必将给湘乡带来利益的曾家子弟的上疏,何尝不是一种让曾氏家族荣耀的举动?

曾国藩上书皇上的事,立即传遍了湘乡。

朱尧阶等人立即写信去大力褒奖。

但是,也有人不以为然。读完奏折,掷在一边。

此人姓罗名泽南。

在罗泽南看来,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大量白银外流,民间凋零之状,百姓困顿之苦,远不止吏治与赋税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全身是病,要下猛药攻治才行。

在家的日子,曾国藩并没和罗泽南打过交道,只是很仰慕这位老家大儒。按说,他这么一个二品大员主动寄书给罗泽南,罗泽南应该高兴得逢人就炫耀才是。但罗泽南的骨头很硬,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罗泽南知道:要是能够活下去,广西人就不会暴动。

他对这个从未谋面,放低姿态主动寄信来的曾国藩,没有半丝奴颜。他把掷到一边的奏折再拿起来读了一遍,立即给曾国藩回信。几句礼貌话寒暄过后,他就用了这么两句话,不客气地给曾国藩泼了一头冷水。

这两句话是:“有所畏而不敢言者,人臣贪位之私心;不务其本而徒言其末者,后世苟且之学术。”

翻译一下就是:你要是怕说直话,证明你有贪恋位子的私心;你要是只讲些细枝末节,不说到点子上,那就是苟且偷生的文字游戏。

再引申一下,就等于是骂人了:你不过是个胆小鬼!拣些无关紧要的话,也算是上疏。现实生活哪里像你说的这么简单,这个社会要变好,就要动大手术。

写完,他想也没想就交邮差寄回北京。

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曾国藩收信之后,有些恼怒,又有些委屈。寄信回老家,原本是博取好名声,让乡人对他称誉不已,想不到罗泽南根本不买账。如果是别人这样回复,他还无所谓。因为罗泽南是湘乡名儒,门生弟子众多,他一说坏话,影响一大片。

一连几天,他都心情不好。

咸丰也如此。

雄心万丈的咸丰,此时被洪秀全闹得全慌了神,法度尽失。频繁换将,下面报来的尽是败仗,而银子花费不少。一年时间,拨付前线军费一千多万两银子全打了水漂。

这一千多万两银子打水漂的事瞒不住。不知是谁漏了出去,京城里就流传一首顺口溜:天天喊剿贼,越剿贼越多;大事没主意,种树管疏密。

前一句还好理解,后一句是宫里漏出来的,说新皇上对武英殿如何种树作了一番指示:说种得太密,以后必须是每两棵相隔一丈。这么一件小事,他竟亲自过问。

同类推荐
  • 都是幻

    都是幻

    《都是幻》收《梅魂幻》和《写真幻》两篇作品,《梅魂幻》六回,叙孽龙投胎而生的南斌,梦幻中娶十二位梅花宫主事,颇有寓意。《写真幻》六回,叙池上锦和画中美人燕飞飞的情恋故事。两篇作品,类似才子佳人小说,但又以幻梦的寄寓而异其趣旨,是清初不多见的优秀作品。
  • 嘉莉妹妹

    嘉莉妹妹

    《嘉莉妹妹》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的重要作品之一,是《珍妮姑娘》的姐妹篇。《嘉莉妹妹》描写了农村姑娘嘉莉来到大城市芝加哥寻找幸福,为摆脱贫困,出卖自己的贞操,先后与推销员和酒店经理同居,后又凭美貌与歌喉成为歌星的故事。作家以嘉莉为代表深刻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对贫苦人民压榨的残酷性和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对小资产阶级分子的腐蚀性。
  • 观我生(布谷鸟原创小说系列)

    观我生(布谷鸟原创小说系列)

    鲍贝编著的《观我生》是一部描写孤独、轮回和自我救赎的小说。“我”摆脱不了一只反复出现的梦境,为了寻找失去的那一段记忆,踏上一段自我寻找与自我发现的旅途。“我”从杭州出发,途经拉萨、 尼泊尔,最终到达不丹。在途中,邂逅藏传佛教徒,他和他的几个朋友到底犯下了什么不可饶恕之罪,要 历尽千辛万苦跑到不丹去圆寂和自尽?《观我生》围绕这个线索展开。
  • 秘密

    秘密

    古老的乡村、诡异的邪玉、不死人的传说、骇人听闻的“死神”夺命事件,神警高成调查一系列神秘案情,意外发现所有的谜团纷纷指向四十年前玉陵村的考古奇案。人肉搜索传说中的“死神”,却引来“死神”背后可怕的终极者----先知。
  • 痛苦收集者

    痛苦收集者

    初三女生田田的课桌里,出现了一枚断掉的手掌,原本宁静的早读课乱成一团。可惊悚还在继续,和田田同在校田径队的队友,相继被绑架去参加一个关于“选择”的恐怖游戏。失忆少年月川一直在寻找13岁前失落的童年,同是田径队的他,发现每个受害者都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并且每一次有人失踪,自己的记忆就会隐隐浮现。
热门推荐
  • 魔幻奇踪

    魔幻奇踪

    一场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战斗,降临在一群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手中,拥有着奇特体质的他们不得不扛起这份责任,这也是他们的使命,这个世界拥有十二件威力恐怖的火焰,想要把这种火焰化作自己的神兵利器,就必须经历生与死的考验,最后留下的那个人才是最强的王者。
  • 死人间

    死人间

    一个从坟墓中救出来的少年,一块神秘的龙纹古玉,他行走在黑暗的边缘,捡拾着生人丢弃在角落里的阴暗,舔舐着死人留下的那一丝希望,有些人死了,已经死得不能再死,有些人活着,活的不能再活·····这就是死人间·········
  • 断了线的初恋

    断了线的初恋

    唐小山,突然毫无征兆地消失了,心门也随之封闭。直到遇到了景耀集团的两位‘妖孽’的公子。陈朵希的出现让我意识到,我只是有钱人的消遣。内心的矛盾让我痛苦不堪,‘这份感情我承受不起,忘了我吧’……直到有一天,我偶然在唐家大宅见到了唐小山的照片……
  • 七月半捞尸人

    七月半捞尸人

    鬼门关大门常开不闭,众鬼可以出游人间。在黄河中游的一带,坐落着一个古村,还有一座小型水电站,水电站拦截了上游来的垃圾,随之而来的还有浮尸,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展开了一段曲折离奇的故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重生影后,亿万老公宠上天

    重生影后,亿万老公宠上天

    他腹黑霸道,一脸深情。她不忘初心,步步为营。他多金温柔又风流倜傥,却独宠她一人,霸道专情,誓要一世霸宠进行到底!重生影后从寂寂无名的小演员开始坚守本心,逆袭归来,抱得多金霸道美男老公,再踏娱乐圈峰顶!
  • 玉兰海棠

    玉兰海棠

    一个青葱的爱情故事而已,没什么好看的,因为你也发生过类似的事
  • 营中仙

    营中仙

    梦氏千金生气离家出走,回到祖籍古屋祭拜奶奶。发现梦族古书,不想被古书坑到了千年的虚无时空。才知道,自己来头竟然很大。所有的悲喜都是自己给自己挖的坑。真心悔恨当初的仁慈........最后历经多少苦楚才回归原位?安享幸福!敬请关注收藏,谢谢
  • 华严经决疑论

    华严经决疑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士魂之乱

    士魂之乱

    唐的眼神变了。他慢慢地松开了手。身后传来惨叫声。此书讲述少年离奇的成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