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43200000004

第4章 回乡风情

回族起源

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这是一个勤劳善良的民族。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回族人口数为9816802人,在我国56个民族中排第四位。在宁夏640万人口中,回族人口为230万,占了全区人口的三分之一。宁夏是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在同心县等回族聚居区,回族人口的比例达到90%以上。全区遍布着3600多座清真寺。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族的起源可追溯到隋唐时期,亚洲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商人通过海上“香料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来华,从事商贸往来。胡商、大食人、色目人、番客、回回、回民等,是不同时期对来华回族先民或回族的不同称谓。关于“回回”称谓的来历,有的国内学者认为该词本身应当是派生于“回纥”“回鹘”的又一中文异写;而回族民间流传的说法是早期来华通商贸易的蕃客,一般多在冬季回去,春季再回来,以及唐“安史之乱”期间大食国援兵助唐王平叛后想念家乡之意。我更倾向于前一种说法。总体来说,回族的形成,是外来民族成分融入中国社会,本土民族成分融入外来民族,进而共同形成的。

“回回”一词最早出自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主要指葱岭东、西处于喀喇(哈拉)汗朝统治下的回纥(回鹘)人。12世纪30年代,喀喇(哈拉)汗朝亡于西辽,其居民大部分仍是穆斯林。13世纪初叶蒙古西征,西辽灭亡。葱岭东喀什噶尔等地信仰伊斯兰教的回纥(回鹘)人的后裔,同葱岭西的中亚及波斯、阿拉伯广大地区不同民族的穆斯林,大批被签发或自动迁徙到东方来。他们主要以驻军屯牧和以工匠、商人、学者、官吏、掌教等不同身份散布在中国的西北、中原及江南、云南等地区,被称为回回人,成为元代色目人中的重要部分。

元代到明代前期,回回人中包含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回纥(回鹘)人的后裔,他们同当时高昌及河西一带仍信仰佛教的畏兀儿人相区别。元、明以来,不少蒙古贵族及其士卒因接受伊斯兰教信仰而逐渐同化于回回之中。明代哈密地区的哈剌灰人,原是蒙古人,正德(1506~1521)以后由哈密迁到肃州,到万历年间已经“与回回同俗”。另外,由于通婚和政治的原因,以及接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原因,回回中不断吸收了相当多的汉族成分,从元代到明代,各种不同来源的回回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民族。伴随着民族的形成,具有本民族特点的回回文化扎根于华夏大地,成为华夏文化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宁夏回族的起源,也大抵经历了同样的过程。早在唐代,宁夏地区就曾留下了大食及西域各国穆斯林军士、商人及贡使过往的踪迹。到北宋、西夏时期,东来的穆斯林客人也多数从玉门、酒泉经西夏属地而至中原。元初,随着蒙古军队的东归,一批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以及阿拉伯人、波斯人不断地被签发或自动迁徙到中国来。当时,战争和农耕占很重要的地位。因此东来的穆斯林主要以驻军屯牧的形式,编成“探马赤军”,以不同身份散居到我国各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就留住在宁夏,他们一概被叫做“回回人”。据《元史》记载,至元八年(1271年)九月,元世祖忽必烈“签西夏回回军”;至元十年(1273年),元世祖又下令“探马赤军,随地入社,与编民等”。元朝驻宁夏一带的蒙古军队中,有相当多的人信奉了伊斯兰教,成为宁夏回族的族源之一。在13世纪初及以后的一百三四十年中,回回人已在全国许多地区逐渐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地域特点。在宁夏,回族人居住的村落和街坊的人口逐渐繁盛起来,成为宁夏主要民族之一。清朝初年,宁夏回族人口更加繁盛,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在奏折中称:“宁夏至平凉千余里,尽系回庄。”由于回族在宁夏一带居住得十分密集,故当年在一些地方有“回七汉三”的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8年10月25日建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在甘肃省成立了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以及几个回族自治县和一些民族乡。经过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废除宗教中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回族人民彻底翻了身,他们和全区其他民族一道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

回族不但成为宁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中坚力量,也因为其独特、浓郁的伊斯兰风情,引起了世界伊斯兰国家的瞩目,成为中国回族特征最明显、回族风情最独特、回族文化最集中的地方。

千年文明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回族的文明史,是耀眼的一朵浪花,奔腾不息,千年不绝;在华夏的历史上,回族的文明史,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独具魅力地闪烁在历史的天空,让人敬仰而神往。

回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明清以前回族及其先民在文学、史学、音乐、美术、易学、宫殿城郭建筑等“华学”领域中的贡献以及在经济管理、政治治理、市舶航海、陆路交通、边疆开发等社会活动领域中的贡献都非常大。回族或其先民引进的境外文明成果,对中国天文学、医学、数学、地理学等科学领域和制炮、乐器、建筑和纺织匠作等技术领域内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文化的传播是双向的。在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物品及工艺、造船和航海等技术也传播到了西亚、中亚、东南亚及北非等地,儒家经典《论语》等也被传译到了伊斯兰国家。

以人为本,重伦重德,是中华文明的一种基本精神。中华文明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和对人伦关系重视的基础上的。回族的伊斯兰宗教学说不仅明确指出“人乃万汇中有形之最灵,全而兼备”,故“人乃天地万物之至全至贵,虽天仙神贵,莫不因人而有”,“人独能弘道,道所以专责于人”,“天地生人,德成于伦”,而且直接用儒家提倡的五种道德观念,即仁、义、礼、智、信“五端”来分别概述和说明念、施(即课)、拜(即礼)、戒(即斋)、聚(即朝)这五项伊斯兰教基本功课的内在精神,由此可见,回族的文明和中华文明是一脉相承的。

而回族文明又有其独到之处。在长时间里,在中华文明中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是“重义轻利”,或“褒义贬利”。《论语·里仁》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断语,几千年来,把口谈仁义的人捧为“谦谦君子”,而把从事商业的人贬为“市井小人”,使中国商人长期处在受侮辱的地位上,长期要戴上“无道德”的道德枷锁。而回族却敢于打破这种传统。由于具有经商传统,以及对商业的热爱和对商人的尊重,回族从观念上、实践上都不看轻利,但他们也同样受儒家重道德重仁义的深刻影响,故提出了“集义利而成德”的著名思想,称“义与利分则为祸,义与利合则成德”(《天方典礼·民常》)。中华文明自明中叶后,愈来愈受宋明理学的束缚,利、欲、物常常被联系起来作为违义悖理害人的根源。在这种背景下回族思想家在肯定利的意义的同时,却对物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在宋明理学“存天理之公,灭人欲之私”信条的束缚下,利、欲、物又往往与私联系在一起,被理学家宣传为小人无德的四端,这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人们在谈到西方文明在十五六世纪的振兴时,总是会经常提到“人性”从“神性”统治下解放出来的文艺复兴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两件大事。其实在这个时候,中华文明也有类似的两件事发生,而这两件事,都与回族有直接的关系。一件是中国通向亚非各国海上新航路的开辟,即俗称的“郑和下西洋”。另一件是以孔子之是非为判断是非标准的被否定,即俗称的李贽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著名观点的提出。

应该说,回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全方位的。这之中有物质领域也有精神领域,有政治、经济方面的也有文化方面的,有宗教内容的也有世俗内容的,有官方色彩的也有民间色彩的,有雅文化也有俗文化,有城市风格的也有乡土风味的,有天文也有地理,有表现大面积大范围适应内容的也有表现深层次细枝末节固守内容的,回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既有较高的持续性,又有相当突出的个性。崇清尊真、求清求真、讲清讲真,不仅是回族价值观、信仰的特征,也是他们行为、生活方式的特征;不仅是回族世界观、人生观的特征,也是他们审美观的特征。说实话,在回族地区生活了这么久,之前只知道回族的餐厅都要注明“清真”二字,并不知道“清真”二字的确切含义,读了大量的典籍至此,才明白了这两个字不仅仅是饮食的要求,而是对人生的要求。其实,“清真”一词古已有之,宋代陆游《园中赏梅》中说,“阅尽千葩百卉春,此花风味独清真”,这里的“清真”指高洁幽雅之意,后来穆斯林学者根据伊斯兰教信仰真主,崇尚清洁的教义,多选用“清真”“清净”一类词译称伊斯兰教或礼拜寺,再后来,成为伊斯兰教饮食律例的代名词。

回族文明是中华文明发展至唐宋元明清时期萌生出来的一支重要力量,它基本上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第四次大融合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的产物,具有那个时期的状态特征,即具有高水平的起点,也背负有较沉重的传统包袱,但这并不妨碍回族文明的发展步伐。

在全国广大地区,回族都是当地文明振兴和经济提升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宁夏当然也不例外。回族重农而不轻商、重义而不轻利、重人而不轻物、重公而不轻私、重实而不轻虚的文明特征,使它在中华文明的振兴和提升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向中西部倾斜,随着商业贸易的国际化,随着中阿经贸论坛、回商大会为回族文明的传承搭起了桥梁,结起了纽带,回族的文明之光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未来的宁夏,必将在回族文明的依托下,走向更加繁荣、文明、富强、和谐的新历程!

风俗民情

在宁夏的大地上,到处都流溢着浓郁的伊斯兰风情。

从首府银川的凝聚力到南部六盘山的回族聚集地,从永宁纳家户的回族历史到同心清真大寺的传奇,从中阿论坛的主题到回商大会的永久性会址,行走在宁夏的土地上,处处可以感受到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

回族人从出生时开始,就要请阿訇起回回名字,结婚时请阿訇证婚,死亡后请阿訇主持殡葬,各方面均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回族很讲究饮食卫生,走进农村回族家庭,往往可看见门后房梁上吊着一个水罐,下面有通下水道的浅坑,这里是人们经常沐浴大净的地方。平时洗脸、洗手,则用汤瓶,而不用脸盆,因为回族认为流动的水才是清洁的。汤瓶又名洗壶,它最早从阿拉伯传入,现在许多的回族饭馆,也常挂着一块绘有“汤瓶”的清真木牌,门口放有小净的汤瓶。

回族禁食猪肉,马、驴、骡、狗等不反刍的动物肉、性情凶残的禽兽(如鹰、虎等)肉、自死禽兽的肉和一切动物的血,都在禁食之列。穆斯林们不禁食的动物,都请阿訇念经代宰后才能吃。《古兰经》还规定,穆斯林不准吸烟、不许喝酒。但回族讲究饮茶,每有客登门,先端出“盖碗子”来敬茶,接着是瓜果、馓子、油饼招待。盖碗茶俗称“抓盅”,主要有红枣、枸杞、核桃仁、桂圆、芝麻、葡萄干、白糖、茶叶等配制而成,五颜六色,味道醇香,营养丰富。喝盖碗茶时,用托盘托起茶碗,用盖子“刮”几下,然后把盖子盖得有点倾斜度,用嘴吸着喝。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去吹飘在上面的茶叶,不能接连吞饮,要一口一口地慢饮。当喝完一盅还想喝时,碗底要留一点水,不要喝干,主人就会及时给你续水。

伊斯兰教在我国历史上亦称清真教,回族都吃清真食品,据不完全统计,宁夏各种清真食品已达200余种。在宁夏,不但可以吃到正宗的手抓羊肉,而且还可以品尝到羊杂碎、羊肉搓面等特色小吃。传统的面食和面点更是琳琅满目、广受赞誉。在米食方面,新疆的回民同维吾尔族一样制作抓饭,而内地的回民则没有这样的饮食习惯,他们一般是同汉族一样吃米饭。

回族最著名的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来源于伊斯兰教。斋戒为穆斯林“五功”之一。开斋节即是斋戒期满的日子,一般在回历的第九个月举行斋戒。斋戒期间,太阳升起后至太阳落山前,不吃不喝30天,斋戒期满后,10月1日为开斋节。古尔邦节在开斋节后的第70天,回历的12月10日举行,因为12月10日是教徒赴麦加朝觐的最后一天,大家宰杀牛羊庆祝,聚餐庆祝,非常的喜庆和热闹。圣纪节是为了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和忌日。穆罕默德公元570年9月23日诞生,632年9月23日逝世,他的诞生和逝世是同月同日。因此,圣纪也叫圣忌,这天为伊斯兰教历3月12日。

回族见面的问候语是“色俩目”,意为“和平”“安宁”。道安者说“安色俩目尔来库目”,意为“求真主赐平安给你”。受道者回答说:“吾阿来库色俩目”,意为“真主也降平安于你”。道安致“色俩目”,伊斯兰教法规定为一则“圣行”。一般晚辈对长辈,幼者对长者,夫对妇,教众对阿訇,客人对主人,乘骑者对步行者,少数人对多数人先道“色俩目”,然后对方答“色俩目”。道“色俩目”时,须面色和悦,将右手置抚胸前,腰微微前躬或平扬双手,以示庄重、亲切。

回族男子喜爱戴白色或黑色无檐帽,热天则身穿白褂,外套黑马甲,黑白分明,干净利落;妇女戴盖头,不使头发、耳朵、颈脖外露,以显本分庄重。根据个人年龄和婚姻状况,盖头有颜色区分,一般老年人戴白盖头,中年人戴黑盖头,青年女子或未婚女孩则戴绿盖头。在城市里,除少数老年人戴盖头外,多数回族妇女戴白帽,或各色头巾。

在宁夏的山区,回族妇女喜欢吹口弦。这是一种衔在嘴边弹奏的小乐器,有竹制和铁制两种。竹制的有三寸长,扯线弹奏;铁制的约一寸半长,以手拨钩簧,中间的钩簧里外颤动,用口腔做共鸣箱,并利用口腔的变化,来调节声的变化,形成音阶。姑娘们用这种简单小巧的乐器,传情达意,弹唱歌谣,丰富文化生活。小伙子呢?大都是用高亢嘹亮或忧伤深情的花儿来传递他们的思想和感情。

行走在宁夏的大地上,你会被这种独具魅力的伊斯兰风情所吸引,你会不知不觉被这种浓郁的回乡风情团团包围,无法自拔。

回乡新貌

开车从京藏高速公路经过宁夏永宁县境时,会在公路东侧看见一座梦幻世界一般的建筑物,幽静而又深远,肃穆而又绚丽,这就是中华回乡文化园。

中华回乡文化园坐落于最具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回乡名镇纳家户村,和纳家户古老的回族社区清真大寺交相辉映,成为我国目前唯一的以回族文化为主题的观光胜景,浓缩展示了伊斯兰建筑文化、礼俗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农耕与商贸文化。

这当然只是宁夏经济发展的一个片断,是回乡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宁夏回族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山区的固原地区和平原灌区的吴忠、灵武、青铜峡、平罗、贺兰等市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治区政府为使固原山区回族人民尽快脱贫致富,采取“吊庄”政策,将山区人口较稠密、生态环境差的乡村农民迁到引黄灌区,进行开发性生产。短短几年内,从山里迁到灌区的回族人民,经过辛勤耕耘,已摆脱了贫困面貌,走上了通往富裕的康庄大道。

永宁县城西边1.5千米处,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回族村庄——纳家户,全村人口98%是回族,纳姓占了一大半。受伊斯兰宗教和回族传统习俗的影响,纳家户岁时节令、婚丧嫁娶的民俗文化,饮食起居、服饰穿戴的生活文化和商贸生产的经济文化始终保持着鲜明的特色。许多久居宁夏的人也不见得知道:浩瀚的腾格里沙漠与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近在咫尺,直线距离仅12千米。腾格里沙漠边缘就在永宁县金沙乡辖区。十几年前,那里有荒沙地八万多亩,由于干旱少雨,寸草难生,风起沙飞,生态环境十分恶劣,严重影响着邻近老灌区的农业生产,成为威胁银川市发展的一个心腹之患。经过十多年的治理,这里已经形成一片绿洲,沙尘暴少了,风也小了,水、路、电设施完善,平整过的沙地泛着绿色,田边渠畔的小树摇曳生姿,丰茂的玉米、金黄的小麦、郁郁葱葱的苹果园——黄河水静静地诉说着回乡的沧桑巨变。

同心县是宁夏回族聚居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中国现存的十大古老清真寺之一的同心清真大寺,就坐落在同心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1936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在同心清真大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回民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被誉为回民解放的先声,从而开创了我国民族自治的先河。漫步在同心县城,看到鳞次栉比的楼群、四通八达的交通、摩肩接踵的生意人,不由得想起一句俗语:中国每一群羊的背后,都跟着一个同心人。的确,在中国,提起羊绒业,就不能不提起同心的回回人,正是他们凭着回回人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中国羊绒业的辉煌。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同心县每年都有近万人到青海、新疆、甘肃等地,甚至到俄罗斯、蒙古等国购销羊绒,他们常年深入各地,提着干粮袋,风餐露宿,守候在别人家羊圈门口,把零散的绒毛收集起来。每年,从同心人手中经过的原绒达5000吨之多,占全国原绒产量的一半以上,占全世界原绒产量的三分之一。

在同心县的豫旺镇,大街上熙熙攘攘的行人和街道两旁一幢幢的砖瓦房,昭示着当地老百姓生活的殷实。要不是那座高耸入云的西征红军纪念碑的提示,谁会想到这里曾经抒写过中国革命史一段艰辛而厚重的历史?而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名著《西行漫记》,也正是从这里传向全球的。

如今,无论你漫步在已搬迁安置宁南山区贫困群众13.5万人、开发耕地32.1万亩的红寺堡开发区,还是走在拥有丹霞地貌火石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单家集毛主席纪念碑、“金蛋蛋”土豆和世界珍贵而稀有的鱼种之一彩鲫等多种“名片”的西吉县;无论你走在泾源县的老龙潭、胭脂峡、荷花沟、凉殿峡,还是走在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进入的隆德县,都会感受到这些回族聚居区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征,秀美的自然风光,人文荟萃的文化底蕴。隆德县只是宁夏山区的一个小县城,但却享有“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的美誉,每年春节,山城隆德万人空巷,热闹的社火盛况空前,各种各样的彩车、狮子队、旱船队、高跷队、秧歌队,展示着山区群众欢乐祥和的生活气息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是谁在说 是谁在唱

有花儿的地方就是天堂

是谁在描 是谁在画

我宁夏这花儿一样的故乡”

当情韵悠长、高亢婉转,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鲜明民族特点的“花儿”在回乡大地上传唱时,当回族经典歌舞剧《月上贺兰》《曼苏尔》等在国内频频获得大奖时,宁夏,这个中国回族聚居地,正以绚丽斑斓的色彩描绘着崭新的容颜!

同类推荐
  • 唐宋八大家(第三册)

    唐宋八大家(第三册)

    “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作品,代表着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他们的作品在许多方面给现、当代散文写作以深远的影响。本着推陈出新,弘扬传统之宗旨,编者精选了八位大家的著名篇章合做而成《唐宋八大家》一书,希望读者面对纷繁复杂,文字艰深的古书之苦,能够直面中国古代文化之精华,一边学习,一边就可以运用。
  • 未厌居习作

    未厌居习作

    1935年叶圣陶出版的散文集,收1923一1935年间的散文36篇。
  • 随风起舞

    随风起舞

    本丛书共收入《哲学深处的漫步》、《敲打岁月》、《生而自由》、《行走的声音》、《随风起舞》、《寂静中飞舞》、《狗吃羊》、《真水无香》、《我是第几者》、《走马看黄花》等共十本杂文随笔。
  • 莫言散文新编

    莫言散文新编

    本书从属于《莫言美术馆系列》,由莫言发起,汇聚“当代最富影响力的美术家、收藏家、设计家,以文字表达对艺术的感悟、思考与创作中的得失。描写了艺术如何既偶然又必然地改变了他们生命的道路。”这是延伸在美术馆之外的修辞空间,是感知艺术创作的“现身说法”。而莫言心声系列正是其中的一套书,包含《莫言散文新编》、《莫言讲演新篇》、《莫言对话新录》三本。小说之外的莫言,思维睿智、谈吐文雅。文章在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和陌生化的处理中阐述作家莫言的思想情感。本次收录丛书完整展现了小说之外的莫言。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
  • 轻松故事,轻松读

    轻松故事,轻松读

    每天“朝九晚五”,忙忙碌碌,许多人很久没有放松,甚至很久没有甜美的笑容!《轻松故事,轻松读》一书提醒你,忙碌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松弛自己,会工作还要会休息。
热门推荐
  • 神魔同祖

    神魔同祖

    茫茫人海,谁是对······谁又是错·······魔神龙邪意外重生,是一次偶然还是一场阴谋······欲看他如何败豪杰,斩仇敌,拥美女入怀,手拿长刀一把,问鼎苍穹!
  • 爱过才知情笙

    爱过才知情笙

    在一所大学里,突然来了几个女同学,却让大学里的生活,多了一些生机。“染荨,快跑,坏人要来了!”“凯凯,我跑不动了,你快跑!回去叫我爸爸来救我。”突然一个闪光,刀子……
  • 弑古传

    弑古传

    三年沉寂,终是在一朝爆发。一人一兽,独创仙魔妖界。小小书灵携着神秘心诀,八大异界之乱,是灾难亦是机遇。
  • 从女奴到王后:一夜新娘

    从女奴到王后:一夜新娘

    本书已经出版上市,书名:《一夜新娘》;当当卓越和长江文艺出版社都是绝对正版;全国各大新华书店有售;咨询购买事宜:欢迎加入群:56659121内容简介:她要活下去的理由有二:杀掉株她九族的昏君; 杀掉玷污她的那名海盗。从茫茫海面的逃亡女奴,到寂寂深宫的颠覆一个王朝;昏君已经传位给了儿子,海盗也已经是纵横一方的豪强,要复仇,女人该用什么做武器?历史励志言情系列一:靖康大难中的女子(南宋开国卷)所谓“一夜新娘”,靖康大难后,女子的悲惨遭遇,征夫新妇,一夜离别,跟灿烂的大宋文明一样,毁于一旦,家破人亡……以言情写历史,再现一段“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风云岁月……
  •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本丛书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筒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关于例证,力求在贴近现实、切合实际的同时与时俱进,充分反映当下的形势与特点。此外,系统地增补了原来没有详尽阐述到的主持人相关内容,以保证丛书在应用主持领域知识的覆盖面更系统、更全面。
  • 浴雪成魔

    浴雪成魔

    内容简介:百年一遇的雪之女神转世,却因她天生灵力被魔界给抢先一步带走“哇!这里好美啊!漂亮哥哥带我来这里是让我以后都住在这里吗?”顶着一张比女人还好看的脸的他冷漠的看着眼前的小萝莉,心里想着:“美?有意思!难道她就不怕?”站在有些诡异的魔域殿正中央,小萝莉竟然自顾自的转了好几圈,仰着头环视着这里的一切“漂亮哥哥,这里是你的家吗?”她完全忘记了刚刚还躺在她身边却早已死去的双亲他见她依旧如此的称呼,嘴角不断的抽搐着,终于忍不住,恨恨的说道:“不要叫本尊漂亮哥哥,叫魔君!”“魔君哥哥,你还没告诉我刚刚的问题呢?”“……”某人无语……“子言,你真厉害!”某女遇到了她人生当中另一个让她心痛的人“子言,魔君哥哥会同意我们在一起吗?”“子言,我们真的在一起了吗?”……总之就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小萝莉,因为一切的一切而蜕变成一个满身伤痕,满心怨恨的混世小魔女
  • 掠夺者奥古都斯

    掠夺者奥古都斯

    请不要小看水球星人~~来自一个王者的忠告
  • 王俊凯之安静的当个平凡人

    王俊凯之安静的当个平凡人

    她以文科理科双重状元的超优异成绩考进了全世界最好的高中——盛樱学院,这是一所贵族高中,里面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家里都是非常有钱的,大多男的俊,女的靓。她,家境一般,但有着绝美的容貌和学神级的智慧,是学校里的校花以及学生会会长。学校里男的追求她,女的因为她的家境而疏远她,再加上她本就极冷极冷的性格,自然而然就没有朋友。高二那年,tfboys转来了,她的平静生活被打破了,她必须回归最原本的生活线上了……
  • 快穿女主之男神不准逃

    快穿女主之男神不准逃

    林卿卿一个普通大学生被系统选中,一步步攻略各种各样的美男。从伪女主女配混到真正的女主,男妃将军.霸道校草.强势影帝.冷漠教官...林卿卿一个个收割了美男的心。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