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推至誠而行之,不自以為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慕德之名,循其迎而求之。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我無為民自化。無以為猶言無用有為也。
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有為之德,不修則廢。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
因民所利而利之。
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制而用之。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
立制度以強民,民不肯從,則用刑以威之。仍,引也,字或作扔。
故失道而後德,
道無形,德無迹。
失德而後仁,
魚相煦以沬。
失仁而後義,
恩不能懷,必加裁制。
失義而後禮。
制其外貌。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
忠信,禮之本也。守其文,忘其本,則巧偽橫生矣。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
世有億度屢中者,人或謂之智,而多言數窮,未免於愚也。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一也。
一者,道之子,物之祖也,故莫不賴之以成功。以事言之,常久不已,所謂一也。
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蹙。
離本失道,不常故也。
故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其以賤為本邪,非乎?
不敢忘本。
故致數輿無輿,
式較軟樹,各指其名,則無復輿矣。
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
一陰一陽之謂道。
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四十-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非常之道,固非常人所知。
故建言有之:
古之立言。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
類,絲節也。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直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物賴以成而不能有,故謂之貸。
四十二章
道生一,
自無入有。
一生二,
分陰分陽。
二生三,
濟以中和。
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
負猶背也,抱猶嚮也。
沖氣以為和。
萬物莫不以陰陽為體,以沖氣為用。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益之而損。
滿招損,謙受益,皆所以去甚泰,就中和。
人之所教,亦我教之。
亦我教之,猶言我亦教之。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為衆教之父。
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泰山之溜穿石。
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形之細者,無若微塵,然不能入無隙之物。唯無有乃可以入於無間。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知之者鮮。
四十四章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得名貨而亡身,與身而亡名貨二者,孰病?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物成必毀,盈必溢,理之常也。有道者雖成若缺,雖盈若沖,故不弊不窮。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
動作。
靜勝熱,
無為。
清靜為天下正。
虛靜以觀萬物。
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無求不爭,含外修內。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貪欲無厭,合內競外。
罪莫大於可欲,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常足矣。
四十七章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得其宗本。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去本逐末。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
至理不易。
不為而成。
四十八章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去其浮冗。
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矣。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有為則滯閡於一隅,故無為則無不為矣。
故取天下者,常以無事,
使天下自歸之。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強之則物不從。
四十九章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隨時因物,應變從道。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矣。
彼雖不善,吾自為善以接之,不失其善矣。彼雖不信,吾自守信以待之,不失其信矣。
聖人在天下,喋喋焉為天下渾其心。
渾其心,無所間別。
百姓皆注其耳目焉,
則而象之。
聖人皆孩之。
愛之如赤子。
五十章
出入生死,
出生地則入死地。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言十人之中,大約柔弱以保其生者三,剛強以速其死者三,雖志在愛生而不免於趨死者亦三。其所以愛生而趨死者,由其自奉養太厚故也。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兕虎以喻強暴。處強暴之間而不見害者,以其柔順不爭故也。
五十一章
道生之,
宗本無形謂之道。
德畜之,
氣象變化謂之德。
物形之,
聚而成物,質性散殊。
勢成之,
生必長,長必成,自然之勢。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為之父母。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
聖人道德洽於天下,其為人所推戴亦然。
故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
及其成功,皆歸於道。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始謂道也,道者萬物之所生。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因道以立禮樂刑政。
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不可忘本棄道。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光外燭,明內景。
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徑。
道本簡易,由人之好鑿,故失道。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
失道之國,好察近而遺遠,逐末而忘本,故視其朝若修治,而察其民實貧困。
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
取非其有謂之盜。德薄位尊,智小謀大,危亡將及。曾不自知,乃更矜誇,以為。得意,服美不稱,積實無厭,故曰盜誇。
盜誇,非道也哉。
所以有此誇者,豈非本欲行道,而更鑿以致失哉。
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
深根固蒂,不可動搖。
善抱者不說,
民心懷服,不可傾奪。
子孫祭祀不輾戶
享祚久長。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餘;
餘當作賒。
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國,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普。
皆循本以治末,由近以及遠。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
如一。
以天下觀天下。
以古況今。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以一知萬。
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烏不搏。
言和厚之至者,雖快夫所不忍害。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嘎,和之至也。
皆在其自然。
知和日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
祥,善也。和之善者,可以益生。
心使氣曰強。
志,氣之率也,心動則氣亂,氣亂則昏,心不能制,故有悖暴之行。眾人皆以氣盛者為強,老子獨以心能使氣者為強也。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不用其壯,可以後亡。
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得之於內。
言者不知。
求之於外。
塞其兌,閉其門,
不出入。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玄者極深,固者無外。
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
守道故不動。
故為天下貴。
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
政者,正也。
以奇用兵,
兵家尚詐。
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民多仗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法出姦生。
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事而民自富,
安而勿擾。
我好靜而民自正,
正己而物正。
我無欲而民自樸。
雖賞之不竊。
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
責大體而已。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政苛則無完人。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邪?
禍中有福,福中有禍,天下無正禍正福。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非獨禍福為然,邪正善惡亦常反覆,皆由物極則反。
民之迷也,其日固久。
天下莫能知之。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劇,
歲,刮也。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皆不欲至其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