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武术名扬天下的传奇人生
黄飞鸿(1850~1925)原名黄锡祥,字达云,清末民初岭南武术界的一位大宗师。他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跌打伤科骨医。
道光三十年(1850年)七月初九,黄飞鸿出生在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岭西管理区禄舟村西隆社黄甲坊(改建的祖居在现今禄舟村的北帝庙旁。另有一说,谓黄飞鸿出生在佛山镇,笔者尚待史料考证)。黄飞鸿的童年、少年均在佛山、广州一带度过。父亲黄麒英有两子,长子黄造天,次子黄飞鸿。黄麒英曾拜在少林传人广东名师陆阿采的门下,得其真传,为南少林洪拳第四代的衣钵传人,被称为清末武林的“广东十虎”之一。黄麒英武功高强,曾受聘于镇粤将军所部任职军中技击教练,但由于薪酬微薄,家庭的经济依然非常困难,便在靖远街开设生草药店以帮补家计,工余时间,还带飞鸿在街上卖武献技。
飞鸿6岁开始跟随父亲习武。
12岁时,黄飞鸿的武艺已经十分出色,开始跟随父亲在佛山、广州、顺德一带四处卖武,同时,还售卖跌打药及“大力丸”等。坊众均因为他小小年纪竟有如此不凡的身手,多乐于前来观看。飞鸿的武艺,与一般的卖武者不同,而且他口齿伶俐,谈吐得体有条理,远非一般江湖中人所及。父子每次卖武献技,麒英便鸣锣召众,飞鸿则表演武技。在未演艺之前,父子俩必抱拳先向观众作揖行礼,并多以此开场白为先语:
家有千金积玉楼,不如学艺在心头。日间不怕人来借,夜来不怕盗来偷。风吹雨打无伤损,两手揸拳踏九州。
六岁跟从父亲学艺,略知拳棒,只因家贫求食,不得已才在街头卖武,希望各位叔父长者成全。
飞鸿话落手起,拾起地上的单头棍,然后详述棍法的运用。继而提棍在手,展开马步,将棍运力一弹,棍锋便震成一个碗口大的圆圈。观众均惊异于如此年幼的孩童,竟有这么大的力气。飞鸿运棍花三次之后,高声地向观众说:“家家有好处,派派有妙招,晚辈现在所耍的正是‘五郎八卦枪’。”
“五郎八卦枪”,创自北宋五台山寺僧,抗辽英雄杨业之子,俗姓杨,号五郎。五郎之后,其法辗转相传,至黄麒英的师傅陆阿釆所得。这套枪法比象八卦而制,后以棍易枪,仍称为“五郎八卦枪”,有八八六十四点煞手棍法。
由于飞鸿的演艺动静刚柔,高低快慢,上下起伏,无处不妙,常赢得彩声雷动,观者投钱如雨。道路流转,飞鸿之名由此远近皆知。可惜,盛名之下,常招胸襟狭隘者所忌,屡遭同行敌视。其间曾以四象标龙棍战胜了武师郑大雄的左手钓鱼棍法,因而赢得“少年英雄”的名声。
13岁,机缘巧合,正在佛山豆豉巷(今升平路,繁荣兴盛的古镇中心地带)卖武的黄飞鸿父子救助了铁桥三的高徒林福成。林氏为表谢意,在两年的时间里,向黄飞鸿传授了难得一学的“铁线拳”及“飞铊”等绝技,使黄飞鸿成为“广东十虎”之首铁桥三(梁坤)的第二代传人。
16岁,黄飞鸿移居广州。当时,由于渐有武名,铜、铁行工人集资为他在西关第七甫水脚(码头)附近创设武馆,聘他为教头,向工人们传授武艺。漂泊多年的卖武生涯才得以结束。其后,薄有名气的黄飞鸿又被三栏行(果栏、菜栏、鱼栏)聘为行中的武术教练。
19岁时,飞鸿曾在西樵官山墟的一家当铺夜宿,不幸遇到贼人打劫,他仅单枪匹马,便击退了众多盗贼,一时被当地的民众传为佳话。
20岁时,一名洋人携带一头大如牛犊的凶猛狼狗,在香港上环大笪地设擂台向华人挑战,对国人极尽轻视。飞鸿激于义愤,不甘国人受辱,毅然答允弟子陆正刚的邀请,自广州抵达香港,用“猴形拐脚”击毙恶犬,名扬香江。
21岁,香港一恶棍强占上环水坑口大笪地小贩彭玉的摊档,并将彭玉打伤。黄飞鸿路见不平,挺身相助,却被数十凶徒持械围攻。飞鸿施展绝技“五郎八卦棍”法,伤败敌人无数。
22岁,设馆于广州西关回澜桥附近,教徒授艺兼医跌打刀伤,三栏教席一职便由弟子梁宽替代(梁宽悟性强,学武快,得其真传,深受飞鸿喜爱,惜英年早逝。据《西关武林旧事》记载,梁宽后来在沙面对面的塘鱼栏大街开设武馆。正厅高挂一幅达摩祖师的一苇渡江画像,两旁则有黄飞鸿手书的对联:“达摩西来入粤华林开教禅拳一体同心见性吾辈乃承衣钵”“至善从闽莅穗海幢授法南传少林脉继有人齐尊师老为祖”)。后来又曾在佛山平政桥斗蟀场为卢九叔任“护草”(现场保镖)时,严惩歹徒,因而名噪一时。
24岁,娶妻罗氏,婚后3个月,罗氏病逝。
26岁,黄飞鸿开始在军中任职。当时被广州水师聘为武术教练,后来还考取广州将军衙门“靖汛大旗手”一职。
29岁,记名提督吴全美聘请他担任军队的技击教练,从前在回澜桥开办的武馆便宣告停业。
在30岁的这一年,父亲黄麒英辞世。月余后,吴全美也去世,飞鸿心生退意,辞去了军中的技击教练职务,在广州十三行附近的仁安街开设了一所跌打伤科医馆“宝芝林”,门前悬有对联“宝剑出匣”“芝草在林”(据朱愚斋先生所载,黄飞鸿有一个位居翰林的弟子伍铨萃,曾为飞鸿书写“宝剑腾霄汉”“芝花遍上林”的对联。后被另一弟子夏重民知悉。重民刚直性急,富革命思想,竟以案上的墨砚倾墨遍涂“芝花遍上林”句。重民对飞鸿表示,对联的下句充满向满洲皇帝做奴隶叩头之意。并谓凡稍具血性的汉人莫不以受满人统治为奇耻的大辱。又指出清兵的残暴,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暴行,还曾在广州进行大屠杀,杀至十八甫的谢恩里才收刀入鞘。飞鸿向他征询意见,最终改成“宝剑出匣”与“芝草在林”)。
38岁,黄飞鸿治愈了黑旗军将军刘永福多年的腿患。刘氏久慕飞鸿高超的武艺及赏识他精湛的医术,赠送了飞鸿一块刻有“医艺精通”字样的木牌匾,并聘请他作为黑旗军的军医官,同时担任福字军的技击总教练。
1894年,刘永福率领军队远赴台湾抗击日本人的侵略。闻说飞鸿亦随福字军抵台,驻守台南。他训练军队抵抗入侵的日军,保家卫国,也可说得上是位抗日救国的民族英雄。
1895年6月,台湾巡抚唐景崧自立为台湾民主国总统,年号永清。闻说飞鸿被任命为殿前大将军(可惜到目前仍找不到确切的史料以供佐证)。其后,李鸿章下令各处官军不得援助台湾。清廷软弱无能,加上整个形势不利抗战,最后,刘永福护台失利而去,黄飞鸿亦返回广州,情绪低落。遭受重大打击的他,自此行医,不再公开设馆授武,据闻曾在“宝芝林”张榜表示:“武艺功夫,难以传授;千金不传,求师莫问。”
约1896年,续娶马氏为妻。生二子(汉林、汉琛),不久,马氏病逝。
约1902年,续娶岑氏为妻。生二子(汉枢、汉熙),不久,岑氏又病逝。
数年后,广州一鱼栏伙计遭歹徒勒索被殴,黄飞鸿见义勇为,出手严惩凶徒,“义救卖鱼灿”一事,在羊城广为传颂。
60岁,娶莫桂兰为第四任夫人。
民国成立后,广州光复,刘永福出任广东省的民团总长,负责广东全省的军民收编。永福慕飞鸿大名,诚邀飞鸿出任广东民团总教练。
1918年,飞鸿在广州十八甫福安街梁氏蟀猎场任职。
1919年4月9日,广东省精武会成立,在广州海珠戏院举行的大会上,飞鸿表演了飞铊入埕的绝技(节录自《南国电影》第182期:“莫老师太谈及黄飞鸿生前最爱使用的武器就是飞铊。那是使用纯钢铸成的锥形铊。铊的一端系以韧索,打出前先将铊疾曳转数圈,然后松索打向距离丈许的目标物,无不百发百中。黄师傅经常命徒弟捧着酒埕,埕中放置一枚橙子或梨子,站在丈外,将埕口向他,他即运铊打去,铊打中埕里果子,然后插着果子拉出来,酒埕丝毫无损,可见黄师傅功力之深”)。
1924年,广州商团总长陈廉伯在英国势力的支持下,乘孙中山北伐之际,在广州发动武装暴乱,纵火劫掠。10月14日,孙中山发布平定商团手令,任命蒋介石为总指挥,廖仲恺、谭平山为正副监察,负责平乱。限令在24小时内务必解除商团的武装,以绝后患。10月15日凌晨,广州国民政府革命委员会下达总攻击令,黄埔军校学生军、工团军、农民军、警卫团和部分粤、湘、桂、赣军等一起向商团进攻,商团军不堪一击,数小时后西关大本营便土崩瓦解。西关一带房屋被毁,飞鸿悉心经营数十年的仁安街“宝芝林”亦在战事中受累,被大火焚毁。所有的资财,包括刘永福送赠的牌匾,生平照片等亦全部付诸一炬,没能留存下来。这时长子又告失业,飞鸿忧愤成疾。
1925年4月17日(农历三月廿五日),一代武学大师黄飞鸿病逝于广州城西方便医院,终年75岁。晚年的飞鸿经济拮据,家徒四壁,有赖女弟子邓秀琼、徒孙邓蔼芳等出资相助,才得安葬于白云山麓。
黄飞鸿生前的婚姻生活波折重重。他先娶罗氏为妻,再娶马氏,又娶岑氏,共育有4个儿子。但前三任妻子都先后病故。最后娶莫桂兰为夫人(莫师太生于1891年10月15日,是广东高要莫家村人)。1919年,精通武术的次子汉琛(幼时长得肥白可爱,人称肥仔二,最得飞鸿喜爱)在广西梧州的船上被奸人所害,这事对飞鸿的打击甚大,自此不再向儿子传授武功。除汉琛外,飞鸿其余的儿子均未学习洪拳。
黄飞鸿品格高尚,行为正直,武德纯良,胸襟磊落,待人诚恳,畅言无私。习武不拘囿于门户之见,常以礼义相让,共谋切磋。与人比武时,仅以技折服对方。除对奸恶之徒外,从不无故伤人。授徒以修德、行仁、积善为先,甚为武林同道及门人所敬重。飞鸿去世后,得其武艺真传的妻子莫桂兰,先在广州“义勇堂”教拳,后在林世荣、邓秀琼的帮助下,偕飞鸿的两名儿子移居香港。
莫桂兰19岁嫁给黄飞鸿,由于当时人们都认为黄飞鸿命中克妻,因此,续娶莫氏时便改称为妾,而事实上是“名妾实妻”。未嫁前,莫氏曾习莫家拳(如“拗碎灵芝”),婚后事夫之余也悉心学技,夫妇二人既是夫妻,也是师徒。莫桂兰在丈夫的指导下,武艺进境特快,而飞鸿的晚年也全靠夫人的侍奉扶持,直至离世。
莫桂兰到了香港后,在高士打道悬挂“黄飞鸿授妻莫桂兰精医跌打”招牌,不久又组织了“黄飞鸿国术团”。先后在湾仔菲林明道、勋宁道、洛克道、轩尼诗道及铜锣湾、筲箕湾等地薪火相传,继承并发扬黄飞鸿的遗技。
1949年,由关德兴首演,胡鹏执导的第一部有关黄飞鸿的电影《黄飞鸿鞭风灭烛》(又名《黄飞鸿传上集》)时,特邀莫桂兰和飞鸿第十子汉熙担任顾问。
2.因材施教 众弟子各有所长
黄飞鸿先后跟黄麒英(一说谓飞鸿曾跟陆阿采学艺,待证)、林福成(学铁线拳及飞铊等绝技)、宋辉镗(学无影脚)等学艺,武功日臻精进。年轻时,飞鸿随父在广州乐善山房设馆授徒,为当时南派武林中最年轻的武术教练。飞鸿一生中,曾先后被提督吴全美、黑旗军将军刘永福聘为军医官及技击教练。黄飞鸿生平绝技繁多,有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五形拳、铁线拳、子母刀、五郎八卦棍、双飞铊、罗汉袍、七星连环扣、拐子无影脚(又分为盘龙脚、扫堂腿、撩阴腿等)、单双虎爪、罗汉金钱镖、四象标龙棍和瑶家大耙等。因他特别精擅虎形诸势,因此在武林中享有“虎痴”的雅号。除擅长武功外,还擅长飞铊釆高青、狮子吐球等狮艺和精湛的跌打医术。
追随黄飞鸿学艺的弟子众多,负声誉的有梁宽、林世荣、凌云阶、陈殿标(陈锦泉)、冯灿、帅老郁、帅老彦、陆正刚、褟镜洲、莫桂兰、邓秀琼、邓芳、苏南、邝其谦、简文英、伍铨萃、夏重民、陈太君、吴仁湖、刘敦如和王明等。众弟子中以梁宽的武艺最好,然而天妒英才,梁宽英年早逝。弟子中习艺时间最长、成就最大的是随黄飞鸿二十余年的林世荣。
这位早年卖猪肉为生的弟子林世荣,人称“猪肉荣”,曾获清末在广州东校场举办的首届广东武术比赛第一名,轰动羊城。1921年(民国十年),广州孤儿院发起慈善筹款时,热心公益的林世荣专程到场表演铁线拳,受到国父孙中山的称赞,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向他颁发了一枚银质奖章。世荣在弟子朱愚斋、张士镳及李世辉的协助下,打破门派的界限,开始著书立说,于1930年左右出版了《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及《铁线拳》等拳谱,公开发行,开创了广东近代武术套路写作的先河,使得黄飞鸿流传下来的洪拳远播港、澳、东南亚、欧美和南非等地,历久不衰。刚柔并用,长短兼施,偏正配合,进退中规,是黄飞鸿一脉的代表拳法,为武术界独树一帜。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虎鹤双形拳”被列为中国高等体育院校武术教材内容之一,成为后来国际武术比赛南拳项目评判的重要参考资料,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黄飞鸿授徒,各因其性,授以专长。因材施教,与今天先进国家的教育理论吻合。然而不明事理者,讥评他不想以一己之衣钵真艺传人,所以将绝技分授各徒,使弟子中无一能窥其全豹。事实上,飞鸿就各人之性情和兴趣传授,再配合体质和动力,使效果能事半功倍,进步加快。再者,各徒各擅所长,亦可免除争执,可见飞鸿用心之良苦。飞鸿以其“无影脚”传授陈殿标,而凌云阶得传“五郎八卦棍”法,林世荣因追随最久,于是尽得拳术之道。黄飞鸿所擅长的独门刀法“子母刀”,出手常如十字、二字,带打连消,门户谨严,出手厉害,当者披靡。他闯荡江湖数十年,仍能屹立不倒,赖这刀法之力亦不少。他以妻子莫桂兰为例,以女子的腕力较男子弱,难在重兵器上有大发挥的余地,便以“子母刀”授桂兰,数年以来,循循善诱,桂兰遂得专精的刀法。
黄飞鸿不仅武艺超群,医术精湛,而且武德、医德更是闻名于世。他驳骨疗伤之技,时称一绝。光绪年间,飞鸿在广州西关十三行附近的仁安街开设“宝芝林”医馆,悬壶济世,自制丹膏丸散,治病救人。上至将军达官,下至黎民百姓,凡有求助莫不悉心治理,功效显著。黄飞鸿与当时跌打名家周雄光、李锦全和苏乞儿并称广东“四大门槛”,享誉不衰。又据闻黄飞鸿曾随刘永福赴台杀倭抗日,保卫疆土,因朝廷卖国,整体形势不利,抗战失败。但义勇肝胆,侠骨仁心,足证习武之人并非尽如士大夫眼中的粗鄙无文和不登殿堂的了。
黄飞鸿身经百战,纵横江湖数十年,为国为民诸事,可惜不得见于正史。由于官史不修,只好求证于私人的传记及里巷市廛父老“白头宫女话天宝”式的怀旧故事。可是,所得的材料内容,部分或未见系统,纷陈杂乱;又或因年代久远,口耳传闻失实。凡此种种,皆有待更多的史实和专家来求证。无论怎样,总的来说,黄飞鸿生前见义勇为、扶弱解困、济世为怀的侠义表现,当可为武林垂一典范,名留后世。
参考/节录资料:
1.黄端:《佛山黄飞鸿的真实世界》
2.朱愚斋:《岭南武术丛谈》
3.禅海:《黄飞鸿其人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