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作为东道主,除了Modern School作为承办方,还有Mayo 男中和Mayo女中两所学校参加峰会。每参观一个地方,就会有印度人面带炫耀式的微笑,问我对此地感受。尽管有时内心不快,却也会掩饰起自己的不屑,努力地赞叹和夸奖。
其实,这是一件令人作呕的事情。
不断有人问我对德里的印象。我会说新德里很大,有很多树和草坪。新德里很美。
但是,德里,尤为旧德里(德里老城区)有这样场景。公路狭窄,致使交通拥塞成为一种习惯。路旁可见垃圾和污物,伴有腐败味道。漫天飞舞黄土和沙尘。乞讨者成群结队,不时会拉拽行人身体。孩童衣衫破烂,脸上布满污垢,身体形状怪异,等待施舍。市区内有破烂矮房,里面甚至供养一家老小。这似乎并不值得骄傲。How do you like New Delhi? 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
也许,我们并不能简单的将这种心态理解为一种傲慢,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心存感激。伴随微笑的发问出自平和淡然的内心,大概是在征得他人认同。自我满足和集体满足又如何能被视为傲慢?
新德里,毕竟是首都。市中心算是繁华,松散的高楼,CP Circle 周围的店铺,还是把这个城市包裹成现代产物。
德里,包括新德里和旧德里,并非匮乏资金,只是城建缺少规划。
记得一天去参观TERI,一个农业大棚,一个生物肥料培养基要我们参观好久。当时只是觉得,这是他们的骄傲。
同日,在TERI里参观RETREAT,一个71%能耗来源于太阳和风的培训基地,蓦然起敬。
每个国家的孩子,包括我们在内,除了想沟通交流提升自我之外,都抱有展示本国的目的。这是心系国家的结果。并不可耻,也不应得到鄙视。
德里,这是一个踩在金币上的城市,若有规划和机遇,便可迅猛发展,闪耀南亚,闪耀全球。
守时
我没有足够耐心等待别人姗姗来迟,故我很少迟到。若确有情况无法准时前往,必会电话或短信告知。与长辈预约,便要提前几分钟到达。
在新德里,从下飞机等待出关和托运行李时,便知这个国度并不苛求时间的准确性。排队耗费近一个小时。墙壁上挂有各地时钟,分针秒针参差不齐。在转盘前等待托运行李,亦耗费一个多小时。行李零散从洞头吐出,一圈人中,白皮肤和黄皮肤的人们焦躁不已,唯有当地人安适等待,不时与周围人攀谈聊天。看来他们早已习惯。
之前便有耳闻,印度人对时间要求很不严格。当时仍在质疑,若是对时间放纵,又如何能成为IT软件业发达国。但是,事实如此,无可辩驳。
第一日早晨通知我们七点十五分会有人来叫醒,然后带领我们用早餐。由于更换环境,加之自身习惯,六点整我们就起床,整理完毕,待到八点左右,才有人揉着惺忪睡眼召唤我们。翌日及以后,我们都已习惯,若是约定某点集合,必定会有人迟到,真正出发时间会延迟半个小时。马来和美国人虽愤愤在心,却也羞于表达。我们亦如此。
其实,在一个并不严于要求时间的国家生活,本就是一件闲适的事情。若以轻松心态面对,便可怡然。
手掌
在街头随处可见妇女身着各色长袍,上身披莎莉,裸露出堆满脂肪的腹部。这是富人们的装束。但,无论身份地位和贫富,几乎每个印度成年女子右手上,都会有深橘色花纹,布满手掌和指尖,甚至是手背和小臂。花纹错综复杂,许是小花,许是太阳,许是贝壳,抑或只是南亚随处可见的花纹而已。
开始以为是文身,或是经特殊手艺熨烫而成。那必是经历过痛苦折磨。
后几日,现代学校请技师为参加峰会的各国女子在手上画图案,才得知是用特殊材料画到手上,待晒干后便可保留若干天。
这是成年印度女子在为丈夫和婆婆祈福。流传这样说法:花纹越深,夫妻、婆媳间越恩爱和睦。
在印度,男子和女子差别很大。若有当地女生想进我们公寓,是很困难的。但是男孩子可以随意出入女子公寓。当地女孩子更是不可能进入我们的餐厅。
学校外,妇女更无法与男人一样。服务员、售货员等都是男子。女人更多的,是在家相夫教子。
南亚、西亚均如此。据沙特男生说,沙特女子不可以在结婚之前给任何一个可能与之联姻的男人露出面容。这次活动,沙特、巴基斯坦的代表团均是男生。
女子,在这里,似乎就像是手掌上的图案一样,只可供观赏。
然而,在学校里,校长是女士,校级领导大部分是女士,知名的老师也是女士。学生中,优秀的学生也以女生居多。
看来,女子更像是手掌上的花朵,在努力向上生长,冲破束缚的框架,努力向外拓取生存空间。
这里有所成就的女性,更为伟大。
孩童
每天除必要的峰会论坛需要坐在在学校外,还安排我们参观德里各个地方。
给我留有印象的,是Prayas和 SOS儿童村。
也许因为身为学校尘微志愿者社团的发起人之一,也是省红十字会的会员,对于这种事情,让我更能记忆。
Prayas是印度当地一个非政府组织,收留无家可归的儿童。被拐骗、遗弃、遭受自然灾害而失去家和父母的孩子,可以到本州的Prayas中心。Prayas不会限制被救助孩子的活动。他们只是提供生活保障而已。
在印度,每两个未成年人里,就有一个正在遭受饥荒或缺水或无法接受教育。全国有两亿七千万适龄儿童家庭无力支付教育费用而放弃就学。
这是一个足以令人恐惧的数字。
Prayas已救助五万儿童。支付他们的费用。
我被组织参观德里的prayas中心。正值活动,看到衣衫整齐洁净的黑皮肤小孩向外涌出。大多清瘦矮小,眼睛硕大,像留有清水。也有与我们差不多大的少年,目光忧郁,缓缓而行。在我看来,也许,他们并不快乐。也许,他们需要像正常家庭里的孩子一样而不是接受救助。也许,长大些便会因此而深深自卑。
但是,若非如此,便可能失去生存的权利。
Prayas在印地语里,是希望的意思。
SOS儿童村建在郊外,全天候供养孤儿和被遗弃的小孩。他们大都还小,很喜欢别人去看望。尽管不会英语,但仍可以最原始的方式沟通,并不影响彼此感受愉悦。
这里的妈妈会终身不嫁,侍养小孩。
他们定有感人故事。他们定有鲜为人知的背后。只是,我们无从探索。
SOS本就是一种内在精神,本就是一个繁杂的故事。
还有孩童,流浪在外。不知Prayas,不知SOS。还有孩童,被人强迫杂耍乞讨。
还有孩童,支付劳力,赚取廉价费用。
还有孩童,死于疾病、饥荒。
他们的脸,经过生活揉搓。
他们的眼睛,应同样明亮。
传说
在传奇国度,有这样的传说,让人因她亢奋,内心涌动,最终悲伤。这样的传说,或许牵动内在情感,却留下唯美的现实建筑——泰姬玛哈陵。
乘坐颠簸的长途客车,空调冷风加之车内特有印度熏香味让人不得不持续睡眠保持温暖适应。长达五个小时车程,窗外景色即使再壮美或细腻,也会显得乏味。况且,路旁只是尘土和残垣断壁。
到达泰姬陵已是中午。稍作整理。徒步前行。本就对他人顶礼膜拜的事物缺乏兴趣。又耗费太多体力,已没有兴趣参观泰姬陵。勉强拥入陵园。转过弯角。一种圣洁气息从头顶灌入,温暖全身。周围仍是咖喱和浓重香料混合的味道。我看到泰姬玛哈陵。就像看到印度自身的神秘味道。
她本是神秘。透过轻薄白纱,还隐约可见清秀眉目。大概就是这样。若亲手摘去面纱,定会被震惊。其实,她很美。
泰姬陵里安睡两个人——沙贾汗和泰姬。
王和后,唯美的故事。
泰姬生产第十四婴时难产身亡。
王为她建造一座可以匹配她面容的陵墓。于是,二十二年。依河造成泰姬玛哈陵。白色理石,各式珠宝。
据说,月光下,宝石会闪耀不同光芒。
王本想将自己的陵寝建在河对岸。造一座全黑的陵墓,与她呼应。
在河上,还要有一座黑白色的桥。
可是。王没能实现这个愿望。他被自己的儿子软禁,整日通过一块水晶石看望远处的泰姬陵。七年,郁郁而终。
泰姬陵。至少是一个奇迹。
也参观过阿育王陵。由当地一位举国知名的老师讲解。她说,阿育王陵有一个思想贯穿始终:来自尘土,归于尘土。
王陵用土红色理石建成,四周辅衬建筑亦是一样。
据说,每年某日下午特殊时段内,阳光透过王陵主体四周各种形状的格子,可以在石棺周围显示出一个圆环。